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

由於樓昌被誅,然後龐、鄭朱兩人先後進入核心,所以現在的趙國大臣一共有七人。

趙丹目光環視一圈衆人,然後停留在了龐的身上。

龐此人,雖然也算是布衣出身,但趙丹扶持他起來就是爲了限制廉頗,對此龐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龐並不會和廉頗走得很近。

趙丹心中暗想:“聽賢的密報,最近龐似乎和趙勝走得有點近啊,看來很快就要成爲趙勝一派的成員了。”

如此一來,公族派可能又會重新恢復三人。

不過廉頗和虞信這邊的動作也不小。

聽說最近虞信和御史李伯走動很勤,而且因爲某些官員的問題李伯和司寇趙豹似乎鬧得有些不太愉快,所以李伯很有可能會加入到虞信廉頗這邊。

老實說,這種狀況其實趙丹不太喜歡。

你們這些臣子就好好的當臣子嘛,心裡就想着效忠寡人不就好了,整天搞什麼拉幫結派幹嘛?

但趙丹的心裡也很清楚,爲了政治利益而聯盟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任何朝代都有。

在很多朝代的朝堂上,通常都是會有兩派甚至更多的派別,這些派別通常包括文臣、武將、勳貴、宦官、外戚等等,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也就是這個時代比較特殊一些,因爲在戰國時代末期纔開始有了文臣武將之間的區分,之前都是要求文武雙全的,所以像後世那種文官武將尖銳對立的情況眼下還不存在。

不過其他派別也已經開始出現了,比如說賢就是宦官,雖然並不是七大臣之一,但是影響力其實和七大臣任何一個人相比都不差。

又比如說七大臣之中唯一一個還沒有站隊的趙國大行人鄭朱,鄭朱是鄭國王族後裔,鄭國被韓國滅掉之後他的先祖流亡趙國,多次和趙國王族通婚。

如今趙丹王宮之中就有一個鄭夫人是這個鄭朱的同胞妹妹,所以鄭朱實際上也就是趙國的外戚了。

這趙國政壇還真的是應有盡有啊。

趙丹心中暗歎一聲,罷了罷了,水至清則無魚啊。

趙丹臉色一整,開始進入正題。

“諸卿想必都已經知道那秦國使團到來之事了,所以寡人今天召集諸卿就是想要問一下,現在應該如何答覆秦國人?”

大家都是聰明人,所以一下子就聽出來,大王這是要確定下一步的方略了。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爲啥要到這個時候纔來臨時抱佛腳討論下一步國策,就不能搞個長遠點的,什麼五年十年計劃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用後世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會覺得很多時候戰國時代的國君們好像都沒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常常作出一些在後人看來很短視的舉動。

不少文章都持這樣的觀點,比較典型而且有名的有《六國論》《過秦論》等等。

但是,這些戰國的國君們真的就這麼愚蠢嗎?

首先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在戰國時代之前,整個華夏大地之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強有力的、能夠被稱得上是大一統王朝的國家。

也就是說,可能就連最終的勝利者秦國自己,在勝利之前都不知道大一統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所以在歷史上,六國爭相割地賄賂秦國,其實還真沒什麼好奇怪的。

齊國強大的時候,秦國不也得割地,好讓齊國大軍退出函谷關嗎?

楚國強大的時候,同樣也是對韓魏兩國予取予求。

趙國現在強大了,魏國和秦國也是割讓了大片領土。

爲啥?因爲諸侯國都覺得,你霸主就霸主唄,反正你最多風光個幾十年,然後大家一個圍攻你就完蛋了。

歷史上的霸主齊國和楚國不就是這麼倒下的嗎?秦國和趙國不就這麼崛起的嗎?

在這樣的心理下,指望歷史上的六國去齊心協力共抗強秦,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反正他秦國肯定會衰落的,不會一直強下去的,只要等一個契機就行,一個類似五國伐齊這樣的契機。

這就是歷史上那些六國國君們的想法。

趙丹也可以肯定,這也是現在除了趙國之外其他六國的想法。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了。

這些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君根本就無法想象得到大一統王朝的模樣,就好像一個1900年的地球人不會想象到一百年後人們單單憑藉着一個不過巴掌大的、名叫手機的東西就能夠在地球的兩端、隔着幾萬公里的地方做到“面對面”的暢談。

或者這麼說,別看現在這戰國七雄國君一個個風風光光的,但誰知道哪天自己的國家會不會被直接一戰而亡呢?

春秋初年幾百上千個諸侯國,到了現在這公元前257年,已經只剩下了七個,絕對的百裡挑一。

這種慘烈的現實足以讓七國的每一位君王心中都有一種危機感,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國君們必須要正視眼前,必須要在每一戰都儘可能的爲自己的國家獲得足夠生存下去的資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目光長遠,那根本不現實。

想生存下去,首先就得功利。

“功利”這個詞,從來就是“短視”的同義詞,和“長遠”不是一路人。

那麼在周朝這衆多的諸侯國之中,還有沒有不功利的國家了?

有。

只不過問題在於,那些不功利的國家,早就已經在過去的數百年裡被淹沒在歷史的滔滔浪潮之中了。

而且,就算想要目光長遠,那其實也還挺難的。

七個國家,七位君王,成百上千名大臣,成千上萬名官吏,數以百萬計的子民。

這麼多的因素加在一起,誰能夠想得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變數太大了。

比如說趙丹吧,趙丹在河東郡之戰前的籌劃是依靠三晉聯盟之力,一直把秦國打到滅亡爲止,然後再圖謀其他國家。

這其實也算不上一個長遠的計劃,但就是這麼一個並不長遠的計劃,在河東之戰後都立刻產生了變數。

本應該是親趙派的魏無忌分分鐘就帶着魏國叛變了趙國,和秦國站在了一起,然後纔有了趙國被迫搶先攻擊秦國,纔有了接下來的邯鄲保衛戰。

這戰前誰能想到啊。

畢竟每一位國君在每一次大戰之前所面對的選擇都太多了,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一個說客就能夠決定一場大戰是否開啓,或者決定這個國家在這場大戰之中站在哪一邊。

這怎麼猜?這太難猜了。

所以趙丹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一個經驗,什麼目光長遠啊那都是扯,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靠譜。

反正只要不停的打勝仗,那麼終有一天趙國會強大到讓所有六國加起來都不是對手的地步。

等到真正統一天下之後,再慢慢的去考慮那些百年大計吧!

第九百九十二章 蔡君狂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二百四十四章 秦國人識破了圍秦救楚?第二百八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會師第四百七十章 寡人要去北邊散散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九百八十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宜陽城中的秦王稷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五百七十六章 幫不幫趙國?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八百二十章 坐困愁城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六十九章 劇辛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先廢掉秦國的一個幫手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六百八十一章 調解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丹拍板作出了決定第二百零九章 墨俠們的刺殺計劃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來?吾可不吃汝這一套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想佔寡人的便宜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終裁決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一百四十五章 齊、魏、楚、韓第八百一十六章 薊都破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趙,平原君讓賢?第五百一十二 毛遂的名單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七百八十六章 秦國人的瘋狂攻勢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六百四十章 荊軻打狗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八百七十五章 後勝說齊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軍出征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七百八十六章 秦國人的瘋狂攻勢第五百一十二 毛遂的名單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八百一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