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

凡事利弊取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從三觀到喜好,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兩碟菜擺在面前,你多挾兩筷肉,他多挾兩筷青菜,這便是生活裡最簡單的“取捨”。天』『 籟小 說

上升到國家的高度,作爲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國家的掌舵者,在面對更重大的抉擇時,也需要利弊取捨,有時候做出取捨是非常艱難的事,兩個都有利有弊,選誰不選誰,便成了最大的難題。

稻穗擺在李世民面前,李素的解釋也非常清楚詳細,李世民秒懂。

一邊是大唐的邊境和平,送個公主與吐蕃和親,大抵能保大唐數十年邊境安寧,消弭兵災,如果沒有這株真臘國的稻穗出現的話,與吐蕃和親對大唐來說無疑是有益無害的,至於送個女人出去保家國平安,無論君臣或是百姓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當一件事情被歷朝歷代重複了無數次後,再錯的事情也被當成了真理,始終不移地做下去,幾乎已沒人去思考這件事情本質的對錯。

因爲從漢朝開始就是這麼做的啊,所以我們蕭規曹隨有什麼不對?

女人是渺小的,哪怕是公主,也同樣的渺小,在這個年代裡,女人的地位相對高了些,然而,在男人的眼裡,女人終究還是一種資源,可以拿來換取所需的資源,尤其是大唐的公主,更是稀缺資源,每次的付出,一定要得到更大的回報。

不可否認李世民有愛女之心,然而家國社稷和女兒之間,李世民毫無遲疑地選擇社稷,在他心裡,社稷比女兒重要,所以當國家利益需要付出一個女兒出去時,李世民也會毫不猶豫地付出去,大唐自立國後漸露崢嶸頭角,短短二十餘年便令萬邦來朝,心悅誠服地尊其爲“天可汗”,一則因大唐兵鋒之利,天下無可敵者,二則便是公主們和親的功勞了,對李世民而言,公主和親也是他的戰略部署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署,送公主遠嫁,可安鄰國之心,大唐王師才能騰出手來遠交近攻,而不會出現兩頭同啓戰端的窘境。

在李世民心裡,和親已成了他鐵定的國策,這個國策很管用,大唐這些年就是靠着這條國策纔有了喘息之機,李世民也對這條國策堅信不移,所以當得知李素破壞了大唐與吐蕃的和親時,李世民纔會勃然大怒,對李素的處罰格外的嚴厲,因爲李素踩到了他的底線,挖了封建帝國的牆角,罪不可恕。

可是現在,李素拿出了一件絕世珍寶,這件珍寶能讓大唐的稻穀每畝多收一百六七十斤,看似很小的數字,然而放到大唐國土全境的耕地裡,共計三百萬頃的稻田,每年能多收多少糧食?更何況,這種稻穀若氣候和土壤適宜的話,還能比大唐的稻穀多收一季,整整多出來的一季稻穀,又將是一個怎樣龐大的數字?

李世民心中充斥着狂喜,至於具體的數字,他已不敢去算,他怕幸福得原地爆炸。

當然,李世民也是個非常謹慎的人,李素的三言兩語不可能讓他徹底相信,畢竟這是一件大事,事關社稷黎民。

雙手捧着稻穗,李世民愛不釋手,眼睛死死盯着它,頭也不擡地道:“來人,召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三位進宮,馬上!”

殿外的宦官恭應一聲,轉身飛快跑遠。

殿內再次陷入尷尬的沉默。

李世民埋頭只盯着稻穗,看得很仔細,想想不放心,將從兩種稻穗上摘下的稻穀又仔細數了兩遍,確定數字上的差異後,滿意地點頭,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至於李素,李世民選擇了無視。

雖然從未否認過自己是小清新,可李素接受不了別人把他當成小透明。

於是李素決定再次打破這尷尬的沉默,製造點聲響讓君臣之間的氣氛嗨起來。

“呃,今日的天氣,哈哈哈……”

李世民仍未擡頭,眼睛仍舊盯着稻穗,嘴裡卻冷冷地道:“沒正事就閉嘴,朕不想跟你閒扯,沒見朕一直未擡頭嗎?朕連你的臉都不想看見。”

李素:“…………”

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座橋,被人踩過之後便生生拆成了碎渣,簡稱“過河拆橋”。

很顯然,對李素破壞和親一事,李世民仍餘怒未息。

指了指手中的稻穗,李世民道:“一事歸一事,你獻稻有功,但你破壞和親也是大罪,朕這裡沒有功過相抵的說法,該賞的朕會賞,該罰的朕也不會留情,李素,別以爲這事過去了,告訴你,這事過不去!”

李素飛快眨眼,腦子裡努力消化這句話。

既要封賞,也要懲罰,功過還不能相抵……難道他想給我封個國公,然後再一腳把我踢到黔南,仍舊再過三年與野人土著爲伍的日子?這邏輯……該不會精神分裂了吧?

長孫無忌等人來得很快,李世民的宣召很急,三人甚至連朝服都來不及穿,都只穿了一身尋常的儒衫匆匆進殿。

君臣見禮之後,長孫無忌等人這纔看到角落裡畫圈圈的李素,長孫無忌一愣,接着飛快掃了李世民一眼,似乎明白了什麼,立馬對李素露出了親切的笑容,一副長輩寵溺又責備的語氣,指了指李素,笑道:“長安城這些年都說李子正是個小混帳,老夫一直以爲傳言不實,多好的娃子啊,有本事有才華,文能提筆武能破城,哪裡混帳了?直到今日老夫才知,你小子果然是個混帳,看看你都幹了什麼事,和親都敢摻和,呵呵,越來越出息了。”

房玄齡和褚遂良也是老人精,原本該蹲在大理寺監牢的李素,此刻卻出現在甘露殿裡,與李世民同殿而坐,這個事實本身就釋放出許多信號了,老奸巨滑如房玄齡者,豈能看不出這其中的玄妙?

於是房玄齡撫了一把長鬚,接過長孫無忌的話頭,大笑道:“輔機賢弟所言甚是,這小混帳蔫壞蔫壞的,平日裡溫文儒雅彬彬有禮,嘴也甜,見人就叔叔伯伯一通亂喊,一旦犯了渾就不計後果無法無天了,把天捅破也不稀奇。”

李世民在旁邊聽着二人調侃,聞言嘴角微微一扯,接着滿面怒容道:“朕今日也領教了這混帳的膽大包天,此事斷不會輕饒,不給你長點教訓,日後恐怕你真會幹出捅破天的大事。”

長孫無忌目光微閃,論揣度聖意,長孫無忌是個老司機了,李世民這番話再次肯定了他心中所想,話說得再嚴厲也只是表象,今日能將李素召到甘露殿,不論君臣二人說了什麼,至少李世民必然有了重拿輕放的意思。

這個隊站得毫無壓力,長孫無忌頓時打着圓場笑道:“陛下,這些年子正賢侄爲大唐爲陛下屢立功勞,如今只不過幹了一點點出格的小事,相比子正所立的功勞,實在算不得什麼,終究只是小輩胡鬧,教訓教訓也就夠了,可莫真將他流放到黔南去了,這孩子看着體弱,經受不了路途顛簸,在黔南那種不毛之地怕是連命都要交代了,還請陛下念及舊情,饒過他這一次吧。”

房玄齡也在旁不停地點頭附和,只有褚遂良嘴脣囁嚅了幾下,沒吱聲。

李素急忙朝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投去一記感激的眼神,長孫無忌也悄悄朝他回以會意的目光,二人相視而笑,分外融洽。

李世民哼了哼,道:“該罰的,朕還是要罰,一國之君若連賞罰分明都做不到,朕何以服天下?……不說這個了,三位愛卿且過來,今日李素向朕進獻了一個好東西,朕有大事欲與三位商議。”

長孫無忌三人馬上朝李世民身前湊去,至於李素……仍蹲在牆角畫圈圈,他愈感到自己這座橋被拆得稀碎了……

殿內君臣竊竊說着話,李世民不時舉起手中的稻穗和稻穀,一邊詳細地解釋,隨着李世民越說越多,長孫無忌三人的表情先是好奇,接着驚愕,最後震驚,表情變幻分外精彩。

“這,這……此物,果真能增產三分之一?”房玄齡激動地拽住稻穗,長長的鬍鬚不停抖動着,顯然情緒很不平靜。

李世民笑道:“若李素所言不虛,應該便是了。”

房玄齡眼眶都紅了,他是尚書省左僕射,名副其實的宰相,大唐國內具體的事務都是他在操持,無論水利,商道,農桑,賦稅等等,大事小事一把抓,正因爲宰相的身份,所以他比誰都清楚這種稻穀有着怎樣重大的意義,國庫若比往年多了三分之一的糧食,什麼事不能幹?什麼事幹不成?百姓若能多吃三分之一的米飯,對這個皇權統治的忠誠度和凝聚力又將是怎樣的一個質的提升?李唐江山穩坐五百年不是問題。

“天賜祥物,註定陛下的大唐江山萬萬年,臣代天下百姓謝陛下恩澤!”房玄齡哽咽地道。

李世民笑着嘆氣,指了指李素,語氣卻不怎麼和善:“莫謝朕,要謝謝他,小混帳成天闖禍,偏偏運氣卻好得邪性,這等安邦定國之祥物竟叫他現了,哼!”

長孫無忌扭頭,深深看了李素一眼,目光有些複雜難明,隨即忽然道:“子正賢侄,老夫有一問……”

李素急忙行禮:“長孫伯伯儘管問,愚侄知無不言。”

長孫無忌不似房玄齡那般激動,神情卻有些疑惑不解:“據賢侄所說,此物是真臘國的稻種,其國耕種此稻業已數百上千年了,老夫不解的是,明明比大唐的稻種產量高,爲何咱們中原直到今日才現此物的存在?以往難道沒人現過嗎?”

李素不慌不忙道:“不瞞長孫伯伯說,此問愚侄也曾想過,而且問過那位真臘國的王子,王子也不得其解,愚侄自己想了想,覺得此物之所以沒被咱們中原現,原因有很多,先是路程甚遠,兩國相距數千裡,如今交通不便,從南到北走過來,少則數月,多則半年,如此漫長的距離,兩國間消息閉塞不通是很正常的,其次,兩國語言不通,真臘國諸部說的大多是天竺語,文字也是天竺文字,佛教傳入真臘年月未久,兩國無論官府或民間都不覺得彼此有什麼來往的必要,其三,稻穀一物,我大唐南方皆種植,論稻穀外形的話,兩國稻穀相差不大,米粒相似,只有微小的差異……”

嘴角輕輕一勾,李素笑道:“除了小侄這等無聊之人沒事把稻穗上的穀粒摘下來一顆一顆數清楚,恐怕沒人再幹這種事了,也就是說,兩國雖然同種稻穀,但兩者的產量差異怕是從來沒人注意過,所以真臘國的稻種這幾百上千年來便泯然於世,而不爲人知了。”

李素說完,殿內君臣頓時點頭不已,看來李素的解釋衆人都是比較認同的。

李世民抓起一把稻米,任穀粒從指縫中泄下,看着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笑道:“朕欲在大唐推行此稻種,衆卿以爲如何?”

房玄齡擰眉沉吟不語。

長孫無忌卻道:“陛下當三思而行,此物確是好東西,若能推廣普及,大唐百姓之福也,只不過,此物產量究竟有沒有那麼高,臣以爲還是先確定以後再推行比較好。”

扭頭歉意地朝李素笑了笑,長孫無忌解釋道:“不是信不過賢侄,事關社稷民生,不得不謹慎,賢侄莫誤會老夫之意。”

李素急忙笑道:“長孫伯伯此言乃老成謀國,愚侄只會心中敬佩,怎能誤會伯伯?伯伯多慮了。”

李世民扭頭望向房玄齡,房玄齡附和道:“臣以爲輔機賢弟所言甚是,先確定了產量後再推行方爲穩妥之策。”

李世民想了想,點頭道:“也罷,是朕心急了,只是真臘國太遠,來回頗費時日,朕這便吩咐下去,命人在長安兩市尋找真臘國人,最好是熟知農事者,將他們召進宮來,朕親自詢問一番,兩相印證之後再下定論。”

三位老臣皆同意並點贊。

李世民又望向李素,淡淡道:“此物是你最先現的,你可有諫上?”

李素頓時露出猶豫之色。

李世民原本只是隨意問一問,沒指望李素說什麼,然而看到李素猶豫的表情,李世民頓時不滿道:“你真有話說?有話儘管道來,遮遮掩掩做甚?”

李素乾咳兩聲,道:“臣……確實有點不同的意見,說出來還望陛下和三位伯伯莫怪罪。”

李世民哼了哼,道:“此爲商議國事,本應盡抒己見,何來怪罪之說?只要莫學魏徵老兒說話那麼難聽,朕自然欣悅之。”

李素笑了笑,隨即正色道:“臣以爲,此物雖好,卻也不能拿來就用,真臘是小國,東西南北也就那麼點地方,但大唐不同,大唐幅員遼闊,疆域甚廣,每地的氣候土壤都不一樣,臣覺得種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故而《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臣以爲就算得到了真臘國的稻種,也該謹慎推廣,先選一鄉一縣之耕地作爲試點,讓當地農戶試着種一季,若試種的收成比較理想,再慢慢往大唐各道各州府推行……”

殿內君臣聞言不由兩眼一亮,如今還沒有“試驗田”這個概念,李素提出來後,君臣頓時驚奇不已,細細思量之後,頓覺極有道理,而且非常穩妥。

李世民不由大笑道:“甚好,便依此而行,幾位覺得如何?”

衆人皆點頭讚許。

李素有些尷尬地道:“臣,呃……還沒說完呢。”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後笑道:“子正還有高論?快快道來。”

李素飛快瞥了他一眼,剛纔一直叫自己的姓名,現在換了表字,顯然李世民的怒氣又消了一些。

“臣以爲,糧食是民生之根本,推行種植新稻種是大事,也是一件需要冒風險的事,咱們得先做好失敗的準備,主要還是因爲兩國氣候和土壤的差異原因,所以除了引進真臘國的稻種之外,臣覺得正好可藉此事,在長安設立一個新的衙署,重用一批精於農事的官員,甚至民間種田的行家老農,專司農事研究,舉凡域內或域外的莊稼作物,無論糧食也好,瓜果也好,想辦法將種子弄來,反正長安胡商甚多,此事不難爲之,弄來了種子,交由農學專門研究和種植,比如真臘國的稻種,咱們拿到農學裡,結合咱們大唐本地的氣候和土壤,對稻種進行改良或者雜交,實驗成千上萬次,總能找出一個適合大唐生長且產量更高的稻種,慢慢推行於天下……”

話音落,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已陷入呆滯狀態,盯着李素久久不語。

李素被衆人盯得渾身惡寒,急忙笑道:“臣方纔胡言亂語,若陛下和各位伯伯覺得不可行,便當我沒說過吧,呵呵,是我多嘴了,各位莫怪……”(未完待續。)

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兵發柳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四百一十章 去留之爭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三百零八章 釋歸回家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九十八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零八章 釋歸回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三百四十章 月照溝渠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識利害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六百六十五章 所思所謀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八百九十二章 前憂後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博取功名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求首訂!!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