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孫金國對已發掘的“蘭陵王墓”早就抱有懷疑之心,加上樂萬山爲了虛名,明明知道是假的“蘭陵王墓”,卻非要顛倒黑白,孫金國一怒之下,便帶着助手藍野明前往“孝觀山”,本意是爲了尋找真正的“蘭陵王墓”所在,卻不料這一去,釣到了一條更大的“魚”。
當時“夏商周斷代工程”還沒有啓動,但孫金國祖上就是倒斗的手藝人,雖然到了他這一代金盆洗手,做了考古人員,但孫金國自小對古董文物非常感興趣,加上爺爺、太爺爺的影響,孫金國知道,這先秦以前的文物,那是相當的稀少,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董已屬罕見了,先秦時期,特別是西周以前的東西,那都是國寶級的,一般倒鬥之人哪怕是機緣巧合碰到了,那也不會去動它,這可是燙手的香餑餑,就算倒鬥倒出來,一般也出不了手,不是怕沒人開得起價格,而是這是要掉腦袋的。倒鬥不就是爲了個“財”字,犯不着提着腦袋和國家過不去,這也是爲什麼先秦商周時期出土的文物十分罕見稀少的原因了。
孫金國本意是找到真正的“蘭陵王墓葬”,卻不料發現這“孝觀山”裡,竟然另有玄機,“蘭陵王墓”緊挨着一個空前巨大的地下城而建,而那地下城中,竟然整整齊齊排列着一個一個的“人”,就好像秦始皇陵的陪葬的兵馬俑一樣,只不過這些“人”並不是石俑陶俑,而是一具具風化了的乾屍,是真正的“人”,而這些“人”的臉上,都戴着和傳說中蘭陵王所戴的一樣的“面具”,盤結在孫金國大腦中的結一下子就解開了,他甚至大膽的猜測,“蘭陵王”高長恭的“面具”,與這些士兵所戴的面具有同工異曲之妙,甚至,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這些面具中的其中一件。
很顯然,“蘭陵王”很有可能是故意將陵墓修建在這裡的,按照慣例,天子大多在登基之時,便已經開始爲自己建造陵墓了,秦始皇如此,唐明皇也如此,這“蘭陵王”高長恭雖然不是天子,但也是嫡親的王爺,自然也會在生前爲自己選好一處風水極佳之所在,然後開始建造陵寢,而“孝觀山”的位置從風水學上來看,並不算是特別好,起碼並不適合安葬“王爺”一級的大人物,加上“蘭陵王”的種種傳說,比如“面若處子”啊,什麼戴上猙獰的面具後變得十分的驍勇善戰啊等等,這些傳說便讓孫金國產生了這樣一個疑慮,“蘭陵王”高長恭將陵墓修建在“孝觀山”,其目的在於掩人耳目,使得他更加方便地進出這座夏朝時期的地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