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

用以上幾種觀點對比我在本文中所認爲的,“科學是以經驗主義爲標準,按照實用主義原則進行選擇的工具”,我們可以發現都沒有太大的矛盾。首先,所有的理論都相信科學是建立在實驗、觀測事實的基礎之上的。這必然是經驗主義的。其次,在對科學理論的選擇中,雖然有不同的說法,但也不和實用主義有太大的矛盾。

非理性

科學能把我們引向真理嗎?

有的人認爲,科學不過就是一個工具,就像歐式幾何不代表什麼真理一樣,科學告訴我們的世界也不代表就是世界的原貌。更何況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還限制了科學的認識能力,科學就更沒法揭示真理了。

也有人認爲,科學理論雖然永遠都有可能是錯的,但是我們有經驗當標準,新的科學理論總能更準確地解釋經驗,就像相對論代替牛頓力學那樣。雖然科學永遠無法揭示真理,但是我們能不斷接近真理。假如有人反駁說人類本身的認識能力就有侷限,科學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未必是世界原本的樣子,我們可以反駁說,“世界原本的樣子”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概念。我們只關心我們能經驗到的世界,我們不能經驗到的世界可以用“奧卡姆剃刀”原則剔除掉。而這個我們能經驗到的、並隨着科學發展讓我們能更加精確認識到的世界,就是“世界原本的樣子”,就是真理。

這似乎只是個文字遊戲,我們先不管。來看看,當我們對科學有了新的概念以後,會對我們的哲學研究有什麼影響。

我們還記得,在之前的討論中,理性一敗再敗,很多哲學家都不再相信理性的作用,而科學是我們最後可以信賴的武器。現在我們知道了,科學只是一個符合實用主義的工具,是一個能不斷自我發展、越來越好用的工具。那麼,我們能把科學方法應用到哲學研究中嗎?

試試吧。科學是實用主義的,那麼,我們在哲學中也用用實用主義,看看哲學問題中有什麼實用的要求呢?

比如“人生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呃……這完全不是一個有實用要求的問題呀。對於這個問題,什麼樣的答案叫實用,什麼樣的答案叫不實用呢?

這個算了,記得我們還有個問題:如何追求人生幸福?

這倒是一個很實用的要求。我們只需要給“幸福”下個準確的定義,最好再量化一下,然後按照科學研究的方法,不斷試驗、檢測各種理論,選一個最優的就可以了。

但是,哥們兒,人天性趨樂避苦。人類發展奮鬥這麼多年,你以爲全體人類在幹嗎呢?不就是在幹這一件事兒嗎!不就是通過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原則,盡一切力量把自己的快樂最大化嗎!

我們在講經院哲學的時候就說過這事。假如這世上有一件人人都可以實現、成本很小、不受外界干擾、又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方法,你認爲有什麼理由能阻止這個方法立刻在人類中傳播開?你難道認爲,某個書本中隱藏着一個既好用又人人能實現的快樂之道,大家夥兒都不知道,就偏偏等着咱們幾個聰明人去發現嗎?

顯然更靠譜的結論是:老百姓最常過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快樂的最優解。如果你想讓自己更快樂,那就看老百姓都怎麼活着的吧,憑着你對快樂的無限,本能地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就行了。這不是什麼複雜的哲學理論,而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邏輯推理,我們在研究哲學之前就應該想到的。

但是你肯定不滿意,對吧?

假如我們的目的僅僅是讓人生過得更快樂,我們的確可以只靠實用主義,也就是科學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中研究這個問題的分支叫心理學,心理學能指導我們用心理暗示啊、改變生活習慣啊、做運動或者某種飲食啊,等等方式來改變我們的心情。所以你看西方人特別喜歡看心理醫生,生活富裕了,就注意追求這個了。

但問題是,你接受嗎?

當你覺得自己終日辛苦勞作卻一無所獲,不知道自己一生究竟有何意義的時候,你願意相信心理醫生從他的那本專業書裡,查出一個最能安慰你的答案嗎?當你質疑人生的時候,心理醫生、好萊塢電影、人生小感悟齊聲稱頌的諸如“活着就是爲了所關心的人的幸福”、“活着就是爲了實現夢想”、“就是爲了超越自己”之類的答案,你願意就這麼接受嗎?

當我們有一天因爲意識到人終有一死而感到空虛絕望,而心理醫生安慰你“你不需要關心生死,人生的意義在於活好當下”之類的話,你能接受嗎?

當一個大學生畢業放棄了優厚的年薪主動到偏遠山區支教,你願意相信他之所以這麼選擇,只是因爲他通過支教獲得的道德快感,要比他賺取優厚年薪得到的快樂更多,所以他的選擇完全就是一個趨樂避苦的正常行爲,而他口中所說的“這樣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其實根本是一個不符合邏輯實證主義的僞命題嗎?

大概你都不會接受吧。

心理學可以研究怎麼讓人更快樂,這當然是一門很棒的學問,我們都很需要它。但是,心理學並不能解決我們所問的哲學問題。心理學並不能告訴我們,這世界有沒有終極存在,不能告訴我們人死後還有沒有意識,也不能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當心理醫生爲你解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它考慮的並不是這些問題的真假,而是該怎麼回答這些問題才能讓你的心裡更舒服一點,更健康一點。這是標準的實用主義——對你效果好的答案,在醫生那裡就會當成真理告訴你。

但是我們不信。

我們天生喜歡懷疑,我們不僅追求自己的快樂,我們還想知道真相。

同樣的道理,在賜予個人幸福、解答哲學問題這方面,最實用的是信仰宗教,但是在沒有有力證據證明神靈存在之前,我們也不信。

所以,實用主義的解決方式我們不能接受。

那麼,我們放棄科學研究中的實用主義,只要經驗主義那部分行不行?

不行。關鍵是,我們要回答的那些哲學問題,是沒法用經驗來檢驗的。

經驗主義只能考察個別的、孤立的經驗。休謨的懷疑論已經說明了,我們沒法從個別的經驗歸納出普遍的道理。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並不指向單一的經驗。我們不可能做個實驗去證實或者證僞這件事。比如,我們怎麼能證明某個答案是不是“人生的意義”呢?想來想去,似乎只有一個辦法,我們只能拿着這個答案去問每一個人:“你覺得,這是你的人生意義嗎?你相信了它是不是就覺得生活充滿了力量,再沒有苦惱呢?”可這樣,這不又變成實用主義了嗎?

再者,經驗主義中的“經驗”,指的不是個人的經驗,而是能被大多數人驗證的經驗,就像科學實驗的結果必須允許其他科學家重複驗證一樣。那麼顯然,在“人生意義”這個問題上,不會形成統一的經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這也是爲什麼邏輯實證主義認爲這類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雖然很捨不得,我們還是放棄科學方法吧。

我們再看看哲學自己還有什麼辦法。

先回想一下之前的哲學都發展到哪了。

西方現代哲學從叔本華、尼采開始,就有了一股反理性思潮。邏輯實證主義從邏輯的角度證明了,我們用類似科學的方法無法回答哲學問題。而實用主義雖然符合科學的要求,但它對哲學問題的回答我們並不滿意。理性的路子走不通,就只有走非理性的路子了。

只剩下幾個現代哲學我們沒研究了。

現代哲學有這麼幾個特點。首先,再也沒有能夠像黑格爾那樣一度統治天下的哲學學說。各個學派之間堅持己見,沒能形成統一的結論。其次,由於現代哲學的認識論大都訴諸於非理性,因此再也沒有像形而上學時代那麼嚴謹的邏輯推理,而大多是一些斷言式的結論。

因此,我們只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些學派的觀念是什麼,不詳細說了。

首先是生命哲學。

這是一個和實用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同時代的學派。生命哲學家之一的柏格森身爲猶太人,在二戰中受到納粹的迫害。他在排隊等候納粹對猶太人的登記時感染風寒,引起肺炎發作去世。

生命哲學認爲,理性對生命認識的錯誤之處在於:

首先,科學對生命的描述是分裂的。比如心理學描寫一個人的性格,只能一個個描述他的各種屬性,比如脾氣好、性格開朗等等。但實際上人是一個整體,這麼描寫就把人割裂開了。

再者,科學對生命的描述是旁觀型的。比如說,心理學描述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只能說,這個人是快樂的、痛苦的之類。然而,這種感覺只有人親自體驗到才能知道是什麼滋味,文字寫得再詳細也沒有用。

然後,生命是時時變化着的,人的頭腦中經常會冒出各種新的想法,很多想法不能預測。而且理性是靜止的,因此沒法用理性來描述生命。

既然理性有這麼多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柏格森說,我們得用直覺的方法去了解生命。

那麼該怎麼實現這個直覺呢?柏格森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要充分了解對象,比如要拋棄理性的種種概念,但操作性不強,並不是說有一本守則,我們照着一步一步做就可以直覺到答案,所以我們也不介紹了。

另外,生命哲學對進化論的理解有一些錯誤,因此一些論據不大可信。

第二個要介紹的是現象學。

現象學和生命哲學一樣,也是認爲用理性去了解世界有種種缺點,也提出了一些怎麼了解世界的方法,比較複雜,比如讓我們把意識裡的經驗都放到一邊不談,這樣就能只剩下先驗自我供我們認識等等,就不詳細介紹了。

相比現象學,更有名的是它的後繼者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有名是因爲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也因爲代表人物薩特和加繆(不過加繆否認自己是存在主義)。薩特和加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喜歡採用文學,而不是學術著作表達他們的思想。這不是偶然,因爲存在主義認爲真理需要每個人自己感受。就如同你想說明一首音樂的妙處,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播放給別人聽一樣。薩特和加繆的小說,都非常強調主人公的內心描寫。他們是想讓讀者獲得感性的感受,而不是靠旁觀的理性去理解存在主義。

雖然薩特和加繆本人都很有名,不過可說的故事不多,也就是薩特的私生活比羅素混亂。不過羅素是傳統的英國人,是世代貴族,是衆人心目中的老派知識分子,他的香豔生活會讓我們覺得有些意外。而在二戰後活躍的浪漫法國人薩特要是不風流還讓人奇怪了呢。

關於存在主義,有兩點可說。

第一個觀點,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克爾凱郭爾說,我們光思考形而上學沒有用,真理、人生意義是要靠自己活出來的。關鍵不看我們如何想,關鍵看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選擇。因爲這些觀點,克爾凱郭爾被認爲是存在主義的先驅。

近現代存在主義的觀點差不多,認爲人們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選擇決定、創造了自己。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說過,負責任的前提是人必須有決定自己生活的自由。薩特就強調,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選擇自由的。他通過小說說明,即便人們處於極端困境的時候,仍舊有一些選擇可選。

薩特強調的這種自由,是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的。資本主義社會嘛,人們的壓力很大,整天在各種責任、欲求和社會規範的逼迫下行事。人們對自己身不由己的做法常常有各種藉口,我們今天也常聽到:我追逐金錢是因爲這是個只認錢不認人的社會呀,我做壞事是因爲我不做別人就欺負我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社會逼的呀,等等。所以薩特的觀點正好對當時的社會起到了驚醒的作用,也就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不過,薩特的思想也有變化。早年的薩特重視人的自由,強調無論什麼環境下人總有選擇的自由。後期的薩特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認爲人也要受到出身、家庭等生活環境的影響,選擇是有限的。

存在主義另一個比較有名的觀點是,世界是荒謬的。

加繆的名篇《西西弗的神話》裡講述了一個希臘神話,說西西弗被衆神懲罰,把一個巨石推向山頂。但是石頭一到山頂,馬上又自己滾下來。西西弗必須再次重複這苦役,一直到永遠。這很像是咱們神話傳說裡砍樹的吳剛。

加繆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生活的荒謬。就像工人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卻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何在一樣(馬克思也有類似的觀點)。但加繆說,西西弗的勝利在於,他意識到了這種荒謬,以樂觀的方式對待這種荒謬。雖然他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但是由於對待處境的方式變了,他也就成爲了生活的勝利者。

加繆對待荒謬的解決方法,我們可以只作個參考。我覺得值得注意的是他對荒謬生活的比喻。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找到類似的情景。比如我們生於消費時代,很多人把得到某種物質享樂當做了生活目標。每天辛苦工作、忍受痛苦,爲的是買一套房子、一輛車。當這些目標實現之後,人自然而然地又會生出新的目標,仍舊需要爲了這個目標忍受痛苦。

這種處境就很像西西弗,但是有很多人意識不到這種生活的荒謬,爲了追求物質不僅耗費了畢生的精力,也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而且即便我們意識到生活的荒謬,我們就像西西弗一樣,很難徹底改變這種處境。很多人都說錢乃身外之物,誰又能真的放棄一切物質享受呢?

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1章 招人討厭的哲學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20章 決定論 (2)第7章 天國王朝 (1)第26章 他!救世主 (2)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20章 決定論 (2)第36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3)第33章 瞧!這個人 (2)第18章 曠世天才 (2)第21章 哲學怪獸 (1)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23章 還忘了一件事 (1)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38章 進化論的影響 (2)第4章 神的天下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30章 傲慢與偏見 (2)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3章 護教先鋒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20章 決定論 (2)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43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1)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21章 哲學怪獸 (1)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36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3)第26章 他!救世主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20章 決定論 (2)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24章 還忘了一件事 (2)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23章 還忘了一件事 (1)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7章 天國王朝 (1)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8章 天國王朝 (2)第45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1)第18章 曠世天才 (2)第19章 決定論 (1)第28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2)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30章 傲慢與偏見 (2)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43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1)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7章 天國王朝 (1)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1章 招人討厭的哲學第36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3)第32章 瞧!這個人 (1)第3章 護教先鋒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5章 異教徒們第19章 決定論 (1)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18章 曠世天才 (2)第6章 神們自己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16章 二虎相爭 (2)第49章 主觀真理 (1)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39章 生活在別處 (1)第29章 傲慢與偏見 (1)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7章 天國王朝 (1)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39章 生活在別處 (1)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1章 招人討厭的哲學第19章 決定論 (1)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7章 天國王朝 (1)第23章 還忘了一件事 (1)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6章 神們自己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