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

平坦寬闊的馳道上,人聲鼎沸,車馬轍轍,長長的隊伍難見首尾,但士兵們扛着武器,頂盔貫甲,都在默默的趕路,幾乎沒有什麼人說話.

在隊列的中間,有一輛由四匹高頭大馬拉着的高車,車輛雕刻着精美的紋飾,而且還支着一頂黑色繡金線的麾蓋,掛着長長的幔帳,正是秦王政的座車。

這時秦王政撩開幔帳,從座車上回頭看去,雄峻險要的函谷關己在身後數百步以外,而秦軍的隊伍,卻還未從關城中走完。秦王政輕輕嘆了一口氣,放下了幔帳,又重新坐回到坐車中。

公元前341年,秦孝公在西鄙之戰中擊敗魏國,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了關隘,因其關城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而從此之後函谷關就成爲秦國最重要的關城。從此之後,秦國打開了東出中原的道路,而且一但戰事不利,就可以退守函谷關,據險而守,故此號稱百二山河。東方六國在和秦國的爭鬥中,始終棋差一着,不及秦國,一方面是由於秦國經歷的商秧變法,變革得最爲徹底,使秦國國的國力強大,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秦國佔據了這優越的地理條件。

於是列國合縱伐秦,大多都是以函谷關爲主戰場,而秦國能夠在數次合縱大軍的威迫之下卻並未亡國,反而愈戰愈強,除了秦國在軍事外交方面的努力之外,函谷關之險,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公元前247年,魏公孑信陵君無忌組織五國合縱,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但秦軍退守函谷關,讓五國合縱大軍難進寸步,然後施展反間計,離間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的關係,結果魏安釐王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權,這一次五國合縱伐秦,也就這樣結束了。

而信陵君組織五國合縱伐秦的時候,秦王政纔剛剛繼任秦王,那時還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孑,雖然當時在咸陽確實引起了一陣恐慌的情緒,不過秦王政那時是還小,又沒有親政,秦國的軍政大權都掌握了呂不韋的手裡,因此秦王政到並不覺得有什麼緊張。

不過那也是函谷關最後一次經歷戰事,從此之後二十餘年,由於秦國的國勢大漲,領土向東急聚擴張,函谷關早己不在是秦國的邊境關隘,自然也就不會再有戰火。秦王政也由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爲一個年近不惑的中年君王。在另一時空裡,函谷關再經歷戰火的時間,要推遲到近二十年以後的秦末農民起義,劉邦率軍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最終徹底滅亡了秦國。

秦王政當然不知道以後的事情,但在這個時候,秦王政卻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因此在通過函谷關的時候,心裡也不禁想到,也許函谷關又要再面臨戰火。雖然此前函谷關曾多次保護了秦國的安全,但這一次還能不能再保護秦國,就連秦王政心裡也沒有底。

因爲王賁己經連續發回咸陽三份告急,並且詳細講述了合縱軍雷擊車的可怕威力,秦王政得知以後,也不禁大爲震驚,如果合縱軍真的有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可以將百斤大石投射出四百步以外的距離,遠遠的超過了秦國所有的遠程武器,別說是大梁,恐怕就是函谷關也抗不住。

雖然有的秦國大臣質疑王賁的告急文書,認爲王賁有意誇大了合縱軍的武器,根本就沒有能將石塊投出四百步以外的投石機,但秦王政卻相信王賁的人品和忠心,決不會有意的誇大其辭,既然他說合縱軍有這樣的武器,就決不會有錯。而既然合縱軍有了這樣威力巨大的武器,那麼秦國在戰前制定的以大梁爲依託,對抗合縱大軍的計劃恐怕就難以實現了,那麼秦國唯一的對策就是集中精銳軍隊,與合縱軍決一死戰。

因此秦王政才決定親自趕去大梁督戰,一方面是要親眼看一看合縱軍的這種投石機,另一方面也是要激勵全軍的士氣,好與合縱軍決戰。

不過雖是如此,但秦王政的心裡依然十分沉重,因爲他對這一戰並無信心,合縱軍的兵力絕對要比秦軍多,而且據王賁的告急文書報告,一向被秦國看不起的齊軍也並不是不堪一擊,秦軍想要擊敗齊軍,也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有戰鬥力不輸於秦軍的漢軍。因此秦王政在出發之前,下令在咸陽徵集軍隊,以保證秦軍有足夠的兵力可用,但能不能派上用場,秦王政也不得而知。

就在秦王政陷入沉思的時候,只聽在幔帳外架車趙高的聲音道:“大王,南陽的韓大將軍有緊急公文傳來,請大王過目。”

秦王政怔了一怔,韓騰送來的緊急公文,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立刻又撩開幔帳,只見在自己的坐車邊,一名使臣策馬正隨車同行,顯然就是韓騰派來送公文的人,只是被衛士隔開,不能靠近自己的坐車。原來經過了荊柯行刺以後,秦王政的護衛也大大加強,未經過檢查的人,一率不許靠近秦王政十步以內。

而這時秦王政立刻道:“停車,把公文拿來,讓寡人觀看。”

趙高聽了,立刻停下了馬車,而使者趕忙下馬,向秦王政跪拜見禮,然後從懷裡拿出了一卷木簡,交給馬車周邊的一名衛士,由衛士遞交給趙高,再由趙高呈交給秦王政。

從趙高手裡接過了木簡,秦王政立刻打開了火漆封口,展開來觀看,但還不等秦王政看完,就不由得臉色大變,因爲在木簡上寫着的內容是合縱軍隊進攻大梁是假,實際是要趁虛攻取邯鄲,請秦王政趕忙調集兵力,守衛邯鄲。而趙高和衆衛士們見秦王政如此表情,也都不敢打擾秦王政,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垂頭待立。

原來韓騰考慮到高原的行動迅速,再加上秦王政出了函谷關之後,一路東進,因此秦王政未必能夠極時收到高原進取邯鄲的消息,也有可能等秦王政收到消息的時候,高原就己經攻佔了邯鄲,秦王政自然不會再去邯鄲,那麼韓騰的計劃自然也就落空了。於是韓騰親自給秦王政發去了一份緊急公文,將高原的計劃告訴給秦王政,促使秦王政轉道去邯鄲。

雖然在公文中韓騰並沒有說明自己的消息是從何而來,因此秦王政未必會立刻就相信自己的公文,但秦王政也決不會輕視這份公文,至少也會招集隨行的大臣商議一番,但秦國的大臣中不乏見識卓著的人,一定會有人相信自己送來的消息,而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還是要繞道去邯鄲看一看。

過了好一會兒,秦王政纔對使者道:“這消息韓騰是從那裡得來了。”

使者垂下頭,道:“小人不知,不過小人出發之前,韓大將軍曾再三嚀囑小人,一定要儘快將公文送給大王,還讓小人代奏大王,高原詭計多端,請大王且不可大意。”

秦王政微微點頭,如果韓騰傳來的消息屬實,自然是最重要的機密,當然不會讓使者這樣的人知道,而自己接到木簡的時候,火漆封口完好無損,顯然是沒有人看過,不過使者轉述韓騰的話,顯示韓騰對此是深信不疑的。

但秦王政卻不能分辯出其中的真假,如果韓騰所說的真實,那麼邯鄲肯定是守不住的,而邯鄲一失,漢軍必然順勢南下,而楚國如果再向北進攻南陽,秦國根本就無抵抗,只能任由漢楚兩國南北夾擊,徹底截斷秦國和大梁的聯繫,對秦國來說,只能又退回函谷關去,而關外的領地將全部喪失,弄不好連函谷關也保不住。

只是這真的是真的嗎?高原真的會以邯鄲爲主攻的方向,而大梁方向只是虛張生勢,牽扯秦國的兵力,只有少量的漢軍,主要的作戰力量實際是齊軍?但齊軍可以打得王賁連續的向咸陽告急嗎?還有合縱軍那威力巨大的投石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雖然王賁在告急文書中說過齊軍的戰鬥力並不弱,在少量漢軍的帶領下,就足以與秦軍相抗衡,但秦王政並沒有見過齊軍的戰鬥,因此仍然還是有些不信,齊軍真得有這麼強,可以對抗秦軍了。

但韓騰不會無緣無故的發來這樣一份告急的公文,那麼真像到底是什麼?秦王政也難以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只可惜韓騰並不在這裡,否則秦王政也可以當面向韓騰問個清楚。

過了好一會兒,秦王政纔回神來,發現韓騰派來的使者還跪在車前,因此秦王政先讓他起來,才道:“你離開南陽的時候?韓騰在做什麼?”

使者道:“回稟大王,小人從南陽出發之前,韓大將軍己經從南陽出兵,前往大梁。”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你回去轉告韓騰,他的緊急文書,寡人已經看過,而且自會處理,讓他在大梁好好駐守,不得有失。”

使者答應了一聲,然後向秦王政告辭離開。而秦王政又對趙高道:“馬上傳寡人之令,全軍立刻停止前進,就地停駐,然後通知所有大臣,來見寡人。”

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242章 考驗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350章 勸降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第765章 修煉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621章 退軍(三)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83章 鬥獸(下)第360章 代郡出兵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55章 夢境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92章 密謀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530章 刺秦(五)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136章 擔憂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932章 投效(一)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824章 審問(下)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110章 大局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一章 第493章 閱軍(八)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713章 斷後(上)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76章 擴軍(下)第558章 列陣第540章 商人(上)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5章 ,日月谷之戰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第62章 邀請(下)第643章 啓程(下)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57章 善後第561章 會戰(三)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第158章 行刺第682章 鬥獸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667章 問責(三)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824章 審問(下)第38章 左右爲難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193章 使命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783章 遷都第522章 進見秦王政(上)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