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

ads_wz_txt;

“如果聖主在東征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實施段文振遺策,則七月之後的東征戰場必將出現新的變化。”李風雲簡要述說了段文振遺策的來歷和內容之後,非常嚴肅地告誡李密,“如此一來,在冬天來臨之前,聖主都有機會攻克平壤,結束東征,所以,你們切莫盲目樂觀,一旦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招致雷霆打擊,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密相信了。

他知道東征之前,中樞在東征策略上曾發生了激烈爭執,政界和軍界的大佬們從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出發,各執一詞。政界大佬注重東征的長遠效果,東征的目標是維護持南北之間的長久和平,打高句麗不過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而已,爲此他們認爲在戰爭中摧毀敵人是次要的,彰顯絕對實力對北虜形成巨大威懾纔是主要的。而段文振做爲軍界大佬,明確反對在戰爭中使用外交手段,明確反對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攻擊方式,堅持以武力摧毀高句麗,堅持速戰速決,只要以雷霆之勢擊殺了高句麗,則必能實現威懾北虜之目的。但在最高決策層中,軍界大佬太少,所以這場爭論以政界大佬們的勝利而結束東征開始後,段文振到前線領兵,變相地被皇帝和一幫政界大佬們“驅逐”出了決策層。

從這一政治背景推斷,段文振臨終之前,的確有可能上奏皇帝和中樞,再一次闡述自己的東征策略。然後再從當前東征戰場的不利局面推斷,皇帝和中樞爲了逆轉形勢,爲了能在今年結束東征,也的確有可能把攻克平壤的最後希望寄託於水師。但水師實力有限,必須水陸夾攻,必須讓陸路大軍在預定時間內殺到平壤城下,爲此皇帝和中樞只有實施段文振遺策。軍方統帥們的立場大多與段文振相近,雖然實施這一計策的時機已經過去了,但高句麗實力有限,中土水陸大軍聯手夾擊,攻克平壤的希望還是很大,所以軍方統帥們的確有可能行險一搏。

只是遠征軍一旦實施此策,今年的東征戰場必將在七月之後發生重大變化。遠征軍若順利攻克平壤,皇帝和中樞也就如願以償的實現了在年內結束戰爭的目標,隨即也就能騰出手來整頓東都政局了。而東都卻失去了威脅皇帝的手段,極度被動,到那時若齊王楊喃與皇帝對抗,則必死無疑,反之,若齊王楊喃毀於陰謀,則皇帝必定對陷害齊王的人大打出手,毫不留情。

李密思考了很久,反覆推演,逐漸認同了李風雲的意見。假若東征戰場正如李風雲所說的那樣發生變化,在結果不可預測的情況下,匆忙做出決策把齊王楊喃打倒了,則楊玄感及河洛貴族集團有遭到皇帝瘋狂報復的危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事萬萬不能於,得不償失啊。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不論李風雲的野心有多大,也不管他接下來要於什麼,假若他是宇文述的棋子,並且始終與東都的宇文兄弟保持着密切聯繫,可以得到東征戰場的重要機密,那麼他此次進入中原擄掠通濟渠的目的,不僅是爲了發展壯大,還有可能以身爲餌,把所有反對改革的保守貴族,所有陰謀對付皇帝和改革派的政敵,統統誘進陷阱,徹底暴露出來,以便東征結束後開始血腥屠戮。

如果這一設想成立,李密暴露了,李氏家族要受到連累,楊玄感和在這次通濟渠危機中衝在最前面的穎汝貴族要受到打擊,後果的確非常嚴重。

突然,李密想到了一個關鍵點,李風雲支持齊王楊喃繼承皇統。難道宇文兄弟要仿效他們的父親宇文述,要在皇統之爭中大顯身手,以此爲契機東山再起,把宇文氏的輝煌代代傳承下去?

自大業三年榆林事件兄弟兩人被罪黜爲奴後,仕途就徹底斷絕了,除非出現奇蹟,除非立下驚天功勞,否則絕無可能東山再起,而兄弟兩人假若就此沉淪一蹶不振,必將影響到家族的未來,一旦宇文述辭世,家族的頂樑柱倒了,權勢輝煌不再,那麼可以想像,家族必然急劇衰落,敗亡之期指日可待。以宇文述現在炙手可熱的權勢,他不可能不爲兒孫、不爲家族的未來考慮,而從宇文兄弟的立場來說,若想東山再起,唯有利用父親的權勢,一旦父親不在了,他們也就永無出頭之日了。那麼,宇文兄弟的東山再起之路在哪?很簡單,宇文述的成功就是最好的範例,輔君之功便是驚天功勞,而當今距離儲君位置最近,距離皇帝寶座最近的皇子,便是齊王楊喃,所以,只要能輔佐齊王楊喃入主東宮,只要竭盡全力幫助齊王楊喃繼承皇統,那麼宇文兄弟必能東山再起,宇文家族必能再創輝煌。

李密越想越是惶恐。事已至此,反正縮頭是一刀,伸頭也是一刀,於脆與李風雲攤開了說。雙方本來就是互相利用,只要彼此價值存在,合作就不會中斷。既然有合作,攤開了說也不是壞事,或許還能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

“如果段文振遺策確實存在,那就是中樞最高機密。”李密問道,“但某不知道此事,東都也沒有傳出這方面的消息,所以你若想說服某,繼續保持我們之間的合作,就必須告訴某,你這個消息來自何處?”

這次輪到李風雲吃驚了。李密當真不知道此事?東都也沒有傳出這方面的消息?就連禮部尚書楊玄感都不知道段文振遺策?李風雲意識到自己魯莽輕率了,原本以爲自己可以利用這個機密震懾一下李密,一邊繼續維持雙方之間的合作,一邊拖延與齊王楊喃決戰的時間,以此給聯盟贏得更多時間擄掠通濟渠,讓聯盟實力更強一點,讓聯盟諸軍在生死危機的壓迫下更快形成戰鬥力。然而,李密竟然不知道段文振遺策,這就是雞同鴨講了,段文振遺策成了空穴來風,不但無法震懾到李密,反而讓他產生誤會,以爲自己用這種荒誕不經的方式來蓄意破壞雙方之間的合作。

李風雲面無表情,表現得很冷靜,很沉穩,很自信,但心裡卻劇烈翻騰,尋找挽救之策。段文振遺策不是謊言,但李密誤卻以爲它是謊言,這就麻煩了

李密看到李風雲沉默不語,躊躇猶疑,斷定他不會透露實情,於是毫不猶豫的乘勢追擊,“你這個消息是不是來自東都?”

李風雲疑惑了,不知道李密何以會產生這種猜測。

“是不是來自宇文氏?”李密咄咄逼人,繼續追問。

李風雲更疑惑了,但旋即豁然頓悟,立刻便猜到了原委,知道了李密的推演思路,心裡頓時有了主意。李密誤會了,這是好事,要的就是他的誤會,這樣自己才能將計就計,從容籌劃。

“某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個消息絕對不是來自宇文氏。”李風雲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某與宇文氏仇深似海,勢不兩立,總有一天,某要滅了宇文氏滿門,屠盡宇文氏九族,以報血海深仇。”

李密愣住了,被李風雲這番咬牙切齒的話搞得頭暈。難道某錯了,之前所有的推演全部都是錯的?李風雲爲何否認?是不是害怕秘密泄露,遂以這種誇張的方式來極力掩蓋?

李風雲心知肚明,他可以將計就計,讓李密深陷誤區,但絕對不能承認與宇文氏有聯繫,這關係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歷史的大潮不可逆轉,宇文氏終究要走向遺臭萬年的不歸路,自己一旦與宇文氏扯上莫須有的關係,將來百口莫辯,所以必須把李密的誤會引向另一個方向。

李密心思電閃,瞬間又做出了種種推演。如果李風雲是宇文氏的仇敵,那麼依據大業三年榆林通敵走私一案,依據宇文述不遠萬里要將其羈押至東都,而突厥人又一路追殺等諸多關聯事件來推演,李風雲極有可能是宇文述政敵在暗中佈下的一顆棋子,甚至有可能正是他揭開了宇文兄弟通敵走私的黑幕,而且他手中至今還握有很多足以置宇文氏於死地的秘密,所以他才成爲宇文氏和突厥人共同誅殺的對象,所以李風雲才與宇文氏仇深似海,勢不兩立。

這個推演如果成立,首先就要尋找宇文述的政敵。

宇文述的政敵太多了,過去的“太子黨”成員,以高潁、宇文弼和賀若弼爲首的先帝遺臣,也就是老保守派,還有現在以關隴本土貴族、河洛貴族爲核心力量的新保守派,而在這些政敵中,目前深得皇帝信任又身居最高決策層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黃門侍郎裴世矩,他是先帝朝的中樞重臣,聖主登基後一度被貶黜到西北,後來獻了經略西北之策,再獲聖寵,遂東山再起,還有一個是納言蘇威,他也是先帝朝的中樞重臣,同時也是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政治領袖,他的聲望和影響力太大,尤其自高潁、楊素等開國老臣死去後,他已經成爲碩果僅存的打個噴嚏都能影響到中土政壇的開國元勳。

像蘇威這種政治元老,聖主不用不行,政治上講究的是妥協,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制衡之道,但用了又倍受掣肘,畢竟決策層的保守力量如果過大,必然阻礙改革的加速推進,所以蘇威這些年起起伏伏,卻始終屹立不倒,原因就在如此。大業三年的榆林一案,時爲尚書左僕射的蘇威就是參與者之一,鬥爭失敗後,高潁等老臣慘遭誅殺,而蘇威被罷官,撿了一條性命,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推演,聖主和宇文述之所以沒有誅殺蘇威,是因爲他手中握有更多足以威脅到宇文述存亡,甚至是嚴重威脅到南北關係的秘密?而這些秘密的提供者,是不是就是李風雲?由此李風雲的身份也就出來了,他可能是秘兵。

在權力高層,秘兵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編制上隸屬軍方,但爲政治而搏殺,直接聽命於中樞高層,服務於中土的國防外交大戰略,戰場便是長城以外的廣袤外疆,所以每一個秘兵都是百戰悍將,每一個秘兵都熟悉軍政事務,而如此之高的個人素質,還有對中土的絕對忠誠,導致秘兵清一色出身高等貴族。試想,如果你沒有良好的精英教育,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自小追隨家中長者征戰沙場的經驗,沒有身居廟堂耳濡目染錯綜複雜血腥殘酷的政治鬥爭,你怎麼可能具備入選秘兵的基本條件?

如果李風雲是秘兵,是直接聽命於高潁、宇文弼、賀若弼、蘇威等持保守立場的開國元勳的秘兵,是宇文述的敵人,是皇帝和改革派的敵人,那麼之前許許多多的不解之謎也就有了合理的答案。

“你是關隴人?”李密突然問道。

秘兵肯定出身高等貴族,但高等貴族的子弟太多了,嫡出庶出、直系旁系、主房偏房、本堂分堂,數不勝數。就以山東第一豪門崔氏爲例,它有清河崔和博陵崔,再枝枝葉葉的擴展下去,即便是崔氏自家子弟,如果不看族譜,都不知道崔家有多少人,都分佈在哪些地方。關隴豪門世家也是一樣,比如隴西成紀李氏,追本溯源到西漢飛將軍李廣,有一千多年曆史,即便從李賢、李遠、李穆三兄弟崛起開始算起,也有近百年時間,其直系子弟都有好幾百。所以李風雲只要不說出自己的真正來歷,李密根本無從猜起,但李密實在是太好奇了,轉而求其次,先確定李風雲的籍貫,由此來進一步縮小推演和猜測的範圍

“某是不是關隴人並不重要。”李風雲正色說道,“重要的是,不論東征勝負如何,也不論東都政局如何變化,中土都迫切需要一個儲君。”

李密意識到問題嚴重了,思維頓時有些混亂,情緒煩躁不安。如果李風雲背後的勢力,決意支持齊王楊喃入主東宮,那麼自己和楊玄感的秘密謀劃十有八九要失敗。這絕對不行,這一次的機會千載難逢,不惜代價也要在通濟渠戰場上摧毀齊王。

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七十五章 衝突第一百零三章 找到徐大郎第三百二十九章 張須陀要一吃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一百一十章 神棍第三百五十五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三百八十一章 土豪的短板第六百八十一章 輔車相依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代名士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唯有一戰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八百八十九章 有沒有勇氣?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三十章 奪權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九十章 搶權的來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三百章 轉嫁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八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兩百一十章 不樂觀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兩百一十九章 瓦崗決策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一千三十一章 這是我的錯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一百零一章 誰利用誰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四十章 放手一搏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