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道家治人儒家治世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周制、周禮,也是法律法規、道德標準什麼地,只有在大多數人都遵守的情況下,用來約束少數不遵守的人,纔有效果。當大多數人都不遵守,這個法律法規、道德標準要改寫了。不然!它束縛了老實人的行爲,讓那些調皮的人逍遙。

或者!一些人利用法律法規、道德標準來制約別人,利用國家權力等手段來壓迫別人遵守而他們自己卻凌駕於之。那麼!這個法律法規、道德標準要改寫了。不然!他束縛了世人的行爲。

周制、周禮,也是法律法規、道德標準什麼地,是用來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存權利的,當不能再保障子民的生存權利的時候,當成爲制約別人行爲,影響到別人的生存的時候,你強迫別人遵守別人都不會遵守。在強迫的結果下,是反抗,打破舊的格局。

如此!社會開始混亂起來了。

周朝走到這一步,是因爲諸侯君王和世襲貴族等人自己不遵守周制、周禮,並用周制、周禮來制約別人,結果造成了社會的混亂。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周制、周禮,也是法律法規、道德標準什麼地,是需要的。沒有它,社會會混亂。但是!在混亂形成後,世人遵循的不是過去的周制、周禮,也是法律法規、道德標準。而是!生存!

怎麼有利於生存,怎麼生活。一切不利於自己生存的規矩,哪怕是最高尚地道德標準,都不會去顧及。

當然!這是從生存學的角度,從人性本能地角度來講的。不是從社會學,從迎合社會管理的角度來講的。不能扣帽子!不能認爲這樣做沒有“社會公德”、“道德素質低下”,從而進行批判。

認爲沒有“社會公德”、“道德素質低下”,本身存在着認知的誤區。因爲這是站在迎合社會管理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人性的角度。

迎合社會管理是高大,但一定要符合人性。社會是人與人的組合,社會、國家不能凌駕於人之。所以!站在迎合社會管理的角度管理社會、國家,是偏頗的。只有站在個體人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先來管理人,再組合成社會、國家,纔是正確的。

跟做飯一樣,得先有米有菜有作料,然後才能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飯食。你連米、菜、作料甚至是爛米、壞菜都沒有,怎麼可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飯食呢?

站在迎合管理社會的角度來管理社會、國家,要求別人如何如何,幻想能構建未來社會的美好,等於是:你連米、菜、作料甚至是爛米、壞菜都沒有,你怎麼可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飯食呢?

先把還沒有做出來的飯食想象得如何美味可口,結果連米、菜、作料等都湊不齊,甚至都沒有,又哪裡來的美味可口的飯食呢?

天下沒有兩片相同地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地人。個體的人好像米、菜、作料,各色各樣的人都有。個體的人都不服你管理,是不是像沒有一樣。沒有人服你管,是不是像沒有米、菜、作料一樣?你連米、菜、作料甚至是爛米、壞菜都沒有,你怎麼可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飯食呢?

所以說!站在迎合社會管理的角度來管理社會、國家,立場、角度偏頗了,辦不好事,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飯食。哪怕你把未來描述得再誘人,都只能騙騙那些沒有腦子的人。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要站在個體人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站在生存的角度,先解決人的思想,讓人們有一個正確地人生觀。然後!才能把一個個個體的人組合成團體、國家。

總之一條!要給別人一定地生存空間,給別人一條生路。不能保障別人生存,別人不會聽你的。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周制、周禮,也是法律法規、道德標準什麼地,是需要的。但是!只有在盛世的時候,世人才自覺遵守周制、周禮,也是法律法規、道德標準什麼地。在亂世的時候,你打死別人別人都不會遵守。

在亂世的時候,世人遵守的是生存法則,怎麼有利於生存怎麼生活。

那麼?如何拯救亂世呢?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要教育世人認清自己,認清人、人的本質。認清世界的來源、人類的來源。明白人爲什麼而活着,活着是爲了什麼。

還有!針對目前社會狀況,他提出了效仿自然。

如何才能讓世人效仿自然呢?

老子提出了道。

道是老子哲學的理論核心、根本。

老子是第二次給周景王講道,也是第二次給方基石講道,也是他第三次講道。

周景王聽了老子的講道,很是感觸,不住地點頭。

方基石聽了老子的講道,也是感觸很多。

他是從兩千多年後穿越過來的,是一個深受儒家影響的人。不同於周景王,也不同於老子。因爲!在當時!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沒有形成,不!還沒有開始。

聽了老子的講道,他好像明白了一些:道家是人生哲學,是終極哲學,解決了人的根本問題。而儒家,只是一個治世哲學。儒家停留在個人修養,迎合社會管理的層面。儒家修身的目的是爲了迎合社會管理,而不是人自己。

克己復禮,這意思。剋制自己,迎合社會,迎合周制、周禮。認爲世人都像自己一樣,這個社會美好了。說起來好像很高大,可實際是夢想、空想,沒有解決眼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卻幻想着未來的美好。還有!儒家根本沒有考慮到:世人都不是你,都不像你。

你可以克己復禮,而別人卻無法做到。

你可以爲了迎合社會管理而苦了自己,但別人卻無法做到,人性的本能卻無法做到。

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活下去,爲什麼要迎合社會管理而克己復禮呢?是不是?

你認爲克己復禮之後社會變得美好,而世人認爲:那個美好世界是看不見的將來纔有的,而無法解決我眼前的現實。現在!我們面臨的是生存問題,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活下去。

道家與儒家並不衝突,相反!相輔相成。道家治人,然後用儒家的那一套去治世,規範世人的行爲,讓世人有一個遵守的標準。

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是:道家從道德思想人生觀的角度來教育世人,而儒家是從律法的角度來規範世人的行爲。

道家教導我們明白人生,然後尋找適合的方式去生活。而儒家!則是運用各種具體的行爲標準來規範世人的行爲。所以!如果儒家拘泥於律法,一味地迎合社會管理的需要去規範、約束世人,而忽略或者是拋棄道家哲學思想人生觀這個根本,是“本末倒置”。

老子思想並不是要求世人“無爲”,而是!要世人效仿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向其他物學習。

老子《道德經》第二篇面說: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爲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萬物表面無爲、不居功,自然而然,無私奉獻,最後卻成了功名。所以!人要學習之。

第604章 寧願逃亡不願投降第420章 老子的定力第712章 孔子沒有回祖籍第502章 孔子向萇弘問樂第97章 大周天子的密探第107章 誰是你的太子妃第192章 可惜我不是渣男第335章 幺妹逼河蓮發誓第836章 永垂不朽第484章 把私學辦到曲阜城第620章 生存是第一位第115章 如此太子大周不滅無天理第383章 何謂再生父母第713章 顏回行不行第506章 孔子給老子的第一印象第22章 會僞裝的河蓮第156章 選不到太子妃的尷尬第804章 孔子辭官第398章 集體裝比第559章 悟道後的孔子第43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63章 仇人先來一步第136章 橫掃一條街第725章 孔丘是誰第816章 孔子學《易》第773章 衛國公子郢第328章 孔子行加冠禮第334章 暗中打聽你的人品第288章 孔子的身高第509章 張山風不想成親第255章 子念怒斷強弓第773章 衛國公子郢第88章 當個好皇帝是很累的第313章 我只是一個教書先生第287章 孔子給我兒取名第261章 河蓮不見了第62章 用實力說話第501章 周禮上的吃飯禮儀第290章 少年孔子將來的打算第471章 調皮的張山風第499章 樂師萇弘第433章 張弓的父子過招第831章 子貢的生意經第573章 方恕被方忠罵了第440章 孔鯉會叫大伯了第435章 張弓顯露武功第141章 太子的武學老師(一)第66章 季平子見風使舵第288章 孔子的身高第270章 子唸的箭法第207章 騎斷尾巴馬的人劫獄跑了第366章 楚國人的歹毒無情第230章 王子姬朝再發難道家始祖第548章 你以後可以牛比了第215章 小王子姬匄通風報信被哥打第403章 千年大計教育爲本第329章 河蓮又作惡第782章 孔子醉酒第165章 李耳的詭辯第678章 露宿野外第835章 生命的迴歸第35章 我有攝魂術第601章 王子姬朝賊心不死第764章 南子不高興了第103章 太子猛的德性第403章 千年大計教育爲本第413章 孔子的哀嘆第817章 隱者談《易》第479章 我力氣比你大第360章 子唸的風頭蓋過孔子第321章 路遇逃婚女第10章 是借不是搶第653章 兒子與女婿的態度第281章 教子路武功第557章 這個社會需要智者來管理第582章 季平子實施計劃第808章 孔子見宋公第795章 官場上的勾心鬥角第718章 逃離客棧第763章 孔子在衛出仕第716章 顏回好手段第266章 被子路教育了第521章 孔子鬧情緒第44章 對聖人肅然起敬第414章 孔子初爲人父第424章 少年張山風第138章 射殺東門長第471章 調皮的張山風第225章 繼續坐而論道第279章 初見子路第158章 聰明人點到爲止第594章 孔子的人生再次迷茫第445章 檢驗衆人的武功第107章 誰是你的太子妃第606章 王子姬朝命喪楚國第128章 晉平公與師曠第308章 聖人急得發誓第233章 直播間迎來一波打賞第278章 子念有些服帖了第97章 大周天子的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