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站內和列車上,到處有顯眼的關於春節宣傳區域和廣告,象徵年關的紅紅火火,感染着每一個人,喚起內心深處無處放置的記憶。深圳算是一座“移民”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涌入全世界和全中國多少的人才來深打拼,建設美麗深圳。隨處可見廣告語“來了就是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漸成“一家人”。每逢農曆新年的“空城”,相信有些人體驗過列車的“專列”,整個車廂只有你一個人。現在會比以前熱鬧些,有的人選擇從家鄉接家人在深過大年。
年味,每個人都有她記憶中的專屬味道。對於自己來深圳工作的第一個新年滋味,至今仍記憶深刻,可謂五味雜陳。從深圳回家鄉,同在廣東,雖說只有325公里,也習慣了穿梭於兩個城市之間。以前只有乘坐大巴車來往,經常塞車,也心塞。不像現在,可以選擇乘坐飛機、高鐵,速度比較快。不管你自己有沒有變化,外面的世界一直都在變化。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古時這首詩,開始了萬年曆的記法。歲首,一年的開始,從小到大,這是植根在骨子裡的文化。小時候它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溫暖;長大後,給它注入新的歡樂,更加堅定地維持。
在回家鄉的路上,情感滿懷,不單單是車上的的人們的一言一行會觸動着我的神經,自己不自覺時不時地睜開眼睛看着車窗外高速上廣告牌,因爲它的上面有地址和固定電話號碼的區號,告訴自己車已經行駛到哪裡了,我的心時刻跟着一步步駛近家鄉。回想起過去一年的經歷和收穫,想象着家人一年的變化。以前第一次看到媽媽的頭髮長出銀色的一小撮,發現原來媽媽在一年一年地變老,忘記是在什麼時候的事了。我回去的路上比較平淡,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像平常節假日回家鄉一樣,汽車上眯一會就到了。
回來的當天,媽媽依舊坐在門口等我。我一下車放好行李,她已經盛好一碗排骨湯到我面前。從未改變,她也從未發現我是眼含淚花喝完一碗普通的廣東湯水,卻又沉甸甸的感動。我發現她也眼含淚花,那是對我滿滿的愛,或許全在湯裡。我也知道她的節儉,我也會全部喝完,一點不剩。
這一次的意義也不一樣,那是自己大約一年半後纔回的家鄉,從不習慣到慌張,至今不知道家人或親戚朋友是否理解,或許大家都已經忘記了。家鄉的文化深刻影響着每一個人,孝道和團結。回到家,記得媽媽是微笑的,媽媽是一位樸實和堅強的女性。彼此相視而笑,沒有太多的言語,卻勝似千言萬語,我從她的臉上讀懂了,雖然她不曾用言語表露出來對我的擔心,我也沒有說什麼。回到家,乖乖聽媽媽的安排,我忙我的,她忙她的。我忙着貼對聯,要貼4幅對聯,和祭拜祖宗。媽媽張羅,拜神靈和祠堂祖先。在回來之前,媽媽已經一個人打掃裡裡外外的塵埃。家鄉的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媽媽也是一位很虔誠的母親。我在這個上面,聽從媽媽的安排,能一起做些她願意做的事情,看她高興,我也高興。
除夕夜,等着一起吃飯,邊吃邊聊。爲了不讓媽媽更多的操心,簡單跟她彙報了一年的情況,她也認真聽着,時不時給我回應。簡單的工作情況,學到了什麼,而未曾提困難方面的只言片面。那個時候也沒存到錢,月光族,賺的都花了。媽媽經常會打氣加油,對生活充滿着希望,相信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新的一年按例給媽媽一個紅包,表達新春的祝福。
吃完飯陪媽媽看電視,她那時不喜歡吵吵鬧鬧的晚會歌舞,喜歡看連續劇和地方臺節目。然後我衝着功夫茶,她少喝茶,喝上一倆杯就夠。會拿桌上的糖果盤裡的糖果和橄欖去吃,變成基本我自己在喝茶。我找着話題跟媽媽聊天,在一起的時候,發現她總會坐一會後,看着電視,聊着天就打磕睡。我看着媽媽睡着樣子是那麼的親切,不願去打擾,等時間較晚了叫媽媽去睡覺。這時候的媽媽就是一個老小孩。
家鄉的過年習俗有很多,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我家是大年初一在家等兩個姑姑一家來拜年,大年初二則是跟着媽媽去舅舅家拜年,一大家子,人多很是熱鬧。在過去,父母家庭都是很大的一家子,到了我這輩,加起來,要是坐在一起那可得多麼的熱鬧。
在家鄉,白天有了小孩的吵鬧而變得熱鬧,到了夜晚,安靜得只聽到遠遠傳來的蟲叫聲,過年則是鞭炮聲特別響亮,響徹整個夜空。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閉着眼睛都能想象出一舉一動,家鄉的每條小路,自己小時候熟悉得很,作爲“孩子頭”,帶領小夥伴們“征戰”在路上,樂趣多得很。只是如今,各奔前程,能在過年碰到的話很是幸運。每天碰上鄰里街坊,一句“新年好”,營造出節日的氣氛,喜氣洋洋,歡歡樂樂。偶爾詢問下某人如今在哪裡發展。
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我能夠安靜的回憶過去與思考未來。那一年的春節,自己有些不願意去想太多,或許因爲前面的經歷讓自己變得無所適從,如果只是打一份工,做一份工作,只要願意吃苦,問題都不大。但是心裡空落落的,讓自己覺得不安。曾經說好的“憑什麼而立”去哪兒了?不,絕不放棄,絕不能允許這樣的狀態持續,感性的一面促使自己在痛苦中必須面對生活而抉擇,去實際工作中鍛鍊和成長是不二的選擇。唯有如此,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條人生道路,讓所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新年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