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

論天命,襄王能不知道誰纔是天命所歸?

甭管陛下的身世是什麼,當下陛下坐在那個位置上,就是毫無疑問、無可置疑的大明皇帝,是先帝血脈。

這種風言風語造皇帝的謠言,能打擊到陛下的威信嗎?

不能。

羅炳忠知道,朱瞻墡知道,朱祁鈺知道,大明那幫深諳朝堂政斗的大明朝臣們,自然也清楚,他們之所以要如此造謠,完全是爲了砍掉陛下的一條胳膊,大明尊貴的襄王殿下。

如此一來,在太子仍然不能主持朝政之前,大明的皇帝就得乖乖的待在皇城裡,哪裡也去不得了。

這還是陛下南巡之後的後遺症,對付不了陛下,還對付不了你一個襄王殿下?

朱瞻墡慢慢坐下,眼睛微眯着思考了起來。

羅炳忠有些焦急的說道:“這都火燒眉毛了,殿下怎麼又不急了?這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不急。”朱瞻墡老神在在頗爲淡定的說道:“陛下又不是建文君,有那麼好糊弄的嗎?”

“孤相信陛下,正如陛下相信孤。”

要說建文君爲什麼丟了天下,還要跟朝中一羣文臣妖言惑衆有極大的關係,當然做決定的是建文君,他是第一責任人。

說起來靖難之役,其實總結來說就很簡單。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君登基,第一年還沒改元,建文君就在各大文臣的勸導下,開始對叔叔們下手,一年時間不到連削五王,燕王開始造反,從建文元年打到了建文四年。

這四年時間裡,燕王屢戰屢勝,接連消滅太子府的主力數次,最後在建文三年末南下,建文四年進了南京登基爲帝。

但在建文三年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料到太子府會敗,燕王會勝,因爲燕府在以一地打一國,歷史告訴所有人,這樣的造反,絕對不可能成功。

這種歷史教訓和預估是對的。

燕王府消滅了那麼多次太子府主力,到了建文三年,建文君再次陳兵數十萬在真定德州,形成了鉗形攻勢,準備來年繼續征伐燕府,並且徹底平定燕府逆賊。

這個時候南京城裡,又流傳燕王戰敗北歸,建文君召回了徐輝祖,導致靈璧之戰太子府大敗,最後軍心渙散之下,燕王便進京稱帝了。

開始的時候,是這幫傢伙在搖脣鼓舌,削藩是應該的,太宗文皇帝也削藩,甚至還搞藩禁,但是沒有建文君這種削法。

結束的時候,仍然是這幫傢伙在搖脣鼓舌,擔心將領兵權過重威脅社稷安定,該有的制衡也是應該,可是這幫不懂兵的文臣們,直接糊弄着建文君把征戰的主帥給招了回去,就只能說是愚蠢了。

軍事行動,仍然要搞政治操弄,結果就是戰敗。

朱瞻墡急嗎?他真的不急。

因爲陛下不是建文君,這種鼓譟聲勢,鼓譟半天,看看到底是害了他襄王,還是害了這幫長舌鬼。

“這怎麼能不急呢?”羅炳忠聽到了襄王的一頓分析之後,直接就慌了神,結果自己的殿下,卻是處事不驚,似乎是勝券在握。

朱瞻墡伸出了一根手指說道:“他們這招啊,就叫無中生有,一般情況下,他們這樣鼓譟聲勢,孤只有兩種應對方式。”

“第一個是上書陳情,可是一個繞不開的結兒就在這兒,你沒什麼心思,上書陳什麼情?”

羅炳忠忙不迭的點頭說道:“可不是嗎?要是問心無愧,何必陳情?既然陳情必由因果,有因必有果。”

“朱瞻墡伸出了第二根手指說道:“第二個應對就是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但是這樣一來,陛下又該犯嘀咕了,這皇叔咋回事兒?都鬧到傳聞要造反了,也不上個奏疏陳情,這是打算真的造反了嗎?”

“這心裡越是犯嘀咕,就越是猜忌,越是猜忌,就越犯嘀咕,這嘀咕久了,就成了心病,這要是成了陛下的心病,孤這襄王直接自縊,還體面點。”

“對對對,這幫孫子可真的是太損了,殺人哪裡要用刀!這上嘴皮下嘴皮就這麼一碰,咱們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羅炳忠一臉喪氣的說道。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種陰損的招數,實在是有些無法應對。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臉色越來越是淡定的拿起了一本《論世界帝國》,這本書可是讓朱瞻墡頗爲喜愛,當然他看的是查找-替換版本,三經廠將書中羅馬換成了大明,沒有任何邏輯錯謬之處。

在朱瞻墡看來,這本書,寫的很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才符合朱瞻墡心中帝國的模樣。

大明具備了世界帝國的必要條件,能不能成爲世界帝國,還是得看陛下有沒有雄心壯志,得看陛下能不能完全掌控朝局。

朱瞻墡笑着說道:“那是一般情況,可是咧,咱們這位陛下啊,他不是一般情況,所以可以直接採用第二種法子。”

羅炳忠不明所以的說道:“怎麼不一般?”

朱瞻墡笑着說道:“陛下哪有功夫嘀咕孤想幹什麼,陛下在京師整天忙的腳打後腦勺,京宣馳道在修,官道驛路在平整,徐有貞在疏浚河道,各地官廠、各地掌令官通過通政司遞奏疏,就這些,處置起來,何其繁瑣?”

“孤講的這些還是景泰朝的新政,還有案牘勞形。”

“泰安宮裡的妃嬪都望眼欲穿,連爭寵的心思都沒了,陛下還有功夫嘀咕孤在大寧衛幹啥?有那個功夫陛下還不如回泰安宮。”

“錯非孤在大寧衛這裡撐不住了,連滾帶爬滾回京師去,否則陛下,不會猜忌孤的。”

“再有,陛下是個光明正大的人,要是心裡翻疑惑,就會下旨直接問,不搞那麼多的彎彎繞繞,陛下問,那孤說沒有,陛下也會信。”

朱瞻墡有這個自信,因爲他相信陛下就像陛下相信他一樣。

他十分清楚,陛下是知道他對寶座沒有絲毫的企圖心。

朱瞻墡對寶座但凡是有一點點的企圖心,就應該在景泰三年,在陛下親征南下平叛、他在京師監國,他離寶座最近的時候,在北衙造反,和南衙一起,南北夾擊,給陛下來一個兩面包夾。

朱瞻墡整天坐在小方凳上監國,距離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可是這一步,就是天塹,是天時地利人和,是天命。

其實那時候,叔侄二人也不是很信任,朱瞻墡鬧到自己生病也不想監國,陛下也曾經派遣唐興回到了京師,看看情況。

但是朱瞻墡在景泰八年再次監國之後,陛下就沒有派親信回京。

這是信任,也是朱瞻墡的底氣。

“孤一個聖眷正隆的世襲宗親,還怕一羣小鬼?任由他們鬧,看看誰倒黴!”朱瞻墡底氣十足的說道。

朱瞻墡的底氣不是宗親,是聖眷正隆,他爲大明立過功,就是被冤枉了,也能見到陛下。

“殿下高明。”羅炳忠心服口服的說道,想用襄王殿下的腦袋換奇功牌,怕是一輩子都換不到了。

“見過殿下,聊什麼呢?”楊俊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身上乾乾淨淨,但是仍然帶着一股濃郁的血腥味,還有滿身的煞氣,即便是楊俊在笑着說說話,但仍然讓人感到膽戰心驚。

這種煞氣,是剛剛殺完了人。

羅炳忠打了個哆嗦,他聞到的不是血腥味,是煞氣,也不怪朝臣們整天惦記着興文匽武,整天提着刀四處殺人的機器,誰不害怕?

“稟昌平侯,朝中有人說殿下在大寧衛準備效仿燕王事謀大逆,殿下說不用管,看誰先倒黴。”羅炳忠總結性的說道。

楊俊聽聞也是一樂,笑意盎然的說道:“哦,確實不用管,要有人跟我說襄王要造反,還不如跟我說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話還靠譜些。”

襄王搞造反,應該走宮變路線,而不是走軍變路線,軍變那都是軍頭才能玩的東西,而且至少得有點軍事天賦,能跟官軍打的有來有往,纔有一線之機。

襄王真的要造反,在京師搞宮變這條路線更合適。

但是在京師搞宮變,得瞞得住陛下的耳目,不能讓陛下知道。而且還得自己的手下,不能抱着領奇功牌的打算把襄王給告了才行。

“我也是聽到了這樣的傳聞,說陛下宣德三年到宣德十年一直住在宮外。”楊俊十分確定的說道。

這股風力之大,就連在塞外剿匪的楊俊都聽聞了。

朱瞻墡是這一系列事情的親歷者,他解釋道:“其實當初也是有原因的。”

“宣德三年陛下出生的時候,宮裡正鬧着廢后的事兒,彼時孫太后和恭讓章皇后胡善祥各顯神通,陛下要是住在宮裡,吳太后又是漢王府罪眷出身,怎麼可能護得住陛下呢。”

這就是真相,宮裡鬧的正凶,廢掉胡皇后的理由是胡皇后只有公主沒有皇子,孫太后得位在即,有一個誕下皇子的妃嬪,孫太后能饒過吳太后和年幼的陛下?

必然不能。

昌平侯說起了傳聞,朱瞻墡自然要解釋清楚其中緣由。

“真的是見到個縫兒,這幫人都能鑽進去。殿下,今天出了些狀況。”楊俊不再糾結流言,而是開始彙報軍務。

最近一段時間,草原頻頻異動,楊俊今日去剿匪之後,就開始不斷的收縮兵力,這是在攢勁兒,拳收回來,打人才疼。

“兀良哈部很幸運,在永樂年間,他們站在了勝利的那一邊,也很不幸,他們是永樂年間的戰勝方。”楊俊說了一段很奇怪的話。

永樂年間兀良哈部組建了朵顏三衛隨着文皇帝南征北戰,成爲了勝利者,在草原上稱王稱霸,這是兀良哈部的幸運。

可是隨着大明的興文匽武,兀良哈當初的戰勝方變成了了一種悲劇。

這些年,兀良哈部過得日子很不好。

朱瞻墡、羅炳忠都能夠理解楊俊的說法,他們已經在大寧衛這裡主持王化多年,對兀良哈部的朵顏三衛的境遇知之甚詳,他們的草場被奪走,他們的牲畜被劫掠,他們的女子被戕害,他們的壯丁被屠殺。

那大明已經開始王化韃靼,那麼兀良哈三部的日子好了嗎?好了一點,也就一點點。

至少大明軍在大寧衛,等閒之下,沒人敢劫掠兀良哈部了,但是大明也沒有給兀良哈部更多的優待,而是一體王化。

朱瞻墡的面色有些冷厲的說道:“永樂九年,文皇帝下敕諭三衛衆曰:昔,兀良哈之衆數,爲韃靼抄掠,不能安處,乃相率歸附,誓守臣節。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窮,設福餘、朵顏、泰寧三衛,授爾等官職,律各領其衆,臣屬既久,後竟叛去。”

這是朵顏三衛的第一次叛變,在洪武二十一年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滅亡,無主的朵顏三衛投靠大明,太祖高皇帝建朵顏三衛授予官職,安民生息,這僅僅第二年,朵顏三衛就叛了。

朱瞻墡繼續說道:“文皇帝敕又曰:及聯即位,復遣使來朝,朕略其過,加意撫綏,數年以來生聚蕃息,朝廷於爾可爲厚矣。”

“比者爾爲本雅失裡所脅,掠我邊卒,又遣苦列兒給雲馬市,實行窺伺。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永樂元年朵顏三衛再次朝貢,文皇帝對當年事兒不加追究,又授予官職,生聚蕃息,結果到了永樂九年,和韃靼本雅失裡之戰中,兀良哈部不僅爲本雅失裡前驅,還遣了兵馬窺探馬市。

文皇帝對兀良哈三部的敕諭評斷爲: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這和大明的主調並不盡然相同,在大明很多人看來,朵顏三衛就是文皇帝當年在塞外養的最兇狠的三條狗。

因爲在很多民間故事裡,兀良哈部甚至是參加了靖難之役,甚至有很多傳聞說,燕王能奪位,完全是依靠韃軍兇狠。

但是這三條公認的狗,反覆叛了兩次,投靠大明不過是爲了兩頭下注而已。

“兀良哈部最近和阿剌知院走的很近,孤當年去過一次和林,還以爲阿剌知院就此能消停點,看來,彼時是實力不足,現在生聚蕃息,覺得自己又行了。”朱瞻墡嘴角抽動了下。

不亮刀子的王化,就不是完整王化。

古代皇帝爲什麼不想搞改革,其實很簡單,搞改革就是給自己找麻煩,只要不亡國,享受不就好了嗎?求月票,嗷嗚!!!!!

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