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選擇了旅順作爲駐地,就得有隨時和建奴作戰的思想準備。若是建奴一來便撤退的話,什麼種田經營,發展軍隊都會成爲笑話。
王業泰之所以選擇旅順而非其他島嶼作爲自己的基地,看中的就是旅順極佳的地理位置。位於半島南端,距離登州也就數日的水程,溝通與登州遼西和皮島之間。在旅順站穩腳跟後可以向北經略整個金州,這可是後世的大連市,面積達上萬平方公里的地盤,發展前景遠勝於那些島嶼。
當然,旅順位於陸上,會面臨着建奴直接的打擊,沒有躲在海島那麼安全。可是想要抗擊建奴就不能只顧安全,要有和建奴正面硬剛的勇氣,而以前的東江軍就是缺乏這種打硬仗的勇氣!
所以雖然明知道部下訓練不足,王業泰還是決定和建奴決一死戰,哪怕會因此付出較大的傷亡。
而從戰略方面考慮,只要此次能夠擊退建奴,自己的威望將會如日中天,藉機掌控整個東江鎮將再無任何問題!
王業泰既下定決心,周遇吉和張旭自然全心支持。而徐敷奏雖然有些其他想法,但剛受到王業泰大恩的他也無法反對王業泰的命令。旅順軍高層很快便統一了思想認識。
以旅順軍現在的實力,無法和八旗軍正面作戰,所以能採取的戰法也就是守城。靠着旅順城牆抵擋建奴,殺傷其有生力量逼其退軍。
“大帥,咱們也不能死守,把所有軍隊都放在旅順城內的話太過被動,末將建議,兩營兄弟留在旅順城中守城,一營兄弟可先撤到海上隱蔽起來,或襲擾建奴糧道,或者伺機進行偷襲,使其不能安心攻城。等到建奴力竭之時,城內城外的軍隊再一起殺出,必然能夠一舉擊潰建奴!”周遇吉鄭重建議道。
王業泰仔細考慮之後,同意了周遇吉的計策:“旅順城狹小,守城的話確實用不了太多人。周將軍,你便帶領本營兄弟在外吧。”
周遇吉是未來的名將,在遼西和建奴作戰多年,讓他帶領軍隊在外王業泰比較放心。
四千五百戰兵,周遇吉帶領一千五百人在外,城內的只有徐敷奏和張旭的兩營三千人,不過還有三千多輔兵以及萬餘老弱婦孺百姓,這些人雖然沒有什麼戰鬥力,但搬運磚石輔助守城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傳令下去,城外鹽田的輔兵,還有種地的老弱婦孺,悉數撤入旅順城內。準備磚石擂木灰瓶金汁油液等守城物質,做好守城的一切準備。”
隨着王業泰的命令,整個旅順城內外頓時動作了起來,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緩緩啓動。
不得不說,雖然來到旅順只有兩月時間,王業泰已經基本掌控了旅順的軍心民心,不貪不佔,而且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購買大量糧食,讓旅順的七千士兵吃上了兩個月的飽飯。
自從東江鎮成立以來,日子過的極爲困苦,這些由遼東難民組成的東江軍大部分人常年是吃不上一頓飽飯的,王業泰的到來深深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雖然在王業泰的部下訓練很艱苦,幹活非常勞累,可因爲有飽飯吃,旅順的軍民對王業泰發自真心的擁護愛戴。
所以,王業泰的命令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上萬的軍民隨着他的命令動作了起來,把城外的各種物質搬入城內,伐木搬石頭,製作灰瓶準備各種守城器械。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守住旅順,好日子才能繼續下去。
一日的時間,旅順城外的軍民和各種物質全部撤入城內,只留下空曠曠的原野,這便是抵達旅順城外的八旗大軍看到的景象。
八旗領兵的正是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
今年年初後金兵入關搶掠,明軍各路援軍在孫承宗的率領下會聚在薊州和八旗兵對峙。剛剛搶劫了無數的物資財富,八旗兵的作戰慾望不是很濃烈,後金汗皇太極也不願在薊州和明軍死戰,遂從永平府內的界嶺口翻越邊牆撤到口外,而命令阿敏率部鎮守永平灤州,指望着在大明境內插上一顆釘子,切斷遼西山海關和大明京師的聯繫。
然而孫承宗調集了各方軍隊集結兵力達十萬之多,從山海關和薊州向永平府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明軍強大的攻勢下,只有數千軍隊的阿敏根本不敢抵抗,屠殺了永平城內的明人百姓後,率部撤出了長城,把佔據的永平府拱手還給了明人。
阿敏的不戰而退令皇太極勃然大怒,就要下旨治阿敏之罪,誰知就在這時,有情報傳到後金朝廷,說是殺了阿巴泰的那個明朝伯爵世子王業泰被任命爲平遼總兵,目前就駐紮在遼南旅順。
旅順可不是海島,明朝任命立下大功的王業泰爲總兵把其放在旅順,肯定打着重整東江鎮從遼東威脅大金後路的打算,必須得趁其立足未穩之時拔除!
於是皇太極便放過了阿敏,令其帶領本部前往旅順剿滅王業泰部戴罪立功。
剛剛從大明境內歸來,數千裡的行軍作戰之下哪怕是強悍的八旗兵也都疲憊不堪,而從明朝搶掠了大量的財富女子還沒來得及享用又被派到遼南這種荒僻的地方,上自貝勒阿敏下到包衣廝卒都牢騷滿腹,作戰的慾望並非十分強烈。
“什麼不聽詔命私自撤退,皇太極他帶領數萬大軍都退了,我這幾千人如何能夠守住永平灤州?不撤退讓明軍包餃子嗎?皇太極分明就是想把我們這些老臣一個個剷除,取消四大貝勒議事制度,以方便他獨掌大金之權。“
看着不遠處旅順的城牆,阿敏氣憤填庸的對庫爾纏道。
“唉,貝勒爺您還是慎言吧,這話若是傳到大汗耳中就不好了。“庫爾纏嘆道。
“怎麼?難道我大金的庫爾纏巴克什也是多嘴多舌之人嗎?“阿敏瞥了庫爾纏一眼,冷冷的道。(巴克什在蒙古語中是智者的意思)
庫爾纏苦笑了起來。庫爾纏祖父是海西女真哈達部的頭人,後來率部投降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把女兒嫁給了庫爾纏的父親,所以庫爾纏是努爾哈赤的外孫,愛新覺羅家的親戚。
在滿清貴族中,庫爾纏是有名的學者,向來有巴克什的稱號,然而讀書越多,庫爾纏越對漢文化非常欣賞,曾經數次上書皇太極改穿漢服,讓皇太極極爲不滿。
“既然不想讓皇太極不滿,庫爾纏,你爲何屢次上書皇太極改穿漢服,不久前爲何又要給劉興祚收屍,難道你不知道劉興祚背叛我大金,是皇太極最痛恨的人嗎?”阿敏冷冷的道。
庫爾纏苦笑道:“奴才當然知道,可誰讓我和劉興祚有十多年的交情呢?義之所致,也顧不了太多。再說劉興祚本就是明人,雖然背叛了我大金但也算忠義之人,奴才不願看到義士的屍體曝屍荒野。”
“你啊,太過愚直,須知愚直也會害死人的。”阿敏指着庫爾纏道。
“貝勒爺,咱們還是別說這些了,還是想想怎麼打破旅順消滅明軍吧。若是不能攻破旅順,不僅奴才,便是貝勒爺您也會被大汗治罪!”
“哼,小小的旅順城,數千烏合之衆的東江軍,打破又有何難?”阿敏傲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