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先練新軍吧
聽了朱翊鈞的話,胡宗憲許久說不出話來。
他萬萬沒有想到,世子殿下對九邊情況的認識,不僅比自己要深刻,還要悲觀。
這話怎麼聊下去?
自己認爲九邊衛所制縫縫補補還能再用上一會。
世子卻覺得九邊衛所制就是塊破布,沒有絲毫縫補的意思,還是早點毀滅吧。
意見不一,那自己籌劃許久的九邊整頓計劃,世子殿下肯定不會同意。
可是按照世子殿下的想法去整頓,等於是把九邊重新翻過來,地動山搖,巨大的風浪,誰都扛不住。
朱翊鈞看出胡宗憲的猶豫,開口安慰道:“汝貞先生,我知道我的想法很激進。只是要想找到病源必須深挖,不能諱疾忌醫。要敢於正視,勇於直面。這樣才能找到問題最根本的原因。
根源找到了,如何醫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不能說右手上長了個膿包,就要把右手砍下來。”
胡宗憲聽懂了,連連點頭。
“世子殿下,你覺得該如何醫治九邊的病?”
關於這個問題,朱翊鈞想過很久,一時間也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
但是後世有人提供了一個解決類似問題的模板思路。
練新軍。
練一支從內到外都嶄新的軍隊。
首先它的戰術戰法要新,練出來後戰鬥力要碾壓舊式軍隊,以一打十是基操。
其次它的人事和糧餉要完全獨立,官帽子必須脫離兵部掌控,錢袋子必須脫離戶部和地方的掌控。
否則的話,練得再好,在那個泥潭裡滾上幾年,還是一灘爛泥。
等新軍練出來,找關外不長眼的北虜當磨刀石,好好打上幾仗。只要能打上幾場勝仗,這支新軍就算成軍了。
自己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不管以後是有人想掀自己的桌子,還是自己想掀別人的桌子,都能鎮得住場子。
朱翊鈞想把練新軍的重任,託付給戚繼光。
首先他是後世公認的練兵大家,至少當世沒有誰練兵能練得過他。
其次他對火器等新式武器和戰術不排斥,還善於學習和吸收。
朱翊鈞是知道熱兵器是未來的趨勢,可終究是紙上談兵。
如何在當下的條件,有效地運用火器,發揮出最大的效果,朱翊鈞知道自己肯定不如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戚繼光。
所以朱翊鈞在密詔裡點名叫戚繼光帶兵北上馳援勤王,還派人把錦衣衛關於把都兒、辛愛部的軍情,通過統籌處的渠道,在天津衛候着,戚繼光一到就馬上通報給他,然後隨時共享最新的動態。
有了這些最新的軍情,戚繼光才能在香河附近誘惑把都兒上當,以逸待勞,打得把都兒措手不及。
戚繼光的香河大捷,讓皇爺爺長了面子,從北虜破邊擾境的坑裡跳了出來,把鍋甩給了文官們。
皇爺爺對戚繼光的印象大好,自然會聽從自己的建議,加以重用。
“汝貞先生,文長先生,我的想法很簡單。以點帶面,選一個基本點入手,把根基打好,再伺機破局。
我想借着給薊州鎮編練補充兵馬的機會,讓薊州鎮總兵戚將軍,再兼任一個官銜。”
“什麼官銜?”
“京營戎政訓練廳都監。”
“訓練廳?”胡宗憲馬上聽出朱翊鈞的弦外之意,“爲薊州遼東、宣府大同等鎮編練新兵?”
“對,九邊邊軍戰鬥力低下,我們一步步來。先給九邊編練出有戰鬥力的新兵,練出一批輪換上一批。
在編練成軍前,先掛在京營名下,就叫新軍營。
朝野都說統籌處要接管九邊糧餉,開玩笑,那是個無底洞,金山銀海也填不滿。再說了,九邊糧餉,牽涉方方面面,統籌處只是皇督民辦的機構,能有幾斤幾兩?
統籌處爲皇爺爺分憂,但必須量力而行,先把新軍營的糧餉擔負起來,其餘的以後再說。”
胡宗憲和徐渭交換着眼神。
世子這一招,有意思。
新軍營,由戚繼光編練,糧餉由統籌處負擔,想必士兵選拔、軍官銓選都自成體系,在訓練廳裡打轉。
兵部、戶部和地方都插不上手,也就沒法滲透和掌控它。
至於新軍營什麼時候編練成軍,還不是世子說了算。
“九邊的事,先這麼辦。汝貞先生,你和子理先生(譚綸),一西一東,拱衛大明北境的安危。先以整飭爲主。清理積弊,修葺城塞,點驗兵額,汰劣留良。
戚將軍編練新軍營的事,你和子理先生多多支持就是了。”
胡宗憲見朱翊鈞不願說得太深,只能拱手應道。
“是!”
“汝貞先生,我知道,東南水師是伱一手打造出來的”
這話朱翊鈞說得沒錯,
嘉靖三十二年(1554年),負責東南剿倭的胡宗憲針對倭寇來去飄忽不定,海岸線漫長難守,沿海地區隨時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況,決定建立沿海防禦系統。
他組織人員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勢及抗倭措施編成《籌海圖編》,分發各地,指導抗倭作戰。
力主繕甲造艦,修造大小戰船數百艘,多置火器,如鳥銃、火炮、噴筒、火箭等。
在浙江沿海設海鹽、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蒼山、福清等船近百艘佈列各港待命。
在福建沿海設立哨兵,置烽火門、小埕、南日、浯嶼和銅山五大水寨,招募福船上百艘。
分以四參將六總兵統之,不管有沒有警報,定期率隊出海巡戒,遇到海寇必須力戰,否則斬首不饒。
只是這些水師分散,或只是拘於近海防禦,或配於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屬於從屬部隊,但已經屬於明朝真正的水師。
後來朱翊鈞要求胡宗憲組建完整的水師,掌握東南制海權,就是有此基礎,他才能一下子拉出一支有戰鬥力的水師來。
“現在你調任宣大,東南交由仁甫先生(劉燾)坐鎮,水師分由盧、俞兩位將軍執掌,能確保地方無虞,順利清剿殘餘倭寇?”
“殿下,仁甫兄乃嘉靖十七年進士,精騎射,通韜略。此前在西北任職,熟悉邊防戎務。後調任東南,以爲臣的副手。轉戰於浙閩沿海,斬獲無數。戚元敬曾在他麾下任參將,得他舉薦,臣才得知元敬大才。
東南諸將,皆服其威信”
“那就好。”朱翊鈞看了看天色,乾脆利落地起身說道:“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城吧。”
坐在馬車上,胡宗憲忍不住問徐渭,“文長兄,今日世子問話,只問了一半,什麼意思?”
“很簡單。汝貞兄,九邊的事,你和子理兄盡心盡責,屆時儘量配合就是,世子殿下應該是另有乾坤。
其實他更擔心汝貞兄、子理兄和戚將軍陸續調離東南後,那邊會不會反覆?”
“不會!”胡宗憲斬釘截鐵地答道,“劉仁甫鎮得住!世子當初指點我建立水師,是絕妙之招。
浙江福建兩水師,只會越戰越強,有他們在,再加上王如龍等人統領的陸戰營,倭寇難成氣候。
倒是廣東,以及從福建逃入江西的山賊,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是有曹邦輔和王崇古,加上湯克寬、劉顯足以應付。”
“那就好!你這麼一說,世子也就放心了。”徐渭勸道,“京畿不比東南,如履薄冰,世子讓你和子理外居關鎮,反倒是對你們的保護。
嚴嵩一去,徐階成爲首輔,高拱爲次輔。暗潮涌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