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

李太后看着張宏,歪着頭和一名宮女耳語了幾聲後,纔開口說道:“嗯,張宏擒賊不惜身,忠勇可嘉。”

“日後,就到幹清宮來做太監吧,跟着陛下,若是宮裡再闖入了歹人,定要護皇帝周全。”

“謝太后隆恩,謝陛下隆恩!日後,小的,必當肝腦塗地,護陛下週全!”張宏知道自己賭對了,他堅持不肯包紮前來面聖,耽誤傷勢,不就是爲了謀這天大的機遇嗎?

若非如此,他豈能從廊下家的小宦官,一躍成爲幹清宮的大太監?

自此以後,他就不用再稱奴才,不用再稱小的,面聖的時候,可以稱臣了,幹清宮太監,是有品秩的內官,是有資格稱臣的!

李太后之所以和宮婢耳語,完全是看這張宏有些面熟,問了問身邊的宮婢,這張宏果然是裕王府的舊人。

嘉靖年間,隆慶皇帝還是裕王,這張宏時年九歲,就已經在裕王府做事,這裕王登基爲帝,陳洪、馮保勢大,不說照拂舊人,反而對裕王府的老人們幾番打壓。

張宏作爲潛邸舊人,居然混到了廊下家跟些小宦官們雜居。

李太后如此決定,自然是因爲朱翊鈞請恩賞,也是因爲她已經察覺到了,馮保手裡的權柄,實在是太大了,若是這次的刺王殺駕,真的是馮保以刺殺皇帝做局,要排除異己呢?

宮裡有個陳洪還在廊下家住着,宮外還有個高拱,那都是馮保生死之敵。

一個成年人手持兇器刺殺一個十歲的孩子,居然還沒殺成?到底是沒殺成,還是本就不想殺?

拿小皇帝做局,是李太后決計不允許發生的事兒!

張宏爲了抓賊,受傷極重,又是裕王府老人,潛邸舊膺,貼身護持皇帝周全,是極爲合適的。

張宏磕頭謝恩,這胳膊上的傷勢必須儘快處置,他緊隨着太醫,去了偏殿。

“縫針有點疼,咬着這塊布,要是疼就喊出來。”陳太醫遞給張宏一塊布,囑咐着。

陳太醫沒帶麻藥,這縫針就是針線穿肉而過,那決計不是一般的疼。

整個縫針的過程,張宏咬着一塊布,疼到滿身是汗,疼到快要咬穿那塊布,都沒有發出一聲的哀嚎,因爲他知道,此時不是賣慘的時候,太后、陛下都在內殿說話,他不能打擾。

張宏拎得清楚,什麼時候該賣慘,什麼時候不該打攪。

馮保已經轉醒,他的面色極爲難看,太后、皇帝仍然沒讓他起身,他便只能跪着。

這宮裡的座次排序,誰當老祖宗,並不是論資排輩,完全是看跟皇帝的親疏遠近,這幹清宮太監,和皇帝最是親近。

這張宏帶着條血胳膊面聖,立刻就變成了幹清宮太監,馮保怎能不恨?!

但是馮保也不能發作,一個張宏罷了,還能有陳洪難對付?等到刺王殺駕之事了結,再慢慢計較。

朱翊鈞的心神一半在這馮保的身上,另外一半,則是放在了張宏身上,畢竟此人狠辣程度,不輸馮保,那條滴着血的胳膊,着實令人心驚。

等了片刻,沒聽到慘叫聲,朱翊鈞知道,張宏這人,心性、手腕、耐心皆是上乘,關鍵是張宏這個人拎得清楚主次輕重。

“緹帥,歹人何許人等?”李太后身上的柔弱盡褪,眼神變得格外的銳利。

李太后本就是裕王府一個普通宮女,數年間,摸爬滾打成爲了大明徽號慈聖的太后,隆慶皇帝大行,李太后心力交瘁,孩子遇刺,慌了心神,

此時回過神來,拿出了太后的架子來。

此時的她,不是孃親,而是大明太后。

朱希孝斟酌再斟酌,俯首說道:“臣來時匆忙,簡單問訊,此人自述乃是戚家軍,戚繼光戚將軍麾下,臣…不太信。”

朱翊鈞眉頭緊皺,戚家軍的人,入宮行刺?

朱希孝作爲緹帥、作爲勳貴,都是比較尷尬的存在,勳貴累年式微,隨着京營糜爛,五軍都督府的權柄轉移到了兵部,勳貴在朝堂之上再沒多少話語權。

而他作爲錦衣衛的緹帥,因爲東廠坐大,錦衣衛的權力不斷的轉移到了東廠。

朱希孝的身份,便是尷尬加尷尬的雙倍尷尬。

本來朱希孝不想多言,人抓到了,他已經盡責,那麼按照慣例,案犯自然要給東廠審問,朱希孝作爲緹騎,職責已經盡到了。

但是作爲勳貴的最後一絲尊嚴,朱希孝還是微微表達了一番自己的態度,刺客,不是戚家軍。

李太后問道:“緹帥爲何不信?”

朱希孝俯首說道:“戚家軍不鑽狗洞,若是戚家軍當面,太監張宏,早就死了。”

戚家軍善戰之名遠播四海,嘉靖、隆慶、萬曆年間的定海神針。

戚家軍南蕩倭寇,北拒胡虜,戚家軍的紀律嚴明,聞名天下,但凡出征時有任何擾民行爲的軍士,一律斬首示衆,絕不姑息。

乃是當世不折不扣的雄軍!

此等悍勇男兒,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鑽狗洞,手持兇器和一個宦官糾纏脫不了身,這等軟骨,這等身手,朱希孝不信歹人是戚家軍。

李太后也不信,嘉靖末年、隆慶年間,戚家軍彪悍的戰績傳到朝廷,是夫君爲數不多喜笑顏開的時候,李太后清楚的記得。

戚家軍要是這等貨色,還平什麼倭,拒什麼虜?

“那此案就交於緹帥督辦審問吧。”李太后點了點頭,成國公府乃是大明五大世襲國公之一,素來忠貞,既然朱希孝抓捕了歹人,這個案子自然交給緹騎審問。

“臣遵旨!”朱希孝看了看還在地上跪着的馮保,最後還是領命辦差。

馮保爲人素來謹慎小心,八面玲瓏,大概是這次宮裡出了事兒,太后對馮保終於不再像往常那般信任了。

“孃親,孩兒想學武。”朱翊鈞看着膀大腰圓的朱希孝,閃爍着大眼睛,眼巴巴的看着李太后說道。

李太后摸了摸朱翊鈞的腦袋說道:“你可知道這習武極爲辛苦,你吃得下那等苦嗎?還是別學了。”

朱翊鈞頗爲確信的說道:“孃親,孩兒曾經聽聞,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馬上奪天下,神武定江山,成祖文皇帝更是馬背上的皇帝,五次親征韃靼,英武不凡,孩兒繼位大統,理當以列祖列宗爲榜樣。”

“若是再遇到這樣刺殺之事,孩兒不求殺敵,只求自保。”

“孩兒,不怕吃苦!”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

若是往常,朱翊鈞提出學武,必然引來李太后的申斥。

但今天朱翊鈞先是搬出了祖宗之法,這是大明朝最高的政治正確,再加上刺殺之事,小皇帝只能束手就擒,此時提出學武的要求,水到渠成。

朱翊鈞是真的要學武,當然是希望在重重迷霧和信息繭房之中,撕一個小口子出來,摸一摸那軍權。

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居之。

李太后稍微思忖了下,看着朱希孝說道:“緹帥,可願教授皇帝武藝?”

朱希孝不想,一點都不想!

刀劍無眼,一旦皇帝傷了、崴了、磕了、碰了,即便是陛下不怪罪,太后能理解,朝中的大臣們,唾沫星子都能把朱希孝給淹死,甚至連成國公府都要受到連累。

大明勳貴的臉面,早就落在了泥潭之中,誰都能來踩一腳了。

皇帝想要不務正業,朱希孝不想。

“太后容稟,陛下有旨、太后有命,奈何臣總督緹騎,公務繁瑣,又有刺王殺駕的大案需要查辦,臣憂有不效之處,恐難勝任。”朱希孝選擇了婉拒。

“孃親,那就不要爲難緹帥了。”朱翊鈞聽聞搖了搖頭,露出了一個略顯苦澀的笑容,頗爲遺憾的看着李太后,眼神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李太后看着朱翊鈞純真的眼神,再看着朱翊鈞額頭上的傷勢,自己這兒子,在面對那歹人的時候,該是如何的驚恐?

若非孩子機敏,在歹人刺殺前睜開了眼,大明新登基不到七個月的皇帝,豈不是要一命嗚呼?!

李太后看着朱希孝語氣極爲鄭重的說道:“緹帥,朝中大臣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不許皇帝主管,我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現如今,連皇帝都遭到了刺客襲擾,勳貴世受皇恩,如此小事,緹帥也要推諉不成?”

朱希孝面色數變,單膝跪下,大聲說道:“臣不敢!”

不敢拒絕,不是不想拒絕,朱希孝表達的很清楚,武勳早已式微,這等大事,朱希孝作爲成國公的弟弟,自然是能少參與就少參與,但是太后當面詰問,朱希孝便不能再拒絕了。

再拒絕,文官們一個不忠不孝、不體上心的大帽子扣下來,成國公府更是難做。

“那明日起,皇帝就跟隨緹帥學習武藝,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李太后思考片刻,還是下了命令,若是兒子再遇歹人,至少要有逃跑的機會。

朱希孝只能領命。

朱希孝帶着緹騎離開,陳太醫給張宏包紮又叮囑了一番,也隨着緹騎一道離開,除了宮婢之外,這幹清宮內,就只留下了李太后、朱翊鈞、張宏和跪在地上的馮保。

李太后靠在椅背上,看着馮保,看了許久才說道:“馮大璫。”

“刺王殺駕天大的禍事,皇宮戒備森嚴,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宮牆高深,這歹人是如何一步步的走進了幹清宮來?自然是宮裡出了內應,到底是何許人,馮大璫乃是東廠督主,北鎮撫司衙門審案,馮大璫就不要去了,把這個內應揪出來,纔是正理。”

“到時候內應和這歹人的案子,兩相對照,這歹人究竟什麼來頭,就清楚了。”

“馮大璫以爲呢?”

馮保聽聞太后提起了案子,如蒙大赦,跪在地上,咬牙切齒的說道:“太后所言有理,臣定當全力督辦!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這些個吃裡扒外的狗東西給找出來,給太后和陛下一個交待!”

“嗯,去吧,再晚些,這內應怕不是要死於非命了。”李太后這才點了點頭,揮了揮手,示意馮保退下辦差。

朱翊鈞則是一言不發,咂了咂李太后這句死於非命,意思很明顯,馮保辦這個差事,這內應,必須是活的,一旦這宮裡內應死於非命,馮保決計逃脫不了干係。

若是再辦不好這個差事,馮保還能有命在?

“仁聖皇太后駕到!”一個小黃門吊着公鴨嗓子大聲的喊道。

朱翊鈞看向了門口,仁聖皇太后。

此時大明有兩宮太后,一個是小皇帝的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一個是小皇帝的嫡母,仁聖皇太后陳氏。

陳氏是隆慶皇帝的繼妃,隆慶皇帝登基後,成爲了陳皇后,隆慶皇帝大行後,按照大明慣例,加了仁聖徽號,尊爲了皇太后。

陳氏無害,因爲陳氏雖然貌美,卻不得寵,反而因爲勸諫隆慶皇帝,被打出了坤寧宮,移宮別居。

最重要的是陳太后,膝下無子無女,這是兩宮太后和平相處的最大基石。

“拜見太后。”一衆宮婢、太監趕忙跪拜行禮。

仁聖皇太后陳氏,挽着裙襬,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一進門就來到了小皇帝面前,細細打量了一番,才鬆了口氣說道:“除了額頭這處傷,還有其他地方受傷嗎?”

“妹妹,皇帝可讓太醫看過了?”陳太后看向了李太后,面色焦急的問道。

李太后笑着說道:“姐姐,看過了,無礙。”

陳氏這才重重的鬆了口氣:“無礙就好,無礙就好,天佑皇兒,天佑大明。”

“額頭的傷已經快好了,就磕了一下。”朱翊鈞站直了身子說道:“歹人已經被緹帥擒獲,孃親已經命馮大伴去找內應,這案子很快就清楚了,母親不必擔憂。”

陳太后是嫡母叫母親,李太后是生母叫孃親,這還是明朝,再往前數到兩宋的時候,皇子叫生母只能叫姐姐。

朱翊鈞簡單的說明了情況,兩宮太后開始交流,猜測着誰纔是幕後指使,猜測來猜測去,也沒有個答案。

高拱?張居正?馮保?

還是誰?

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請假條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