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部隊空降東京之前,是必須先對那裡實施大規模的轟炸的。事實上,從中國遠征軍登陸日本作戰計劃啓動的那一天,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就從來沒有停下來過。注意,是從沒有停下來過,晝夜不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轟炸和精確的空中打擊。只不過,對東京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也是具有明顯針對性的。
說到對東京實施大規模的空中轟炸,不得不提到中國空軍。雖然有着第二炮兵、海軍航空兵的協助,但是在對固定的重要目標進行了轟炸之後,第二炮兵的使命就基本結束了,使用昂貴的彈道導彈對地進行面轟炸,顯然是很浪費的,再說中國也沒有那麼多導彈,生產的跟不上消耗掉的,要知道那些都是科技含量很高而且對製造工藝要求更高的彈道導彈可不是輕易能生產出來的。而海軍航空兵隨着登陸作戰的展開,將要全力支持登陸部隊,顯然也抽不出力量參與東京大轟炸。
就剩下空軍了。
最近幾年,隨着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力量的增強,甚至海軍陸戰隊也配置了專門的航空部隊,空軍的位置在某些人眼中顯得有些無足輕重了。顯然,這是一種嚴重錯誤的觀念。所幸的是,最高統帥部有着清楚的認識。
空軍是用來幹嘛的?國土防空顯然不是最重要的作用,而是進攻。一支強大的空軍是看它的進攻能力幾何,而不是其它方面。空軍通過什麼使用什麼方式來實施進攻?
顯然,是可以攜帶大量彈藥的轟炸機,或者戰鬥轟炸機,甚至多能戰鬥機。
之前中國空軍很不重視這方面的的建設,這與空軍的建軍方針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海灣戰爭給中國空軍敲響了警鐘,隨後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更是給中國空軍極大的壓力。以進口俄羅斯的Su-30戰鬥轟炸機爲標誌,中國空軍的戰略力量建設開始進入快車道。像Su-30這種即刻執行戰術支持任務,也可以執行戰略性轟炸的戰機,自然是中國空軍的首選。隨後的J-11B、J-11C、J-11D、J-11E等多種改型,除了J-11C是專門的海軍版,其它型號都是專門爲中國空軍打造的戰鬥轟炸機。中國空軍初步具備了戰略轟炸的能力。
只是,Su-30畢竟是戰鬥轟炸機,最大作戰半徑也沒能超過一千五百公里,即使最新的J-11E多能戰鬥機,也只能在攜帶六噸彈藥的前提下飛到一千五百公里以外執行轟炸任務。當然,可以通過空中加油手段也延長作戰半徑,但是那樣畢竟會耗費掉更多的時間,自然作戰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坦白地說,在2015年之前,中國空軍沒有專用於戰略轟炸的戰機。
這種情況在2015年10月1日這天得到了改變,一種軍內代號爲H-10、網友綽號爲“火柴”的遠程轟炸機加入了空軍的服役序列。這是中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隱形轟炸機。根據測試,它的隱形水平大幅超過了美國的B2。這種航程達到八千公里,作戰半徑高達三千八百公里,能夠攜帶二十噸彈藥,最高飛行速度達到1。7馬赫,雷達彈射反射面積比F-117小五倍的轟炸機的出現,就像一顆巨石扔進了平靜的湖水中。登時全世界譁然。在世界各國停止發展轟炸機或者是不重點研製轟炸機的時候,中國拋出了這樣一種性能全面超越世界各國現役戰機的轟炸機,可以想象是怎樣一種反應。
只是,這還僅僅是開始。
一年之後,同樣是10月1日,又一種遠征多能轟炸機出現在珠海航展上。有別於H-10“火柴”隱形遠程轟炸機的是,這是一種無人機,出現次日就擁有了“陰影”的綽號,被稱之爲“陰影”無人隱形轟炸機,作戰半徑達到三千公里,雷達探測反射面積比H-10還要小上兩倍,這意味着世界各國的現役雷達根本探測不到它,也就是說只能用光學儀器或者目視來發現這種戰機!
只是,當時這種更爲先進是否加入了中國空軍的服役序列,卻是一個未能確定的消息。
顯然,戰爭爆發之後,謎底已然揭開——中國空軍裝備了數量不少的此型戰機。
6月1日,也就是登陸日本作戰實施階段正式開始的前五天。
中國空軍第76戰略航空聯隊、第77戰略航空聯隊、第78戰略航空聯隊,以及第1無人航空大隊進駐東北地區。自此,中國空軍在東北地區集中了最精銳的首先改裝H-10“火柴”遠程隱形轟炸機的三個航空聯隊,並且首次派出了裝備“陰影”無人隱形轟炸機的第1無人航空大隊。共計四百架H-10“火柴”遠程隱形轟炸機,五十架“陰影”無人隱形轟炸機。顯而易見,這些戰機都是爲轟炸東京而準備的。要知道,在前期的對日本本土大轟炸的作戰中,根本就沒安排這些先進得過分的戰機,全部由大量的J-11系列、J-10系列以及J-21“鶻鷹”聯合戰鬥攻擊機擔負轟炸任務。
事實上,只要部署在韓國基地,中國空軍任何一種戰機都能夠執行對日本東京的轟炸任務,就連老舊的J-11A和Su-27都能夠在掛載電子吊艙的情況下執行對地的精確打擊任務。事實上中國空軍就是這麼幹的。
只是,大規模轟炸東京卻沒這麼簡單。
對一個國際大都市進行戰略性的大規模轟炸,僅僅依靠戰術戰機是不行的,它需要一種更有威懾力的戰機。比如攜彈量高達二十噸的H-10“火柴”遠程隱形轟炸機。要知道,即使是J-11E多能戰鬥機,攜彈量也沒有超過八噸。
還有一個原因,韓國基地羣在緊張建設中,而事實上中國也不能夠使用更多的韓國空軍機場,只能使用原來有美軍存在的軍事基地。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部署在韓國的戰機數量不算多,而且得優先部署奪取和維持戰場制空權的戰鬥機,而且這些戰機往往承擔着大量的對日本本土軍事目標精確轟炸的任務,在登陸部隊開始行動之後,還要擔負一部分對地支持任務,畢竟海軍航母戰鬥羣的艦載戰鬥機數量更加的有限,而從山東半島起飛前往戰區的戰鬥機則作戰效率受到了距離的影響。總而言之,韓國基地根本沒有空餘的機場來部署幾百架遠程轟炸機,要知道這些昂貴的戰機需要更加寬鬆和保障更加充足的基地。
所以,只有東北地區符合要求。
戰機從東北地區起飛,飛躍朝鮮半島,直撲東京,距離在一千五百公里。對於H-10來說足夠來往三次才需要進行燃油補給,而“陰影”無人隱形轟炸機足夠執行兩次任務才需要補充燃油。以每波次出動一百架爲準,即使考慮飛行員的承受能力,也能夠保證一百架在實施轟炸的時候,有一百架前往目標區域的途中,一百架在做出動前的準備。在使用最新技術進行戰時維護的情況下,能夠把每一架戰機在執行完三次轟炸任務之後,把維護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按照標準的二十噸載彈量計算,一百架就是兩千噸,以間隔一個小時爲準,一個晝夜能夠出動七波次也就是七百架次轟炸機實施轟炸,那麼就是一萬四千噸。也就是說,每晝夜(也就是二十四小時)能夠在東京投下一萬四千噸的彈藥。這個資料是相當恐怖的。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些動輒出動上千架次的轟炸行動的單波次投彈量也沒有超過一萬噸!當然,這與戰機的性能相關。二戰中能夠攜帶四噸以上彈藥的已經屬於重型轟炸機了,現在一般戰鬥機都能夠帶着四噸彈藥執行任務,更別說遠程戰略轟炸機了。
最大的區別在於哪裡呢?
顯然是轟炸效果。
與二戰中那些自由落地式的投彈,自然是不能和現在相比。
按照中國空軍的轟炸計劃,轟炸東京前期主要使用聯合攻擊彈藥以及部分精確制導導彈。前者自然是對價值不高的目標進行近乎覆蓋式的轟炸,後者主要是對價值高一些的目標進行精確的打擊。後期則會視情況使用特種彈藥,比如白磷燃燒彈,航空雲爆彈……
且不論彈藥的毀傷效果,單單從一萬四千噸的日投彈量來看,東京註定要遭受一場全面超越當年重慶大轟炸的空中轟炸。只是,這算不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轟炸東京的機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準備工作,大量的彈藥運抵幾大機場的專用地下倉庫,顯然,中國不會象徵性地轟炸東京,而是一次規模空前的大轟炸。
然而,在轟炸東京之前,應該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這件事情是能否順利轟炸東京的基本前提,甚至轟炸機羣能否順利到達目標區域,全看基本前提能否實現。
事實上,中國空軍一直在做這件事,而且還做的很不錯。
那就是奪取戰區制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