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

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

朱翊鈞在薛易、王赤、蕭陵三人的護衛下,在南校場跑了三圈,射了三箭,三射兩中,馬馬虎虎。

下了馬,把繮繩甩給侍衛,額頭上滿是汗珠的朱翊鈞欣然道:“真是痛快啊!”

擁有一個好身體,是有爲君王的基礎。

這世上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去熬的。

你熬過去,就大獲勝利,名垂青史。熬不過去,功虧一簣,千古遺憾。

明朝皇帝,長壽的不多,但是藩王有不少長壽的,最長的活到九十二歲。

加上明太祖七十一歲而終,說明老朱家基因不像前宋老趙家,先天就有缺陷。皇帝不長壽,多半還是後天原因。

朱翊鈞決心要打破大明皇帝長壽紀錄。

有足夠長的壽命,最起碼一點,可以把頑固派骨幹全部熬死,熬到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人才完全成長。

晚上朱翊鈞照例陪着嘉靖帝看奏章,批紅,玄脩敬天。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的朱翊鈞去西安門書堂讀書。

走到門口,新侍講陳以勤神情複雜地迎接他。

陳以勤是裕王的侍講,自成裕王“飛昇”爲太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嘉靖帝也知道自己這個兒子的脾性,以太子成年,需通曉國事爲上,傳詔免除侍講。

陳以勤也被調到西安門書堂。

這裡缺人。

此前朱翊鈞的老師,李春芳入閣,兼掌理藩院事;張居正開始在六部歷練,爲入閣做衝刺準備;潘季馴開始他的治河生涯,以工部侍郎常駐河南。

趙貞吉要打理越來越繁忙的統籌局事宜,徐渭忙着參事房的軍機邊務。

朱翊鈞被徹底放了羊。

於是嘉靖帝把陳以勤調了過來。

教了幾天,躊躇滿志的陳以勤心裡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火焰是朱翊鈞天資極高,與他上一個學生朱載坖不可同日而語。過目不忘,舉一反三,睿智通達,有成一代中興明君之質。

但是朱翊鈞過於聰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往往與陳以勤的觀點對立。一番爭論,陳以勤發現自己雖然沒有被太孫說服,但自己也根本說不服他。

騰起的希望火焰,被海水澆滅。

“陳先生早!”

朱翊鈞恭敬作揖行禮。

“太孫早。”陳以勤拱手回禮。

陳以勤試過的,你要是敢學老學究、老酸儒給朱翊鈞擺臉色,他二話不說,拂袖就走。

性子比你還要剛直。

伱要是客客氣氣,持之以禮,他比你還要客氣,還要守學生之禮。

好吧,陳以勤就當天才都是這樣桀驁不馴的性格。

在課堂上坐下,朱翊鈞先開口:“先生,今天講授什麼功課?”

“今天繼續講《資治通鑑》,說唐史。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前唐由盛轉衰,然後藩鎮林立,宦官專橫,武夫弄權

今日,我們講一講安史之亂。太孫殿下,你說說安史之亂,起源何在?”

陳以勤知道,想要降服天才,必須拿出真材實料來。

於是他虛心向張居正、李春芳、趙貞吉等人請教,幾經思考,決心從史書開始。

讓陳以勤做出這項改變的,是他幾天前與朱翊鈞的一次對話。

當時陳以勤給朱翊鈞講朱子所著的《四書章句集註》的中庸章句。

朱翊鈞學着學着開始打瞌睡,陳以勤勃然大怒,要朱翊鈞默抄中庸章句一遍。

朱翊鈞也不惱,只是淡淡地問,“先生,教我《四書章句集註》,是想讓我學什麼?”

陳以勤奮然道:“叫你知聖賢道理。”

朱翊鈞不屑道:“聖賢道理?太祖下詔,定其爲科試內容,它才被叫爲聖賢道理。難道聖賢道理跟科試有關?”

陳以勤氣急敗壞地說道:“聖賢道理乃聖人所言,通徹天地,教化萬物.”

朱翊鈞淡笑問道:“聖人道理通徹天地,從他遊學列國開始,教化萬物,到現在都上千年了,教化出什麼來?”

陳以勤氣得直喘氣,朱翊鈞繼續說道:“當然了,你們可以說,是世人沒有遵循聖人教誨,做不到聖賢道理的標準,纔有此傷風敗俗、亂紀違律之事。

既然是做不到的道理,那這道理還有什麼意義?”

陳以勤被這一句話震得有點愣住了。

做不到的道理,這道理還有什麼意義?

陳以勤等心懷大志的飽學之士們,也有過苦惱。

這麼好的聖賢道理,要是人人遵循,天下早就大同了。

可偏偏爲什麼天下人就不能好好地去學,去遵循呢?

今天突然朱翊鈞這一句,就像在陳以勤心裡敲了一聲銅罄。

會不會聖賢道理是好,就是標準太高了,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大部分人很難做到。

想到這裡,陳以勤口氣軟了下來,說:“太孫身爲隔代儲君,還是要懂得一些聖賢道理。”

朱翊鈞不客氣地回答道:“我只需要知道治國道理。”

陳以勤馬上答道:“聖賢道理就是治國道理。”

“聖賢道理只是治國道理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你們儒生,總是喜歡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世上所有的問題,全部歸結爲道德問題。

認爲只要一個人的道德修爲上去,就會減少絕大多數的問題。

教育可以這樣,治學可以這樣,爲人可以這樣。但是如果治國也這樣,那就出現很多問題。”

陳以勤又愣住了。

他不敢相信這樣的話出自十二歲少年之口。

說它有道理吧,它離經叛道。

說它沒道理吧,自己等人苦苦思索的問題,似乎可以用它去解答一些。

陳以勤不是迂腐之人。

真要是迂腐之人,教朱載坖的時候,早就跟他同歸於盡了。

於是陳以勤決定改變講學模式,先從講史開始。

聽陳以勤拋出這個問題,朱翊鈞輕輕地打了一哈欠,看到老夫子眼神不善,硬生生給憋了回去。

“原因很簡單,天寶年間,前唐朝廷的財政面臨破產,無法負擔邊鎮沉重的支出。於是天才唐玄宗就想了個鬼主意,下放權力給邊鎮節度使,讓他們自行解決糧草,把財政包袱甩了出去。

結果藩鎮既有兵權又有財權,尤其是安祿山,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要是不造反,都沒有什麼人生追求了。”

嗯!

陳以勤聽得一愣。

太孫的回答跟儒家主流,以及有識之士心裡認爲的大不一樣。

主流的答案肯定是唐玄宗遠賢臣,親小人,不修仁政、腐敗奢靡,連兒媳都要霸佔,天理不容。

但是在陳以勤等有識之士心裡,則有好幾種答案。

比如他認爲是邊鎮集權過重,唐玄宗又寵信奸臣李林甫,斥罷賢良。

李林甫爲了改變出將入相的規矩,免得有人跟他爭相位,故意不顧夏夷之防,肆意提拔胡將,造成此禍。

結果皇太孫給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直接從前唐朝廷財政狀況入手,讓陳以勤目瞪口呆。

只是這說法,有道理呢還是沒道理呢?

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第82章 皇太孫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156.第156章 往來兵間功成際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7章 楊金水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第38章 給海瑞上課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13章 朝天觀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第95章 敵在柳河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301.第301章 禍起蕭牆,竟制其國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第38章 給海瑞上課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第101章 柳河大捷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349章 銀子花出去得聽個響第4章 倒嚴第二刀第382章 皇史宬的鹹魚們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286.第286章 前有虎 後有狼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95章 敵在柳河第34章 壯士斷腕的徐閣老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第352章 終於來了第75章 大同鎮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10章 妥協和交換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第75章 大同鎮第352章 終於來了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56章 一團和氣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161.第161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6章 好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