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

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

“晁錯這個人吶~”

“嘖,怎麼說呢……”

未央宮,鳳凰殿。

在天子啓下令‘再查查晁錯’的同一時間,鳳凰殿的劉榮兄弟四人,也正好在聊故太子家令,當朝內史:晁錯。

“論才學,當得起一聲:國士。”

“但論德行,及其所作所爲,卻也絕對稱得上一聲:國賊!”

躺在搖椅上,一手握着半捲起的竹簡,一手提筆在簡上寫着什麼,劉榮輕飄飄一語,卻引得三個弟弟瞠目啞然。

國賊?

過了點吧?

要知道漢家上一個有名有姓的國賊,是被迫跟着和親隊伍去了草原,並從此投身於匈奴單于賬下,成爲匈奴‘國師’的漢奸:中行(háng)說(yuè)!

作爲後世來客,劉榮更是明確知曉:奸宦中行說,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漢奸’。

甚至就連‘漢奸’這個詞,都是因中行說而出現,並自此成爲民族敗類的代稱。

那作爲‘漢奸’,尤其還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垂名青史的國賊,中行說都做了些什麼?

爲匈奴人賣命、替匈奴人謀策,教會匈奴人統計牧畜、統籌草場規劃之類,倒還再其次。

真正坐實中行說‘漢奸’之名的,是這位被匈奴單于庭奉爲‘國師’的奸宦,對漢室——對自己的民族、國家,都有着刻骨銘心的仇恨。

在中行說躋身匈奴單于庭之前,漢匈雙方的往來,都是以長、寬各一尺一寸的木瀆作爲國書載體。

——這是太祖高皇帝之時,太祖劉邦與匈奴冒頓單于,於漢匈平城之戰後達成的共識。

結果中行說剛躋身單于庭,便向匈奴單于進言:漢匈雖結爲兄弟之國,但匈奴是當仁不讓的兄長,漢家不過是小弟弟;

哥哥和弟弟往來書信,怎麼能用同樣大小的國書呢?

於是,匈奴人發往漢家的國書,便就此變成了長、寬各一尺二寸大小;

擡頭開篇,也從‘匈奴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變成了狂炫酷拽吊炸天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問皇帝無恙。

如果說這,都還只是形式上的小動作,那中行說在現實意義上的所作所爲,更是傾東海之水,都難洗其國賊之名。

——自先帝,即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先帝決定與匈奴人決戰,卻又被濟北王劉興居的反叛背刺至今,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匈奴人對漢家發動的大規模侵襲,足有三次。

而這三次規模以‘郡’、兵力以‘萬’爲單位的大規模侵襲,其中有兩次,都近乎是中行說一手促成的。

對於這個奸宦,凡漢家之民無不恨之入骨,更恨不能寢其皮、食其肉!

和這樣的、真正意義上的國賊相比,晁錯這個‘國賊’,就有些讓劉德、劉淤、劉餘三人摸不着頭腦了。

“大哥是說,晁錯進《削藩策》,乃欲亂我漢家社稷,其心可誅?”

——老二劉德一向聰慧,卻也終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郎,即便隱約意識到了什麼,也只是流於表面;

···

“難道晁錯狗賊,竟是吳王老賊的細作?!”

——老三劉淤,一如既往的憨態可掬,語不驚人死不休。

···

“呃……”

“私、私慾太、太重……”

倒是老四,磕磕絆絆的道出寥寥數字,便惹得劉榮將筆一停,更擡頭撇了這個同父異母的四弟一眼。

在劉餘面上注視片刻,終還是再度在手中竹簡上寫寫畫畫起來,嘴上也笑道:“若不是口有吃的毛病,便依老四這天資,我鳳凰殿兄弟三人,只怕是要苦不堪言吶?”

“嗯?”

含笑一語,引得劉餘當即靦腆一笑,暗地裡卻也不由品味起來:大哥這話,是否有其他深意?

比如:要想保全身家性命,最好一輩子都口吃之類的……

對於劉餘心中所想,劉榮自是一無所知。

發出那樣一聲調侃,也絕對沒有敲打、告誡劉餘的意圖。

只笑着搖搖頭,又在竹簡上寫下最後一行字,劉榮纔將手中簡、筆放下,而後望向四弟劉餘。

“沒錯。” “晁錯此人,私慾太重。”

輕聲一語,劉榮便將目光從劉餘身上收回,稍呼一口氣,輕輕躺靠在了椅背之上。

“晁錯和賈誼,都是先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得先帝徵辟入朝的青年俊傑。”

“這二人和中大夫袁盎,更是同歲——先帝元年,這三人都剛及冠。”

“只是同爲二十兒郎,這三人,卻是……”

···

“早在先帝自代地入繼大統時起,宗親諸侯割據的問題,就已經是朝堂的心病。”

“但對於諸侯藩王,晁錯和賈誼二人,卻持截然相反的態度。”

“——賈誼在《治安策》當中,提出了推恩藩王諸子,遍封宗親諸侯子嗣爲王,以裂其土、弱其力、分其國的策略。”

“先帝雖然沒有當場採納,更不曾因此而讚揚過賈誼,但齊系諸王、淮南系三王,都是先帝採納《治安策》之後的產物。”

“而相比起賈誼這堂堂正正的陽謀,晁錯卻極是急功近利,於先帝年間便屢言削藩。”

“如果說,賈誼走的是循序漸進,溫水煮青蛙的路子,那晁錯主張的,就是以削藩逼反,而後武力鎮壓的猛藥。”

語帶追憶的道出這番話,劉榮沉默片刻,又緩緩搖了搖頭。

“賈誼,是真國士。”

“其老成謀國,甚至不亞於故丞相:北平侯張蒼!”

“作爲北平侯的得意門生,賈誼賈長沙,也可謂未曾辱沒師門。”

“反觀晁錯,滿腦子都想着如何復興法家,卻根本不知:食漢之祿,忠漢之事……”

···

“——食漢祿,而不以漢爲先,是謂:不忠;”

“——得先帝、父皇知遇、撿拔之恩而不思報效,是謂:不義。”

“前些時日,晁父來長安勸阻,終未能改變晁錯的決心,更不惜以死相勸。”

“——只顧私利,而迫使親長以性命相阻,是謂:不孝。”

“所以在我看來,晁錯此人雖有國士之才,然其不忠、不孝、不義,實難堪大用。”

“若非同樣急心於削藩,父皇恐怕也不會重用這樣一個人。”

說話得功夫,小院外,也終於出現先前那小吏的身影。

劉榮卻並沒有急於上前,而是含笑起身,一邊整理着身上衣袍,一邊語帶說教道:“你三人,往後都是要裂土而王,稱孤道寡的。”

“我接下來的話,你三人,一定要牢記於心。”

“——農夫禍國,不過一粟、一米;”

“——吏佐亂權,不過一鄉、一里;”

“然若有人身負治國之大才,卻不行之於正道,其禍國,便足以顛覆一國之社稷。”

“所以,日後做了藩王,一定要以德行、底線,來作爲判斷某人是否可用的首要標準。”

“爲人臣者,德行縱然可以有缺,但終歸不能全然沒有底線。”

“對於德行過差,又完全沒有底線的人,務必要慎之又慎。”

“尤其是那些德行很差、很沒有底線的同時,卻又極具能力、才華的人,寧可痛下殺手,也絕不可留其禍害人間……”

(本章完)

第147章 好小子!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31章 序幕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86章 王孫,且去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82章 屠龍勇士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08章 誓師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婚假第43章 丞相失勢沒寫完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58章 我有卵子!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6章 困獸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53章 竇王孫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79章 雛鳳初鳴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告假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40章 合作愉快晚點更第122章 暴君!第44章 長安侯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08章 誓師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9章 做大哥的第73章 封印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77章 我乏了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22章 暴君!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我再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