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水師進入安南海域

陳北坤一邊聽着阮橫將軍的介紹,一邊看着航海圖,心裡的權衡着利與弊,己方在海上絕對是佔有優勢,這要是在對方海域一擺開陣勢,地方不戰而逃,那就沒啥意思了,達不到沐帥的練兵要求不說,還耽誤時間和功夫,與其這樣,還不如去打雞籠港。

陳北坤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無非就是扮豬戲虎,以少量的艦隊去吸引敵艦來攻,一舉吃掉,逐步消滅敵軍的海上力量,等海上力量消耗的差不多後,開始向陸地城市攻擊,達到逐步蠶食,迫使安南國俯首稱臣。

在場的將軍、艦長們聽了陳北坤的計劃,都會心的一笑,心想,陳將軍又開始準備坑人了,他們開始爲安南國默哀了。只有阮橫心裡一陣的抽縮,雖然自己是大明軍官,但自己畢竟是在安南長大的,不由得爲安南國感到悲哀了。

安南國地形很是奇特,整個國家在東面沿着海岸線,形成了一個長長的狹窄區域,這就是安南國特有的地形,海岸線特別長,東、南面是海岸,北面是大明國的十萬大山,而西面卻是與另兩個山區小國接壤。

安南國區域內居多爲山地,十萬大山自大明境內延伸到安南的北面,過了山區後,就是紅河兩岸的平原地帶,這塊難得的河灘地,屬於紅河河水衝擊而形成的,紅河的源頭來自大明國的雲南,一路上彙集了無數的支流後,奔騰而下,流向大海,帶着泥沙,經過漫長的歲月,衝擊而成爲一個三角形的平原地帶,俗稱紅河三角洲。該區域農人大多以水稻、甘蔗種植爲主,安南國首府升龍城就在這片區域內,建在紅河的西岸。

安南國的南方還有一條河流叫湄公河,湄公河的發源地是西藏高原地區,一路奔流而下,途徑安南國南邊,流入大海,在安南南邊形成了一個平原地帶,稱作湄公河三角洲。

時下,安南國爲陳朝時代,陳朝在政治上有一大特點,就是所謂“上皇制”,從陳太宗至其後有六代統治者都是如此。即1258年陳聖宗(即陳晃)即位,陳太宗(陳日煚)遷爲太上皇(上皇在位時間:1258~1277年,以下同);1278年陳仁宗(陳昑)即位,陳聖宗爲上皇(1278~1290年);1314年陳明宗(陳天明)即位,陳仁宗爲太上皇(1314~1320年);1329年陳憲宗(陳旺)即位,陳英宗爲上皇(1329~1357年);1372年陳睿宗(陳曔)即位,陳藝宗(陳暊)爲上皇。

眼下正是陳睿宗執政的時代,按照安南國的體制,皇帝居於首都升龍城,君臨天下,掌權執政。而太上皇陳藝宗卻居於南方的天長府,其目的是,對內以防篡弒,對外外以策國防。

陳朝爲了維持家天下,宰相則擇宗室賢能獨佔,如太宗之叔守度,聖宗之弟光啓、日,仁宗之弟德曄,英宗之弟國瑱等,都是統治者的近親擔任宰相級別的高官大吏。陳朝還規定,王室的“婚姻不於異姓而於同姓”,即所謂“婚娶皆同姓”,使陳氏王室宗族集團,成爲保護陳氏統治者寶座的圍牆。

陳朝爲了鞏固封建統治,加強了宗室成員在朝廷中的權力。以天下者祖宗之天下,承祖宗之業,當與宗室兄弟同享富貴爲宗旨。1236年初,陳太宗“定大臣官銜:凡宗室入府衙,或太師、太傅、太保、太尉,或司徒、左右相,皆兼授檢校,特進儀同三司平章事”。

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制,公元1242年,陳太宗將地方行政機構從李朝時期的二十四路,定爲十二路。置安撫使、鎮撫使正副二員。在路以下又設大司社(五品以上)和小司社(六品以下)。1244年,又任命文臣爲諸府路的官員,凡十二處。府有知府,路有通判,州有漕運使副,主漕運。縣置令、尉、主簿,這點與大明朝很相像。

自1242年以後,陳朝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受中央朝廷的直接領導,從而消除了自十世紀越南地區從中原王朝領土分離以來,地方勢力的分裂割據現象。

除了地方府衙官員直接受朝廷指揮外,軍隊也是如此。在芒街邊境,安南國有一支邊防駐軍,人數爲五萬人,由陳藝宗的堂弟陳玉堂指揮,而沿海各城市皆有駐軍,人數在一萬五千人左右,駐軍將軍也均是王室成員。

首府升龍城外住有一支五萬人的警備軍隊,掌握在陳睿宗的王弟陳煜手裡。城內還有一支御林軍人數爲二萬人,由陳睿宗的另一王弟陳賓指揮。

南方太上皇陳藝宗坐鎮的天長府,也有十來萬軍隊拱衛在天長府周邊,沿海各城的駐軍,統一由王室成員在節制着,如此的防範規模,在外人看來,很是嚴謹,無懈可擊。

安南國大多數富裕的城市都在沿海地區,芒街鎮也是一個海邊城市,是大明國進入安南國後的第一個海邊城鎮,唐三明將軍的五萬人馬就在芒街背面的大山裡,忍飢挨餓,備受煎熬。

事已至此,想退回去卻是欲罷不能,前有安南國的五萬大軍嚴陣以待,旁有亂軍李世成的三萬軍隊虎視眈眈,唐三明這是纔有點後悔了,自己太大意了,現在是前不能前,退不能退了。前進,勢必受到兩面夾擊;退也會受到對方的追擊,損失照樣很大,重要的是,大明的臉面就會丟盡了,這是皇帝朱元璋不能容忍的,回去是要殺頭的。

唐三明將軍命令士兵,一面加強防禦,修築防禦工事,做好了固守待援的準備;另一面,派出了幾批人員,向湯和將軍求援,重要的是給養。湯和一方面派出了大明水師,從海上進行增援和補給;另一方面派出了大量的民夫,在三萬援軍的護送下,將糧食、藥品、裝備,分批的運到唐三明那裡,但由於山路難行,民夫時有失足於山崖,糧毀人亡,道路崎嶇、山路難行,民夫所揹負的糧食,五成在途中就消耗了,每一次運送的糧草,僅供五萬大軍幾天的消耗,這也是阮橫將軍提出用水路運輸的原因,這種運輸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再加上死亡民夫的賠償,無異於雪上加霜了。

唐三明的五萬人馬困守邊境,飢寒交迫時,李世民的三萬人馬的日子更難過了,好歹唐三明的大明軍隊還有點後勤補充,李世成卻是連那點補充都沒有,所處的環境更是窘迫,所幸李世民的士兵大都是本地人,在十萬大山裡有的是法子找到食物,雖然吃不上主糧,但野菜、菌類在大山裡卻並不缺少,勉強不至於餓死。

李世民的三萬本地軍隊,在唐三明將軍的五萬人馬追擊下,還能存活下來,這完全是仗着本地人,熟悉大山的環境有關,南方人瘦小的身子,在大山裡佔來佔去,靈活機動,讓江淮子弟們頭疼不已,再加上水土不服,導致幾次圍剿都沒佔到便宜,讓唐三明將軍火冒三丈,卻又沒辦法。

李世成的軍隊,同樣面臨着何去何從的問題,前路被安南軍隊攔截,後路被大明軍隊截斷,無論哪方他都打不過,只有一條路——進野人山,那同樣也是死路,進去的人九死一生,士兵們進了野人山,因爲飢餓、生死,有可能引起譁變,不受控制了,這條路是李世成不願意看到的,也不願走的,沒有了軍隊,他李世成狗屁都不是了。

李世成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兩國開戰上,這樣,他和他的軍隊還有機可乘,興許能躲過這一劫。

就這樣,三方在兩國邊界對峙上了,誰也不敢率先動手,哪家先開打,勢必會受到另兩家的夾擊,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安南國的邊防將軍陳玉堂,是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他是太上皇陳藝宗的親弟弟,國王陳睿宗的親叔叔,他坐鎮芒街一帶,有着守土衛國的職責,所以他絲毫不敢大意。

陳玉堂一方面在邊界嚴陣以待,對峙着兩支敵對的軍隊,另一面派出了信使,向國王救援。國王陳睿宗接到了叔叔陳玉堂的求援後,立馬從各處抽調人馬,首府升龍城的外圍五萬人的警備軍隊,也抽調了二萬出來,組成了一支十萬人的增援軍隊,在陳憲宗的五弟陳明的統領下,向邊境進發,增援王叔陳玉堂的邊境軍隊。

因爲不明白大明軍隊的目的,這是安南國上上下下都緊張了起來,王室的緊張,來自於自身王座是否能保住;將軍們的緊張,來自於戰前的壓力;百姓們的緊張,來自於自己的平安生活受到了干擾,自己的子女在軍隊裡,是否會送命?因戰爭導致物價的瘋漲,這都讓百姓們揪心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安南海戰五第三十六章 大戰滁州四  合圍滁州第二十八章 化整爲零第一百二十六章 福州之戰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巡查船舶司第一百章 天倫之樂第一百五十三章 總攬福建軍政第二十三章 一箭三雕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在此較量第七十一章 約戰陳友諒第六十六章 洪都保衛戰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獲救第一百五十章 沐帥判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夾擊寧德城第七十一章 約戰陳友諒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水師一第二十七章 張千千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崇安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取興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夾擊寧德城第九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南海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章 初探黑龍洞第三十章 初探黑龍洞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水師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福州之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利慾熏天第二十七章 張千千的煩惱第三十七章 大戰滁州五  鏖戰滁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組建閩東四府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在此較量第十二章 初生牛犢第三十三章 大戰滁州一  圍城打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水師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杉城殲滅戰第一百零八章 禍亂閩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組建閩東四府第一百零六章 閩西突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崇安城第六十七章 宜城保衛戰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清流之圍第六十四章 洪都保衛戰一第三十六章 大戰滁州四  合圍滁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經略閩西第十七章 謀定各方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二章 棋子、棋局、格局第四十四章  丹徒城三大家族第一百零三章 籌募資金第一百零八章 禍亂閩西第一百章 天倫之樂第三十七章 大戰滁州五  鏖戰滁州第九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二十八章 福州之戰六第二章 棋子、棋局、格局第四章 一身膽氣第七十六章 班師回城第二章 棋子、棋局、格局第七十四章 鄱陽湖大戰三第七十五章 鄱陽湖大戰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水師九第一百零九章 利慾熏天第一百零一章 調兵遣將第六章 惹禍上身第一百八十八章 和談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水師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三子娶親第二十九章 肅清外圍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水師進入安南海域第一百八十六章 佔領鴻基城第五十一章 安居才能樂業第十四章 再戰張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富屯溪阻擊第五十七章 應天城外的激戰第五十章 一院不掃 何以安天下第四十九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八十章 再見林忠豪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殺第三十四章 大戰滁州二  血戰六合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清流之圍第一百零八章 禍亂閩西第一百零二章 三入平江城第七章 山村慘案第二十二章 劫富富不離第八十五章 青青姑娘的禮物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水師一第九章 暫藏山裡第二十八章 化整爲零第五十四章 途中遇刺第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八十九章 定遠之行第四十七章 徵糧徵稅第三十八章 大戰滁州六  滁州告捷第三十六章 大戰滁州四  合圍滁州第一百零五章 籌建皇宮第一百零三章 籌募資金第七十四章 鄱陽湖大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