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人民的巴士底獄還屹立在國王的鳶尾花旗幟下,我們的同袍還沉浸在貴族們的剝削中,爲了我們的祖國法蘭西,爲了人民的自由,我們必須要攻破巴士底獄,讓我們一起見證封建專制倒塌的偉大時刻吧!
我命令,全體國民自衛隊,進攻!!!“
在馬亞爾簡短的戰前宣講下,作爲進攻主力的數千號國民自衛隊,冒着巴士底獄塔樓炮臺的轟擊,將所有能找到的火炮推向巴士底獄吊橋處!
其中不乏有一些或是爲了報仇,或是革命熱血還在熊熊燃燒的巴黎武裝市民摻雜其中,打算跟隨着國民自衛隊共同進入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的塔樓炮臺上的火炮,射擊頻率並不高,此時的巴士底獄吊橋已經被放下,城門大開,他們可不敢讓火炮提前進入過熱狀態,導致在戰鬥激烈時分射擊頻率下降!
因此,來自巴士底獄的火炮轟擊平均數分鐘纔會射出一發,與其說是用來殺敵,不如說是用來威懾……
城門洞外吊橋處,用巴黎武裝市民屍體搭起來的胸牆後面,已經站立了密密麻麻的線列步兵,他們拄着燧發槍,微眯着雙眼看着遠處向這裡運動的國民自衛隊的白色軍裝,以及那醒目的紅白藍三色旗!
在沒有林皓達的歷史中,在法國笑到最後的就是這面紅白藍三色旗,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才確立的這面旗幟,一直飄揚到了21世紀!
而法國王室的百合花以及鳶尾花旗幟,則被殘酷的埋葬在了歷史塵埃中,法蘭西王室比起隔海相望的鄰居英吉利帝國,無疑要悽慘的多。
而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林皓達,爲了自己的利益,憑藉逆天的全面戰爭系統,第一個任務就是將這面代表着自由、民主、博愛的紅白藍三色旗幟狠狠的鎮壓下去,至於法國人民的權利,跟林皓達有一根毛的關係麼?
來自21世紀的林皓達太清楚人民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了,他不敢選擇與他們合作,因爲林皓達很清楚,只要給人民的力量一個助推器,就能吞噬掉所有的異類政權!
革命是一個容易傳染的思想,同時也是一個容易讓人民上癮的即興運動!
有着深厚革命傳統的法蘭西,哪怕到了21世紀,法國政府也一直被老百姓所威脅着,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危害了法國老百姓的利益,遊行示威就跟家常便飯一樣,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往往最後都是法國政府認慫!
不得不說,法國政權完全是被法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嚇慫了……
“保持隊形,不得慌亂,誰敢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擅自離開,我有權擊斃你!”
駐守在第一線的線列步兵,只有不到一個連隊的力量,這些藏身在屍體胸牆後面的一小撮線列步兵突出部分,在看到對面呼啦啦涌過來,望不到盡頭的國民自衛隊,情不自禁的產生了陣陣騷動,即便他們是正規軍,也有點受不了這種壓迫……
要不是基層軍官的彈壓,和隨時可以撤到後面巴士底獄大本營的承諾,恐怕這些線列步兵不用等對面的國民自衛隊進攻,就要自行潰散了……
以林皓達的視角,看那個處在城門洞外吊橋上的連隊時,就能看到其士氣值不再呈現綠色,而是黃色向紅色邁進的邊緣!
上面的狀態更是讓人揪心——【局部人數優勢,體力充沛,軍官彈壓,受到敵軍士氣威懾,受到統帥鼓舞,被迫身處突出第一線士兵心裡壓力劇增】
不過,這些人是必須要安排的,城門洞這種狹小的空間是最適合集火屠殺的地形,周圍的壕溝和圍牆簡直就是天然的助手,在這裡撐住的時間越久,殺傷的敵人越多,革命軍的士氣掉的就越快!
看國民自衛隊的陣勢,顯然不打算像上一次巴黎武裝市民那樣,一窩蜂的衝進來挨槍子,那種密集的火力下,除了個別真心願意爲了信仰義無反顧送死的軍隊外,普通人是絕對扛不住的!
畢竟那些巴黎市民想要的革命不是爲了送死,而是爲了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
轟~轟轟轟……
將火炮推進到有效射程內之後,國民自衛隊的炮兵終於發射出‘自由的炮彈’,打的巴士底獄圍牆磚石橫飛,幾個倒黴的線列步兵被飛濺的瓦片切出了大小不一的傷口,成爲了輕重傷員或是屍體!
這種老舊的火炮,最大的作用實際上是增加己方士氣和削弱敵軍士氣,要說殺傷力,除非是近距離葡萄彈,不然也就‘呵呵’的程度了……
在歐陸近代排隊槍斃戰爭中,那些大頭兵之所以能在幾百米開外頂着火炮踏正步,聽着軍樂鼓走上十幾分鍾,不是歐洲白佬的勇氣天生高於全世界其他人種,只是因爲當時的火炮想要命中集羣的移動步兵,真的是一項艱難的技術關卡……
直到真正成熟的開花彈技術普及後,頂着火炮戰排踏正步才成爲一項考驗士兵神經堅韌的標準,任何一支能在開花彈大量轟擊下,走到敵軍陣前的部隊,無一例外都是精銳!
至於葡萄彈這玩意,有效射程實在太近,野戰裡只要對方步兵稍微規避下,就能錯開葡萄彈的直射,因此,葡萄彈使用最廣泛的地方還是守城和海戰!
只有這倆種戰鬥會讓敵對方不得不面對直射的葡萄彈!
“前進!前進!!!”
咚咚咚~~~
林皓達從來沒聽過的鼓點敲響,國民自衛隊擺着大縱隊方陣,向着吊橋這裡挺進!
縱隊方陣雖然比起橫隊方陣有着射擊面狹隘的劣勢,但好處在於可以靈活多變,且快速的調整陣型,更大的縱深在刺刀衝擊時,無疑會變得更加有力!
在歐洲七年戰爭中,縱隊方陣在腓特烈大帝手裡發揚光大,從而被全歐洲的軍事強國學了去,除了英國佬還在死抱着近距離齊射橫隊大方陣的死板戰術不放外,其他各國在進攻時幾乎全都着重採用了縱隊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