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不問政事(1)

楚國都城——郢都。

這是楚莊王繼位後的第三年。自從被獲救重返郢都之後,他就過着飲酒作樂的生活。不問內政,不理外務。任憑朝中大臣旁敲側擊,或是犯顏直諫,他都不慍不火,不冷不熱。聽聽便了,之後左耳進右耳出,繼續兩耳不聞窗外事。

雖有美女作陪,夜夜笙歌也自在暢快,日復一日,終究會有睏倦膩乏的時候。可是,不做這些,漫漫長夜如何打發?

十九歲時發生的事情,像鬼魅似的,抓住他不放。那些可怕的畫面一直停留在他的腦海,揮之不去。

偶爾這些鬼怪停歇,父親在世時的往事又一遍遍在他腦海裡回放,不眠不休。

父親是位胸懷大志的國王。太子之位懸而未決,爺爺的態度左右搖擺,將父親逼上副宮弒父的不歸路。那時他還未滿七歲,雖未親眼目睹,當時宮廷內的肅殺氣氛,他仍記憶猶新。

爲了試探爺爺究竟屬意何人爲太子,父親與太傅潘崇設宴招待姑奶奶江羋,並在宴席上故意激怒她。她一氣之下吐露真相。說是爺爺對父親不滿,早有將王子職取而代之之意。確認此事後,潘崇與父親便第一時間將他轉移。他記得,公子燮和子儀都在護衛他的人羣當中,兩人隨侍在他左右,呵護備至。

離開從小長大的宮室不到一週,他又被接了回去。不久,他便住進了新的寢宮。他的父親繼承了君主之位,成爲堂堂一國之君。而他,承蒙上天眷寵,作爲嫡長子,自然是楚國未來名正言順的國君。

可是,從此以後,叔叔再也沒來看過他,對他疼愛百倍的祖父也不再出現。他還不懂大人間的爭鬥,但是他發現,昔日要好的堂兄堂妹也不見了。不僅如此,許多人都不見了。

周圍的一切,雖比從前奢華,卻是冰冷沉寂。他感受不到絲毫溫暖,他覺得孤獨寂寞。於是他常常一人獨自思考。父親說他少年老成,只有他最清楚,是一屋子的冷清令他無所適從。

待他年紀漸長,太傅教授他許多歷史、地理、天文、術數的知識。待他漸漸熟識身爲一國之君的進退禮儀之後,他才慢慢擺脫幼年的孤寂落寞,開始由衷的敬佩父親。

當年父親奪位的細節,並無人完整還原給他聽。經由道聽途說來的片斷,他自行拼湊出了事件的整個過程。

回想自己被帶出宮的那一週,母親在身邊,一羣侍從環繞左右。雖然外面腥風血雨,他卻被保護得很好,沒有接收到一絲一毫的負面情緒。回來之後雖消沉了許久,也是因爲年幼,突然失去親密玩伴感覺孤獨無助,不知如何自處罷了。

父親竭盡全力的保護他。不論他對自己的父親兄弟如何殘忍,對這個兒子而言,他的確是位合格稱職的父親。

對父親的誤解漸漸消釋,取而代之的是對這件事情的深深思考。他開始思考,作爲一名繼承者必須具備何種素質。

子弒父是大逆不道,這是父親的錯,無可推託;爺爺的錯在於,身爲一國之君,太子已立,仍搖擺不定。想要廢長立幼,所以招來殺身之禍。不是他要爲父親開脫,爲父親的逼死爺爺找理由。

立太子是一國大事。如果國王出爾反爾,隨心所欲的廢立,最後一定會爲自己的隨性付出代價。楚國發生的,從前其他諸侯國都發生過。因爲太子問題,父子、兄弟相殘的何其多!

君主之位只有一人獨佔,無法共享。權力的排他性和壟斷性,註定了爲爭奪這一位置,任何人都願意付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任何代價。父親本是合法繼承者。無奈爺爺女寵衆多,有了新歡,愛屋及烏,自然就會偏愛新寵所生。再加上好事者在旁推波助瀾,謠言四起,一時之間,人人自危。

父親這一派,原本以爲大局已定。誰想中途生變,形勢逆轉,怎能不爲此無所不用其極?

幸好父親是明智的。繼位之後,吸取教訓,早早便當衆宣佈立他爲太子。太子人選已定,後宮自然是平地難起波瀾。

對內,父親以潘崇爲太師,掌國事;任用成大心爲令尹,總攬軍政大權;對外,先後滅掉江國、六國、蓼國;攻打鄭國,迫使其從親晉轉爲與楚講和聽命於楚;攻打陳國,攻佔陳國壺丘;遣使訪問魯國,與其建立友好關係;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並攻打巢國。

出於戰略考慮,將都城從下郢遷至上郢。之後,又平定鬥宜西、仲歸叛亂。從此,楚國內政穩定,對外數次會盟,一派欣欣向榮。

可以說,父親是位相當有作爲的國王。他抓住晉國君主早逝,新君年幼,派系內鬥,晉國在中原影響力漸漸衰弱的間隙,把楚國的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提高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

他還未弱冠,已經清楚的意識到,父親打造出這樣的局面,就是爲了要圖謀中原。進而與晉國爭鋒,爭奪中原事務的話語權。他暗暗下定決心,將來繼位,一定要將父親的宏圖大略繼續推進,甚至要超越父親,走得更遠。

可惜天不假年,父親在位僅僅十二年,突然病倒。距離他弱冠僅有幾月。沒等到他行弱冠禮,好叫父親安慰,他這個繼承者已經成年,可以委以重任時,父親便匆匆謝世。

父親留給他的左臂右膀——成嘉和託孤大臣潘崇,他們出兵征戰時,他還沉浸在父親離世的傷痛之中,無法自拔。不曾想,他最信任的公子燮和鬥克竟生出歹心,將他挾持。

消息走漏後,聽聞成嘉和潘崇班師回朝,預料到寡不敵衆,二人又心生一計,將他綁架出宮,打算帶到他處另立山頭。多虧兩位大夫及時出手,殺了兩個逆賊將他救回,他才重新回到郢都。

這次出走對他造成的衝擊幾乎超過了他的承受範圍。

父親面臨的是宮廷內鬥。父子兄弟相殘,是他主動挑起事端,他很清楚後果。要麼成王,要麼做鬼。況且他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主動權在他手上,他必定是有十足的勝算才決定發動這場政變。所有變數,都在他的設想當中。結果如何,他都一力承擔,無怨無悔。

和父親當時面臨的情形不同,他面對的是貴族勢力向君主突然發難。事發突然,他完全處於被動,坐在宮室裡禍從天降。策劃者還是他從小一直依賴的人。他整個人被嚇懵了。

雖然僥倖死裡逃生,他受到的震憾太大,至今仍心有餘悸。世代輔佐君主的若敖氏,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令尹、司馬、上將軍這些手握軍政大權的官位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他們要的是熊姓羋氏先人辛苦打下的江山!

他震驚之餘又感到憤怒,想要拍案而起。最後卻又不得不直面鐵一般的事實——令尹成嘉雖沒被刺殺,多年征戰再加上此次救駕來回奔波,心力交瘁,將他迎回郢都不久,一命嗚呼。他身邊的可用之人還是若敖氏!

成氏弱,鬥氏強。不是成氏就是鬥氏,像走路邁步似的,要麼左腳先,要麼右腳先,反正沒有第三個選項。如今,令尹子文之子鬥般接替成嘉的位置,任楚國令尹。綁架他的始作俑者鬥克雖死,他的弟弟卻接任司馬。

若敖氏的人挾持他,他卻仍然不得不繼續任用若敖氏的後裔。給他們高官厚祿,加封頒爵,以期留他們伴他左右,共商國事。不是朝中無人可用,而是若敖氏的勢力盤根錯節,朝中多是他們的弟子門生或是近親故舊。楚國的要害職位,他姓完全沾不了邊。

每每思及此,劫難歸來的楚莊王就覺得失望無助。剛滿二十歲的他,血氣方剛,曾經懷有大志。既已榮登大位,內亂已平,眼下正是施展抱負的好時機。不曾想,一腔熱情卻被現實澆滅。他變得淡漠。繼承父志的豪情壯志,被眼前的無奈淹沒。乾脆寄情田獵飲酒,美景美人。

第62章 登堂審案(4)第35章 有趣的一頓飯第228章 臾駢叮囑(2)第239章 一筆買賣(1)第3章 欲說還休第24章 重見天日(4)第245章 有人觸槐(3)第31章 撲朔迷離(3)第30章 造訪軍械作坊第167章 新城會盟(1)第92章 陰雲密佈(2)第23章 對手亮牌第130章 暢聊人生(4)第26章 不堪回首(2)第196章 因賂撤軍(2)第114章 陰謀敗露(4)第6章 父子溫情(2)第22章 對手對策第67章 塵埃落定(1)第6章 出使秦國第142章 秋後算賬(4)第12章 新君作爲(4)第164章 諸侯諸事(2)第76章 喜中有憂(2)第13章 故地重遊(1)第183章 是戰是退(1)第15章 故地重遊(3)第234章 銳氣大減(4)第122章 重置六卿(4)第11章 新君作爲(3)第15章 故地重遊(3)第49章 不負託付第139章 秋後算賬(1)第61章 登堂審案(3)第100章 暫時讓步(2)第159章 握手言和(1)第89章 全線落敗(3)第1章 陰霾醞釀第4章 赴宴不歸(4)第7章 尋人一日(3)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121章 重置六卿(3)第222章 發兵陳宋(4)第153章 冰釋前嫌(3)第138章 趙穿上陣(4)第2章 希望失望第12章 新君作爲(4)第203章 楚王問策(1)第243章 有人觸槐(1)第60章 登堂審案(2)第216章 謀劃北上(2)第195章 因賂撤軍(1)第221章 發兵陳宋(3)第225章 斐林之役(3)第147章 逃亡秦國(1)第49章 不負託付第198章 因賂撤軍(4)第130章 暢聊人生(4)第210章 遊戲升級(4)第108章 蠢蠢欲動(2)第60章 登堂審案(2)第11章 尋人二日(3)第159章 握手言和(1)第217章 謀劃北上(3)第33章 又交新友第16章 尋人三日(4)第219章 發兵陳宋(1)第35章 告別昨天(3)第200章 收禮休戰(2)第46章 分頭行動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148章 逃亡秦國(2)第148章 逃亡秦國(2)第34章 友誼建立第2章 岌岌可危第206章 楚王問策(4)第8章 父子溫情(4)第196章 因賂撤軍(2)第138章 趙穿上陣(4)第1章 終償所願第14章 倉促逆轉第243章 有人觸槐(1)第232章 銳氣大減(2)第14章 故地重遊(2)第20章 桃園玩樂(4)第221章 發兵陳宋(3)第5章 佳人逗留第23章 對手亮牌第177章 不問政事(3)第163章 諸侯諸事(1)第26章 無巧不成書第8章 春日踏青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12章 尋人二日(4)第38章 圍追堵截第129章 暢聊人生(3)第144章 議定新策(2)第33章 又交新友第52章 名單落實第72章 終有一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