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趙君雍身邊有趙固、趙歇、趙雲舒、肥義、李兌、田不禮、司馬望族等文武大臣,以及趙希、牛翦、樂毅、趙與、趙袑等後起之秀。又有李疵、富丁、仇液、趙爵、王賁、樓緩等外交能臣。趙國武力強盛、政治清明。

趙國上下一致擁護趙君雍的政令,趁着齊、韓、魏三國和楚國混戰,秦國陷入內亂。趙國對中山國展開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

一場決定趙國和中山國命運的最關鍵的大戰。

此次攻伐中山,不是前兩次那般小試牛刀,而是爲了給中山國致命一擊,消滅敵國有生軍力。趙雍想通過這一戰,徹底擊敗中山國,並使中山國數年之內都沒有力量反攻趙國。

對於趙雍而言,此戰不僅是他推行胡服騎射以來對中山國展開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決戰。也是爲了證明他推行胡服騎射是否正確的一戰。

此戰,他只能贏,不能輸!

爲了制定出一套周密而嚴謹的作戰方案,趙雍召集諸多文武大臣,齊聚趙宮商談五日。經過一番激烈爭論、協商之後。衆人意見達成一致。

趙國決定動用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攻打中山國。此戰,趙國不求攻滅中山,而在於重創中山軍主力,令中山國數年內不能恢復元氣。所以,趙雍集中了趙國最精銳的戰車、能攻能守的步卒以及中原諸侯第一個擁有的新式兵種鐵騎。

趙雍頒下詔令,一邊命大司馬許虔和左司寇李兌負責籌集大軍備用的糧草,另一邊將散落在趙國各地能征善戰具有將帥之才的人,不論軍功、不論身份高低貴賤,全部都召回趙國邯鄲。趙君雍親自嚴格考覈和選拔,挑選出合適的統兵大將。

爲了預防諸侯,干涉趙國內政。趙雍讓趙雲舒坐鎮晉陽,注視秦、韓。趙歇坐鎮上黨郡,注視韓、魏。趙固坐鎮代郡,監視北胡和燕國。公子成等宗室之人坐鎮邯鄲,固守國都,同時監視齊國,並密切關注齊、楚之間的混戰。

三日後,趙雍在叢臺宮點將。

北路軍分兩路,一路由趙希統帥胡、代六萬兵馬。另一路由牛翦統帥新招募的三萬鐵騎。北路軍由北向南挺進,兩軍攻打丹丘、華陽、鴟之塞。北路軍在曲陽匯合,劍指中山國國都靈壽。

趙與率一萬軍前往苦陘邑,騷擾中山國大後方,牽制、分散中山國兵力。一邊策應南、北大軍的軍事行動,另一邊做好準備,隨時進攻中山國國都靈壽。

南路軍分爲左、中、右三軍。右軍由趙袑統領,左軍由新人許鈞統領,中軍由司馬望族統領。趙雍總領左、中、右三軍,有八萬步卒,八千戰車,五萬鐵騎,總共十五萬大軍,由南向北,攻打石邑、封龍、東垣、房子等中山國腹地。

此戰,是趙國和中山國,也是趙君雍和中山王姿之間最關鍵的決戰。

趙雍集合邯鄲、晉陽、代三郡,總共二十五萬大軍,分南、北、西三個方向,對中山國發對猛烈的攻擊。三把利劍,直插中山國國都靈壽。

爲了獲得勝利,趙雍召集文成武將,不斷推敲、演練,行軍路線。並將中山國的反擊因素也綜合考量。經過衆人的努力,總算制定出了一套無可挑剔的作戰方案。

第二日,趙雍讓趙希、牛翦、趙與等北路軍和西路軍諸多將領,趕回代郡,傳達作戰命令。並和北、西兩路大軍約定,十日後,三路大軍一起攻伐中山國。

出征之前,趙君穿素服前往宗廟祭祖,占卜星象。占卜結果爲吉,便可以出征。占卜結果爲兇,便不宜出征。趙雍率領文武大臣來到宗廟,祭祀趙氏先祖。

趙雍端起一盞酒樽,面對趙氏先祖的靈位,語調謙恭道:“寡人願繼承簡、襄之志,開拓胡地,壯我國威。不日,即將親率大軍北伐中山國,一洗先君鄗城被困之恥。中山國是我國腹心之患,不可不除。不破中山,絕不歸國。先祖若有靈,請護佑寡人攻伐順利。”

趙雍將手中酒樽傾斜,樽中美酒滴滴答答落在大地。

禮畢,趙雍轉過身來對着祭禮點頭道:“開始吧!”

祭禮尹皋命人起舞,以通神靈,口中唸唸有詞。尹皋將手中龜甲拋入地上,占卜卦象。趙雍見尹皋見了卦象,振振有詞,神情越來越凝重。

尹皋解讀了卦象,神情凝重道:“君上,卦象顯示。龜兆不吉,乃大凶,不利征伐之事。”

衆大臣聞言,恐懼不安。人豈能於天鬥,皆勸阻趙君雍罷兵息戰。

“武王伐商之前,也曾找高人占卜卦象。卦象顯示是大凶,不宜出兵。衆人皆懼,不願出征。軍師姜尚說行軍打仗,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豈能倚仗鬼神。武王不顧衆人反對,採納了姜尚的意見,出兵朝歌。牧野一戰,周勝而商敗。紂王焚火自盡。武王滅商,取而代之,成爲天下的主人。”肥義見君上聽進去了自己說的話,又見大臣恐懼心理漸緩,“聖人曾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國上下一心,豈有不破中山之理。我們等這一刻,等了二十多年,難道還要等下去。君上,臣主戰。”

又有幾位大臣聽了肥義之言,不信鬼神,也出列附議道:“臣附議。”

隨着聲潮涌動,大臣也不在擔心鬼神之說,附和道:“臣附議。”

趙雍見諸臣沒有因爲鬼神之說望而生畏、心生退意,反而齊心協力,衆志成城。爲壯聲威,趙雍擡高語調道:“攻伐之期,絕不更改。不破中山,勢不南歸。”

諸臣高呼,“君上萬歲,趙國萬歲。”

又過了一日,趙國邯鄲上空出現彗星異象。尹皋擅長天文曆法,仔細推敲,有兵禍,是大凶之兆。衆人見了異象,都認爲是趙國之舉,惹怒了上天。

面對接連而至不吉利的預兆,又有很多大臣意志不堅定,前來勸阻趙君雍罷兵。面對衆人之言,趙君雍初心不改,意志堅定,仍然不更改出征的決定。

如果真的有天命,他就用自己的雙手,打破天命。武王不信天命,提兵東征攻破殷商,建立周國數百年的基業。趙雍豈能因爲天命,錯過了攻伐中山國的大好時機。

趙雍不怒自威,喝道:“嬴姓趙氏先祖不信天命,敢於逆天抗命,嬴姓趙氏才能絕處逢生,顯赫諸侯。寡人也不相信天命,只相信自己的雙手。出征之期已定,絕不更改。不破中山,絕不南歸。”

趙君雍之言,壓制了心生退意之人。趙國邯鄲勸阻趙雍的大臣,一日比一日少。及至後來也沒有人勸阻趙君罷兵。

三日後,趙國大軍出征。

第一道晨陽射入趙國邯鄲叢臺宮,叢臺宮諾達的廣場上人山人海。出征大軍早已經列好陣勢,以待趙君檢閱。

八千戰車居中,旌旗飄飄。步卒在後,雄壯威武。兩翼是趙雍親自錘鍊的新式兵種鐵騎。隨着第一通鼓聲停歇,趙雍身穿戰甲位立高臺,俯視三軍。

一時間擂鼓響動,號角長鳴。三軍將士齊身束甲,手持利刃。在陽光的照射下,利刃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趙雍注視着自己的威武之師,熱血翻涌,鬥志激昂,誓師道:“不破中山,絕不撤兵。天佑寡人,天佑趙國。”

三軍將士高呼道:“君上萬歲,趙國萬歲。”

按照禮節,誓師之後,太子章要捧着將盔,親自替趙雍戴在頭上。趙雍見太子章一生戎裝,神情威武赫赫,不減自己當年,問道:“章兒,送父出征。你爲何一身戎裝。”

太子章沒有躲避趙雍那道充滿威嚴的眼神,恭敬地答道:“孩兒未經戰陣,願隨父親一同出征。”

趙君雍問道:“你想幹什麼。”

太子章答道:“孩兒想要彎弓射胡。”

太子章之言,超出了趙君雍意料之外。太子章的膽識和魄力與當年的他有九成相似。

趙雍越看越滿意,笑着點了點頭道:“我們嬴姓趙氏一族素來能征善戰,無畏生死。你貴爲太子,不願身居高樓,坐享富貴,更不願墮了趙氏的風骨。也好,難得你有此膽識,爲父也應該讓你出去見識、歷練一番。”

太子章本以爲君父會駁回他的請求,沒想到君父會痛快答應,還用欣賞的目光看着他。

太子章那張稚嫩的臉頰,瞬間涌出喜色,忙道:“多謝君父成全。”

既然是讓太子章出去歷練,怎麼也不能帶在自己身邊。趙雍想了想覺得將太子章交給司馬望族更合適。一則,司馬望族和他情同兄弟,情誼深厚,又忠心不二。二則,太子章也是司馬望族看着長大,也便於管制。

趙雍笑道:“司馬望族,寡人就將章兒交給你了。”

司馬望族見君上將太子交給自己是何其的信任有加。司馬望族也明白君上將太子託付給自己,是爲了讓太子建立軍功,早日在趙國樹立無上的威信。

司馬望族道:“君上,臣願意爲副將,輔佐太子攻伐中山。”

“司馬叔叔,我是第一次出征。征伐之事,有很多都不懂,也不會行軍打仗。我未立軍功,不能服衆,豈能位居主將。”太子章年忙道:“司馬叔叔,還是你爲中軍主將。我願意跟在你的身側學習。”

趙雍見太子章考慮問題周全,言行也謙恭有禮,對他的賞識又多了幾分。

司馬望族忙道:“太子,人生總有第一次。誰生下來就會行軍打仗。君上十五歲就敢以一國之力對抗諸侯。十六歲就領軍北擊燕國,捍衛疆土。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太子繼承了君上的膽識和魄力,定能率大軍,征伐中山。”

太子章自然聽過君父少年英雄的事蹟。他心中也向往親率大軍,北擊胡人的壯舉。他又怕自己接受主將之位,壞了國家大事。太子章看了看司馬望族,又將目光看着趙雍,不知道如何應答。

司馬望族見太子章遲遲不接受,忙道:“太子,你爲主將,臣爲副將,就這樣決定了。”

趙雍見司馬望族是爲了讓自己兒子樹立威名,也是真心歉讓。又見太子章少年心性,但恭順有理,遇事沉穩。

趙雍笑道:“章兒就聽你司馬叔叔的。”

太子章見君父已經發話,也不在推讓,言語謙恭道:“多謝司馬叔叔。章兒不經戰陣,也是第一次行軍打仗,還請司馬叔叔多多指教。”

司馬望族笑道:“太子,戰陣之時,你可不要嫌我嘮叨。”

趙雍見了笑道:“章兒,戰場上的事情要多聽你司馬叔叔的。你司馬叔叔十八歲時一個人領着二十八騎,衝入燕軍大營,擊潰燕軍主帥。幾個月前,親率鐵騎,北擊林胡,活捉林胡王,迫使林胡王臣服我趙國。你不能因爲自己身份是太子,就驕傲自滿、意氣用事。戰場上,也不能獨斷專行。”

太子章眸色之中充滿敬佩,厲聲道:“喏。”

趙雍看着公子何道:“何兒,你來爲君父戴將盔。送父出征。”

“喏。”公子何見上次太子章爲趙雍戴將盔時,內心激動。沒想到這次出征,趙雍讓他戴將盔。公子何臉色大喜,儀態得體,親自爲趙雍戴好將盔,行禮道:“孩兒,恭祝君父、太子哥哥,旗開得勝,凱旋歸來。”

趙雍叮囑道:“君父走後,讀書、習武,不可荒廢。”

公子何道:“喏。”

孟姚深情地凝視着趙雍,柔情似水地說道:“夫君,我等你早日歸來。”

“又要辛苦你了。”趙雍轉過身去,拔出長劍,往前一送,呼道:“三軍將士聽令,出征。”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六章 賭國運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四章 破局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十章 繼位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