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辯論(中)

宋榮發言了,田子楷當然也不能再保持沉默。畢竟兩人的身份對等,道:“宋夫子之論,未免太過偏頗,人生一世,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富則濟達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方不失爲人生一世,如果以‘無爲’當做立身之本,而無所做爲,碌碌一生,只做淸談、不做實事,無益於國,也無益於道,又有何益。”

申慎也道:“宋夫人,在下也以爲,若是以‘無爲’做爲某一個人的修身之本,到是無可非議,但做爲治國之道,則爲大錯,如今六國並立,北有胡、南有越,東有夷、西有戎,蠻族四立,皆爲虎狼,如果以‘無爲’大道治國,則國必亡也。”

宋榮搖了搖頭,嘆道:“田夫子己是年過六旬,難以體會‘無爲’大道,到也罷了,想不到你年紀輕輕,也執迷於‘有爲’之中,實在是可惜啊。” 說着舉起酒杯,飲了一口,不再言語。

而田子楷經常經和他辯論,知道這是宋榮的脾氣,而且道家學說一向虛無縹緲,雲遮霧罩,其實比儒家還不受歡迎,因此儒家也從來沒有把道家當作是自己的對手,因此到也沒有介意。

高原聽了,到是微微點頭,道家的無爲之論看似有道理,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說得直白一點,你玩無爲,而別人玩有爲,首先滅亡的當然是無爲的,因此申慎的說法,纔是立於現實爲基礎。雖然說後世在不少領域裡,由其是在經濟領域,也有“不干涉”的說法,看起來和無爲之論有些相似之處,但這種不干涉,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指按經濟規律辦事,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也並不是什麼都不做。

這時一直沒有發言的墨家學者翟進道:“道家好清談,固不可取,但儒家只空說仁義,而法家只重嚴刑峻法,也都難成大事。”

申慎又轉向翟進,道:“願聞先生高論。”

翟進道:“現在天下大亂,並不是什麼禮崩樂壞,上下尊卑失序,而是因爲民有三患,爲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待息。如果不消陳這民之三患,則天下永遠難得安定。” 看向申慎,道:“而法家治國,只能得到國家之富,人衆之多,刑政之活,因此雖可使國富兵強,但也一樣難保長久,實在是捨本逐末,愚不可及也。”

申慎一時也答不上來。

淳于鍾秀卻笑道:“那麼先生以爲,如何才能消除這三患呢?”

翟進道:“唯有用我墨家之法,兼相愛,交相利,節用、節葬、非樂、非攻。兼相愛,父不能私愛其子,兄不能私愛其弟,孑不能私愛其兄,弟不能私愛其兄。而父視天下爲子,兄視天下人爲弟,孑視天下人爲父,弟視天下人爲兄。交相利,而有力者以力助人,有財者以財助人,有識者以識助人,將各人私得之利化爲天下之公利。而節用爲不可浪廢,衣能暖身,食能飽腹,房可避雨即可,其他俱須拋棄,以免引誘貪念;節葬爲泯滅私情,守孝奠靈,爲浪費物力而己,實爲大害;非樂爲禁yù止禮,樂爲禮儀而定,但歌舞音樂於人無用,只會誘人生yù,而禮爲上下尊卑,有礙兼相愛之心,亦當禁止;非攻爲制貪,惡由貪生,列國之間攻伐不斷,全由貪心引發,因此除滅貪念,必須制止攻伐之事。只有如此,才能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如此才能達到亂者得治,天下太平。”

淳于鍾秀想了一會兒,才道:“先生之言雖然有理,但父私愛其子,孑私愛其父,仍是天性,雖禽獸也不能免之,何況是人。兼相愛既然與天性不通,又怎麼能行得通呢?而若以私利化爲公利,則豈不是人人都可不勞而獲,願意少勞作,而不願多勞作,交相利又如果能行呢?如此既不能兼相爰,又不能交相利,則更無論是節用、節葬、非樂、非攻了。”

翟進怔了一怔,淡淡道:“事在人爲,小姐認爲‘兼相愛,交相利’不可行,但在下相信這纔是使天下太平之道,因此也以傳此道爲己任,雖死而無悔。”

淳于鍾秀微微點頭,道:“雖然鍾秀對先生之說並不贊同,但先生以身殉道之心,鍾秀還是深爲敬佩。”

而高原聽了,也對淳于鍾秀頗有些另眼相看了,因爲她對墨家的評論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十分到位,墨家的主張說白了就是一個絕對公平主義,太過於理想化了,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在現實中是根本就不可能實施得下去。因此也不覺點了點頭。

但淳于鍾秀立刻看見了高原的動作,因此又轉向高原,笑道:“高大夫方纔點頭,不知是什麼意思。是同意鍾秀之見,還是同意翟先生之論呢?”

高原怔了一怔,道:“當然是同意小姐之論。”

淳于鍾秀嫣然一笑,道:“那麼大夫以爲,儒法之論,那一家是正道呢?”

高原苦笑了一聲,這丫頭不是把自己推到火上烤嗎?現在讓自巳來說那一家是正道,但必然就會得罪另一家,高原又不是作學術的,和儒法兩家都沒有仇,幹嘛要得罪人呢?但現在被淳于鍾秀問到這裡了,不說話也不行了。

因此想了一想,忽然道:“申先生、公孫先生,我想請教兩位,法家儒家勢如水火,但兩家的學說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這一句話一說,全場在座的人都怔了一怔,淳于鍾秀的一雙勾魂攝魄的秋水雙眸牢牢的盯着高原,而一直沒有出言的淳于博的眼裡也閃出了一道精光,申慎和公孫龍都也都陷入了沉思中。

雖然沒有人考證過法儒之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真正去研究法家儒家的思想到底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水火不同爐,到是真的沒有幾人認真的研究過。似乎儒法兩家天生就是對立的。

過了好一會兒,公孫龍才道:“法家推崇立法治國,不用教化,而專以嚴刑峻法管嚴庶民,使民懼法畏官,不得不順;而儒家依禮行事,以仁義治國,以德服衆,教化百姓,使百姓心悅成服。此爲兩家之別。”

申慎張了張嘴,本來想說什麼,但還是忍住了。雖然公孫龍的說法有故意貶低法家,美化儒家的意圖,但總體來說,還是符合兩家的思想。而這時衆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到高原的身上,因爲這個問題是高原題出來的,現在公孫龍己經回答了,就看他怎樣回答。

高原並沒有對公孫龍的回答做出評論,而是道:“公孫先生,我有一個問題想先請教先生。”

公孫龍道:“請大人發問。”

高原道:“如果有一個人無故殺人,以公孫先生來看,當如何處置?”

公孫龍道:“殺人者償命,天經地義,當斬。”

高原點了點頭,又轉向申慎,道:“那麼如果申先生在決斷呢?”

申慎道:“殺無赦,斬立訣。”

高原微微一笑,環顧衆人,道:“大家都聽到了吧,儒家法家在處理殺人者的事情上,方法不是一樣的嗎?”

衆人聽了之後,也都怔了一怔,有人發呆,有人沉思,有人茫然,不過淳于博的嘴角卻微泛起一絲笑意。而淳于鍾秀卻笑道:“大夫的意思,儒法二家的主張,其實是一樣的嗎?”

高原點了點頭,道:“依在下的一點淺見看來,儒家法家,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一樣的,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本來不想說話的宋榮也不僅笑了,道:“儒家法家,互相鬥了幾百年,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說儒法二家的主張,是殊途同歸。那麼這幾百年來,兩家互相爭鬥,不是一個大笑話嗎?”

趙嘉也有些意外,道:“大夫之言,在下也覺得匪夷所思,儒法二家怎麼會是一樣的呢?大夫能夠詳細解釋一下嗎?”

高原道:“其實大家也都知道,許多法家學者過去都是儒家弟孑,管仲年輕時曽精學儒家六藝;吳起曽拜大儒曾子爲師,商鞅初見秦孝公時,也曾勸秦孝公以儒學治國,行仁義大道;而韓非、李斯都是荀老夫孑的高足,儒法二家有這麼緊密的關係,那麼在思想上有許多一樣的地方,也是正常的事情啊。剛纔大家不是都聽到了嗎?殺人者償命,無論儒法,都是認同的。”

宋榮呵呵笑道:“那麼儒法兩家的學者,你們有什麼話說呢?”

其實田子楷、公孫龍、申慎當然都不認同高原的話,儒法兩家爭鬥了幾百年,當然不是高原這幾句話就能改變的。不過公孫龍、申慎到底還年輕,這時被高原給繞得有點昏,一時還找不到怎樣反駁的言語。

這時田孑楷也坐不住了,道:“大夫僅以殺人者償命一言,就認爲儒法二家相似,也未必有些偏頗吧,法家仍是立以峻法,以暴政治國,以嚴刑嚇民,百姓行耴違法,動耴犯律,而且一人有過,必累全家連坐、連罪,民畏官如虎,官視民爲蟻;而我儒家崇禮制,重教化,講仁義,以德治,官愛民,民敬官,天下大治,而刑法之罰,只有不得以才爲之,其中之差別, 又何此千里,又豈能與法家混爲一談呢?”

第820章 行刺(二)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788章 鬼谷門人第68章 辯論(中)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657章 伏擊單于(三)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350章 勸降第558章 列陣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19章 ,遙山(中)第467章 撤離大梁(一)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656章 伏擊單于(二)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228章 謀劃上第767章 靈壽(一)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705章 轉移第107章 對策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929章 定都(上)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70章 議和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374章 投誠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285章 強盜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775章 制度(下)第852章 局勢突變(二)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510章 接頭第494章 閱軍(九)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459章 秦宮決斷(下)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714章 斷後(下)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561章 會戰(三)第230章 移民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527章 刺秦(二)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67章 辯論(上)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924章 挑戰(二)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26章 天命(上)第67章 辯論(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704章 合作(三)第923章 挑戰(一)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747章 追逐(下)第106章 總結第144章 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