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華沙?

雖說烏瓦羅夫公爵的計劃堪稱瘋狂,但他的判斷其實相當準確,多瑙河兩公國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實在太過重要。

歷史上奧地利背刺俄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相信了英法許諾的多瑙河兩公國,只不過奧地利的多瑙河兩公國體驗卡直到克里米亞戰爭結束。

所謂的既成事實,在列強眼中屁都不是。

按照烏瓦羅夫公爵的預想,那就是用巴爾幹爲餌吊着奧地利,然後鯨吞奧斯曼帝國。

等到解決了奧斯曼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之後完全可以再收回多瑙河兩公國,反正奧地利人又沒其他盟友。

即便奧地利帝國有其他盟友,在奧斯曼帝國這個西亞病夫消失之後他們也沒有理由再爲奧地利和俄國拼命。

尼古拉一世很欣賞烏瓦羅夫公爵的氣魄,只不過多瑙河兩公國對於俄國來說同樣非常重要。

首先是其戰略位置,兩公國扼守在喀爾巴阡山脈的兩個山口戰略意義非凡。

堵住山口,那麼奧地利想要進攻就只能選擇繞路或者是直接翻越喀爾巴阡山脈。

無論是哪一種選擇對奧地利帝國來說都非常不利,可一旦將奧地利人放出喀爾巴阡山脈,那麼他們能選擇的進攻路線就多了。

其次,兩公國在整個貧瘠的巴爾幹地區來說算得上是膏腴之地了。

尼古拉一世不知道的是未來這兩個地區會成爲歐洲最重要的石油產區,並且會接連在當地發現超大型金、銀礦脈。

除此之外煤炭、鐵、鋁、錳、鈾、鉛、鹽,工業時代所需的一切都應有盡有。

其中最不值錢的,反而是此時尼古拉一世眼中最看重的黑土地。

還有一點是尼古拉一世最無法接受的,沙皇除了是俄國的統治者,更是東正教的大牧首。

解放斯拉夫各種兄弟、保護東正教徒免受迫害的旗號,一直是俄國進攻巴爾幹的口號。

如果真的將摩爾達維亞讓給奧地利帝國,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不過烏瓦羅夫公爵的計劃也不是要立刻實行,他只是基於自己對局勢的判斷作出了一個他認爲可行的計劃。

此時的關鍵是依然是和會問題,烏瓦羅夫公爵提出可以讓步。

“陛下,和會只要不在英國和奧斯曼召開,那麼無論在哪裡召開對我們來說都一樣,畢竟其餘諸國不可能站在英國和奧斯曼一邊。”

首相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切爾尼雪夫對於烏瓦羅夫公爵的話顯然不能認同。

這位62歲文官之首實際上軍人出身,他參加過拿破崙戰爭,更參加過維也納會議。

切爾尼雪夫首相對於奧地利人能在維也納會議上掌控雷電,之後利用自己主辦方的身份在戰後攫取了大量利益感到十分不滿。

“公爵大人,您還年輕。奧地利人非常卑鄙,他們不擅長戰鬥,但是十分擅長耍嘴皮子。

梅特涅正是憑藉一張嘴在北美攫取了三個法國那麼大的土地。很難說奧地利的皇帝會不會將他的老師再召回來,我們不能冒這種風險。”

柳拜公爵和尼古拉一世都認同首相的這種觀點,畢竟奧地利帝國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

而且之前奧地利帝國也確實用幾次會議,重新恢復了自己的影響力,並且攫取了大量土地。

“首相大人,您要搞清楚,奧地利人才是我們的盟友,而不是英國人。我們需要的是快速結束戰爭,而不是繼續拖延下去。

退一萬步講,戰利品在我們手中,只要我們不認同,那麼任何協議都無法達成。

反之,您還有什麼好糾結的?”

“我們在戰爭中出力最多,難道和會不該在聖彼得堡召開嗎?我們在反法戰爭結束之後已經錯了一次!難道我們還要繼續錯下去嗎?”

切爾尼雪夫首相說不過烏瓦羅夫公爵,便又把話題轉了回來,並且試圖用道德和過去來綁架後者。

烏瓦羅夫公爵不禁心裡冷笑,他覺得俄國的衰落和尼古拉一世周圍這些無能的大臣分不開關係,明明一羣武官卻沒有幹文官該做的事情。

“那好,首相大人。您能在一個月內將消息通知到各國,讓各國代表到達聖彼得堡嗎?”

首相切爾尼雪夫剛想答應,但是一想到冰凍的海洋和糟糕的路況,他猶豫了,不過還是故作鎮定地點了點頭。

“不試試怎麼知道?我覺得可以。”

烏瓦羅夫公爵並沒有揭穿其謊言,而是繼續問道。

“那您能在剩下的時間裡把他們送回去完成協定嗎?”

這顯然不可能,此時海路已經冰封,而俄國的狀況此時已經是一片冰天雪地,別說快速通行,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死在路上都不是什麼怪事。

首相切爾尼雪夫沒有說話,但其他人也已經明白在此時的聖彼得堡舉辦和會確實不現實。

除非等到來年,又或者換到未結冰且靠近海邊的城市。

烏瓦羅夫公爵自然知道這羣人怎麼想的,他繼續說道。

“也許可以選個折中的辦法,但除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又有哪座城市有資格舉辦和會呢?”

“華沙!”

首相切爾尼雪夫能爬到高位自然不是完全的庸人,對於國內城市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的。

華沙作爲過去波蘭的首都,是此時俄國的第三大城市,相比聖彼得堡和莫斯科更靠近歐洲交通便利,歷史底蘊也足夠。

只不過無處不在的叛亂分子卻是一個大麻煩,畢竟波蘭人已經叛亂好幾次了。

如果真的在和會期間搞出什麼大新聞,那麼俄國的面子可就丟大了。要是再死了幾個重要人物

首相切爾尼雪夫不敢想下去,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華沙?首相大人,大瘟疫雖然已經結束,但卻沒人能證明華沙是安全的。

如果出了狀況,不知道您能否擔得起這個責任?”

面對烏瓦羅夫公爵的質問,切爾尼雪夫直接反問道。

“你怎麼知道一定會出狀況?”

兩人並沒有提到波蘭人的叛亂問題,而是用大瘟疫代替。首先尼古拉一世極其厭惡叛亂這個詞,其次瘟疫也確實是華沙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兩人不知道的是華沙此時只有11萬人(歷史同期爲13.7萬),已經完全退出了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歷史上波蘭最輝煌的時期,華沙人口接近28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哪怕是在1830華沙起義之前,這座城市也有近20萬人。

但現在倫敦、巴黎、維也納都已經邁入了百萬人口大關,此時只有11萬人的華沙實在顯得有些寒酸。

第89章 不吵不相識第625章 夏威夷的規劃第540章 北美宋襄公第120章 投資之道第529章 血腥的裁判(下)第894章 “和平協議”第247章 奧地利之行(下)第371章 德意志邦聯志願軍第496章 躁動的歐洲第47章 阿拉莫之戰2第904章 羅馬王第452章 奧地利說得對第1206章 關於教育第112章 海軍陸戰隊第1146章 風暴前夕第821章 胡話第424章 K先生第587章 解釋一下第21章 安布羅修斯第620章 初到夏威夷第1112章 前奏第330章 狹路相逢第149章 目標地獄之門第218章 第三日第1077章 鐵與血第1222章 懲罰(上)請假第979章 深信不疑第983章 歡迎光臨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第992章 棄暗投明第417章 難兄難弟第1004章 匈牙利人的新政策(上)第1137章 警鐘第1022章 聚會第388章 頭號暴徒第991章 背刺第595章 兩份禮物第811章 天命與奇蹟第383章 傲慢與偏見第235章 賠本的買賣第1152章 相信人民第113章 乞丐皇帝第472章 第一次加裡曼丹之戰(中)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第289章 帝國墳場第333章 你想做總督嗎?第957章 火海第541章 加州總動員第221章 安排第1087章 這個,大官,值錢!第366章 搜身記第443章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第136章 “神”兵天降第872章 落井下石第585章 問卷調查第424章 K先生第1102章 反客爲主第657章 沙遜家族第457章 基礎教育問題請假,好像陽了。第1012章 可能的叛徒第336章 英雄救美第1143章 華沙?第21章 安布羅修斯第624章 遇襲第446章 巴黎之夜第669章 在東方第382章 盧森堡協議下第562章 法國之行第386章 前行第723章 圖窮匕見第214章 擔憂第866章 提切諾河之戰(上)第1005章 匈牙利人的新政策(下)第1013章 暗流涌動第568章 紙第622章 匈牙利二三事第357章 第一次聖彼得堡會議第256章 陰差陽錯第926章 比利時人的掙扎第877章 英國地中海艦隊的覆沒第1021章 勝負對錯第670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上)第804章 命運的齒輪第340章 各奔前程第1000章 焚棺慶功第25章 弗朗茨二世的煩惱第1049章 一次憤怒的起義第861章 進城第888章 去哪兒?第1070章 各懷鬼胎第1040章 確認戰果?第665章 離譜第463章 人如草芥第392章 波爾多液第869章 血脈覺醒第852章 參謀總部第1126章 征服阿爾巴尼亞(下)第796章 弗裡堡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