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合縱出擊

三國會盟結束以後,楚王負芻帶領着項氏兄弟,以及楚國的軍隊離開了陶邑,返回楚國,而齊王建也迴歸臨淄,只有高原和田克臧還留在陶邑。

雖然齊楚兩國都己經同意了高原分進合擊的伐秦戰術,但高原的計劃並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三國就各自從本國出擊,向秦國發動進攻。而是漢楚兩國先各自派遣少量的軍隊,匯合齊軍由陶邑出兵,進攻秦國,給秦國造成這一次合縱,三國依然是合軍進攻秦國的架式,以吸引秦國的注意力,然後漢楚兩軍再分頭從南北出兵,夾擊秦國。

就在三國會盟結束以後,高原就己用飛鳥傳書向靈壽下令,命令靈壽派出一部份軍隊趕到陶邑來與齊軍匯合,當然軍隊也是早就準備好的,而楚王負芻也答應,一回到楚國,就出動七萬軍隊,趕到陶邑來合兵,因此高原並沒有回到靈壽,留在靈壽等着漢軍趕來,並先做一些準備工作。

齊國雖然不像秦國那麼尚武,但也是有數的大國,以前就有十餘萬常規軍隊,而田克臧掌權之後,又對齊**隊進行了一些整頓,擴大了常規軍隊的規模,現在己有近十六萬的常規軍數量,因此楚王負芻、齊王建離開陶邑以後,各路齊軍陸繼到達陶邑匯合,只有六七天的時間,就己經聚集了八萬餘齊軍,再加上仍然駐紮在陶邑的近一萬五千漢軍,這時漢齊聯軍己有近十萬人了。

雖然先後接受過漢軍訓練的齊軍還不到三萬人,但田克臧對軍隊頗爲重視,在整頓軍隊的時候,也加強了對軍隊的訓練,因此齊軍的素質也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先期到達的基本都是齊國最精銳的軍隊,看上去軍容軍威還不錯,比高原預想中的還要好一些,這當然也由於高原對齊軍的戰鬥力一直期望不高的緣故。

而在等候漢軍到達的時間裡,高原當然也不閒着,就幫着田克臧訓練齊軍,並且還給齊軍的中低層將領講解戰術的要領,因爲這次合縱伐秦是釆用分進合擊的戰術,現在漢軍還可以帶一帶齊軍,但以後齊軍就要單獨與秦軍作戰,因此齊軍的戰鬥力增加一些,對秦國的戰鬥獲勝的機率也就更大一些。

留在陶邑的還有近一萬五千漢軍,而且全部都是精銳漢軍,因此高原要訓練齊軍,到是有足夠的幫手,同時還組織齊軍和漢軍進行對抗訓練。

經過這幾年取得的戰績,漢軍的威名急速上升,幾乎己經凌架在秦軍之上,齊軍自然是隻有仰視的份,能夠和漢軍一起訓練,己經是難得的榮興了,由其是在與漢軍進行的對抗訓練中,漢軍往往只使出六成力量,就可以輕鬆的擊敗齊軍,因此也讓齊軍敬服不己,而漢軍的訓練無論是在運動量還是訓練難度都遠非是齊軍可比,結果齊軍的士兵們見了,也不自覺加大了自己的訓練量,態度也認真多了。

而就在一個多月以後,大約有四萬漢軍到達了陶邑,使漢軍的數量達到了五萬五千餘人,其中有三支騎軍,包括一支重甲騎軍和一支蕃勇軍,另外還有六千背嵬軍、三千斥候軍,三千訓獸軍和一支戰車軍。各種戰車的數量達到了三百五十餘輛,同時還有五百名白靈族女子組成的醫療隊。

在與秦軍的戰鬥力,漢軍的訓獸軍和戰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顯視了巨大的威力,讓田克臧也漲了不少見識,因此見訓獸軍和戰車軍的數量擴大,十分高興。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由其是和漢軍進行了多次對戰訓練之後,齊軍的素質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中下級軍官的經驗也增加了不少,高原也覺得齊軍還可堪一用。

這時齊軍己經在陶邑集中了二十餘萬軍隊,另外還徵集到了千餘艘船,停泊在濟水裡,其他的齊軍還在陸續開來,同時還接到了楚軍出動的通告,不過由於楚國離得較遠,到達陶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高原和田克臧商議之後決定,不再陶邑繼續等待楚軍,立刻從陶邑出兵,向秦國發動進攻,因爲高原不斷收到秦國的消息,知道秦國也在不斷向大梁増兵,現在大梁駐守的秦軍已接近二十萬,不過駐守南陽的韓騰和駐守邯鄲的蒙武、蒙恬父孑卻都還沒有調動,畢竟南陽、邯鄲分別駐守南北,都是致關重要的地方,秦國也不敢輕易調動這兩個地方的駐軍,因此有必要給秦國增加更大的壓力,吸引更多的秦軍駐守到大梁來,才能實現自己的計劃。

另外如果大軍長期駐紮在外地沒有戰事,必然會慢慢的消磨士氣,殆慢軍心,高原精通兵法,當然知道這個道理,現在漢齊兩軍己在陶邑駐紮了一個多月,也應該活動一下了。

而雖然楚軍未到,但現在漢齊合軍,總兵力也超過了二十五萬,兵力不算不雄厚,而且漢軍佔到了二成以上,完全可以和秦國先開一戰。如果打贏了自然是好,等楚軍到達,就可以趁勢進軍;而就算是受挫了,也不是什麼大事,因爲等楚軍一到,合縱軍隊的兵力更爲雄厚,可以捲土重來。

在軍事方面,現在田克臧對高原已經基本言聽計從,因此對高原的主張並無異議,於是就在四月十六日,漢齊兩國聯軍二十五萬餘人,從陶邑開拔,而對外號稱三十萬大軍,向西行進,新一次的合縱伐秦,也正式展開。

大軍離開陶邑,沿着濟水一路西進,而在濟水裡行駛的隨軍船隻也排成了長長的船隊,首尾難見,大軍水陸齊進,浩浩蕩蕩。

兩天以後,聯軍的先鋒人馬到達了濟陽,這裡是齊秦兩國的邊境交界地區,不過這時在秦國境內,卻看不到一支秦軍。

原來突襲陶邑的秦軍全軍覆沒,一萬五千騎軍,逃回大梁的只剩下二百餘騎,就連領軍的主將王章都陣亡,因此接到了敗兵的報告之後,王賁又氣又驚,想不到自己的計劃完全被高原料到,早就在陶邑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着秦軍自投羅網,果然是全殲了秦軍,幸好是自己被秦王政的命令所阻,否則陣亡的就不是王章,而是自己。

但王賁又十分心疼,不僅僅是因爲王章是他的族弟,還因爲這一戰就葬送了一萬五千騎軍,這幾年以來,王賁費盡心血,一邊摸索一邊訓練,這才組建了近三萬餘騎軍,這一下就拆了一半,自然是令王賁肉疼不己。

而得三**隊己在陶邑聚集的消息,眼看着大戰在即,於是王賁一面派人回咸陽給秦王政送信,通報突襲失敗的消息,一面佈置軍隊守衛大梁。

自從知道漢齊楚三國要組成合縱伐秦之後,秦國就己經開始着手準備以大梁爲依託,抵抗合縱大軍,這時秦國己經在大梁驟集了近十五萬軍隊,同時還備集了可供三十萬軍隊支應二年的糧草物資,可以說已經初步俱備了抵抗合縱大軍的能力。

不過大梁距離齊秦邊境還有一百五十多裡的距離,而秦國在齊秦邊境一帶還有數萬軍隊駐守,是首先面對合縱大軍的兵鋒。

但王賁心裡十分淸楚,這幾萬秦軍根本不可能抵擋住合縱大軍的進攻,除非是自己盡起大梁的守軍,趕到邊境才能夠與合縱大軍對抗,但這樣一來不僅背離了秦國制定的依託大梁,抵抗合縱大軍的戰略,而且也正中了高原的下懷,因爲他可以從容在野外擊敗秦軍,消滅秦軍的有生力量,然後再進攻大梁。更爲重要的是,王賁根本就沒有信心能夠在戰場上擊敗高原。

於是王賁下令,命邊境的守軍全部撤回到大梁城來駐守,一來是進一步加強大梁城的守備,因爲加上辺境的守軍,大梁城裡的軍隊可以超過二十萬;二來也是拉長合縱大軍的戰線,儘管突襲陶邑的一萬五千秦國騎軍全軍覆沒了,但加上調來的軍隊,現在大梁城裡的騎軍仍然還有兩萬餘人,而且王賁對騎軍依然還相當的信心,以前漢軍常用騎軍來襲擊秦軍的補濟線、運輸軍隊,令秦軍防不勝防,而現在王賁也想對高原來一個以牙還牙,讓高原償一償防不勝防的滋味。另外爭取能夠打幾個勝仗,提振一下秦軍的士氣,抵消突襲軍隊全軍覆沒的不利影響。

當然,王賁也知道,這種小打小鬧雖然可以打幾個勝仗,但卻不可能扭轉大局,因爲合縱大軍的兵力雄厚,僅先期的漢齊軍隊就有近三十萬,再加上後續的軍隊,遠不是現在大梁城裡的二十萬秦軍所能對抗的,就算是小輸幾場,也無隕元氣,因此王賁在準備抵抗合縱大軍的同時,又趕忙寫下了告急文書,送回咸陽。請求秦國加兵增援。

因此就這樣,漢齊兩國聯軍開進了秦境之後,根本就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一路暢通如入無人之境一樣,一直深入到秦國境內七八十里,而兵鋒也直逼到大梁城下。

第13章 ,勝利第359章 誓師出發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604章 秦軍回援(一)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530章 刺秦(五)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749章 擊殺(下)第702章 合作尋書*吧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494章 閱軍(九)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503章 潛入咸陽(八)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601章 突襲薊京(四)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541章 商人(下)第706章 韓騰復出第473章 回程(上)第274章 告辭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692章 遷移準備第149章 捕馬(上)第64章 拜師第657章 伏擊單于(三)第95章 突襲第279章 蕃勇軍第903章 長街之戰(十二)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636章 密議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494章 閱軍(九)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702章 合作尋書*吧第764章 選擇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275章 擴軍(上)第299章 問難下第655章 伏擊單于(一)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568章 猶豫(上)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53章 苦戰(中)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61章 邀請(上)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549章 說服(上)第666章 問責(二)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491章 閱軍(六)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641章 相見第892章 長街之戰(一)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774章 制度(上)第360章 代郡出兵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932章 投效(一)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