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

混元大羅金仙昊天正在一仙湖旁盤腿靜坐,作爲聖仙,他對蓬萊之事瞭若指掌。

“大道是與生俱來的,它其實就潛藏在人們的心靈之中!”混鯤祖師的話猶在耳畔。

昊天一有閒暇,必每日溫習那倒背如流的道經與德經,因爲它們是萬經之王。

之所以稱之爲“萬經之王”,是因爲它系統地揭示了天地的根本真理;揭示了天地萬物形成和化生的源動力;揭示了人類與這個真理和源動力的根本依存關係;揭示了人類提升品質迴歸大道的必由之路。

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萬物衆生的根蒂,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無色無相,無爲無慾,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道,彌綸於整個宇空之中;遍佈於宇宙空間和時間之內;滲透於萬事萬物之中;與生俱來的潛藏於人們的心靈之中。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在宇宙大千世界之中,在虛態和實態的任何一個角落,人們都可以尋覓到道的蹤跡。

只要人們誠信、真信,用正覺正念洗滌陰自我的心靈,讓“心中之水”平靜,驅散“心頭翻滾的烏雲”,用正覺正念陽自我的心與意,作爲人與道相連接的準繩,人們也就每時每刻都在它的慈愛關懷和呵護之中。

道時時都在關注着每一個衆生,德性缺失的多少,決定着與道融合的難和易。

道始終慈悲的期待着人們心中德性的修補,早日歸復純真,從而能夠與之相印,從而能使道光順利透入心身,從而幫助我們每個人心中真我本性的成就和蒞臨。

我們每個人心中與生俱來的,原本就有的不生不滅的道——自性真我,必然透發出本性之光,朗照自身內外,與宇宙的靈魂——道,同頻共振。

從而再造我們的道德生命,遠離疾病與痛苦,擺脫煩惱與厄運,獲得安樂與喜悅,即世獲得解脫,直返道境。

道,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它無爲無慾地關懷着宇宙中所有的衆生,以它無比博大的慈悲,以無與倫比的慈愛、關懷和期待,靜靜地在等待我們心靈的相應,等待我們將遺失的德性修補完整。

德性淳厚之日,必然也就是心道成就之時,真我君臨內天下普照身外衆生之際。

當我們心中的道體與宇宙的道相印,必然出現與整個宇宙的道德能量場相應。

就會集合成爲一股無窮無盡的、強大無比的能量而實現無爲無不爲。

道遠遠超越了所有的有相、有欲、有智。

這個能量沒有極限,它是真正的天人合一,既可以布遍我們的身國體內,滋養德化身中的衆生;也可以充滿我們的家庭,使家庭和睦安寧。

既可以彌散在我們整個民族之中,使整個國家富強安定;還可以播散到整個天下,給世間帶來和平和生態平衡。

道德的光明,遠遠的超越了我們的視覺聽覺的範圍之外,它沒有任何的界限和極限,自然地朗照乾坤。

雖然一般普通的成就者在成功的早期,他的道德之光的光能具有某些侷限性,但是大批成就者的道德之光,萬朵金蓮所放射的光華連接在一起,聚合在一起,就必然會共同構成朗照我們的民族,朗照全世界的道德大光明。

道,不增不減,無爲平易,慈悲愛生。

只有道才能拯救我們,使我們這個塵封的道心真性重現光明。

對這個道,我們所要依附的至道與至尊,是三寶中的核心,是道德修養實踐者須臾不可離開的靈魂。

當今的三界,人們對自己心中的道,心中的本性,真我的實相,普遍地將它塵封在私心貪慾的泥土中,放任私心貪慾馳騁在金錢名利、醉生夢死的妄相中,耗費生命,自墮沉淪。

長道慈悲的關懷着廣大迷途的衆生,只要肯回頭,它隨時都在進行着接引。

道就在每個人的心中,至尊就在每個人的靈魂,它無處不在,隨時聆聽着你心靈的呼喚,隨時敞開着慈悲的懷抱,準備擁抱你,幫助你,救助你。

只要你牢牢地念記着她,須臾不忘它,時時真信的、至誠的從心靈中發出呼喚,它隨時都在等待着你的呼喚,時刻準備帶着你返回闊別已久的,幾乎淡忘的,那個美好的道的故土,道的家園。

我們如果向至道至尊真誠地依附,道就會在誠信者的心靈中作出無所不在的迴應,或者通過道的人間化身,用徼和妙迴應真誠者的祈求和願望,並且給予慈悲的指引。

人們不可錯以人心揣度無爲的道,而自毀對道德的誠信之心。

人們所實踐的印證,無爲所得的證驗,必然都是陰動陽行,不離道性根本。

當人們還沒有將道經德經作爲自己日常生活的正覺之時;只能說明人們的陰我心冥頑不靈,正覺正念未生,人們還深陷在塵濁中的泥潭中尚未拔起身。

正覺不立,陰我不退,人們就難以找到道德至尊;僅憑一顆污濁的人心,呼喚道尊,更好的滿足塵欲私心,道尊必然難以相應。

人們只有高度重視尋覓心中道德的本性,喚醒自身這個客觀存在的道德體,有了本性的覺醒,纔是連接師源的根本。

依附至道至尊,破陰我,修真心,是正確認識三界的指迷之燈。

紅塵世界與人們道德修養者之間,人才是其中的主宰,真性真我纔是世界的主人,一切其實都得依靠道生。

每個人的真性,纔是萬能的道體,它才應當是真正讓每個人如醉如癡的修持實踐一生,從而最終使真性脫困,放出它大道的無量光明。

道德修養者實踐聖心的求證,要牢記對陰我的增陽滌陰,擺脫“常有欲”中的假象和由此產生的迷惘塵紛,以及由此而滋生的煩惱無明。

認識陰我,把握陰我,滌其陰退其位,是必須長期堅決實踐的內容。

人的軀體、意念、智識、感官,都是可以被真我主宰和自如運用的,只因人們暫時的無明而喪失了這個主宰權。

當人能夠看清楚這問題的癥結,掌握了其中的差異時,並且以正覺正念去生活時,那麼從這一刻開始,也就參悟到了實相和目標,踏入道德人生的光明路程。

當人們在真實的實踐中,認識到了自性道體本清靜,認識到體悟到這個道體的聖心,就是一位不受塵濁污染的聖君,就是一位身國中最好的見證人時,我們也就實現了明心見性,自然的獲得了大解脫。

大道在修心,身心本無累,累的是揹負太多。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揹負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生活本來就不完美,用一顆平淡的心看待周圍的一切,人生,活得就是一種心情,惟願天天開心。

有時人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報,但自身要想明白一些,不要太苛求自己,生命總有它的輪迴,大道是公平的,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垂青。

讓自己的心靈有一份純淨的湖泊,累了在上面泛泛舟,洗滌風塵創傷。

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成不驕,敗不餒,不仰望別人的輝煌,不眼羨別人光芒,把握真實的自己,活出自己的本心,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只要心是踏實的,便是快樂的。

此時,頗具威嚴的西王母從天而降,緩緩走落於湖心。

她腳步輕盈,踏水不沉,如履平地,然後一步步走向了昊天。

“三界自以爲是的仙人很多,他們不受管制,倒的確是順從了心意。如今羅睺率魔族大舉進犯,實則看上了天帝之位,像他那種以殺止殺的無德者,坐上那帝座,三界豈不是成了他爲所欲爲的地方。”

“放心,沒有人願意讓野心家和陰謀者登上那把帝位來禍害蒼生的。現在連元始道兄和太上道兄與諸聖合力都不是羅睺的對手,我去也改變不了局面,還是等師伯去吧,只有他出手,羅睺纔能有所忌憚。”昊天依舊閉目打坐道。

第一百五十二回 玄明丹第三百七十二回 玄冥氣第八百六十四回 血刀第五百一十回 吸氣第二百一十七回 妄來第三百七十二回 玄冥氣第四百五十三回 靜功六訣第十九回 明爭暗度第三百六十九回 心靈深處第十回 堪別與國殤第八百七十一回 地獄者第七百六十八回 靈性第一百三十三回 衆仙怒第六百六十四回 兼職陰司判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第四十八回 君臣間的情誼第一百一十回 難產之哀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五百五十六回 善莫大焉第二百二十回 殺無赦第四百二十九回 爭不得第七十一回 江湖鼎立第四百九十八回 三脈七輪(二)第六百五十三回 乾坤畫卷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二百三十九回 仙骨第八百一十八回 鎮妖塔之火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二百七十七回 好歹第六百二十四回 修法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二百五十五回 德行第四百九十八回 三脈七輪(二)第八百七十三回 絕無塵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八百零一回 覺知(三)第八百一十一回 寒之憶第五百零九回 再修第八百六十九回 闖地獄第六百三十一回 明理第一百九十九回 人生果第五百七十八回 三焦第四百九十四回 修道自然第五百四十四回 狐妻第一百四十一回 恥爲徒第三百八十回 囚籠第四百二十一回 風泰來的道第二百五十九回 卜說第五百七十回 修道歌第三百一十三回 強勢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鬥仙第五百五十四 怨恨人第八百七十六回 一字追魂斬第七十八回 江湖盟主第十四回 爲軍之將第十八回 斷劍仁情第五百四十二回 鬥狐第六百零三回 興衰(二)第六回 英雄悲命誰葬陪第九百二十六回 妖軍來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六百八十五回 鳳來(三)第九百一十六回 侍碑者(五)第七百九十八回 任寧(三)第四百一十二回 無心之報第一百三十回 出發第六回 英雄悲命誰葬陪第八百八十九回 冥動第七百三十七回 鳳雷鬥(四)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九十五回 三英蕩平帝丘第三十回 軒轅帝的恩賜第七百六十回 靈性第七百九十七回 任寧(二)第九百六十五回 靈仙第九百二十五回 心境第六十三回 落日餘暉第三百九十四回 斬三尸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二百二十二回 算後計第五十七回 家殤第四百四十五回 除惡(二)第五十八回 盤算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二百二十九回 堅守第三百二十一回 天元第五百八十四回 修煉(二)第八百八十八回 長鋏歸來兮第九回 恆愛之心第八百五十回 斬仙術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九百三十七回 魔動力第九百一十五回 侍碑者(四)第四百八十二回 惡意第一百零三回 神秘的仙客第七百七十一回 冥錢度第六百八十八回 玄絲劍第二百五十七回 先天功第三百七十七回 龍吉公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