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楚國使團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靈壽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而就在十月二十二日這一天,楚國的使團終於趕到了靈壽,雖然這時離高原舉行稱王大典的時間只有三天,但畢竟還是在典禮舉行之前趕到靈壽,當然還來得及。

而高原也同樣親自出城,在靈壽的城門口迎接楚國使團一行,因爲齊國使團是高原親自迎接的,自然不能厚此淺彼。而這一次田克臧和端木明也隨高原一起,來迎接楚國使團。

楚國使臣是由項棟擔任,副使是陵陽君熊暉,是楚國的宗室大臣,和楚王負當還是叔伯兄弟,項棟一直都是和高原接觸的楚國大臣,而且和高原的關係不錯,楚國派他擔任正使,表示十分重視這次外交行動,而派宗室大臣爲副使,則表示楚國對高原的禮數,畢竟這一次出使的目地是慶賀高原正式稱王。

衆人相見之後,自然又是一番寒喧,項棟和高原見禮之後,又和田克臧、端木明打招呼,因爲楚國使團是繞道齊國來到靈壽的,因此齊國發生的事情自然都知道。而得知後勝被誅,田克臧掌握了齊國的大權,項棟也十分高興,這樣一來,組成合縱的最大障礙被清除了,那麼這一次到靈壽慶賀高原稱王,談成合縱的機會很大。

從楚國上下來說,對組成合縱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因爲楚國和秦國之間仇恨衆多,因此對秦國的威脅也更爲敏感,現在秦國己經吞併了趙魏韓三國,國勢大大的擴張,雖然被高原擊敗了一次,但以秦國現在的國力,最多三五年,就可以恢復過來,那時恐怕就是楚國的惡夢了。

也許秦國會懼怕高原,不敢輕易出兵進攻代郡,而齊國則有代郡在側翼掩護,也有一定的安全保證,只有楚國和高原的領地沒有接壤,而且秦國可從來不怕楚國,如果秦軍進攻楚國,高原恐怕也很難直接幫得上忙。因此楚國的官員、世族中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份人都能夠希望組成合縱,給秦國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樣才能保證楚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的安全,當然如果能夠打通和高原的領土相連,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但以前的合縱多了,有成有敗,楚國也不能不防,由其是對齊國不放心,故此纔有必須要有齊國的表態,只有齊國同意組成合縱,楚國纔會參加,而現在齊國顯然是同意組成合縱的,因此楚國使團上下,對這一次出使都充滿了期望。

客氣了一番之後,項棟向自己身後一招手,道:“籍兒,來見過武安君。”

只見一個大約十四五歲模樣的少年,從項棟的座車上下來,幾步走到高原面見,道:“項籍見過武安君。”聲音甕聲甕氣,說着,拜伏於地向高原行禮。

高原的心裡一動,項籍?那不就是項羽嗎?“籍”是名,而“羽”是表字,不過看年齡似乎不對,因爲項羽在這個時候,應該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孑。

這時只聽項棟笑道:“這是犬孑項籍,表字羽,今年九歲,這次帶他出來,見見世面。”

高原怔了一怔,這少年還真是項羽。心裡到也頗有些興奮,雖然他己經見了不少歷史著名人物,但項羽的名氣,在高原所見過的歷史著名人物中,絕對是可以排進前三位的。

這時項羽站起身來,高原這才仔細看他,見項羽的身材雖然高大,不過確實稚氣未消,一付孩孑像。不過生得方面大眼,似稀可見成年之後的威猛樣孑,由其特殊的是,眼中竟是雙瞳。

而一邊的田克臧己經驚道:“只有九歲就如此高大,項大夫的令郎成年之後,定是一員猛將。”

項棟笑道:“安平君可不知道,此兒只是空生了一付好身材,習文不成,習武不就,將來難有成就,這次專程帶他出來,讓他見一見天下英雄。”

這時項羽到有些不高興了,甕聲甕氣道:“學文足以記名姓而已。而學劍只當敵一人,均不足學,我要學就學萬人敵之術。”

項棟沉下臉,厲聲道:“武安君、安平君面前,豈有你說話的份,給我到一邊去。”項羽到不敢和項棟頂嘴,只好低頭嘟嘴,退到一邊去了。

高原笑道:“項大夫不必申訴令郎,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可見令郎志向高遠,將來必成大器,未可限量啊。”

項棟只以爲高原是說得客氣話,不過畢竟是說兒子的好話,因此心裡也高興,笑道:“武安君太過講了。”

高原道:“好了,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大家進城吧。”

――――――――分割線―――――――――分割線――――――――進城之後,楚國使團被安排在館驛中,不過項棟並沒有休息,而是洗了一把臉,立刻更換了衣服,和熊暉一起進宮,向高原遞交楚國的國書,因爲這時已經臨近高原稱王的時間,因此最好抓緊一點時間把這些過場快走完,而且今天的天色尚早,完全來得及。好在是有齊國使團的先例,到不用在禮儀上多糾結。

晉見高原,遞交了楚國的國書,同時也送上了楚國的賀禮。

雖然楚國的賀禮沒有齊國那麼多,但也是十分豐厚,總價值絕對超過三千鎰黃金,而這次隨楚國使團來的,也有大量的楚國商人,自然都帶了賀禮,因此又多收了二三千鎰黃金。

而在招待楚國使團的宴會上,楚國再次展示對高原的重視和禮敬,原來在楚國送給高原的賀禮中,有一套青銅編鐘,共計有六十四隻。這一套編鐘搬到大堂上,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原來周室對音樂極爲看重,視爲敬天祭祖的必備之器,同時還認爲音樂可以教化人心,使人克己守禮,不生邪念,因此周公治天下時,將禮樂並稱,是周宣王時期,又派大臣尹吉甫採集各國歌曲,編爲【國風】,又集歷代公卿所做之歌,加上週室的祭禮之歌,彙編成【大雅】【小雅】【周頌】等篇,總稱爲【詩】,再經過後世的不斷完善,孔孑到春秋時期終於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而除了收集民歌之外,周室對音樂之器同樣十分重視,製出了多種樂器,如鍾、琴、笙、簫、竽、瑟、缶等,但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琴和鍾二種。

鍾是用青銅鑄成,分爲鏞(大鐘)、鎛(小鐘)兩大類,兩數鍾組合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稱爲編鐘。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爲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鐘聲即洪亮博大,如高天鳴雷,振奮人心,又清脆明亮,若幽谷清泉,悠揚動聽,因此一直深受各國的喜愛。

楚國送給高原的這一套編鐘能吸引人的目光,就在於製做極爲精良。

六十四隻編鐘分掛在三個鍾架上,呈“凵”形排列,每個鍾架高有丈餘,兩頭用三根青銅鑄成的架柱支撐,每根架柱都鑄成威猛的勇士形像,頭戴金盔,腰佩長劍,威風凜凜。

鍾架的架樑是用木製,長達五丈,方形黑漆,分爲上中下三層,橫擔在架柱上。以下樑最粗,徑闊二尺,由三位“勇士”用雙手託在腰間;中樑徑闊一尺二寸,壓在三位“勇士”的肩上,上樑徑闊六寸,被三位“勇士”頂右頭上。塗着閃光黑漆的架樑上,繪製着紅、黃兩色的圖案,作龍飛鳳舞之狀,而在架樑的兩端,還套着精緻的青銅飾首,鑄刻着雲水花草等圖案。

只看這三套編鐘的鐘架,就以盡顯精美華麗,但和編鐘相比,卻又顯得微不足道了。

編鐘也分成大中小三鍾,分別懸掛在上中下三根彩繪木樑上,閃爍着奪目的光華。最大的編鐘,懸掛在下樑,共計十六隻,每隻高近五尺,闊有三尺,看上去似有千斤之重;中等的編鐘懸掛在中樑,每隻高達二三尺,闊有尺餘,至少也在百斤以上,共有三十隻;上樑掛的是小鐘,共有十八隻,高尺餘,闊六寸,雖然形態最小,但亦有數十斤重。

而編鐘無論大小,都通體刻有極爲精細的花紋和各種銘紋,既華麗高貴,又顯出莊重之意。而且這三架編鐘渾然一體,既氣象宏大,壯觀無比,渾實厚重,卻又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精美華麗;令人觀之,不能不讚嘆爲鬼斧神工所爲。因此在場的所有人竟然都在凝神觀看編鐘,就連淳于鍾秀和洛明珠兩位美女的風采都蓋過去了。

雖然這個時代的千斤,大約只相當於後世的二三百千克,單以重量而言,編鐘到未必比得過青銅鼎,但青銅器具的鑄造,是以樂器爲難,樂器當中,又以編鐘爲難,而編鐘又以鏞類的巨鍾最難鑄造,因爲只要鐘體的厚薄、質地差之毫釐,則音韻不準,演奏起來就難以成曲。因此一般各國可以鑄造出重達數千斤的大鼎,卻極少有重達千斤的鏞類巨鍾。而楚國一口氣拿出十六口這樣的巨鍾做爲高原的賀禮,其國力之雄渾,鑄造冶金工藝之精湛,也由此可見一般。

祝各位書友春節快樂,萬事如易

第772章 合縱(上)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29章 災民(下)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476章 政事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702章 合作尋書*吧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655章 伏擊單于(一)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88章 閱軍(三)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59章 鑄劍(上)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144章 鬼谷子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50章 意外第672章 出塞(上)第516章 見面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128章 挑戰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526章 刺秦(上)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705章 轉移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一章 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158章 行刺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927章 挑戰(五)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926章 挑戰(四)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99章 受挫第420章 再次出兵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354章 和睦相處第754章 迴歸(二)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262章 匈奴的反撲(一)第354章 和睦相處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545章 佈置(下)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825章 心意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152章 匈奴(下)第463章 剿滅馬賊(下)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930章 定都(下)第89章 遊說(下)第614章 訓獸作戰(一)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146章 白靈族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768章 靈壽(二)第604章 秦軍回援(一)第128章 挑戰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639章 郊遊(下)第911章 對策(下)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