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

這個時候,苗山幽的心跟着窗戶裡飛出的音符跳動着,席地而坐,閉上雙眼,琴聲所表現的內容不斷的在眼前浮現,那麼鮮活,那麼美妙。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後半夜,琴聲終於停了。我站起來正準備走,忽然門開了。從門裡走出來的竟然是一個長得非常白淨的童子,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琴音居然是一個童子所爲。趕緊拱手說:“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就能夠彈出這樣的音樂,將來必成大器。”童子趕緊還禮說:“這位先生誤會了,情深並非我所彈,而是我家夫子。”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拄着一根竹杖從裡邊走了出來,我趕緊上前行禮說:“長安苗山幽拜見夫子。”對方趕緊把我攙扶起來說:“你能夠聽得懂我的琴聲?”我點點頭說:“意境朦朧,似是而非。”夫子捋着鬍鬚說:“其實彈琴的時候我的想法也是非常模糊很朦朧的,琴聲並不能夠非常精細的描畫人對天的感覺。”

我說:“也不盡然,時而像縱橫潑墨,時而像工筆勾勒,像清風像流水一般自然。”夫子說:“你學過彈琴嗎?”我搖了搖頭說:“我並沒有學過彈琴,只是喜歡聽而已。”夫子說:“如果並不知道樂理,卻能夠聽出這樣的感悟,是非常難得的。”我說:“琴是非常古老的樂器,據說伏羲當年就能夠做琴,現在想象不出他能夠彈出什麼樣的音樂。”夫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他能彈出的大概也就是高山流水,在巍峨的高山,奔騰的河水之間,感受到伏羲的孤獨,在那個年代具備那樣的智慧,一定沒幾個人是他的知己。”我說:“琴聲延續了數千年之久,所以每一次聽到琴聲都倍感親切,似乎可以一下子聽到古往今來衆多聖賢的心聲。”於是我被請到室內,老夫子一直彈琴到天亮。之後依依道別,當這一切被我拋在腦後,當我看到前方的位置,心裡像是波濤洶涌,又像是利於非常險峻的高山之上。

不知道走了多遠,忽然有一座山擋住了我的去路,山勢陡峭,令人不寒而慄。卻在半山腰上看到一座廟,我說:“風水書上說山勢平緩、水勢彎曲、山環水抱、藏風聚氣,這纔是適宜人居住的地方。在如此陡峭的高山之上,大概也只有神仙能鎮得住。”嘴上雖然這麼說,卻開始一點點向那座廟靠近,不知道走了多遠的路,終於到了廟門口。邁進門檻,穿過一個長長的山洞。迎面看到一道影壁,上面寫着四個大字一脈道緣。繞到影壁的背面,是一面浮雕,有一位道士手裡拿着浮塵,盤腿而坐,雙目微閉,周圍都是雲彩。轉過身一瞧,看到一處正殿,左右是配殿。之後還有兩進規制是一樣的。供奉的都是道士,只是沒有一個是他認識的。正在那裡納悶兒,忽然看見一位道童。走過來說:“請問你是來敬神的嗎?”我說:“你是這裡的道童?”對方點點頭說:“你是來敬神的嗎?”

我說:“我可以敬神在這裡的神我一個都不認識。”道童一臉神秘的說:“這裡沒有神,這裡的塑像也不是神像,而是過去生活在這裡的一些重要人物的像。”我說:“這裡不會只有你一個人吧?”道童說:“娘已經病故了,阿爺出去採藥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我說:“你們爲什麼會居住在這裡呢?看起來這個地方不是很適宜人的生活。”道童說:“凡是適宜人生活的地方就會有很高的賦稅,就會有人想方設法的把你趕走,只有這個地方能夠讓我們安身。”我說:“如今是貞觀年間,陛下愛民如子,從朝中到地方出了很多清官,爲什麼你們的處境看起來沒什麼改善呢?”道童說:“你說的這些事情我也聽說過一些,可我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生活不想再出去了。”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見可欲,使民不偷!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他們天天生活在這種地方,沒有花花綠綠的物品吸引着他們,所以他們特別容易安於現狀。本以爲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會是一個得道的神人,沒想到是逃難的庸人。下了山繼續往前走,有一夥人攔住了我的去路。爲首的手裡端着一把橫刀,惡狠狠的說:“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打此路過,留下買路財。”我說:“你們難道看不出來嗎?我是窮的什麼都沒有的人。”對方當然不信,我說:“不信你們可以搜。”於是對方七手八腳忙活了一陣,沒有任何收穫,只好拿着我的舊衣服走了。而我只好躲進草叢之中,沒辦法見人。這個時候正是孟春時節,春意開始萌發,寒氣沒有散盡。很快就開始不停的打噴嚏,眼淚和鼻涕不斷的往出流,忽然感覺有一件厚厚的東西披到了身上,回頭一瞧卻是一隻星星。我忘不了那一雙充滿悲憫的眼神。

我以爲我的衣服再也不可能找回來了,結果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那些人竟然把衣服還給了我,還向我表達了歉意。我一臉不解,對方說:“我們是本地的獵戶,一時間因爲生計發愁,纔不得不出此下策,回去之後大哥把我們狠狠的教訓了一頓。”我嘆口氣說:“貞觀之世雖然民風淳樸,大家還是普遍我的辛苦。”一聽這話那些人嚇得後退三步,這個時候其中一個年紀稍大的人說:“聽你這話茬,你至少應該粗通文墨,難不成你是官府的人?”我笑着說:“官府的人能到這部田地嗎?”那老者說:“以前不敢想本朝,有這樣的事也不奇怪,因爲我們聽說在京城不斷給陛下提意見的魏夫子宅邸非常的狹小,戴尚書掌管天下財務,據說家中沒有像樣的東西,這怎麼能不讓人心生感慨呢?後世的人們聽到這樣的事情大概也會唏噓不已。”我說:“這都是因爲陛下率先垂範。”

老者說:“我聽說皇帝非常的喜歡遊獵,喜歡四處尋幸,喜歡蒐羅珍玩珠玉,喜歡興建亭臺樓榭,而且喜歡養鷹。”一聽這話我也呆住了,說:“在這深山之中,你是從哪裡聽到這些說法的?”老者說:“身爲天子,一舉一動都有無數雙眼睛注視,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怎麼可能沒有人知道呢?”我說:“你們會因爲這些不喜歡他嗎?”老者說:“皇帝能做到他這個份上,已經很不容易了,往後肯定會這樣,他做的那些好的事情,會被人們反覆傳唱,他做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則會被人們淡化,甚至有可能遺忘,這就是儒家所說的隱惡揚善。對惡知道的越少越好,對善知道的越多越好。”我說:“真是不敢想,在這深山之中也會有如此深明事理的人。”老者說:“人切莫妄自尊大,下下人可以由上上智。”

且說段志充死了之後,皇上也有點投鼠忌器,很顯然這件事情是針對皇嗣的,是有人在背後指使他,還是他自己一人所爲呢?房喬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但他還是堅持着每天都來朝見皇帝。他走路越來越難了,來到皇帝面前行禮非常的困難。入座之後,皇帝滿腹心事的說:“房先生,我遇到了難題。”房喬說:“陛下是爲段志充的事情在煩惱吧!”皇帝說:“說的沒錯,這些年朕是不是表現越來越差了?以至於百姓都想着要把朕換掉。”房喬說:“陛下,段志充是一個妄人,但此人的所作所爲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警鐘,不管前半生的功業多麼了不起,想要敗壞他頃刻之間就能夠做得到。”皇上說:“你說的沒錯……”嘴上雖然這麼說,心中卻並不認可,房喬說:“陛下,近些年折損了不少重臣,他們離開了,勢必會給朝廷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有些方面我們的確大不如前,臣老了沒辦法,像之前那樣舉薦人才。”

這個時候皇上說:“房先生覺得滿朝文武之中,誰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呢?”一聽這話房喬非常的難過,說:“杜公要是在的話,臣一定要去見他,可他先臣而去了。李大亮有周勃、王陵之節,如果他能夠接替臣的位置,可以保陛下身後無憂,不過他也先臣而去了。”皇上說:“難道在房先生的眼中大唐朝中無人可以接替你了嗎?”房喬趕緊說:“其實臣仔細的想過,人家蕭相公說的對,像臣這樣通過向陛下獻計發動玄武門之役而幫助陛下得天下的人,是不應該腆居相位的,蒙陛下不棄,臣自認爲沒有犯下重大的過失,臣可以問心無愧地去死了。”皇上說:“按照蕭相公的說法,你應該問心有愧。”房喬說:“韓信伏法之後,高帝要殺蒯通,蒯通自喊冤枉,高帝問明瞭緣由之後就放了他,臣以爲地下的閻羅王英明不輸高帝。”

一聽房喬這麼說,皇上的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雖然笑的不是那麼真誠,他用盡可能柔和的聲調說:“你覺得長孫無忌怎麼樣?”一聽這話房喬懵了,說:“陛下,這是說的哪裡話?長孫司徒的位置一直在我之上,他怎麼會取代我呢?”皇上說:“皇后在世的時候反覆說並不希望自己孃家的人在朝中擔任要職,只需擔任閒職,享有一份俸祿就行了。我雖然不能說,長孫無忌只是擔任閒職,但要說職位重要的程度,尚書左僕射纔是真正執掌機要的人。”房喬說:“既然如此,臣就直說了。臣以爲長孫司徒就好比當年齊國的鮑叔牙,嫉惡如仇過之,虛懷若谷不足。”皇上的眼神對他充滿了懷疑,房喬說:“臣不敢以管仲自居,但臣對長孫司徒的比喻是非常恰當的。”

皇上說:“如此說來,朕把皇嗣拜託給他,是所託非人了?”房喬趕緊說:“當然不是這樣,記得高帝病重的時候,呂后問他,蕭何之後應該用誰爲相?高帝說曹參,呂后又說曹參之後呢?高帝說周勃,但要陳平、王陵輔佐他。”皇上說:“你的意思是讓朕用別人來彌補他的不足?”房喬說:“難道陛下不正是這麼做的嗎?臣執掌中樞多年,每日戰戰兢兢,還是有人不斷的彈劾臣,各種罪名,不一而足。長孫司徒有朝一日執掌中樞,以他的個性一定不會少得罪人,這些被壓抑的人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伸展自己的志氣。”皇上笑着說:“還能怎麼伸展呢?”房喬說:“臣、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王圭、蕭瑀之所以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那是因爲陛下的信任。今後長孫司徒若有一番作爲,自然也離不開皇嗣的支持,因爲他是皇嗣的舅舅,關係不可謂不親密。不過請陛下想一想,你能保證皇嗣與長孫司徒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最親密的嗎?難道在皇嗣的身邊不會有人比舅舅更加讓他感到親近嗎?”

一聽這話,皇上愣住了,房喬說:“陛下一定記得當初劉泊爲什麼被殺?其實在長孫司徒的身上也有相同的問題,如果沒有人彌補他的不足,很多之前發生過的事情一定會在他的身上重演。”皇上說:“你說的沒錯,正是因爲這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臣纔想讓馬周、褚遂良、李世勣一起輔佐皇嗣。”房喬說:“馬周怕是沒辦法擔負起這個使命了。”一聽這話皇上心中一驚,說:“爲什麼這麼說?”房喬說:“在前隋的時候,臣和杜如晦都曾經得到過吏部侍郎高孝基的賞識,高侍郎很會看相,後來我拜在他的門下專門學習過這一技藝,雖然不能一口斷定人一生的榮辱,但也能求出個大概。馬周這個人雖有呂望之才,諸葛之謀,但我看他的面相一定不能長壽,前些日子我在府上看過他,面容憔悴,印堂發黑,很可能今年春天都熬不過去。”

皇上說:“你覺得還有誰可以補馬舟留下的這個缺呢?”房喬想了想說:“吳王李恪。”你聽這話皇上目瞪口呆,搖搖頭說:“不可,雉奴怎麼能夠駕馭得了他呢?”房喬說:“陛下這個問題提的好,他駕馭不了吳王李恪,難道能夠駕馭長孫司徒嗎?更何況長孫司徒在立儲的過程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皇上聽他的話就天經地義。吳王李恪文武全才,只要皇嗣使用得當,吳王李恪可以很好的制約長孫司徒。”皇上陰沉着臉說:“你讓朕制約長孫司徒?”房喬說:“陛下能夠駕馭他,自然不需要有人去牽制他,皇嗣就不同了,我們都願意相信長孫司徒絕對忠於大唐,如果他識大體的話,就應該理解陛下這麼安排的原因。”

之後皇上見了長孫無忌,二人促膝長談,皇上說:“房先生年事已高,將來執掌中樞就靠你了。”一聽這話,長孫無忌心花怒放,皇上接着說:“吳王李恪、文武全才,希望你能夠與他戮力同心、扶保皇嗣。”長孫無忌目瞪口呆,說:“陛下,怎麼能讓皇子輔政呢?”皇上說:“朕也是迫不得已,馬周病重,總有人要補他的缺。”回到家裡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房喬出的主意,他不禁恨得咬牙切齒。當夜褚遂良被叫了過去,長孫無忌陰沉的臉說:“這老兒實在是太可惡了,黃土埋了半截子的人了,還想出這麼一個餿主意來害我。”褚遂良說:“皇子位極人臣,這與陛下之前寵幸魏王有什麼區別?臣一定會據理力爭。”不久之後,褚遂良被請到了大內。皇上說:“正打算讓吳王李恪一起輔政,你覺得如何?”褚遂良說:“陛下,讓皇子輔助,這不是給朝廷種下無窮的隱患嗎?”

皇上說:“百年之後,長孫司徒作爲皇帝的舅舅還能夠與皇帝之間保持多親密的關係呢?那個時候在皇帝的身邊一定會出現關係比舅舅更親密的人,那個人就會用皇帝的名義處置各種事情。讓李恪參與輔政,可以讓長孫司徒免於陷害。”回去之後把這些話全部告訴了長孫無忌,褚遂良說:“我覺得陛下這麼考慮還是很有道理的,請你想想看,如果陛下顧慮的那種情形出現,你的處境就非常危急了。”長孫無忌說:“不是還有你嗎?不是還有李世勣將軍嗎?這些人難道不足以保護我?”褚遂良說:“我們這幾個人都不如你跟皇嗣的關係親密,我們又怎麼能幫得到你呢?吳王是皇嗣的親兄弟,他才能真正幫到你。”長孫無忌不耐煩的說:“我也知道陛下是出於好意,可我根本不需要,難道我連個小毛孩子都擺佈不了嗎?”此言一出,他的表情立刻僵住了,他知道他說出的這段話大逆不道。但在現場沒有人敢指出他的不是,長孫無忌趕緊說:“陛下總能把事情想到我們的前面,我們一定按照陛下的安排去做。”

皇上之所以要加重李恪手裡的權柄,其實他已經知道自己。當時長孫無忌的面說出想要立一個爲皇嗣,就知道他很可能會死在長孫無忌的手上。除非兩個人都在朝中,兩個人都是手握重權。不過皇帝還是有點想多了,這樣做非但不能夠保護他,反而害了他,李恪哪裡是長孫無忌的對手呢?雖然皇帝給皇嗣指派了三師,可他還是親自交給皇嗣很多東西。爲了讓他能夠儘快的熟悉帝王之道,皇上根據自己多年以來的感想,寫成了一部書叫做《帝範》。第一篇叫做《君體》,第二篇叫做《建親》,第三篇叫做《審官》,第四篇叫做《求賢》,第五篇叫做《去饞》,第六篇叫做《納諫》,第七篇叫做《戒盈》,第八篇叫做《崇儉》,第九篇叫做《賞罰》,第十篇叫做《務農》,第十一篇叫做《閱武》,第十二篇叫做《崇文》。

皇上在這本書裡檢討了自己的過失,又說自己爲什麼,雖然有這麼多的過失,仍然受百姓愛戴的原因。告誡皇嗣,你沒有什麼功勞,卻繼承了朕的富貴。如果把朕的缺點都當成了優點,一定會亡國敗家。看着皇帝如此費力的叫到皇嗣,所有人都明白,皇帝只是對自己的繼承人很不放心。也就在這個時候,馬周的病情日益加重。皇嗣每一天都去探視,然後把他的情況告訴皇帝。儘管御醫已經想盡辦法,馬周還是離開了人世。皇上賞給他一個風光的葬禮,但在這樣的風光背後,卻是無盡的憂傷。因爲相對於起去的大臣,馬周算是英年早逝。皇上哭得非常厲害,皇嗣說:“爲天下計,請陛下節哀!”事後有人告訴皇帝,馬周在臨死之際讓人燒掉了他之前給皇帝上的所有奏書的底稿,他說:“我不希望陛下的這些問題被後世的人們所知道,從而影響陛下的名聲。”

皇帝非常感動,下令嘉獎了馬周的家人。隨着皇上年事越來越高,身體似乎越來越虛弱。在這種情形之下,重臣一個接一個死去。這個時候房喬也臥病在牀。知道房喬來日無多了,長孫無忌感到一陣歡快,他和褚遂良相約來到了房喬的府上,說:“房先生,你可一定要挺住朝廷,不能沒有你呀!”心裡想的卻是你趕緊死吧!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房橋對於他們的想法心知肚明,笑着說:“我死之後,執掌中書,非公莫屬!希望司徒時時以鮑叔牙爲戒。”長孫無忌說:“鮑叔牙輔佐齊桓公登上了國君的位置,又有讓賢的美名,爲什麼房先生如此瞧不起他呢?”房喬說:“管仲對鮑叔牙的評價應該是沒有惡意的,司徒可以多多揣摩,只要司徒能多幾分寬厚,就可以在朝中屹立不倒。”房喬的話,長孫無忌自然是聽不進去的,但人家既然說了,少不得也要敷衍幾句。

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