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洋洲考察的大明海軍返回船隊終於抵京。
朱由檢自然也爲這羣凱旋的開拓者舉辦了盛大接風儀式。
並且在第一時間,大肆封賞,大明從此又多了一個伯爵、兩個子爵、三個男爵。
另外,大明皇家海外採礦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期權,也獎勵了一些。
根據朱由檢不斷撒出去的密探、商業間諜等等回報,以及這次大明海軍帶回來的信息,朱由檢對這個時候的大洋洲也有了不少了解。
其實,這不是大明百姓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
早在大明宣德七年,即西元1432年時,大明百姓就已經在達爾文附近登陸。
直到八十年以後,大明武宗正德七年,即西元1512年,葡萄牙人才航經新幾內亞島北部海岸。
又七年後(西元1519年),葡萄牙人麥哲倫作爲西班牙海員率遠征船隊繞南美洲西行,探尋通往印度的航路,途經土阿莫土羣島、馬克薩斯羣島和關島等地,開闢了西班牙至菲律賓的通商航線。
又七年後(西元1526年),葡萄牙人梅內塞斯在由馬來半島至香料羣島(即馬魯古羣島)的航程中遇風,抵新幾內亞島西部海岸,見土著居民發多捲曲,遂以巴布亞(馬來語意爲捲髮的人)稱之。
西元1542年,西班牙人自墨西哥遠航菲律賓途中駛抵帕勞羣島。
西元1545年,西班牙人沿新幾內亞島北岸航行,以當地居民與非洲幾內亞人相似,乃命名爲新幾內亞。
西元1567年,西班牙人門達尼亞·德·內拉由秘魯率船隊出發,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到達所羅門羣島。
約30年後,門達尼亞·德·內拉再度遠航太平洋,發現托克勞羣島、聖克魯斯羣島等地。
西元17世紀初,葡萄牙人P.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和西班牙人託雷斯,先後發現庫克羣島、新赫布里底羣島和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大陸間的託雷斯海峽。
西方對大洋洲的瞭解、發現,也就這樣了。
而大明有着朱由檢這個穿越者,站在上帝視角,自然後來居上。
畢竟前世朱由檢上初中時,是學過地理課的。
儘管基本上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大明,甚至世界哪裡有金礦、銀礦等重要礦產,還是有印象的。
比如他大學寢室同學就有家在特大金礦地區的,朱由檢在穿越沒幾天,就派人去那裡勘察、開採了。
這也是朱由檢不斷創造的奇蹟之一,進一步坐實了他“上邊有神”的設定。
另外,因爲前世他炒過股票,做過期貨,有意無意地,也知道了些普通人不知道的工業原料的基本面信息。
所以像什麼優質鐵礦、鎳礦、銅礦、鋰礦、鋅礦等等,大概位置也有一點印象。
再配合上蒐集到的各種資料,也就能確定到哪裡、怎麼去勘探。
同樣,這一次,朱由檢的模糊記憶就又立下大功。
而能夠未卜先知萬里之遙的礦產分佈,更加讓大明百姓信服“君權神授”。
畢竟他們不可能知道朱由檢前世的地理課本上說過澳大利亞的綽號——“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據朱由檢記憶,澳大利亞煤鐵礦的分佈多靠近沿海,地理位置優越,有利於礦產的海陸運輸和出口。
前世哪怕澳大利亞三番五次操縱礦價、收買刺探華夏購礦底價等機密信息。
從性價比上考慮,華夏的鋼鐵廠等用礦企業,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認了。
直到後來澳大利亞在反華的作死道路上狂奔,華夏纔開始減少從澳大利亞購礦。
這也正說明了澳大利亞的在礦產上的得天獨厚。
朱由檢自然不會放過如此重要的聚寶盆。
甚至,鑑於大明本土礦產質量不怎麼樣,技術要求高、開採成本大、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非再生資源不可持續等等情況,在開闢海外礦場後,朱由檢都不打算再開採本土礦藏。
尤其是爲了國家民族的未來考慮,這一戰略更是非常有必要的。
誰知道後代子孫還能不能守住海外的土地,到時候這麼多資源豈不是資敵?
而如果能儘量將海外不可再生資源開採出來,運回大明,也能降低海外藩王本末倒置或者封疆大吏自立爲王等脫離中原統治的情況發生的概率——只能搞農林牧副漁、旅遊服務業,拿什麼造槍炮子彈?
朱由檢還記得,澳大利亞在原時空,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爲“騎在羊背的國家”。
所以,朱由檢打算將澳大利亞打造成大明海外礦場、羊圈。
而且,澳大利亞的地理條件也非常適合作爲原材料供應區,而無甚後患。
因爲澳大利亞雖然有着廣闊土地,但大部分都被沙漠和草原覆蓋,而且還很缺水,並不適宜人類生存,前世澳大利亞的人口最多好像也不超過三千萬。
根本就不用太擔心去挖礦的人,因爲山高皇帝遠,就動自立門戶的歪心思。
哪怕有智商捉急的人想不開,扯旗造反,大明朝廷只需要派出一支萬人規模的海軍,應該就差不多可以掃平不臣。
現在,也正是大力開發澳大利亞的好時機。
那裡還沒有多少能夠給大明帶來麻煩的勢力——土著野人的威脅近乎於零,距離西方殖民者發配罪犯還有百多年呢。
而大明日益增長的礦產需求也嚴重製約着工業化進程。
各種用礦部門、公司嗷嗷待哺,迫切需要優質礦產。
正是基於這種種考慮,朱由檢纔會優先落子澳大利亞。
好在大明海軍以及此次所帶的勘探隊,不負衆望,圓滿完成了任務。
他們不只是找到了優質、易開採礦區,而且還找到了水源、建立了軍事基地。
不僅如此,迥異於西方殖民者的泯滅人性屠戮土著,大明仁義之師成功獲得了原住民部落的友誼。
大明海軍留駐部隊開始教化當地人,讓他們學會男耕女織、禮儀道德,並且僱傭他們修建港口、營區、路軌等基本設施。
除了採集了很多礦石標本、繪製了詳細海圖地圖,大明海軍返程部隊還帶回來很多澳大利亞特有的動植物。
比如大耳袋鼠、樹袋熊(考拉)、大袋鼠、擬袋熊、袋灌、跳鼠,以及鴨嘴獸、黑天鵝、草鸚鵡等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