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第一次品嚐領薪水度日的興奮,幻想着所有的夢即將成爲現實時,有沒有發現周圍的同事已經進入一個職場恐懼症氾濫的時代?即便是那些職場老手,也時不時拿過去的經驗教訓說事兒,一面偷笑自己觸碰的職場禁忌,一面又爲你的少不更事嘆息搖頭,彷彿擺在你面前的是無數的陷阱和溝壑,你只好諸事小心,做事舉棋不定,說話吞吞吐吐,就連和同事交流職場技巧也總是暗留一手。,請百度搜索+
恐懼是人生命情感中難解的癥結之一。面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命的進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平安無事的,總會遭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挫折、失敗和痛苦。當一個人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後果產生或受到威脅時,就會產生這種不愉快情緒,併爲此緊張不安、憂慮、煩惱、擔心、恐懼,程度從輕微的憂慮一直到驚慌失措,最終可能都影響到是否能繼續工作下去了。
韓小姐身材高挑,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走到哪兒都顯得出衆惹眼,她很順利地拿到一家外企的offer,職位是總經理助理。可是剛上班沒幾天,韓小姐發現職場遠沒有自己想象的簡單,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方式,壓得她喘不過來氣。
總經理一會兒要她發傳真,一會兒又要做報表,還要安排時間組織會議,好不容易確定了會議室和幾位主要人物的時間,總經理又說分公司突發緊急事件,要馬上訂機票出差。本來就手忙腳亂的韓小姐,不瞭解公司制度,也不好意思找人去問,等到總經理問是否已經拿到機票時,她還沒有找到電話去定,總經理當時大怒,當着部門其他同事的面,對韓小姐大吼,嚇得她一句話都不敢說。
自此以後,每當聽到總經理的聲音,韓小姐就心跳加速,本來已經有條理的事情又變得天翻地覆,面對老闆和同事時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時時刻刻都處於一種高度的恐懼狀態中。沒工作幾個月就已經神經衰弱,請假休息去看心理醫生了。
恐懼作爲一種生命情感的痛苦體驗,是一種心理折磨。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越來越多的職場中人開始有了恐懼心理,他們雖然謹慎行事,但發現職場中需要遵守的準則越來越多,甚至還有自相矛盾的潛規則在作怪,長此以來,許多職場中人變得迷茫了,覺得自己無所適從。有的人患上了上班恐懼症,有的人則對老闆總是充滿恐懼,被稱爲老闆恐懼症。
彭先生是一名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本來可以有很多發展方向,可是最開始的擇業卻坎坎坷坷,甚至在一個月內主動放棄了兩份工作。
一開始,彭先生通過父母的關係進了一家銀行工作,待遇相當不錯,對於一個新人來說,起碼日常生活可以衣食無憂。可是畢竟是新人,彭先生一開始就被安排到櫃檯熟悉業務,如此日復一日地收錢、點錢,對他來說太枯燥了。作爲剛畢業的擇業人,彭先生更向往那些出入高級寫字樓、手拎筆記本的白領們,於是,在銀行工作還不到半個月,彭先生就辭去了這個比較穩定的“金飯碗”,跳槽到一家公關公司。
在進入這家公關公司後,彭先生依然只能從一些繁雜的瑣事做起,譬如打字複印、接待、端茶送水,新工作的“美麗憧憬”漸漸在彭先生的心中破滅了,隨之而來的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樣的焦慮和煩躁。終於有一天,彭先生又無法堅持上班了,不到兩個星期,他再次放棄工作。
從公關公司辭職後,彭先生對自己是否能夠適應正常的工作產生懷疑。不管什麼工作都同樣枯燥乏味,不能提起他半點興趣。現在,一提到上班就充滿恐懼,對自己的定位始終很模糊,更加沒信心繼續找下一份工作。
彭先生是典型的上班恐懼症,在剛畢業的大學生中,跟彭先生類似的例子不少,這些恐懼上班、害怕工作的現象並非個別,甚至有的人一上班就想要什麼時候辭職,這其中也不乏在職場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人員。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他們的健康深受破壞,有時一上班就想還不如在家舒服,何必要死要活地工作?所以具有上班恐懼症的人,通常一上班就馬上神經衰弱,連晚上睡覺都會夢到工作中不願接觸的點滴小事,每天都備受煎熬,惶惶不可終日。
那麼,怎樣克服上班恐懼症呢?
1。正確自我定位。患有工作恐懼症的人總是過於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總是想到“我想做什麼”和“我喜歡做什麼”,卻很少考慮“公司需要我做什麼”和“這份工作本身要求我做什麼”。正是這種認知上的差異,才使這些畢業生在工作中常感到無法實現自我價值,進而開始懷疑工作本身的價值,所以恐懼上班或頻繁跳槽。
2。制定階段性目標。通過確定階段性目標,可以在平時的工作中有意識地訓練自信心,學會自我調節,提高抗挫折能力,減小恐懼心理對自己的影響。
如果說,患上了上班恐懼症的人還僅僅只能算是“準職場中人”,因爲他們大多數還沒有經歷多久的職場生活,那麼,已經身在職場中的人,像前面提到的韓小姐那樣對工作、對老闆充滿恐懼,就是典型的老闆恐懼症的症狀了。
老闆恐懼症已成爲困擾職場中人的一種新的病態心理,他們害怕老闆辦公室的窗簾拉開,害怕看到老闆的轎車停在樓下,害怕老闆朝自己走來,害怕老闆單獨找自己談話。總之,只要是和老闆有關,他們就總是感到恐懼,並且這裡所說的老闆不一定非得是公司的最高領導,公司的其他領導、自己的上級也都是屬於老闆的範疇。實際上,在職場中,我們也經常會把這些能夠決定自己職場未來和對自己職場表現有權評價的人,叫做老闆。
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老闆恐懼症呢?
1。從人生經歷來說,如果小的時候怕家長,唸書的時候怕老師,工作了就比較容易變成怕老闆,怕上級。
2。有自卑傾向、有對人敏感傾向、有自我壓抑傾向,就業後容易出現老闆恐懼症狀。
3。從誘發因素上說,某次任務完成得不好,或領導的一次批評和否定,或偶爾聽到的某種言傳,都會誘發對領導的恐懼。
如果具備以上三大因素,又不會正確調節產生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慢慢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式的老闆恐懼,從而把本可一帶而過的緊張感逐步積累成揮之不去的恐懼症狀。
陷入這種症狀中會使人感到心神不安、效率降低、上下級關係彆扭甚至緊張,工作就變成了沉重的苦役。症狀進一步加重會使人產生迴避動機——如果真的開始迴避領導、迴避交往、迴避任務,人的社會功能就會受到損害。如不恰當地調整,就會產生跳槽、休假甚至辭職等退縮行爲。
上級恐懼心理本可以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化解掉。如果症狀越來越重,主要原因往往是調節的方向不對或方法有誤。下列方法會使症狀得以“鞏固”:
1。總是期望領導能變得和顏悅色、善解人意、溫柔如許等等。
2。總是希望自己在領導面前表現得心境平和、從容不迫、落落大方、魅力百分百。
3。總是希望把自己的哪怕一丁點兒的缺點、弱點都消滅乾淨,至少在領導面前消滅乾淨。
這三個“總是”會把一個人的全部注意力都盯在自己和領導的心理關係上,用專業的語言來說這叫“精神交互作用”。說白了,對上下級關係的過度關注恰恰是老闆恐懼症的“精神支柱”,也就是說過度關注會使恐懼加劇。
那麼,正確調節老闆恐懼症的方法是什麼呢?
1。全盤接受。就是說,把自己害怕上級的這種心理狀態原原本本地容納下來,把它看作是自己人際交往的特點之一。寧願帶着這樣的特點去和領導真實交往,也不削足適履地硬弄出一套辦法去適應領導。說到底,任何領導都不會因爲你有點兒怕他而恨你,倒是你不拿他當回事兒更容易形成問題。
2。本末正置。完成任務是上下級關係的“本”,心理感受是上下級關係的“末”。如果領導還給你發工資,一定不是因爲你在他面前旁若無人、放鬆之至,而是因爲你完成了這個崗位規定的任務。領導靠什麼生存?靠所有的下級卓越完成他下達的任務,而不靠大家悠然的心情和悅目的表情。如果你心情好、表情好,那隻能算是上下級關係的副產品。如果把心理的關係變成上下級關係的主旋律,那個領導肯定會使企業虧損,使工作拖沓,使團體渙散,使自己下臺,使員工沒飯。這樣的領導你可能不恐懼,但你也沒活兒幹、沒飯吃,至少幹不出豪邁感。
3。樹立普通觀,不必神化上級。“老闆恐懼症”源自心中的一種上級神話。苦於“老闆恐懼症”的人,無一例外地把上級給神話了。苦於“老闆恐懼症”的人不是期待自己和上級能有神交就是把上級想象成近乎上帝的某種神話。總之,肯定沒把上級當成普通人。其實,上級就是被時勢的某個浪頭,推向了某個位置的那個普通人。把你推上那個位置,你也是被叫做上級的普通人。骨子裡有了這樣的平等觀或普通觀,再想得“老闆恐懼症”也不容易。
需要提示的是,輕微的“老闆恐懼症”可以在工作中自然調節,如果調節無效或症狀加重,再滿足於自我調節就會陷入誤區。這種情況下就該去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心理訓練或心理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