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回 修道養生

丘山真人不認爲自己在修道方面能走多遠,但在傳授徒弟方面,他不想誤人子弟,除了要教道與德,還要授尋真養生之術。養生之二,是寬容,因爲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

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

它不僅包含着理解和原諒,更顯示着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

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三、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

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

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精神樂觀,積德行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正是因此提倡大衆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爲樂觀是一種開放的心態。

人高興時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變得樂觀、開朗,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四、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無求便是安心法,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說明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

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

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五、調適精神是養生金鑰匙

調適精神,就是要保持心胸開闊,心情舒暢。

人生的道路坎坷曲折,難免遇到不如意之事,對此有兩種態度:一是積極的態度,胸襟開闊,心平氣和,處之泰然,採取各種辦法化解矛盾;一種是消極態度,生氣動怒,這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傷害感情,僵化關係,激化矛盾,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傷害。

在道門養生學中有“百病皆生於氣”之說。

道門認爲“大怒傷肝”“怒則氣上”,生氣動怒會引起肝臟功能失調,使氣機紊亂,氣血運行失於流暢,肝氣上逆,最容易引發頭暈頭痛、胸肋脹痛、目赤口苦、耳鳴耳聾、鼻腔充血、消化不良等症狀,甚至會引發昏厥而導致“氣死人”的事情發生。

道門理論有七情五志,任何一種情緒波動過度,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所以有“憂傷肺、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之說。

比如“思傷脾”,即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出現食少納呆、消化不良等症,人常會變得面黃肌瘦,高興過度也一樣。

瞭解到情志過及的危害,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調攝心理,不以得到而喜,不以失去而悲,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正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夜不歸認爲丘山真人不一定是合格的修行者,但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師尊。

他懂的東西很多,不僅教會了他修道養生,還傳授了道門修煉的九大宗旨,這可是密不外傳的修行秘密!

這修行秘密一告訴夜不歸後,便成了丘山真人留給他的最後遺產。

丘山真人說首先只要先證得長生,才能充分保障個人的修練,使人生更加圓滿,把有限生命溶化到無盡的宇宙裡邊。這就是道家所說的長生久視最高境界。

那麼如何清靜?如何把貪慾去除?達至修道成真?

只要遵循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能認真的修、認真的行,就能得到仙果。

九大宗旨爲:

一、修道養德,內功外行。

養德,外在修持。內功,內在修煉,是心性。

太上老君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一點是讓人行善積德,在修行過程當中,“積德成仙”。

不是說從自己內修就能成仙,那麼內在修煉及外在功德做多做大也可成仙。

“聖者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也善之。信者我信之,不信者我也信之。”這是說明人們外在的行功,這人好,對他亦好,這人不好,對他也是好的,不管有信與否,都要有信於他。這是人們外在的行持。

人們外在的行持,要講的是:不要執着於我行善積德,那是執着心又起了念,本身“貪”字沒去掉,人們在修行過程當中就起了念,就是想執着去做好事。

行善是要抱着無心的狀態去做,就是在行持在修持,要成仙必須行一千三百大善,執着做好事,那就是念。

若是無念是無心的去做,只要本身能夠做到,要發善心,就行了。

就是從日常生活當中,要一點一滴的去把它當成習慣,人們就在這規矩裡邊走,始中是在行善。這纔是外功,修行和外功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性命雙修”,那就是內外兼修。修練性功能提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品行和崇高的道德行爲,同樣的也會帶來對人們修行功夫精進。如果人們一直這樣修,天天做善事,在不知不覺中,人們的內功外功每天就會在精進。

反之,如果說德行不足則與道無緣,內功修的再好,沒有外在的德行,也是不行的。

修道不分貧賤富貴,不是有錢有權就能修成,無錢無權就修不成,道法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修道者不是說權貴者來了,就離開宮觀去迎接他,貧窮人來了,就高高在上,這些都不行,要一視同仁。

道門有一句話是“道不外傳“。

傳道一切都是緣分,鉅富不賣道,街頭送予人,這是送有緣人,否則有錢也不行。

在修行過程當中有一句話“三千功滿八百行”,欲成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二、道無經不傳,師無經不明。

道門是以道、經、師爲三寶,因爲道才立經,因經而載道,既載道又明道。

若不看,不明白,是不入道的,修行好了,方纔入大道。

大道無慾就是太上老君講的“常無慾以觀其妙”,無慾者靜,真心清靜道爲宗。

人無慾無念,接下來開智慧,方可參悟大道,主要是自修。

經,是指誦悟先輩留下的精華,印證其修,人們自己修瞭然後印證先輩留下的東西,和先輩講的一樣不一樣,這是經。

師,就是師傳,所謂說師傳是要師尊指名道要,徒弟讀了經悟不開,這些經是師尊曾經讀過修練過,然後不明白去請問他,他跟你講他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有體悟過才行,剛開始入門的時候,一定要師尊告訴你才行,否則人家問你道你講不上來。

這師是指修行過練過包括經文、科儀,包括道門最高境界、金丹大法都在裡邊。

第六百四十回 善果第五百二十二回 化靈第三百四十二回 餘威第二百九十回 混淆視聽第六百八十回 陰婚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第七百五十八回 異局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七百三十六回 鳳雷鬥(三)第四百八十七回 合道心第七百七十五回 帝王之氣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八回 來世情第八百二十二回 九墮虐第八百六十三回 金獅面王第六百一十三回 冤親債主(二)第七百六十一回 秋媽第四百六十三回 報應第二百七十六回 霧失樓臺第三百二十一回 天元第六百九十四回 長明燈(二)第八百四十九回 通天術第八百三十七回 靈虛子第六百零三回 興衰(二)第八百七十四回 追蹤第二百八十八回 陰陽命第五百一十九回 天和第三百二十四回 天意第七百三十八回 雙王鬥第八百四十一回 暗金龍訣第九百六十五回 靈仙第一百八十五回 奪身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第六百二十六回 命不欺第九百零五回 賊人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四百九十一回 消陰第一百八十七回 雷仙第六百零三回 興衰(二)第八百二十六回 破後立第三百三十八回 捨得第六百一十回 大道長第四百七十二回 心靈美第八百三十一回 一念之間第四百五十六回 福報人第一百四十回 混元第七百零一回 薛劍的結(二)第四百零八回 少年的公平第一百八十四回 雲涌第二百七十一回 秘籍第五百零二回 道真第五百八十五回 功過第一百四十九回 替死第七百九十七回 任寧(二)第五百八十六回 法天命第六百三十一回 明理第六百五十八回 恐龍第八百九十二回 冥君之威第一百二十七回 人長壽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六十一回 山門前的風波第八百二十回 暴走(一)第七百四十九回 白鸛情(二)第三百五十一回 掌中人第二百二十九回 堅守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一百五十三回 絕殺情第八百八十九回 冥動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八十五回 江湖雲第五百七十六回 呼吸吐納之法第六百七十一回 東方雄的道第四百三十五回 福生無量第一百五十七回 歸去來第五百四十一回 狐怨第六百七十一回 東方雄的道第二百四十回 不爭而爭第五百二十一回 點竅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一百八十六回 醫仙第九百六十四回 哀說第四百四十五回 除惡(二)第四百三十六回 福生無量(二)第九百三十四回 玉宮第四百九十九回 三脈七輪(三)第一百七十九回 火燒天第九百二十六回 妖軍來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七百四十八回 白鸛情(一)第九百五十一回 思量第七百零六回 太危來(三)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四百六十三回 報應第一百三十一回 海龍霸第二百二十一回 跌宕第七百七十三回 訓誡第七百九十六回 任寧(一)第七百九十七回 任寧(二)第一百零八回 守護之族第六十回 暗得利 明拒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