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時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問題、制定政策,確保改革始終沿着正確方向推進。

(一)理直氣壯地把國有企業搞好、做大做強做優

我國建立和發展全民所有制性質的國有經濟,既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又具有巨大優越性。習近平同志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發展60多年的經驗,明確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這指明瞭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

搞好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內在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國有經濟是其主要形式)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同時,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且具有多層次性,非公有制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因此,我國實行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我國社會保持社會主義性質的關鍵;以國有經濟爲主導,保持國有經濟強大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是公有制爲主體的基本標誌。還應看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搞好國有經濟,不斷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搞好國有企業,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怎麼實現共同富裕?加強國民收入再分配、推進社會福利建設非常必要,但還遠遠不夠。真正的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在初次分配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它要求所有人都按照同一標準,例如都按照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這樣,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所有人都能逐步富裕起來。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尤其是全民所有制)條件下,人們在生產資料面前是平等的,這就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

(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長期探索的成果,是我國當前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經濟領域的根本制度。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在內的經濟體制改革,必須有利於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違背甚至破壞基本經濟制度。至於具體的經濟體制機制,則需要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進行改革調整。

國有企業改革應有利於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需要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既發展公有制經濟,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公有制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擴大。但前幾年仍然出現了所

謂“國進民退”的聲音。這是因爲一些人存在一種錯誤觀念,即一提改革就是發展私營經濟,一看到國有經濟發展了,就說是“國進民退”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克服這種錯誤認識,促進包括國有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國有企業改革應有利於加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自從原始社會瓦解以來,迄今爲止的各種社會制度都是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的。在存在多種所有制經濟的情況下,社會制度的性質是由佔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決定的。正是公有制佔主體地位,決定了我國社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公有制佔主體的重要性,他指出:“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然而,有人片面強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而忽視公有制爲主體的重要性,認爲既然各種所有制經濟都對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就沒有必要強調哪種是主體。事實上,越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越要注意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樣,社會主義制度纔是鞏固的。

國有企業改革應有利於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在社會主義國家,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是公有制爲主體的重要標誌之一。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有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引導國民經濟朝着預定方向發展。國有經濟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避免出現大的波動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二是國有經濟可以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起到引導作用。各種所有制經濟都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是它們統一的一面;但它們又存在矛盾的一面,需要運用國有經濟的力量,通過各種形式(包括髮展混合所有制)把非公有制經濟引導到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上來。

(三)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活力結合起來,是我們黨的偉大創舉。按照傳統政治經濟學觀點,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市場經濟則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市場調節多了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我們黨對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明確指出計劃經濟、市場經濟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調節經濟運行的手段,屬於運行機制範疇,而不是社會基本制度範疇,不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明確市場經濟是發展生產力、調節經濟運行的方法和手段,就可以說清楚以下三個原則問題:第一,既然市場經濟是方法、手段,那麼,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這就同把市場經濟看作資本主義本質特徵的傳統觀念區別開來了。第二,既然是方法、手段,那麼,是否運用市場經濟就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不能認爲市場經濟是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必須運用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把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運用哪種方法,絕不能迷信“市場經濟萬能論”。第三,既然是方法、手段,那麼,它就不是決定社會性質的東西。我國作爲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爲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服務。因此,不能離開社會主義講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這四個字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性質,既要採用市場經濟這種

方法、手段,又要用社會主義制度來規範、引導市場經濟的作用方向。後面兩條,是我們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所主張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根本區別。

長期以來,經濟學界一直存在一種錯誤觀點,認爲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搞市場經濟就必須實行私有化。按照這一錯誤邏輯,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鼓吹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目的是想把國有企業改革引導到私有化道路上去,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那麼,怎麼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國有企業改革的關係呢?我國國有企業舊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是按照計劃經濟的要求建立的,企業僅僅是一個計劃執行單位,這樣的體制當然不能同市場經濟相容。但這不等於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不相容。國家所有制不是隻有“國家所有、國家統一經營、統負盈虧”一種實現形式,還可以有其他實現形式。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能夠按照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自主作出經營決策,並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只要國有企業通過改革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就能夠成爲市場主體,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經營。也就是說,公有制、國有企業是可以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就是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不改變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前提下,把經營權交給企業,讓企業真正成爲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成爲具有一定權利和義務的法人。這實際上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原則:不搞私有化,而是改變國家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把所有權同經營權分開,國家保持生產資料所有權,把經營權下放給企業。在實踐中,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也一直是按照這個思路展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路徑更加明晰。但是,一些人卻竭力要把國有企業改革引導到私有化方向上去。如何認識這個問題?首先,產權是一個法律概念,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不同所有制有不同的產權界定,不能把反映私有制的產權看作唯一合理有效的產權,用這種產權界定來看待公有制的產權實現形式。其次,產權即財產的權利,它是一組權利,包括所有權,也包括使用權,使用權就是經營權。國有企業的所有權是清晰的,國有企業的資產屬於國家所有,沒有任何含糊的地方。現代企業制度裡講的“產權清晰”,並不是指所有權要明晰化,而是要把所有權與使用權(即經營權)分開,把生產資料的使用權交給企業,使企業能夠作爲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出現在市場上,成爲市場主體。

實踐證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遵循。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排除各種錯誤思想的干擾,通過改革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鞏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本章完)

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