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李成武順利成爲代鎮之後,舊港發生了許多肉眼可見的變化。

宋桑港變得異常的繁華,本來的泊位和棧橋已經完全不夠用了,更名後的宣慰司開始張貼黃榜,招攬窮民苦力對宋桑港進行擴容,泊位、棧橋、碼頭、倉庫、學舍、官廠、衙門、戶籍、刑名等等一系列的變化,讓舊港的僑民以及番人總覺得眼睛不夠看,應接不暇。

舊港僑民以及番人並沒有看到大明軍的身影,可是這舊港地界處處都是大明帶來的變化。

僑民們之所以看不到大明水師的身影,完全是因爲大明水師在剿匪,宋桑港的商舶變多不僅僅是隨着官船拿下的大明船舶,還有許多的大食商賈商舶到港,馬六甲海峽在大明水師的強力貫通下,終於成爲了通途,而不是三裡一匪,五里一盜,十里就是一場火併的局面。

在大明京師飄起雪花的時候,大明水師終於再次回到了宋桑港,這裡處於熱帶,即便是十一月份,依舊是豔陽高照,酷熱無比,唐興和劉永誠對李氏兄弟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肯定,而陳壽延沒有也不敢食言,一應重設宣慰司之費,也一釐不差的繳納到了宣慰司衙門。

陳壽延帶着一衆陳家老少們準備到錫蘭重新開始的時候,得到了一個消息,大明天使已經照會錫蘭國王優待陳氏,陳氏到了錫蘭也不是無名之輩,而是負責管理一處大明和錫蘭共建的海港,這個海港名叫陳倫坡。

陳壽延選擇了體面,大明給了陳氏足夠的體面,而這個名叫陳倫坡的港口,就是大明給陳氏安排的去處。

在海上,一個港口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

李成武和李成文兩兄弟到港口送陳壽延起航,同樣李成文也要乘船前往大明,李成文坐在轉椅上,對着陳壽延說道:“出門在外,自然要勠力同心,纔不會被人欺負不是?陳氏在南洋經營日久,到了陳倫坡後,陳氏仍是興旺大家,陳祖義悖逆王化爲盜,陳老莫要自誤。”

陳壽延看着李成文,也知道這麼些年,都被這個軟腳瘟的外表給騙了,這李成文是一肚子的主意,李氏興亡,這小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明待陳氏不薄。”陳壽延頗爲感慨,他還以爲自己要死,這舊港陳氏樹倒猢猻散,可是最後的結果,僅僅是挪了個窩,從舊港陳氏變成陳倫坡陳氏罷了,大明之所以如此仁厚,不過就是四個字,出門在外。

陳壽延不傻,舊港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不是這舊港從姓陳變成了姓李,而是從不毛之地變成了王化之地的變化,大明這次的南下西洋和永樂宣德年間完全不同,這次舊港宣慰司重設,舊港地界變成大明的四方之地,已經成了一種必然。

要不了多久,舊港內外,都是大明的僑民,宋桑港也將會變成這南洋、西洋交界處最繁華的港口。

至於當地的番民?他們會慢慢消失的無影無蹤。出海討生活的大明男人們,會把當地的生育資源完全霸佔,不出五代,番民就會絕後,眼下的舊港地界番人太少了。

李成文笑着說道:“那就是了,祝陳老一路順風。”

“有緣再見。”陳壽延上了開向錫蘭的三桅大船,大明沒有趕盡殺絕竭澤而漁,還給陳壽延留下了兩條三桅大船。

觀海樓內,唐興和劉永誠也在看着港口棧橋,看着陳壽延和李成文上船啓航,舊港宣慰司的復設非常順利,皇帝的詔命得到了深入而徹底的執行。

“陛下並不喜歡僑民。”唐興一開口就是信息差,雖然劉永誠是大璫,可是論關係親疏遠近,還是唐興這個國丈爺知道的更多,當初唐興跟着李賓言回京,就大明南下西洋的主要指導方略廷議之時,皇帝和於少保之間的政見不同,唐興就比劉永誠知道的更多。

朱祁鈺這個皇帝,並不是一個聖人,而是一個不完美的皇帝,朱祁鈺對僑民的態度大抵只比土人好上那麼一點,聖天子、天可汗那一套理論,朱祁鈺並不是很在意,於少保和皇帝政見不同,最終還是於少保說試試看,以實踐爲準。

若是這些海外僑民已無任何恭順之心,那便棄之如敝履,若是可用,則物盡其用。

劉永誠有些意外,坊間那些流言終歸是流言,並不可信,皇帝似乎並不是獨斷專行之人。

信風再起,大明水師將會繼續南下西洋之事。

大明京師,鵝毛大雪灑滿了整個京師,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而此時的朱祁鈺,正在講武堂的議事廳對一件殺人案做第一次的複議,死刑三複奏,這第一次的複議,朱祁鈺並沒有硃批,而是將三法司叫到了議事廳,對整個案子進行梳理。

按大明制,遇大案、要案及難決之案,三法司會審仍不決,便會同吏、戶、禮、兵、工五部長官,通政使司通政使共同審理,皇帝主持交辦,三法司會同錦衣衛共理,在大明這被叫做圓審,也被叫做九卿會審。

朱祁鈺並沒有召開圓審,而是三法司會審,他對這個案子和三法司的意見不同。

“這個案子朕看了,並不複雜,楊正明當街殺五城兵馬司校尉陳銘,事實清楚,人證物證書證俱在,鐵證如山,楊正明殺人後並未逃跑而是投案自首,並無當堂翻供。”朱祁鈺的表情頗爲凝重的說道。

刑部尚書俞士悅、大理寺卿柴震、都察院總憲賀章,互相看了看,以往死刑案,都是走的通政司、文淵閣硃批複議,而這個案子,皇帝居然把他們都叫了過來,連盧忠都在,此案非比尋常,陛下格外重視。

“楊正明,開平衛百戶楊信之子,楊信在永樂五年前往了舊港宣慰司招安三佛齊明王入京,正統四年,楊信以失機坐罪論斬,時瓦剌強虜劫掠至赤城堡,楊信鎮守赤城堡,出堡斬首七級負傷回堡,賊寇勢大攻破外堡,楊信據守內堡退敵,時論斬,正統四年秋行刑,這是正統四年的冤案。”朱祁鈺再次開口說起了犯人的過往。

按照大明軍例,楊信出堡殺敵,而後固守內堡最終退敵,無論如何都到不了論斬的地步,可在興文匽武的大勢之下,楊信還是死了,而這百戶的世襲軍戶也被褫奪。

俞士悅斟酌了一番說辭開口說道:“這個案子發生的時候,臣已經在刑部,楊信罪不至死,當時國帑空虛,正統三年時,折俸七成爲鈔,京官沸議,御史嘗言開海以資國帑虧空,朝中議論極多,以市舶司商舶納稅風力最甚,而後,楊信便死了。”

朱祁鈺設立市舶司收稅,他能想得到,大明這麼多的聰明人,想不到嗎?大明禁海,官船不再南下西洋的可怕後果,大明就朱祁鈺一個大明白能看得明白?

其實很多人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甚至還提出過折中的、能夠實行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俞士悅一番話語,就差明說,楊信的死,完全是因爲朝中開海風力,有些人辯不過就開始動手,爲了殺雞儆猴,把楊信當成那隻雞給殺了。

這個人是楊士奇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爲壓根就沒有證據能證明到底是哪個人授意,朝堂上的明公要辦髒事兒,絕對不會開口明說,而是這些明公的司務們領悟上意,司務們去做。

而且很有可能,壓根就沒人授意,而是默契之下的行爲。

一個徹頭徹尾的冤案,在經過死刑三複奏後,楊信橫死,死的時候,在赤城堡爲大明戍邊的傷,都還沒好利索。

朱祁鈺繼續說道:“楊正明正統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應召入大明京營,彼時瓦剌已經俘虜了稽戾王,而後其在景泰三年當選銳卒,在景泰七年年老力微放歸依親,以販早食爲業。”

“其父奇冤橫死,斬首示衆,其子仍入京營,奮勇當先,滿門忠孝。”

“景泰十一年九月初三,楊正明引車販早食,五城兵馬司校尉陳銘以有礙觀瞻、阻塞交通爲由,要收繳楊正明的餐車,發生口角,楊正明跪地祈求陳銘不要收繳,陳銘強行拖拽,楊正明操刀一刀斃命。”

“這個案子本身的確不復雜,楊正明殺了人後也沒有跑,而是扛起屍體直接到府堂自首了,朕說的可有遺漏之處?”

楊正明殺人,是因爲五城兵馬司的校尉陳銘要收繳楊正明的餐車,而衝突過程中,楊正明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乾淨利索一刀斃命,楊正明曾經是京營內的銳卒,即便是年老力微,但實力仍在,陳銘不是對手。

俞士悅俯首說道:“陛下明鑑,確實如此。”

朱祁鈺眉頭緊蹙的說道:“陳循在世的時候,跟朕說:走卒販夫,引車販漿,自古有之,有道之世,必以厚生爲本,而止於至善。”

“朕其實很不喜歡陳循這個老夫子在朕耳邊嘮叨,可他的話,朕還是聽了,楊正明從京營退役之後,以這餐車爲生,陳銘憑什麼收繳?可有公文?是順天府堂出的公文,還是東城縣堂出的公文?若是沒有,陳銘憑什麼搶掠楊正明餐車?就憑陳銘是五城兵馬司的校尉嗎?”

“若是沒有公文,陳銘劫掠在先,楊正明殺人在後,朕以爲罪不至死,諸卿,要朕給你們背一段《賣炭翁》嗎?”

賀章當然聽出了陛下話裡的意思,陛下這已經不是暗自袒護了,而是明明白白的要寬宥楊正明,陛下說這個案子,是從楊信的舊案說起的,他俯首說道:“確有公文,不得在行道樹內引車販槳,主要是這早上入城出城的人最多,纔有了這個規矩。”

“陛下,楊正明殺人,是在以武犯禁,故此三法司認爲當誅。”

朱祁鈺立刻說道:“以武犯禁,楊正明的確是有武力在身,陳銘的確是朝廷的人,這以武犯禁看似合理,可是那這公文裡有說,可以收繳餐車嗎?若是有明確這麼說,朕就辦了這東城縣堂縣主,誰出的這個公文,朕就辦誰。”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裡,這一千斤的炭,黃衣使者白衫兒還知道給半匹紅紗一丈綾,他陳銘算什麼東西,他,憑什麼明搶?!”

“若是沒有明確說可以收繳,賀總憲這以武犯禁,犯的是誰的禁?朕的禁?朝廷的禁?還是這東城縣堂的禁?!”

“以武犯禁,指的是嘯聚山林之盜匪,楊正明無論怎麼看,都不是盜匪之流。”

賀章趕忙請罪說道:“臣愚鈍,陛下教誨的是,臣用錯了,以武犯禁,的確不是這麼用的。”

賀章說話,就是在給皇帝遞彈藥,三法司認定楊正明當誅的理由是以武犯禁,這個禁是誰的禁,得搞清楚,大明只有、也只能有一片天,那就是陛下。

“那公文裡有沒有說可以收繳?”朱祁鈺繼續追問。

WWW●ttKan●¢ ○

賀章似乎是認真回想了一番說道:“並無此言,只是說不能在行道樹內引車販漿,以驅離爲準。”

朱祁鈺這才收起了怒火說道:“陳循跟朕說,朕是皇帝天子,朕是天下黎民之君父,朕的一舉一動,億兆瞻仰以爲則而行之,這朝廷也是一樣的,今天這楊正明真的死了,這大明天下十六省的衙役們就敢把手伸向老百姓。”

“這一件事,兩件事不起眼,可是架不住成年累月積累起的民怨,那股火燒起來,瓦剌人拿不走朕的腦袋,讓大明百姓拿走朕的腦袋,朕丟不起那個人。”

“朕以爲此案不應斬首,流放遼東官廠,做苦役吧。”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可若是遇到了搶劫,難道不能反抗了嗎?可楊正明的確是犯了罪,他殺了人,纔有了流放遼東官廠的處罰,陳銘的確是執法過度,楊正明完全可以到登聞鼓院敲響登聞鼓,但是楊正明卻選擇了拿刀殺人。

遼東官廠並不是石景廠,那不是享福的地方,徐四七主持遼東官廠,的確苦楚。

俞士悅面色如常,只是看了賀章一眼,也便知道了,這賀總憲就是陛下的水猴子。

這六部明公們兵部和禮部都換了兩茬了,俞士悅還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穩如泰山,他還是有些眼力價兒的,這賀章雖然明面上在反對陛下,可是擅辯的賀總憲,居然說以武犯禁,這不是給陛下發飆的機會嗎?

俞士悅想了想開口說道:“陛下,楊正明有頭功牌在身,按制三複議後,理應論功過,亦不至死。”

三複議後纔是八議八辟,很顯然頭功牌在身的楊正明,也在論功的範疇之內,這是必須走的司法程序。

“那便如此。”朱祁鈺站起身來,讓三法司重新上奏疏,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回到了御書房的朱祁鈺對着興安說道:“去把兵部尚書江淵叫來,再把於少保叫來。”

“臣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江淵知道陛下找他來做什麼,行了個大禮,捱打要恭敬,既然做錯了老老實實的捱罵就是。

“行這麼大禮作甚?平身,坐。”朱祁鈺並沒有生氣,而是對着先來的于謙說道:“這五城兵馬司不能再在駙馬都尉手裡攥着了,屁大點的權力,都能惹出亂子來。”

“不對,朕說的不對,這可是關乎民生的權力,可不是屁大點。”

以民爲本,以民爲重,這關乎民生之事,就不是小事。

朱祁鈺把江淵叫來不是罵人的,這事兒也怪不到江淵頭上,五城兵馬司名義上是歸兵部管轄,可都是駙馬都尉任事兒,京師的五城兵馬司歸焦敬、石璟、薛桓三人掌管,江淵就是想管,人家都是駙馬爺,江淵也管不了不是?

于謙想了想說道:“陛下,臣以爲,順天府、應天府、松江府的五城兵馬司校尉,當以京營銳卒充任,而將校當以講武堂庶弁將充任。而其餘州縣皆以放歸軍卒充任爲宜,主事當以銳卒、庶弁將充任。”

“江尚書什麼想法?”朱祁鈺看向了江淵。

江淵還是有點懵,他以爲來捱罵的,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陛下是奔着解決問題去的。

江淵愣愣的說道:“那駙馬都尉們怎麼辦?”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一律去勳軍,佔着茅坑不拉屎就不要佔着,去勳軍領俸就是。”

求月票,嗷嗚!!!!!!

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