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銳氣大減(4)

派去通知陳、宋的使者照常出發,三方約好在鄭國都城新鄭會合。趙盾領兵解除焦地之圍後,掉頭奔赴新鄭。

待晉、陳、宋三國趕到鄭國時,前方探子來報,楚國已經在他們到來之前派大軍進駐了鄭國。

趙盾很是疑惑,難道是有人走漏消息?楚國派鄭國攻打宋國,晉國事前毫不知情。晉國要聯合陳宋攻打鄭國,對方就知道得清清楚楚,爲什麼?此事是他一手策劃,只在內閣會議上宣佈而已。爲什麼對方竟像提前得到消息似的,已經駐紮鄭國?趙盾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楚國並非在晉國安插有間諜,所以提前獲知精準情報。楚國得知此事乃是基於對現實的判定和手中情報的分析預測。

楚國策劃鄭國攻打宋國,鄭國大勝,宋國右師華元被押解至楚國。楚國安排重兵看管華元,藉此逼宋國向楚國求和,進而與楚國結盟。誰想華元竟中途逃脫,於是楚國失去威脅宋國的籌碼。

儘管楚國沒有佔到便宜,但是他們認爲,晉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鄭國與楚國結盟,已經出兵兩次,而且接連獲勝。足以見鄭國在晉楚爭雄中的舉足輕重。毫無疑問,晉國一定會討伐鄭國。

秦國突襲晉國屬地引起楚國的關注。

根據情報顯示,新繼位的秦國君主性格強硬,行事獨斷。晉國攻打崇國,朝中大臣都主張前去求援。這位新君竟力排衆議,不爲所動。

他給出的理由是,晉國毫無理由的挑起事端,無非是感受到南方楚國的威脅,想借此作爲要脅,聯合秦國對付楚國。

他還分析,如果是這樣,崇國不會有大的危險。晉國一定不敢對崇國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如果這樣做,是平白無故多了個勁敵。

正是基於這個判斷,秦國決定不理會晉國的挑釁,不派一兵一卒救援。

當然,秦國也不會聽之任之,對晉國的侵犯甘之若飴。揪準時機,他們一定會實施報復。

秦國一動,楚國就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

楚國認爲,禮尚往來,秦國也不會對晉國施以重手,造成太大的損失。可是,焦地位置特殊,晉國不得不救。

果真,晉國很快做出反應,趙盾親自領兵解圍。

焦地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從焦地南下繞道,很快就能抵達鄭國。既然晉國要討伐鄭國,楚國猜測,晉國一定會出人意表的出現在鄭。想了想,此時恰是良機。所以,他們預判,晉軍解圍之後就會掉頭去往鄭國。

於是,楚國當機立斷,提前派兵進駐鄭國。同時,他們還留了後手:如果晉國聯合陳、宋,楚國還會派出後援即刻從申城趕往鄭國,內外夾擊,將三國聯軍再次擊垮。

楚國並非未卜先知,只能說他們又一次賭贏了。而這一切,如要追根溯源,還要歸功於晉國。

如果不是晉國無故挑釁秦國,意圖又被秦國識破,就不會有秦國入侵焦地一事。畢竟秦國是新君即位,誰也不會一上任就到處惹事。而且,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最近二十年,秦晉兩國交手,秦國是輸多贏少。所以,新任的君主肯定也不會一繼位就來挑戰晉國。

是晉國的挑釁迎來了秦國的報復,又因爲秦國的報復,楚國才得以有足夠的信息研判形勢,排兵佈陣,贏得先機。

楚國的預判成功,有歪打正着的運氣。

晉國想要挑釁秦國獲得救助本就是一着險棋。既然是險棋,結果自是難以預料。更大的風險在後面——這一着下錯,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全局都會受牽連。

險棋之所以要下,乃是因爲,不走這一步,困在原地,難以破局。選擇與否,利弊各半,實屬兩難。晉國不過是想搏一搏,只是賭輸了。輸的結果便是:不僅沒有爭取到秦國,與楚國爭雄又陷入被動。

無論如何,既然來了,晉國也沒打算馬上掉頭,還是要會會楚軍。

他們此次出兵的陣容非常豪華:趙盾爲主將,士會爲副將,陳、宋兩國都是國君親征。

兩軍對峙,楚軍堵在鄭國城門前,威風凜凜,氣勢如虹。

楚軍的領軍人物是令尹鬥椒,副帥是司馬潘尪。

得知楚國提前到達鄭國,趙盾已與士會私下商量過,此番能打便打,不能打便撤退。因爲既然先機已經被楚軍所佔,晉軍已然處於下風,勝算本來就小。而且,他們判斷,楚軍一定有援軍。只要形勢不對,馬上就會趕來。

趙盾上前,楚國鬥椒也騎馬上前。

“趙將軍,幸會,幸會。”鬥椒對趙盾抱拳,“久聞晉國中軍元帥大名,今日終於得見,果真氣勢不凡。”

“鬥將軍過獎。”趙盾當然聽說過鬥椒的大名——楚國前任司馬,屢立戰功,在楚國聲望甚高。“若敖氏果真楚國望族。要麼是能征慣戰的猛將,要麼是執掌國政的令尹。楚國有今天,若敖氏功不可沒啊。”

“那是自然。”得到趙盾如此誇讚,鬥椒十分受用。“楚國五世國王,十一任令尹皆來自我若敖氏。楚國兵強馬壯,若敖氏居功甚偉。”

“鬥將軍率軍的氣勢,在下佩服得五體投地。”趙盾轉頭看城門,只見彩旗飄飄,迎見招展。有鄭國將領的旗,楚國的潘、鬥二將的旗幟也被*插上,好不招搖。

“所謂先發者制人。這次是我軍捷足先登,氣勢自然佔上風。趙將軍不必氣餒,來日方長,以後兩國有的是機會較量。”鬥椒很得意,氣勢也很囂張。

也難怪他得意。傳說中的中原霸主竟然三番兩次失利——不是敗下陣來,就是盟國被襲不知所措。這次想要突襲鄭國,不想又被楚國提前埋伏。趙盾身爲晉國的中軍元帥,此刻仍談笑風生,應該是強顏歡笑,心如刀割吧。

“楚軍的實力,趙某這一兩年是頻頻領教啊。”趙盾也不避諱,輸贏是一目瞭然的事,狡辯反倒顯得小器了。

“既然如此,趙將軍此番前來的目的——”鬥椒不解,既然晉國已經知道自己後發受制於人,還跑到陣前幹嘛?

“向勝利者致敬。”趙盾看向士會。剛纔兩人眼神交流過,再次得出結論:這仗沒法打。

楚軍軍容整齊,士兵士氣高漲。看樣子他們跟鄭國士兵也非常熟識。配合無間,再加佔得先機,晉國本就難勝。一旦貿然攻城,很可能打到一半,後面便來了楚國援軍。到時前後夾擊,豈不是自尋死路?

“哦?”鬥椒很意外,沒想到晉國如此輕易就宣告不戰。

“既然天時地利都在鬥將軍一方,在下又何必勉強?既然鄭國願意繼續做楚國的盟友,晉國也不勉強。”趙盾一邊應答一邊觀察周圍的情況。晉國不想打,怕的是楚國不會輕易就不戰。如果楚軍突然發動進攻……趙盾不得不防備。

“趙將軍如此坦誠,在下也沒什麼好說的。”趙盾一副紙上談兵的模樣,彷彿此地不是戰場,而是演練的操場而已。說要撤退,便是真的要撤退。對方如此坦誠大方,鬥椒也樂得成全。他客氣的說道:“趙將軍請便。”

很快,趙盾一行就掉頭離去。

他們來會楚軍,只帶來了晉軍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和陳、宋聯軍分爲幾路,有在鄭楚邊界線上的,有守候在不遠處隨時候命的。

算起來,晉國帶領的聯軍,數量上佔優。楚軍雖佔先機,但是因爲事先只是預估,人數並不多。雖有兩員大將鎮守,不過虛張聲勢而已。

楚軍最大的威脅是他們的後援。正是有這個顧慮,趙盾和士會才決定不戰而退。趙盾言語極盡謙卑,將楚國捧高,還特意對剛愎自用的鬥椒說幾句奉承話。目的無非是給足對方面子,好讓晉軍全身而退。

楚國之所以容許晉國全身而退,也是顧慮援軍未到。晉、陳、宋三軍的實力他們也打探清楚了。此時雙方硬拼,楚軍也佔不了便宜。既然晉國願意撤退,鄭國仍是楚國的盟友不變,對楚國來說已經足夠。

晉軍撤退,從場面上來看,乃是不戰而退。所以,這些對陣,贏家仍是楚國。

就這樣,楚莊王覺醒之後策劃和發動的三次北上戰役,均以楚國勝利告終。

第123章 一念之仁(1)第24章 重見天日(4)第12章 尋人二日(4)第103章 鮮花早凋(1)第81章 遊玩結怨(3)第33章 又交新友第58章 整裝待發第124章 一念之仁(2)第18章 代行君事第33章 告別昨天(1)第23章 重見天日(3)第36章 告別昨天(4)第17章 落日餘暉(1)第33章 告別昨天(1)第159章 握手言和(1)第146章 議定新策(4)第4章 朝堂空矣第22章 對手對策第230章 臾駢叮囑(4)第21章 先君遺願第172章 內亂平息(2)第33章 又交新友第5章 尋人一日(1)第7章 出使遇阻第178章 不問政事(4)第142章 秋後算賬(4)第237章 小人點火(3)第79章 遊玩結怨(1)第72章 終有一別(2)第76章 喜中有憂(2)第16章 故地重遊(4)第40章 有趣的靈魂第18章 桃園玩樂(2)第230章 臾駢叮囑(4)第194章 真心話大冒險(4)第103章 鮮花早凋(1)第73章 終有一別(3)第12章 新君作爲(4)第150章 逃亡秦國(4)第17章 桃園玩樂(1)第238章 小人點火(4)第61章 登堂審案(3)第198章 因賂撤軍(4)第214章 葬馬風波(4)第32章 玲瓏定製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42章 一絲線索第117章 兩敗俱傷(3)第195章 因賂撤軍(1)第211章 葬馬風波(1)第207章 遊戲升級(1)第204章 楚王問策(2)第9章 喜得貴子第240章 一筆買賣(2)第229章 臾駢叮囑(3)第110章 蠢蠢欲動(4)第10章 佳人遇險第24章 重見天日(4)第33章 又交新友第133章 河曲之役(3)第2章 岌岌可危第147章 逃亡秦國(1)第95章 弱者求情(1)第120章 重置六卿(2)第181章 勸諫成功(3)第6章 尋人一日(2)第5章 首秀分岐第207章 遊戲升級(1)第159章 握手言和(1)第15章 故地重遊(3)第88章 全線落敗(2)第108章 蠢蠢欲動(2)第188章 伐庸遇挫(2)第233章 銳氣大減(3)第53章 東風已至第89章 全線落敗(3)第182章 勸諫成功(4)第154章 冰釋前嫌(4)第110章 蠢蠢欲動(4)第246章 有人觸槐(4)第225章 斐林之役(3)第97章 弱者求情(3)第238章 小人點火(4)第156章 返鄉之路(2)第88章 全線落敗(2)第153章 冰釋前嫌(3)第35章 有趣的一頓飯第13章 尋人三日(1)第7章 父子溫情(3)第224章 斐林之役(2)第202章 收禮休戰(4)第6章 暗生情愫第4章 朝堂空矣第194章 真心話大冒險(4)第33章 又交新友第137章 趙穿上陣(3)第42章 一絲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