第28章 齊策四(1)

齊人有馮諼者

[原文]

齊人有馮諼者①,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②!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爲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左右皆惡之,以爲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註釋]

①諼:音xuān。②鋏(jiá):劍柄,這裡指劍。

[譯文]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家境貧困的沒法養活自己,就求人向孟嘗君請求,願意在他的門下當一名食客。孟嘗君問:“先生有什麼愛好嗎?”馮諼回答說:“我沒什麼愛好。”孟嘗君又問:“先生有什麼才能?”馮諼回答說:“我沒有什麼才能。”孟嘗君笑着回答:“好吧!”孟嘗君身邊的人認爲主人看不起馮諼,就那些粗茶淡飯給他吃。

在孟嘗君門下住了不久,馮諼就靠着柱子,彈着他的寶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沒有魚吃。”身邊的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孟嘗君說:“給他魚吃,給他一般食客的待遇。”過了幾天,馮諼又彈着他的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坐。”身邊的人都譏笑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備車,給他門下有車的食客的待遇。”於是馮諼乘着他的車,高舉着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孟嘗君把我當客人招待。”此後又過了不久,馮諼又彈着他的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沒有什麼拿來養家餬口。”身邊的人都很厭惡他,認爲他貪得無厭。孟嘗君問:“先生有親人嗎?”回答說:“我家中還有位老母親。”孟嘗君派人給她提供衣食費用,然她衣食無憂。從此,馮諼不再唱歌了。

[原文]

後孟嘗君出記①,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②,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③?”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④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⑤,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徧⑥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⑦。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爲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⑧愛子其民,因而賈利⑨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註釋]

①記:佈告,告示。②計會:會計。③責:通“債”。④(nuò):通“懦”,怯懦,柔弱。⑤約車治裝:準備車輛,置辦行裝。⑥徧:同“遍”,全部。⑦下陳:堂下的庭院。⑧拊:撫愛。⑨賈(gǔ)利:用商人的手段取利。

[譯文]

後來,孟嘗君貼出一張告示,問門下的食客:“請問哪一位熟悉會計賬目,能爲我到薛地去收債呢?”馮諼簽名說:“我能。”孟嘗君看了很詫異,問道:“這是誰呀?”身邊的人說:“他就是那個唱“長劍啊,咱們回去吧”的那個人。”孟嘗君笑着說:“他果然有才能,我慢待了他,還沒有正式接見過他呢。”於是請他來相見,道歉說:“我被瑣事弄得昏頭昏腦,心煩意亂,生性又怯懦愚笨,終日公務纏身,因此怠慢了先生。好在先生沒有怪罪我,還有意替我到薛地去收債嗎?”馮諼說:“我願意去。”於是孟嘗君替他準備車輛,置辦行裝,讓他載着收債契約出發了,辭行時,馮諼問道:“債務收完以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先生看我家缺什麼東西就買什麼吧。”

馮諼趕着車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應當還債的百姓,都來覈對債券。債券全部覈對好之後,馮諼站起來,假託孟嘗君的名義把債款全部賞賜給了這些欠債的百姓,並燒燬了那些債券,百姓感激得高呼萬歲。

馮諼又趕着車馬不停蹄地趕回齊國都城,一大早就去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對他回來的這麼快感到詫異,穿戴好衣帽去接見他,問:“先生債都收完了嗎?怎麼回來這麼快!”馮諼說:“收完了。”孟嘗君又問:“先生用債款買什麼東西回來了?”馮諼說:“您告訴我說‘看我家缺少什麼東西就買什麼東西’。我私下思量了一下,覺得您家裡滿堆着珍寶,外面的棚圈擠滿了良狗俊馬,美女成行。您家裡所缺少的東西只是仁義罷了!我自作主張給您買回了仁義。”孟嘗君說:“先生怎麼買的仁義?”馮諼說:“現在您的封地只有小小的薛地,不但你好好體惜靴地的子民,而且還用商賈的手段向他們謀取暴力。我私自假託您的名義,把債款賞給那些百姓,並燒了那些券契,那裡的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所爲您買仁義的辦法。”孟嘗君很不高興,說:“好,知道了,先生回去休息吧!”

[原文]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爲臣①。”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爲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爲君復鑿二窟。”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樑,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樑王虛②上位,以故相爲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③聞之矣。”

樑使三反,孟嘗君國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④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⑤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⑥,被於宗廟之祟⑦,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爲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⑧,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爲樂矣。”

孟嘗君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考,馮諼之計也。

[註釋]

①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爲臣: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做臣子,即罷免其官職。②虛:空缺。③其:語氣詞,表示推測,揣度。④齎(jī):持,拿。⑤封書:封好的書信。⑥祥:善。⑦祟(suì):災禍。⑧祭器:祭祀用的禮器。

[譯文]

一年以後,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用先王的舊臣子做自己的臣子。”孟嘗君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封地薛,行至還距離薛一百里路的時候,薛地的百姓就扶老攜幼出來迎接他,這時他回過頭來對馮諼說:“先生以前所說的爲我買的‘仁義’,大概就是今天這種場面吧!”馮諼說:“狡猾的兔子都有三個洞,才能免得一死。現在您才只有一個洞,根本還不能高枕無憂,我願意再替您多挖兩個洞。”

於是孟嘗君便給他五十輛車子和五百兩黃金,讓他到西面的樑國去遊說,他對梁惠王說:“齊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諸侯誰先得到他,誰就可以富國強兵。”於是樑王就空出相位,把原來的相國調任爲上將軍,派了一個使者帶了千斤黃金和百輛兵車,到薛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回薛告訴孟嘗君說:“千斤黃金是極貴重的聘禮,百輛兵車也是極顯耀的使節,齊王應該聽說這件事了。”

魏國的使者往返跑了多次,孟嘗君堅決推辭不去就任。齊國聽說這件事,君臣十分恐慌,連忙派遣太傅帶着千斤黃金,兩輛四馬花車,一把佩劍,一封書信去向孟嘗君道歉說:“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神禍,輕易相信諂媚奉迎的臣子的讒言,得罪了您,我不足以得到您的幫助。但我希望您顧念先王的宗廟,暫且回國執掌政權,好嗎?”馮諼告誡孟嘗君說:“我希望您索取先王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廟。”宗廟建成後,馮諼回報孟嘗君說:“三個窩已經鑿成,您暫且高枕而臥,過快樂的日子吧。”

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相國,沒有招致絲毫的災禍,全仗馮諼的謀劃。

孟嘗君爲從

[原文]

孟嘗君爲從,公孫弘謂孟嘗君曰①:“君不以使人先觀秦王②?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爲臣,奚暇從以難之?意者秦王不肖之主也,君從以難之,未晚。”孟嘗君曰:“善,願因請公往矣。”

公孫弘敬諾,以車十乘之秦。昭王聞之,而欲愧之以辭。公孫弘見,昭王曰:“薛公之地,大小几何?”公孫弘對曰:“百里。”昭王笑而曰:“寡人地數千裡,猶未敢以有難也。今孟嘗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難寡人,猶可乎?”公孫弘對曰:“孟嘗君好人③,大王不好人。”昭王曰:“孟嘗君之好人也,奚如?”公孫弘曰:“義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諸侯,得志不慚爲人主,不得志不肯爲人臣,如此者三人;而治可爲管、商之師④,說義聽行,能致其如此者五人⑤;萬乘之嚴主也,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洿其衣,如臣者十人。”昭王笑而謝之,曰:“客胡爲若此,寡人直與客論耳!寡人善孟嘗君,欲客之必諭寡人之志也!”公孫弘曰:“敬諾。”

公孫弘可謂不侵矣⑥。昭王,大國也。孟嘗,千乘也。立千乘之義而不可陵,可謂足使矣⑦。[註釋]

①公孫弘:齊人。②秦王:指秦昭王。③好(hào)人:這裡可理解爲尊重人才。④管、商:管仲、商鞅。齊、秦兩國的著名政治家。⑤能致其:此下當補“主霸王”三字。⑥不侵:不受侵犯,不受凌辱。⑦陵:侵侮。足使:完全可以做使者。

[譯文]

孟嘗君打算組織合縱計劃,公孫弘對他說:“您何不派人先去考察一下秦王的意思?假若秦王是英明的君主,您恐怕還不夠資格給他做臣子,哪裡有資格組織合縱去和他抗衡?假若他是平庸的君主,您再組織合縱去對付他,也爲時不晚。”孟嘗君說:“好,你替我去走一趟吧。”

公孫弘答應了孟嘗君,領着十輛兵車到了秦國。秦昭王聽到這個消息,打算用言辭羞辱他。公孫弘前去拜見秦昭王,昭王問:“薛公的封地面積有多大?”公孫弘回答說:“一百里。”昭王笑着說:“我的土地方圓數千裡,還不敢跟別人爲敵。現在孟嘗君的封地僅有方圓百里,就想要與我抗衡,這還行嗎?”公孫弘回答說“孟嘗君喜歡有作爲的人,大王不喜歡有作爲的人。”昭王說:“孟嘗君喜歡有作爲的人,怎麼做到的?”公孫弘說:“他堅持正義,從不向天子臣服,也不在諸侯面前巴結獻媚,得志時也不愧作爲民衆之主,失意時也不肯做別人的臣僕,像這樣行事的只有三個人;在國家治理方面,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師,所講的道理符合仁義,如果能被切實實行,可以使他們的君主成就霸業,像這樣的有五個人;擁有萬輛兵車的威嚴君主,假若侮辱使者,使者必定會後退下一步自殺,一定用他的血污染大王的衣服,像我這樣的有十個人。”昭王笑着向公孫弘道歉,說:“先生爲什麼這樣做呢,我只是跟您談論問題罷了!我跟孟嘗君關係匪淺,希望您一定把我的心意轉告孟嘗君!”公孫弘說:“好吧。”

公孫弘可以算得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國的大王。孟嘗君不過是一個千乘之國的公卿。公孫弘弘揚千乘公卿的正義,不受侵犯和侮辱,可以說是完全可以擔當使者的人了。

魯仲連謂孟嘗

[原文]

魯仲連謂孟嘗:“君好士也。雍門①養椒亦,陽得子養,飲食、衣裘與之同之,皆得其死。今君之家富於二公,而士未有爲君盡遊②者也。”君曰:“文不得是二人故也。使文得二人者,豈獨不得盡?”對曰:“君之廄馬百乘,無不被繡衣而食菽粟③嗜,豈有騏麟、騄耳哉?後宮十妃,皆衣縞、紵,食樑④、肉,豈有毛廟、西施哉?色與馬取於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之好士未也。’”

[註釋]

①雍門:此處借地名代指人。②盡遊:全心全意地對待彼此。③菽粟:豆子和米。④樑:指一種比較好的大米。

[譯文]

魯仲連對孟嘗君田文說:“君子喜歡賢人,雍門子當年收養椒亦,陽得子供養賢士,衣食住行都與賢人們沒有區別,賢人都甘願爲他們賣命。現在您的家裡比當年雍門子、陽得子二人要富裕的多,但是卻沒有賢人肝腦塗地的對待您。”孟嘗君說:“這是由於我沒有碰到像椒亦這兩個人那樣的賢人。假若田文我能得到像這兩個人那樣的賢人,他們怎麼可能不爲我竭盡全力賣命呢?”魯仲連回答說:“您馬廄裡的百匹馬,裝扮着錦繡華麗的馬衣,吃着豆類、小米這樣的飼料,是否有騏麟、騄耳這樣的良馬呢?您後宮裡有十位妃子,穿着白紗、細麻這樣的高檔衣料,都吃着是白米、精肉這樣的山珍海味,難道就有毛唐、西施這樣的美女嗎?美色和駿馬都取自於當今的社會,爲何賢人就必須要從古代選取呢?因此我說:‘您並非是真正的喜愛閒人。’”

孟嘗君逐於齊而復反

[原文]

孟嘗君逐於齊而復反①。譚拾子②迎之於境,謂孟嘗君曰:“君得無有所怨齊士大夫?”孟嘗君曰:“有。”“君滿意殺之乎?”孟嘗君曰:“然。”譚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嘗君曰:“不知。”譚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貴則就之,貧賤則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請以市諭③:市,朝則滿,夕則虛,非朝愛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④,亡故去。願君勿怨!”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爲言。

[註釋]

①反:通“返”,返回。②譚拾子:齊國的大臣。③諭:指比喻,打比方。④求存故往:想要買東西因此就去了。

[譯文]

孟嘗君被齊國驅逐處境,不久又返回齊國,譚拾子於是到邊境去迎接他,對孟嘗君說:“您對齊國的那些士大夫們心有怨恨吧?”孟嘗君回答:“是稍微有點。”“假若把他們都殺了,您就會解恨了吧?”孟嘗君回答說:“是這樣。”譚拾子又說:“事物有它必然的結果,道理有它本來的樣子,您懂嗎?”孟嘗君回答說:“沒明白您的意思。”譚拾子說:“事物必然的結果,是指死亡;道理本來的樣子,是指一個人如果富貴的話,人們就會親近他;一個人如果貧窮低賤的話,人們就會離開他。這就是所謂的事物必然的結果,道理本來的樣子。我可以用市場來打個比方;市場上,早上的時候人熙熙攘攘,晚上就沒有多少人了,這並非是因爲人們早上喜歡市場,晚上厭惡市場。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早上市場上有人們需要的東西,因此就到市場上去了,而晚上市場上沒有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了,所以就離開了。希望賢公您不要怨恨他們。”於是孟嘗君就把他所怨恨的五百個人的名字從竹板上削了下去,打消了自己怨恨的念頭。

齊宣王見顏斶

[原文]

齊宣王見顏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日‘斶前’,亦日‘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與使斶爲慕勢,不如使王爲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②,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鍾,萬石箎。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知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不備具,而百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爲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爲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註釋]

①齊宣王:田闢疆,齊威王之子。顏斶:齊國隱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魯國大夫,賢者。

[譯文]

第96章 中山策(1)第57章 趙策三(3)第2章 東周策(2)第54章 趙策二(4)第21章 秦策四(3)第47章 趙策一(1)第22章 齊策一(1)第56章 趙策三(2)第95章 宋、衛策(2)第51章 趙策二(1)第92章 燕策三(2)第17章 秦策三(1)第26章 齊策三(1)第30章 齊策四(3)第83章 韓策三(3)第19章 秦策四(1)第2章 東周策(2)第25章 齊策二第76章 韓策一(2)第54章 趙策二(4)第20章 秦策四(2)第41章 楚策二(2)第92章 燕策三(2)第49章 趙策一(3)第21章 秦策四(3)第75章 韓策一(1)第41章 楚策二(2)第33章 齊策六(1)第53章 趙策二(3)第91章 燕策三(1)第37章 楚策一(2)第27章 齊策三(2)第72章 魏策四(1)第44章 楚策四(1)第33章 齊策六(1)第89章 燕策二(2)第81章 韓策三(1)第40章 楚策二(1)第35章 齊策六(3)第81章 韓策三(1)第78章 韓策二(1)第30章 齊策四(3)第28章 齊策四(1)第52章 趙策二(2)第1章 東周策(1)第26章 齊策三(1)第92章 燕策三(2)第9章 秦策(4)第85章 燕策一(2)第16章 秦策二(5)第94章 宋、衛策(1)第50章 趙策一(4)第63章 魏策一(1)第24章 齊策一(3)第88章 燕策二(1)第9章 秦策(4)第65章 魏策一(3)第50章 趙策一(4)第28章 齊策四(1)第52章 趙策二(2)第79章 韓策二(2)第42章 楚策三(1)第29章 齊策四(2)第51章 趙策二(1)第72章 魏策四(1)第45章 楚策四(2)第80章 韓策二(3)第82章 韓策三(2)第61章 趙策三(7)第87章 燕策一(4)第45章 楚策四(2)第88章 燕策二(1)第23章 齊策一(2)第88章 燕策二(1)第11章 秦策(6)第7章 秦策(2)第52章 趙策二(2)第59章 趙策三(5)第53章 趙策二(3)第6章 秦策(1)第36章 楚策一(1)第83章 韓策三(3)第81章 韓策三(1)第70章 魏策三(2)第48章 趙策一(2)第64章 魏策一(2)第45章 楚策四(2)第22章 齊策一(1)第62章 趙策三(8)第62章 趙策三(8)第27章 齊策三(2)第64章 魏策一(2)第6章 秦策(1)第70章 魏策三(2)第45章 楚策四(2)第4章 西周策(1)第78章 韓策二(1)第17章 秦策三(1)第58章 趙策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