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

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

徐階捋着鬍鬚,輕聲說道。

“中秋節當晚,皇上把太子殿下,太孫殿下,接到西苑賞月。太子殿下很晚纔出來。”

張居正一愣。

就這事?

皇上父子、祖孫三人,聚在一起賞月,讓老師你琢磨了這麼多天?

我剛纔稟告的馬政積弊,不僅遼東鎮一處有,九邊可能都有,處理不好,可能危及到整個九邊邊務。

老師你卻是視而不見,心思全在揣摩上意?

張居正心裡不由輕嘆了一口氣。

老師,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

徐階等了一會,沒聽到張居正的答話,不由又問了一句:“叔大,伱不覺得奇怪嗎?”

張居正不以爲然地答道:“老師,學生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中秋佳節,多少人家都是闔家團圓,一起賞月。”

徐階擺了擺手,“叔大,莫要疏忽了。你不記得,陶道長說的,二龍不相見嗎?”

張居正深吸一口氣,想了想,“老師,皇上,太子,加上太孫,總共是三條龍,二龍不相見,沒說三龍不相見。”

徐階哈哈笑了,“叔大不愧是江陵神童,有急智。”

笑完後,徐階臉色慢慢恢復鄭重,“老夫伺候皇上幾十年了,他的脾性,我是知道的。二龍,三龍,在他心裡,都是一回事。

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這麼做的。偏偏中秋節,皇上把太子和太孫兩位殿下都請去了西苑,說是賞月”

張居正問了一句,“老師,那你認爲皇上有何用意?”

徐階看了他一眼,幽幽地說道:“西苑傳來消息,還有太醫院那邊,都有信,說是入秋以來,皇上的身子骨,是日漸不好。

他老人家,已經花甲了。”

張居正沒有出聲。

花甲又如何?

嚴嵩八十多歲還在老家,聽說活得很滋潤。

不過皇上喜歡嗑金丹,那就不好說了。

只是皇上召集太子,太孫說些家常話,身爲臣子,不好妄加議論。

看着張居正臉上的神情,徐階猜出自己得意門生心裡所想,捋着鬍鬚悠然道。

“叔大,老夫老了,伺候皇上已經是殫精竭力。太子即位,這國事怕是要交給你和高新鄭。

老夫聽說,在原籍的高新鄭,說是閉門讀書,可是每日去拜訪他的名士大儒,以及官員,比陽澄湖的螃蟹還要多啊。

高新鄭,他肯定是不甘心。他在養望,等待時機,再殺回朝堂來。”

徐階盯着張居正,目光炯炯。

“高新鄭是君子,可心眼不大,說睚眥必報都沒錯。嘉靖四十三年,晉黨被倒查庚戌之變,幾乎全軍覆滅。

這筆賬,高新鄭肯定是要算在老夫頭上。”

張居正一愣。

晉黨被倒查庚戌之變,損失慘重,是太孫一手推動,徐階帶着江浙黨只是幹了些落井下石的事,怎麼高拱要把賬記在老師頭上?

哦,想必上一次的交鋒,高拱已經怕了太孫殿下的心計和手段,知道他是主謀,也不敢把賬記在他頭上,轉而柿子挑軟的捏。

到此時,張居正有些明白徐階今天跟自己談這席話的目的。

很明顯,皇上把太子和太孫殿下叫到西苑,十有八九是交代身後事。

老師徐階,已經打好算盤,太子即位,他就馬上告老還鄉,省得等高拱回朝,被羞辱一番壞了晚節。

但是告老還鄉,也要提防高拱的打擊報復。

那麼老師佈下的自保的棋,就是自己,是太孫。

張居正內心深處越發地失望。

當年指點江山,意氣奮發的老師,老了,心裡已經沒有革新除弊、中興大明的壯志,只有自己安享晚年,子孫榮華富貴的小心思。

張居正鄭重臉色,拱手道:“老師,還請明示!”

徐階捋着鬍鬚,心裡滿是欣慰。

張叔大,老夫真得沒有看錯你啊!

滿心熱乎的徐階,恨不得把一身的本領,全部傳授給張居正。

“叔大啊,老夫知道你是要做大事的。可是做大事,必須先攬權。一旦要攬權,就一定要慎重。

嚴黨縱橫朝堂二十多年,你說嚴嵩攬權了嗎?”

張居正搖了搖頭。

“對,嚴嵩要是敢攬權,皇上就不會留他二十多年。嚴嵩也很聰明。前閣老夏言在大禮議之中,替皇上出了大力,視爲股肱,依爲柱石。

可惜,夏言有大志,欲行大事,必攬大權,卻不想犯了忌諱。皇上好不容易從楊廷和、楊一清手裡把權柄奪了回來,能看着夏言又拿了去?

嚴嵩識時務,出頭先彈劾曾銑,去皮見骨,最後劍指夏言。滿朝百官,知道夏言雖然擅權專橫,但是罪不至死。可惜,皇上要借他的人頭,威懾百官。

所以說,叔大啊,權柄這東西,要謹慎。”

徐階說得有些口渴,伸手要去端茶碗,張居正連忙起身,端起茶杯送到徐階手上。

徐階笑着點點頭,喝了兩口,潤潤喉嚨。

“太子殿下即位,如果沒有意外,必定是高拱入閣,總領國事。他什麼性子,你我都知道,肯定是大包大攬。

太子殿下性格溫和,感念舊情,高拱再擅權跋扈,也成不了第二個夏言。可是現在多了太孫殿下這個變數啊。”

張居正深以爲然。

經過嘉靖四十三年晉黨大敗一役,高拱肯定會十分忌憚太孫殿下。

“叔大,老夫伺候皇上二十多年,皇上的脾性和心思,老夫多少能猜到些。如果老夫沒有猜錯,皇上的安排應該是在他千秋萬載之後,把紫禁城留給太子,西苑留給太孫。”

張居正一愣,“老師,皇上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徐階緩緩答道:“嘉靖二十一年,皇上移居西苑,司禮監也跟着移了過去。後來,內閣閣臣們都以入值西苑爲榮,直到嘉靖四十年,皇上下詔,叫閣老們悉數回午門內閣入值。

從那時開始,大明的中樞,不在紫禁城,在西苑。”

“老師,你是說說.”張居正被這個消息震驚得,思緒有些混亂了,“老師你是說,皇上安排太子即位,然後讓太孫殿下暗中監國?”

徐階搖了搖頭,一攤雙手,很坦然地說道,“中秋節那晚,皇上他們父子、祖孫三人,談的什麼,我們一概不知。或許真得只是賞月,一述親情呢!

張居正卻知道,老師這是託辭。

皇上那麼老謀深算的人,怎麼可能無緣無故的,冒着二龍不相見的危險,召集太子、太孫入西苑,只會爲了賞月?

誰會信啊。

“叔大,老夫再告訴你一個消息。”

“老師請說。”

“中秋節沒過多久,皇上下詔,補內監馮保,入司禮監爲秉筆太監,提督東廠。補劉義入司禮監爲秉筆太監,提督御馬監。”

張居正一驚,“馮保和劉義,從裕王府開始,就一直伺候着太孫殿下。”

徐階沒有回答,只是悠悠地說道:“所以說,叔大啊,現在你也成了變數啊。”

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36章 又大一歲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515.第512章 國喪一過的新局面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236.第236章 內廷的事先抓一抓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第44章 癸亥之變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28章 一封信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問政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240.第240章 這就是太子的心思啊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第34章 壯士斷腕的徐閣老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第106章 這隻小狐狸,成精了!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67章 盧鏜的怒火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問政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