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我們進了黃帝陵墓,不知道爲什麼,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什麼危險,直接就進到了棺材所在的地方,那是金絲陰沉木做的,極盡奢華。
金絲楠陰沉木,多出於四川.川人稱之爲烏木,它是兩千年至萬年前,天體發生自然變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牀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而形成,故又稱“炭化木”。陰沉木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瑰寶,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陰沉木種類繁多,有麻柳樹、青岡樹、香樟樹、楠木(金絲楠木、小葉楠木)、紅椿木、紅豆杉、馬桑、黃柳木、黃柏、槐木等。這些原木在地下埋藏成千上萬年,因年代久遠,其密度很大,質堅體重,其中尤以金絲楠陰沉木最爲貴重。
金絲楠烏木又是烏木中最爲珍貴的品種之一,要莫大的機緣才能尋得。民間就有“黃金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說法.由於金絲楠陰沉木是神秘珍貴的“寶物”、“神器”,民間另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的說法。世人視之爲辟邪納福之寶。中國人稱爲天賜神木.外國人稱爲東方神木.
古人認爲金絲楠陰沉木是天賜神木。與其他木材比較,金絲楠陰沉木具有無與倫比的五大優勢。其一是耐腐,埋在地下可以幾千年不朽;其二是防蟲,百蟲不侵;其三是質地溫潤柔和。冬天觸之不涼,夏天觸之不熱,益身護體;其四是金絲楠陰沉木紋細密麗,金絲閃耀,紋理清晰精緻,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其五是金絲楠散發特有的香味。金絲楠陰沉木在入夜後常常發出奇特幽香,香氣清新宜人,尤其是在擺放金絲楠陰沉木成品的展廳裡,淡淡幽香在室內瀰漫許久不散,泌入心脾。故宮博物院的木器研究專家還測出了金絲楠陰沉木顯著的促進血液循環,延年益壽的功能。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壽.
事情緊急,我們直接將爺爺寄給我們的盒子打開,從裡面冒出了一個人,穿着古裝,按照爺爺的說法,那是歐冶子。
歐冶子鑄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銅名劍,冠絕華夏,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爭霸戰爭中,顯示了無窮威力與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歐冶子曾爲越王勾踐鑄了五柄寶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爲楚昭王鑄了三柄名劍:七星龍淵(後因在龍泉處鑄劍,改名龍泉劍)、泰阿、工布。後吳王闔閭攻破楚國,佔領楚國郢城,又一度攻佔越國,寶劍落入吳國。後工布劍被吳王夫差賜予伍子胥自殺。吳越爭霸,吳國終被越國所滅,工布劍又被越王勾踐賜予文種自殺。
歐冶子的事蹟見於古籍中說,越王勾踐有五把寶劍,請善於相劍之士薛燭爲其看劍,當看“純鈞”時,越王說,有人想用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作交易,可否?
薛燭答曰:“不可。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歐冶子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爲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巨闕……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之溪深而不測。羣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歐冶子鑄劍所用原料爲銅和錫,顯然鑄的是青銅劍。
又據古籍記載,歐冶子曾應楚昭王之邀與干將一起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爲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曾引泰阿之劍大破晉鄭王三軍。
上述記載,雖然帶有傳說的成分,但也足見歐氏所鑄之劍之絕妙。歐冶子鑄的劍以湛盧劍最爲有名,稱爲“天下第一劍”。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到閩、浙一帶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當他見到湛盧山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適宜淬劍,就結舍於此鑄劍。3年辛苦,終於鑄就了鋒芒蓋世的湛盧之劍。時世上五大名劍是:湛盧、鉅闕、勝邪、魚腸、純鈞,名列第一的是湛盧。此劍可讓頭髮及鋒而逝,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匹者。後代詩人題詩曰:“十年雲臥湛盧下。鬥間瞻氣有雙龍,人間何處問歐冶?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 湛盧山也因此稱爲“天下第一劍山”。
從元代湛盧書院山長楊纓帶神話色彩的描繪中可以看出湛盧之劍的名聲何其顯赫:“歐冶子挾其精術,徑往湛盧山中,於其麓之尤勝且絕者,設爐焉。取錫於赤謹之山,致銅於若耶之溪,雨師灑掃,雷公擊劈,蛟龍捧爐,天帝裝炭,蓋三年於此而劍成。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鬥耀,星斗避怒,鬼神悲號,越王神之。”
明代馮夢龍所著的《東周列國志》中說:湛盧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則威”。《東周列國志》中還寫了一個故事:湛盧寶劍鑄成,越王視之爲國寶。越國被吳國打敗,吳王闔閭獲此劍。但有一天此劍忽然不見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邊突然發現這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相劍者入宮解謎道:此乃吳中劍師歐冶子“湛盧”寶劍,吳王無道,殺吳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殉其女,吳人悲怨,豈能得此劍?比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楚昭王大悅:“此乃天降瑞兆也!”當吳王闔閭聽聞楚得湛盧劍,也“因斯發怒,遂使孫武、伍胥、白喜伐楚”。結果吳軍攻破楚國,佔領楚國都城郢,奪回了寶劍。[可見,湛盧寶劍已成爲預示國家興亡的神物了!唐朝詩聖杜甫有詩詠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歷代詩文提及湛盧的很多。
湛盧劍幾經輾轉流傳,據說唐時爲薛仁貴獲得,後傳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中。紹興十二年,岳飛父子遇害後,湛盧劍不知下落。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變革時代。奴隸社會土崩瓦解,代之以新興的封建社會和國家。牛耕和鐵器的使用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活躍于思想界的先秦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史學界卻忽略了一位代表先進生產力“掌握尖端科技”的鋼鐵龍泉寶劍發明家歐冶子。過去提到歐冶子,往往把他與青銅寶劍相聯繫,卻忽略歐冶子爲楚國鑄造龍泉鋼鐵寶劍“威服三軍”的歷史事實。歐冶子是平陽歐氏的得姓始祖,就像張氏得姓始祖是擅長製作弓箭的首領一樣。春秋晚期的歐冶子比歐陽的得姓始祖蹄早二百多年。
這個以歐爲姓的氏族集團臣服於越王和楚王,爲越、楚的鐵兵器鑄造立下了汗馬功勞,“威服三軍”。其得姓始祖歐冶子被封爲“大將軍”。隨着漢初東甌國的北遷,一部分歐氏族人隨遷到“江淮之間”。漢武帝時,又一批歐氏族人被迫從福建遷徙到“江淮之間”。
東漢時期,逃避山林的閩越土著逐漸聚居到冶縣,其中一部分歐氏族人應該是今日“疍民”的先祖。唐初武則天時“開漳聖王”陳元光五十八姓軍校中有歐哲,來自“江淮之間”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閩南歐氏的入閩始祖。唐五代王審知入閩,也來自“江淮之間”的河南光州固始,也有歐氏族人隨遷。留在浙江龍泉和原東甌國的歐冶子後裔逐漸聚居到浙南平陽縣,爲讓子孫不忘祖脈,遂把歐冶子後裔的祠堂堂號定名爲“平陽堂”
遠古的一個黎明,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一雙手緩緩揚起。雙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劍柄,只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面的牆壁上卻隱隱投下一個飄忽的劍影。
劍影只存片刻,就隨着白晝的來臨而消失,直到黃昏,天色漸暗,就在白晝和黑夜交錯的霎那,那個飄忽的劍影又再次浮現出來。
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鬆,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鬆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着歲月的流逝。
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
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在《列子·湯問》之中被列子激賞的鑄於商朝後來被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藏的名劍:承影。
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