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

高原認爲這一戰勝劵在握,而燕軍的主將大司馬騎劫和遼陽君公子元也是信心十足。其實在鞠武帶領着敗軍繞道易水,退回到薊京之後,燕國就己經開始徵集薊京地區的百姓從軍,所有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都編入軍隊,準備守衛薊京,和武安軍決戰。

薊京是燕國最大的城市,人口衆多,因此在短短的七八天時間裡,就徵集到了十七八萬軍隊,再加上薊京城中原有的軍隊,共計兵力達到了二十二三萬。

不過燕國並不是強軍之國,因此儲備的軍需物資並不算很豐富,戰車就只剩下四五百輛,戰馬也只有五千多匹,而爲了給徵集到的軍隊必要的裝配,燕國也把庫府全部淸空,積壓了幾十年的老貨,像什麼生鏽的槍戈,發黴的盾牌,殘破的盔甲、破爛的旗幟等等,全部都翻出來了。總算是免強把所有士兵都裝配了起來。

但這時燕國也己經打聽清楚了,武安軍只派出了四五萬軍隊來進攻薊京,而且也基本沒有戰車,大司馬騎劫也充滿了信心,就算我一對一打不過你,但四五個打你一個,還打不過嗎?致於先前一戰,二十萬大軍被武安軍打得大敗,在騎劫看來,那是太子丹太無能了。

於是騎劫和遼陽君纔像燕王喜請令,要求出城迎戰武安軍。希望在戰場打一個漂漂亮亮的勝仗,好確立自己在燕囯朝中的權威。

當然,在騎劫和遼陽君看來,打戰其實就是數字遊戲,如果二個人可以打嬴一個人,那麼二十個人肯定能打贏十個人,二百個人肯定能打贏一百個人,因爲燕國的政治體制和趙國不一樣,趙國雖然也看出身,但也重視個人的能力,因此像趙蔥這樣的宗室,還是有一定的能力。而燕國則更傳統,講究上下秩序,也更重視出身,只要是世族子弟,就可以十分輕易的獲得高官厚祿。騎劫和遼陽君實際就是兩個紈絝子弟,標準的官 x代,能夠居於高位,完全就是因爲他們的家世。

而燕王喜見兩人信心十足,一力請戰,也就沒有拒絕,而且在燕王喜看來,有二十萬大軍,擊敗武安軍應該問題不大。雖然太孑丹憂心重重,但也無計可施。

高原向燕軍發下了挑戰書,騎劫和遼陽君連梗都沒有打一個,就答應了下來,同時兩人還好笑,就四萬多人,居然還想和自已列陣作戰,那不是找死嗎?

既然雙方都願意正正規規的打一仗,那麼事實就好辦了。於是就在第二天,雙方都傾巢出動,在營地正中的地方,相隔着大約近四百米的距離,列開了陣式。

武安軍的士兵人數少,而且又訓練有素,因此陣式很快就列好了,由四千背嵬軍的士兵列成三排鴛鴦陣小隊的陣居中,橫向展開達近五百米的距離,長弓手居後,其他士兵分列在兩側,保護背嵬軍的側翼。而騎兵分別列於兩翼,雖然只有四萬多人,但橫行的距離和燕軍差不多。

不過武安軍列好陣式之後,對面的燕軍卻還是亂糟糟的,沒有一個樣孑。其實雖然燕軍的素質並不高,但也不致於連個陣式都列不好。但現在燕軍雖然有二十萬人,但大多數都是剛剛徵集來的百姓,沒有多少實戰的經驗,而且騎劫和遼陽君也確實沒有什麼能力,在出戰之前,也沒有把軍隊的編制整理好,反正就是不分青紅皁白,先把人都拉出來再說。致於拉出來之後怎麼辦,仗怎麼大,兩人也沒有想,就是楞頭楞腦的上了。結果到了戰場上,才發現一團混亂,兩人雖然忙得一頭大汗,但整了半天,也沒有把隊伍整好。

高原和司馬尚在陣中看着燕軍的亂像,也都不覺好笑,就這種水平,居然也敢上戰場來。高原對司馬尚道:“司馬將軍,我們現在怎麼辦,是等着燕軍把陣式列好嗎?”

司馬尚笑道:“主公,看燕軍的這個樣子,就箅給他們一天的時間,恐怕也不會列好陣式的,我看我們不用再等了,馬上向燕軍發動進攻吧。”

原來他們兩人昨晚商議的戰術是,首先在正面戰場上利用鴛鴦陣來抵擋作燕軍的進攻,然後再用騎軍從燕軍的左右兩翼包抄上去,迂迴到燕軍的兩肋、背後發動攻擊,依靠騎軍的衝擊力和速度,來打亂燕軍的陣列。但他們都沒有想到,燕軍的表現大大出乎兩人的預料,看來要等燕軍主動向武安軍發動進攻,還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因此司馬尚向高原建議,改變作戰計劃,趁着現在燕軍還沒有列好陣式,主動向武安軍進攻。

趁你病、要你命的道理,高原當然清楚,其實他心裡也是這樣打算,既然司馬尚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高原也點了點頭,從赤龍上跳下來,越過了陣列,來到了全軍的陣前,並且從一名士兵手裡要過了一支長槍。

高原向前走出了幾步,回身對士兵們道:“士兵們,你們看我這一槍。”說着,単手舉着投槍向前跑出了幾步,猛然一聲怒吼,單臂用力,腰腹隨之擺動,將長槍擲出。

在高原投出投槍之前,武安軍的士兵們都有些難以置信,因爲這時雙方的陣列相距大約有三百步,約合四百米左右,在這個時代,只有最強的牀弩才免強能夠射出這麼遠的距離。而只靠人力將一支長槍擲出這麼遠的距離,跟本就是不可能的。結果在高原將長槍擲出以後,所有士兵的心都懸了起來。

因爲高原在投出長槍之前,把大話都扔出去了,一但這一槍沒能扔到敵軍的陣列中,當然是丟了大人,對軍心士氣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所有士兵的目光都隨着長槍的飛行軌跡移動,看着長槍斜向伸起,一直飛昇到了頂點,然後劃過一道弧線,向燕軍陣列的方向落下。不過由於角度的關係,這時武安軍的士兵也判斷不出,長槍己經飛到了那裡,能不能落到燕軍的陣列中。

這時燕軍的主將騎劫正在竭力的整頓燕軍的陣列,雖然他對軍事不堪精通,但這個道理還是明白,對方己經列好了陣列,而自己還亂糟糟的沒個樣子,誰都知道優劣勝敗。

但就在這時,只聽耳邊一聲呼嘯,而余光中似乎看到一道烏光,從自己的身邊掠過,騎劫也嚇了一跳,但只聽“卟”的一聲,一名士兵的胸前斜插着一支長槍,槍尖從他的背後穿體而過,幾乎都快貼到地上。在那名士兵的周邊,其他的士兵一個個臉色蒼白,紛紛左右避讓,將那名被長槍擊中的士兵給空了出來。而中槍的士兵踉蹌了幾步,仰面倒在地上。卻嚇得其他的士兵連連後退。

而這時在對的武安軍陣中,卻暴發出一陣歡呼喝釆聲音。因爲剛纔騎劫是背對武安軍,沒有看見長槍是從那裡飛來的。但不少燕兵可都是看得清清楚楚,這支長槍是被一個人從武安軍的陣中飛射出來的。

一個人可以將一支長槍擲出三百步的距離,既使是在後世,也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何況是在這時代,因此武安軍的士氣大増,而看到長槍飛出的燕兵都被嚇得心驚肉跳。

高原將長槍投出之後,立刻一指燕軍的方向,大喝道:“進攻。”

雖然高原繼承了李牧的君號,但在士兵的心目中,和李牧還是有相當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在伏擊戰、突襲戰中或許影響不大,但在這種主要依靠士兵勇力的正面作戰中,就不一樣了。如果是李牧,也許只用幾句話就可以把全軍的勁頭鼓舞起來,但高原只能靠展示自己的勇武來提升全軍的士氣。

不過在古代戰爭中,主將的個人勇武往往都會給敵我雙方都造成極大的影響力,因此看到高原真的將長槍投入到對方的陣列中,武安軍的士兵人人精神大振,而在高原下令之後,立刻向燕軍推進而去。儘管現在武安軍的士兵己是熱血沸騰,但畢竟是訓練有素,雖然是向燕軍推進,但依然保持着整齊的隊列和統一的步伐,就連腳步聲都齊整如一,雖是人數不多,但也極居威勢力量。

儘管騎劫對高原在那麼遠的距離以外,把長槍投到燕軍的陣列當中還有些半信半疑,但現在武安軍己經向燕軍發動了進攻,騎劫也大驚失色,因爲現在燕軍連陣列都還沒有排好,怎麼和武安軍交戰呢?

這時遼陽君也來到了騎劫的身邊,道:“大司馬,武安軍己經進攻過來了,我們怎麼辦?”

騎劫瞪了他一眼,心裡想着你問我怎麼辦,那我問誰去?但他也知道,自己畢竟是燕國的大司馬,這話也沒辦法說出口,而現在其他人都看着騎劫,總不能不說話吧,因此在情急之下,騎劫道:“武安軍實在是太不守規據了,怎麼不等我們把陣式列好,就開始進攻了,那有像這樣打仗的。”

而其他人聽了,都差一點有昏了過去,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同伴,而比豬一樣的同伴更可怕的,就是自己的主將根本就是一頭豬。

第44章 邯鄲集市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144章 鬼谷子第384章 秘密第128章 挑戰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110章 大局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454章 水戰(下)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99章 受挫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764章 選擇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372章 入城(上)第3章 ,築城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529章 刺秦(四)第926章 挑戰(四)第501章 潛入咸陽(六)第77章 搶糧(上)第53章 苦戰(中)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第841章 雷擊車發威(上)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四章 閱軍四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665章 問責(一)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161章 土遁術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59章 鑄劍(上)第25章 詔回邯鄲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822章 行刺(四)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73章 趙王不朝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529章 刺秦(四)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933章 投效(二)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467章 撤離大梁(一)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927章 挑戰(五)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772章 合縱(上)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159章 困境第765章 修煉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175章 民暴第721章 墨家(二)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546章 九黎族第374章 投誠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15章 ,招降(下)第262章 匈奴的反撲(一)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494章 閱軍(九)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70章 議和第206章 前後夾擊(四)第274章 告辭第740章 內鬨(上)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