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打服了倭奴

在趙仲針眼中,自己的父親宋英宗趙曙是個嚴肅但不缺慈愛的父親。父親的孝順是無人可比的,趙曙在仁宗皇上的駕崩後引出的濮議風波,是很多人不理解的,但在仲針來,那是父親趙曙對濮王表達孝的一種方式。雖然仲針也不太認同父皇的方式,但仲針和他父皇一樣是個孝順的孩子。這也是宋英宗趙曙在他的子女中最喜歡疼愛趙仲針的原因。

而對於父皇登基之後所做的事,尤其是想改革積弊,仲針即擔心自己的好友王旁,又能理解父皇。因爲他到的是一個想改變現狀,國力不濟而憂鬱成疾的父親。

現在,父皇召見自己,說起安撫王旁之事,仲針即憂心又高興。憂心在於仲針視王旁爲兄長,這麼多年小哥幾個的相處,已經是莫逆之交,現在王旁不在大宋,家中遭遇如此變故,這讓做皇子和哥們的仲針很難過;高興在於,父皇終於拿自己當大人來,不再像對孩子一樣對自己指點,而是和自己商議讓自己去做事。

到父皇愁眉不展,仲針決定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父皇,兒臣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宋英宗趙曙眼前自己十六七歲的長子,這個孩子如今已經成年,清秀的五官已經脫去稚氣,身材稍顯消瘦卻是筆挺,舉手投足間透着皇室的優雅與高貴。趙曙越越喜歡,聽仲針有話要說,趙曙點了點頭。

趙仲針的心突突的直跳,這是自己第一次向父皇諫言,他理了理思緒擡頭直視着御座之上的父皇,恭敬的說道:“父皇,王侍郎家中遭遇橫禍,這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兒臣知道父皇爲何憂慮,父皇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朝廷對大臣的關愛。尤其是對王侍郎這樣在外征戰有功的大臣。”

知父莫如子,趙曙不由得點點頭,孩子長大了,這幾句話說的實在得體。

“能替父皇解憂是兒臣心願,兒臣願意前往嚴查王侍郎府宅失火,做好安撫工作。只不過兒臣還有一件事請求父皇:父皇當下爲充盈國庫,沒收、兼併了不少私家大戶的土地和生意,兒臣認爲如有違紀定要嚴查,王侍郎的梅耶府確有低價購地的嫌疑,兒臣不便多言。但聽說父皇要關閉王侍郎的茶場,兒臣認爲實在不可。畢竟先皇議此事之時,父皇也參與商議並讓王侍郎立下軍令狀,茶場無論盈虧也要保證國庫的茶利。如果父親此事反悔,未免會落人話柄。”

趙曙仔細聽着仲針的話,這些話確實也說在實處,他凝眉不語沉思着。趙仲針了,父親認真聽着自己話並沒有生氣,他稍稍安心了一些:“父皇,您是一國之君,如果斷了王侍郎所有的財路,今後擅於理財的人,誰還會多爲皇家着想做事。而且兒臣認爲若要安撫王侍郎,應讓他覺得還能盡力爲朝廷做事,況且,積弊不光是節流,還需開源。解決國庫問題不僅僅是爲了解除積弊,更爲了強國纔好對敵西夏,遼國。”

“仲針,這些話是哪位老師教你的?”趙曙的語氣十分慈祥,他忽然發現仲針不僅僅長大了,而且還有了自己的見識。

見父親並無半點責備的意思,趙曙更高興了,他微笑着回答:“父皇,這些不是哪位老師教的,我最近認識一個人,是王侍郎的朋友。他對我說了,王侍郎提醒了他好好研究,西夏吐蕃的關係和地勢,爲將來我大宋抵禦西夏做準備,並且在編制平戎策,準備獻給父皇。”

“哦?”趙曙眉頭稍微挑了了挑,沒想到王旁竟然還有此心,天下還有這樣的忠心爲朝廷之人。

“父皇,我說的這個人叫王韶,是嘉祐二年的進士,這幾年一直在邊境各處遊歷,現在已經回來京城。兒臣認爲:可能父皇一直認爲王旁太貪財好勢,但王旁一直心繫大宋。望父皇不再商議兼併茶場之事,這恐怕是給王侍郎最好的安撫。”趙仲針小心翼翼的說道。

趙曙輕輕的嘆了口氣,他回想一路走來自己對皇位的處心積慮,到最後身邊也沒幾個真正有能力相助自己的人;而眼前自己的兒子趙仲針,年紀不大身邊就有王旁,王韶,蘇軾,等一代年輕的能人才子。也許這樣也好,將來皇位已經是非此子莫屬,讓他慢慢的去積累人氣吧。

“你去辦吧,撥些銀兩整修王侍郎府宅,也算朝廷對在外征戰大臣的撫卹。至於茶場的事嘛,爲父答應你了,既然你覺得此人可助你,你要善用此人。”

趙仲針謝過了父皇,他終於稍稍鬆了一口氣,也許對於他心裡的這個兄長,他所能做的已經盡力了。

趙仲針走後,趙曙反覆琢磨着趙仲針所諫言的話,有時候趙曙常常會想起,自己見自己死在御座龍牀之上,這種憂慮已經不再像剛剛開始那樣糾結,來他還要爲自己的子孫抓緊時間做點什麼。

英宗趙曙召見王韶,命任命王韶爲環慶路駐泊兵馬鈐轄,專門管理本路及鄜延路蕃部事務,駐紮慶州(今甘肅慶陽),李若愚爲涇原路駐泊兵馬鈐轄,負責本路和秦鳳路蕃部事務,駐紮渭州(今甘肅平涼),他們的任務是監視蕃部情況,處理蕃部訴訟之事,如對蕃部有獎賞或懲罰,就同本路將帥商量處置,大事則向朝廷彙報,並負責團結蕃部強人、壯馬,在西夏軍隊進攻時,使蕃部老人、兒童有安身之所。

王韶等人上任後,立即召見蕃部酋長,以宋英宗的名義對他們進行安撫、犒勞,並賞賜他們許多金銀財寶,從而進一步統計蕃部城堡、兵馬數量,按照各部落的大小,分成若干部分,發給各部分旗幟,使他們各自修繕自己的城堡。

在此之前,蕃部人民大批逃亡西夏,一方面是由於宋朝邊境之臣橫徵暴斂,另一方面則由於西夏的引誘。至此,蕃部逃亡者逐漸減少,蕃部百姓也越來越心向大宋。

治理蕃部這件事,趙仲針舉薦有功,知人善用。英宗對趙仲針更加有信心,加封趙仲針爲潁王。

王韶治理蕃部之時,王旁已率隊登陸倭奴本土長崎,兩萬大軍匯合了儂繼風的部隊,風捲殘雲般向倭奴的首府平安京衝殺過去。而此時完顏劾裡鉢也從倭奴的最北面登陸殺向平安京。

倭奴苟延殘喘的抵抗着伐倭的大軍,最終倭奴軍慌了,攝政王藤原賴通慌了,就連倭奴的冷泉天皇也慌了。

伐倭大軍兵臨城下,將近三萬大軍將平安京圍住,倭奴已經沒有了援兵,一座孤城矗立在王旁的面前。

戰爭是一場瘋狂的殺人遊戲,一路以來王旁到了發瘋報仇的高麗人,殺人殺到了亢奮的遼軍和宋軍。倭奴沒有反抗要殺,倭奴稍有反抗更要殺,殺到了麻木的伐倭部隊,繳獲搶掠了倭奴的大批財物,士兵們各個殺的鬥志昂揚。

倭奴平安京城外,伐倭戰士的高呼血洗平安京的呼聲在山谷中迴盪,戰鼓擂擂聲中城頭之上的倭奴兵已經嚇得瑟瑟發抖,誰都知道,衝進去血洗這座城,殺了天皇。就再沒有倭奴國了。王旁卻站在城外的伐倭軍陣前,望着這座城出神了。

平安京建立之初時逢中國的盛唐時期,唐朝與倭奴兩國交往密切。倭奴京都建築與中國盛唐時期的洛陽城和長安城相似。如果不說明是在倭奴,誰會不說眼前的這座城,就是漢人的城池?

而這一路的血洗,王旁忽然覺的戰爭這場遊戲,把所有人xìng的兇殘都釋放出來,管他老少,管他有沒有兵器,能不能反抗。只要燒殺搶,才能讓敵人徹底的怕了,才能從意志之上徹底的打垮敵人。

王旁也知道,如果再進一步,伐倭的大軍就可以徹底的佔領倭奴,可是他們因何而來?宋遼聯合扛着抗倭救高麗的大旗,最後像倭奴征戰高麗一樣,血洗了弱國的每一個角落。倭奴就此就會屈服嗎?誰來統領倭奴?誰能保證不會再有戰爭,不會再有反抗?

不管你做了什麼,在歷史的面前,只要你做了,永遠沒有對錯!王旁下令:停止攻城!

所有的人都震驚了,王侍郎?爲什麼停止?

王旁指着城頭之上晃動的白旗:“我們要的是這面旗,佔領倭奴這個彈丸之地,難道由三國聯軍瓜分嗎?我們的糧草消耗誰賠償?我們的戰士誰撫卹?你們誰留在這着隨時會反抗的倭奴?”

“王侍郎,我們聽您的!”衆人齊聲說道。

王旁回到中軍帳,既然打了白旗,就差最後的和談了,果然不出王旁所料:倭奴國的攝政王帶了幾名侍衛,親自出城來和談。

“第一,重新規劃海域,九州島以南皆爲宋土;北海道島以南皆爲遼地;第二,倭奴要向宋遼兩國稱臣,年年獻貢;第三,承認倭奴是戰敗國,賠償侵略高麗的損失。”王旁講出了自己條件。

jīng彩推薦:

第326章 能否化干戈第60章 父親的誤解第105章 王爺失蹤了第137章 追查真兇第112章 落魄的鳳凰第100章 西夏舊內亂第13章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65章 放了我的人第362章 偶得的遺詔第320章 街頭的巧遇第181章 神勇軍大亂第179章 坐等甕中鱉第306章 大理有佳人第40章 自此我做主第23章 鎮戎傳軍情第79章 鬥嘴第33章 潛入永樂城第115章 讓他自己來第58章 盤纏快光了第16章 李諒祚殞命第119章 洗脫第155章 認錯第16章 名字也是秘密第195章 後方不平安第35章 並非危言聳聽第113章 一鞭一兩銀第227章 醉翁歐陽修第206章 途徑梁山泊第21章 火燒狄青府第165章 童貫少年時第137章 追查真兇第365章 鋪路爲執宰第10章 唾手可得物第16章 李諒祚殞命第290章 高俅少年時第8章 把脈與開方第46章 倭奴來借種第128章 天生是英才第104章 欲設美男計第55章 暗語房中那點事第318章 招標不徇私第238章 酒樓是我的第352章 王府女秘書第4章 哥只是個傳說第105章 王爺失蹤了第136章 武蘇巧救主第122章 亂點鴛鴦譜第266章 皇子私出城第27章 皇上愛拆字第104章 欲設美男計第345章 怪異那坡縣第159章 識耶律洪基第101章 爵位換尊嚴第317章 激將去反叛第14章 一個不能少第166章 謀太后撤簾第293章 制度的規範第56章 內宮之爭第125章 混搭男第3章 這裡遍地寶第57章 我也下江南第370章 士氣之不同第65章 天意和心動第192章 遊戲的規則第107章 西夏得良匠第143章 作風是彈劾的殺手鐗第119章 洗脫第55章 法制的延伸第37章 演講元宵節第82章 越來越清楚第212章 果然有蹊蹺第43章 林木的糾紛第312章 撞來的機會第59章 父子相聚第44章 和王府搶人第345章 怪異那坡縣第九 卷必須幹第113章 狂妄角廝羅第172章 常人所不能第239章 無端欺君罪第51章 品讀估客行第43章 兩敗俱傷第78章 趙煦初顯才藝第156章 治本第220章 夜訪宰相府第140章 變節奏第112章 落魄的鳳凰第144章 雲摘的利用第99章 雲摘增女頻第327章 劫匪的誠意第88章 留人爲做局第195章 後方不平安第149章 親情第49章 宋代以太論第62章 死人是不想做官的第95章 打劫式招商第35章 並非危言聳聽第189章 楊家將後代第144章 誰彈劾誰舉證第84章 掌西煤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