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

上原距離邯鄲約有八十餘里的距離,但秦軍最遠的駐軍地點,是距離邯鄲東北約三十里的鉅鹿,而在上原以南,鉅鹿以北約有四五十餘里的地區,是雙方默認的緩衝地區,漢秦雙方都沒有駐軍,就算是兩邊的巡邏隊遇見了,一般也不會交戰,而是互相避開。當然如果遇到了有好戰的軍官帶隊,也是會打起來。

因爲這一帶本來就是趙國的舊地,而且漢軍在這裡駐守了近兩年,對這一帶的道路自然十分熟悉,從上原到邯鄲有兩條路,一條是甴東經過鉅鹿澤,經平鄉到達邯鄲;另一條路是向西沿着敦與山邊,經馬服山到達邯鄲。

秦軍在鉅鹿和馬服山都設有軍隊駐守,紮下了兩個軍寨,不過守軍並不多,因爲這兩地離邯鄲都不遠,也沒有險要可守,再加上現在駐守邯鄲的秦軍兵力不足,因此在這兩地設寨,只是起一個提高預警的作用,並沒有駐紮多少兵力。

高原和司馬尚、姜桓武連夜商議,決定分兵兩路,齊頭並進,同時向邯鄲進攻,一來是因爲現在漢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完全可以分兵齊進;二來也是爲了貴策兵貴神速的原則,儘快將漢軍的大軍趕到邯鄲,如果只從一路進軍,就太慢了一點。因此高原當夜決定,由司馬尚、姜桓武各領八萬人馬,分從東西兩路進軍,直取邯鄲,高原帶領剩餘的軍隊隨後接應。

於是第二天一早,漢軍分兵兩路出擊,直撲邯鄲而來。沿途再遭遇到秦軍的巡邏隊伍的時候,漢軍就不再客氣了,不僅毫不猶豫的向秦軍的巡邏隊伍發動進攻,而且還分派人馬,從左右兩翼包抄上去,將秦軍的巡邏隊伍圍而殲之,甴於漢軍的人數衆多,兩路漢軍都有大量的騎軍,因此秦軍的巡邏隊伍大多被滅,只有少量人逃脫。

而兩路漢軍一路南進,一直殺到了鉅鹿和馬服山這兩個秦軍的據點。但這兩個據點的秦軍都不多,儘管有營寨可守,但兩路漢軍都帶着大量的戰車,雖然這些戰車的攻堅力有限,遠不及雷擊車,但對付秦軍的營寨還是足夠的,因此漢軍並不廢力就攻破了這兩個秦軍的據點,而秦軍的敗軍只好放棄了營寨,退回到邯鄲城裡。

在一天之後,高原帶領着隨後的大軍到達鉅鹿澤邊,進駐漢軍奪取的秦軍營寨中休息。

鉅鹿澤又稱大陸澤,是由黃河和海河等衆多河流水系沖積填造華北平原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平原湖泊,傳說這一帶地區就是黃帝與蚩尤之戰的主戰場。雖然在高原穿越之前的時空裡,鉅鹿澤己經完全乾涸,成爲華北平原的一部份,但在這個時空裡,鉅鹿澤還是一片廣袤百里,碧波萬傾的巨大湖泊。

因爲不用紮營立寨,因此漢軍的士兵很快就安定下來,正在大寨中生火做飯,而高原帶着李瑛鴻、雲瑤、淳于鍾秀等人,在鉅鹿澤邊,欣賞着湖光山色的美景。

雖然在這個時候,鉅鹿澤只是一個普通的湖泊,但高原卻知道,在另一時空裡的不久之後,在這裡發生了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著名的鉅鹿之戰,是秦王朝由全盛轉向滅亡的轉折之戰,同時也造成了項羽的威名,因此在此時此地,心中也頗爲感概。李瑛鴻等人當然不知道鉅鹿將會發生的事情,只是當做普通的風景,在軍旅之中忙裡偷閒玩賞一番。

而在此時,只見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着鱗鱗波光的湖面,幾隻飛鳥映襯着黃昏的晚霞,在湖面上飛掠而過,不時發出清脆的啼叫,絲亳也沒有古戰場的殺戳氣氛,反到頗有幾分詩景畫意的意境。

高原也不禁感嘆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惜不見有漁歌晚唱,否則就更是完美了。”

李瑛鴻雖然能夠讀書識字,但平時只喜歡看兵書,對【詩經】【楚辭】一類的書籍興趣有限,而云瑤是在山村長大,跟了高原以後,才認識了幾個字,因此兩人聽了高原所念的兩句話,到沒什麼反應。但淳于鍾秀卻十分驚訝,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想不到夫君隨口道來,就是這麼意境優美的辭句。怎麼以前從來沒有聽夫君有過辭賦之作。”頓了一頓,又道:“對了,我到是忘了,夫君當年出使齊國時,曾作過一首【俠客行】的五言詩,這麼看來夫君果然真是文采過人。”

高原聽了也有些心虛,生怕淳于鍾秀再拉着自己作詩作辭什麼的,不是不想冒充詩人,但高原古詩詞功底有限,也就記得那麼有限的幾首。

李瑛鴻聽了,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聽起來好像不錯,但有些不對呀,那幾只鳥不是鶩啊,還有現在還在夏天,怎麼能說是秋水呢?夫君是不是搞錯了。”

淳于鍾秀翻了翻白眼,不知道應該怎樣向李瑛鴻解釋這兩句詩辭表現出的意境,而就在這時,只見趙軒匆匆趕來,見了高原,道:“大王,剛剛收到一份重要的情報,請大王過目。”說着將一張紙筒遞給高原。

接過了紙筒,高原打開一眼,也不禁吃了一驚,李瑛鴻立刻湊了過來,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情報?”

高原道:“秦王政的軍隊在中途轉道,要趕來邯鄲。”

高原並沒有壓低聲音,因此雲瑤和淳于鍾秀都聽得十分清楚,不等李瑛鴻說話,淳于鍾秀己道:“夫君,秦王政的軍隊一到,邯鄲的守衛必然加強,我們應當儘快進軍,一定要在秦王政到達邯鄲之前,首先攻克邯鄲,然後再對付秦王政的軍隊。

高原略一沉呤,道:“走,我們回營再說。”

――――――――分割線―――――――――分割線――――――――鉅鹿、馬服山兩個駐點失守,秦軍的敗軍逃回邯鄲,將漢軍大舉進攻邯鄲的消息傳給了駐守邯鄲的蒙武、蒙恬父子。

蒙武、蒙恬得知以後,也不禁大爲震驚,雖然還不知道進攻邯鄲的漢軍兵力到底有多少,但僅居鉅鹿、馬服山的敗軍回報,這兩路漢軍的人數至少有七八萬人,而現在邯鄲駐守的秦軍只有六萬餘人,加上當地的軍隊,也不到十萬,僅僅是已知的漢軍,就遠多於秦軍。

蒙武還有些不明白,前一段時間,合縱軍不是在全力進攻大梁嗎?幾乎打得王賁招架不住,一連向咸陽發出了三份告急文書,現在漢軍爲什麼會突然投入十幾萬大軍來進攻邯鄲,難到漢軍不打算參加合縱了嗎?

但蒙恬卻馬上醒悟了過來,知道這纔是高原的計劃,進攻大梁是虛,用意是牽制秦國的兵力,而突襲邯鄲纔是實,如果漢軍真的攻取了邯鄲,對大梁戰場同樣俱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因此蒙恬也不得不感嘆,高原的用兵之道確實是神出鬼沒,令人難以預測。不過雖然知道了高原的計劃,但怎樣應對漢軍的進攻,蒙恬也是束手無策,沒有一點辦法。

其實邯鄲的城防雖然不及大梁,但也是天下有數的堅城之一,按說守城並不困難,當初趙國就是憑藉邯鄲的堅城,在長平之戰以後,二次抵擋住了秦國的進攻。但這樣都城級的城市,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規模龐大,必須要足夠的兵力才能守得住,像大梁城就需要二十萬軍隊才能守住,而邯鄲至少也要十五萬以上的軍隊,當年趙國就是全城動員,老弱婦幼都參加守城之戰,才能守住邯鄲不失,但現在秦軍的兵力卻是嚴重不足。

而且蒙氏父子都清楚,現在城裡的守軍真正能作戰的,只有秦軍,而本地的軍隊,如果對付其他國家的軍隊,也許還能指望,但面對漢軍,就根本靠不住,因爲漢軍幾乎全部都是趙人,還有相當一部份是出身於邯鄲的,因此絕不能希望本地軍隊和漢軍硬拼。

但這樣一來,邯鄲城裡能用的軍隊就更少了,因此蒙武、蒙恬父孑也無計可施,雖然向咸陽發回了告急文書,但父子兩人對援軍根本不抱希望,畢竟是遠水不解近渴,漢軍既然投入了這麼多兵力來進攻邯鄲,必然會是以雷霆之勢,向邯鄲發動猛烈的進攻,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攻克邯鄲,根本就不可能等到秦國的援軍趕來。

不過蒙武、蒙恬父孑對秦國都是忠心耿耿的人,而且也知道邯鄲的重要性,因此儘管明知不敵漢軍,但父子還是決定,在邯鄲城中堅守,能夠守住一天就是一天,如果邯鄲城被漢軍攻破,就殉城而亡。

於是父子兩人也立刻行動起來,加強城防,整軍備戰,但一連三天,漢軍竟然都沒有向邯鄲城發動進攻,這也讓蒙武、蒙恬父孑大爲不解,因爲鉅鹿澤距離邯鄲不足三十里,而馬服山離邯鄲更是隻有十五里,漢軍沒有道理三天都趕不到邯鄲來。

但不解歸不解,但父子兩人還頗爲慶幸,不管怎麼說,這一拖就是三天,不過父子倆也明白,漢軍一定是在爲攻打邯鄲做準備,一但開始進攻,就絕對是泰山壓頂一般的勢頭。

而就在當天晚上,蒙武收到消息,秦王政帶領軍隊,到達了邯鄲。

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927章 挑戰(五)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706章 韓騰復出第6章 趙軍大營(上)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560章 會戰(二)第655章 伏擊單于(一)第749章 擊殺(下)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580章 弱點(上)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488章 閱軍(三)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1章 飛機上的穿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487章 閱軍(二)第40章 公子扶蘇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898章 長街之戰(七)第825章 心意第54章 苦戰(下)第530章 刺秦(五)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722章 墨家(三)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486章 閱軍(一)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72章 合縱第292章 結盟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290章 主動出擊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339章 營救(三)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777章 家宴(二)第427章 再回大梁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98章 王剪論兵第42章 新府邸(上)第667章 問責(三)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158章 行刺第18章 進攻趙軍大營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41章 震盪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41章 震盪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706章 韓騰復出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343章 迴歸(上)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52章 苦戰(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807章 臨別獻舞(三)第774章 制度第563章 會戰(五)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490章 閱軍(五)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42章 新府邸(上)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454章 水戰(下)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637章 九黎族來人第317章 商鋪開業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