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1835年

第39章 1835年

弗朗茨二世逝世的餘波依然在擴散,之前同奧地利打得火熱的小邦國們,也都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般。

很多邦國政府都對奧地利失去了信心,畢竟他們的大使在見到新皇帝和他的首席顧問之後,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斐迪南一世皇帝是一位好人,但是他恐怕無法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

而首席顧問,卡爾·馮·斯魯特先生是個十足的蠢貨。

新皇帝和他的帝國會在今後的日子裡,不斷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

若是我們站到奧地利一邊,就不得不和他們一同面對挑戰和壓力,這並不符合本國的利益。

奧地利已經完成了1400公里鐵路建設計劃中的20%,維也納和摩拉維亞之間的鐵路已經建成,世紀工程塞默林鐵路也已開始修建。

塞默林鐵路的造價預計是普通鐵路的三倍以上,但意義也十分重大,不僅可以讓海濱地區與維也納的聯繫加強,更溝通北意大利,從而盤活全局。

普魯士人瘋狂建設了兩百公里鐵路,只不過並不在他們的國土上。

而普魯士的新經濟顧問,對北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加盟國提出了一個新的鐵路標準。

這個鐵路的軌距,與奧地利人的鐵路軌距並不相同,更寬也就意味着能裝載更多的貨物。

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真實目的是,幫助普魯士將奧地利的影響力控制在南德意志。

老實說,弗蘭茨打心裡佩服這位經濟學家,居然能想到用這種方法來排擠奧地利。

其實,此時的奧地利也有反制的辦法,那就是改變軌距,或者是強行要求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員按照奧地利的標準建設鐵路。

但是無論哪種選擇都會影響奧地利在德意志關稅同盟的聲譽,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穩定強大的政府。

攝政議會讓奧地利政府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科羅拉夫伯爵和梅特涅親王,根本沒有認識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險惡用心。

不過這也難怪,因爲無論科羅拉夫伯爵,還是梅特涅親王,他們對鐵路的瞭解都十分有限。

弗蘭茨看到這件事的時候,基本上大局已定,現在補救的意義也不大。

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計謀,讓弗蘭茨看到了未來奧地利的一種新可能。

此時英國已經建成了超1000公里鐵路,而法國也有了將近300公里鐵路。

俄國,一位對鐵路癡迷的奧地利工程師弗蘭茲·格斯特納給尼古拉一世寫了封信。

信上描述了一個宏大的計劃,他計劃修建一條鐵路將聖彼得堡和喀山連接在一起,以加強沙皇對西西伯利亞的控制。

這條鐵路全長超過1000公里,這是一個令當時人難以置信的計劃。

然而這卻引起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極大興趣,覺得這鐵路是上天賜給俄國的禮物。

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想法更加大膽,他想用鐵路連通整個大斯拉夫帝國。

君士坦丁堡——聖彼得堡——喀山——雅庫茨克(俄國遠東城市)——阿拉斯加

爲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沙皇尼古拉一世成立了一個鑄路委員會。

結果當然是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權貴們不同意皇帝的意見,公開反對在國內建任何鐵路。

其中最反對的是財政大臣康克林伯爵,他在一份給沙皇的報告中說,財政部沒有一分錢是留給鐵路的。

而俄國的專家們也紛紛跳出來,爲康克林伯爵站臺。

他們提出火車的運貨量太少,還不如三百匹馬的運量多,而俄羅斯帝國有騾馬五百萬匹,完全可以應對任何情況。

此外俄國缺乏煤炭,爲了驅動火車不得不將森林砍伐,這會導致俄國平民沒有生火的木材。

俄國的生鐵產量嚴重不足,若是鑄造如此長的鐵路必須從外國進口大量生鐵,而這將使俄國的冶金業進入寒冬。

尼古拉一世最信任的手下,柳拜公爵更是提出,這極有可能是奧地利人的陰謀,利用鐵路來削弱俄國國力,好在瓜分奧斯曼的行動中佔得先機。

最後尼古拉一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宏偉藍圖,但是他並沒有心灰意冷。

俄國依然沒有鐵路。

美國人一年間修建的鐵路,比此時法國鐵路的總長還要長,400公里。

由於美國的棉花產量超過了預期,所以導致棉花的價格下降。

但是此時英美的小麥都經歷了超級大豐收,種小麥的農民經歷了虧損之後,紛紛改種棉花。

棉花價格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總體依然走俏,至少不會賠錢。

而美國政府這一年出售的土地收入,已經完全可以償還美國政府欠下的債務,預計明年會出現大額的財政盈餘。

薩克森又向奧地利購買了500臺蒸汽織布機,奧地利的加入再加上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立,讓薩克森的財政收入幾乎是翻倍增長。

這不僅因爲薩克森是德意志的紡織中心,更因爲他是德意志關稅同盟中最大的二道販子。

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摩擦不斷,而夾在普魯士和奧地利中間的薩克森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畢竟商人不會和錢過不去,兩國摩擦,並不能阻止兩國商人做生意。

奧地利的機械製造業雖然得到了不少訂單,但是依然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爲英國人的競爭,因爲此時英國已經允許向外出口機械。

英國的機械製造起步比奧地利要早得多,工藝水平自然也高得多。

若不是有德意志關稅同盟保護,再加上漢諾威拒絕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奧地利的機械製造業會像歷史上一樣,奔着農業技術的方向越走越遠。

奧地利由於內部出現了混亂,增加了軍隊的開支,但是削減了奧地利陸軍人數,現爲44萬人。

法國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又增加了兩萬名士兵和憲兵,以及若干土著軍隊,總兵力達到53萬。

普魯士依然是二十萬,俄國發動了對國內遊牧民的戰爭,兵力依然保持在六十萬不變。

這一年法國和奧地利都開始更新自己的武器裝備,更加穩定的新式前裝擊發槍。

法國研製出了新式的野戰炮,更輕,更準確的4磅炮。

而奧地利研製出了歷史上有名的自殺神器,這種火炮擁有遠超同時代同口徑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但是由於鑄炮技術和沒有更好的鑄炮材料,這種火炮的炸膛機率高達20%,比後世的俄羅斯轉盤還要刺激。

奧地利的海軍迎來了他們十年內的第四位海軍元帥,這位元帥的身份依然不是一名職業軍人,而是一名經營內河航運的商人—瓦魯斯·塔菲。

奧地利的財政收入爲了1億5800萬弗羅林,高於歷史同期的1億3200萬弗羅林。

(本章完)

第1004章 匈牙利人的新政策(上)第408章 試點教育(N)第139章 天方夜談(下)第357章 第一次聖彼得堡會議第794章 援軍第1078章 前夜第943章 您是拿破崙嗎?第99章 卡洛斯的反擊第126章 倔強的鵪鶉第920章 糧食來源第331章 勇者勝第165章 意外(下)第800章 50比1第399章 和平之國的內戰第756章 新舊的碰撞(上)第771章 臨近的危機第150章 凌汛第745章 這破地方第114章 三年改裝,五年建造。第462章 相逢偶遇第404章 暗流涌動(下)第373章 列日要塞第425章 風景這邊還好第281章 鍊鋼法第762章 交易第41章 一萬顆橡膠樹的種子第26章 買賣土地,敬自由!第493章 白磷燃燒彈第1076章 硬碰硬第602章 “暗殺”(下)第806章 暗潮洶涌第458章 林肯先生(2)第564章 開戰第926章 比利時人的掙扎第614章 戰端再起第855章 英謀第169章 各懷鬼胎(下)第287章 邂逅第677章 葬禮第1103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804章 命運的齒輪第427章 女王的餐桌第480章 農學家第426章 混亂第405章 南洋,南明。第12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567章 信仰和生意第1055章 不得不開始的談判由於某些不可抗力,今天回不了家。第379章 那慕爾之戰第39章 1835年第709章 意料之外【加更】第440章 這是早飯還是晚飯第827章 威廉二世的野望第671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下)第612章 戰爭開始第247章 奧地利之行(下)第48章 新阿拉莫之戰(中)第708章 庇護九世的表演第146章 開門紅和閉門羹第1090章 大羅馬尼亞(上)第470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第1112章 前奏第546章 甩包袱第105章 紫羅蘭的煩惱(爲第四位執事加更)第347章 畢業典禮第1043章 絕不意氣用事第411章 蟲豸第886章 突變第1100章 巴塔哥尼亞國王第819章 布爾人也是人彼得遺詔(免費,省事兒,順路方便聽書的書第720章 軌距第723章 圖窮匕見第602章 “暗殺”(下)更新時間調整第536章 第三次維也納會議閉幕第257章 法蘭西的野望第483章 把酒言歡(上)第1071章 不速之客今天有事,大概晚上更新。第469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上)第1033章 談判重啓第480章 農學家第616章 關於阿爾巴尼亞(下)第659章 自投羅網第404章 暗流涌動(下)第1097章 有苦難言第769章 尋找希望第797章 歐洲經濟增長第二快的國家第198章 求學的巫女(上)第610章 拍賣(下)第441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767章 麻煩第27章 朕的意大利第222章 謠言第75章 意外?第895章 滾第1012章 可能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