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

陸皓東穿着乾淨體面的衣服獨自一人來到京師大學堂,大門外是荷槍實彈的衛兵。陸皓東不由的嘲笑着,朝廷以爲這樣就能嚇倒了我了嗎?爲了革命,我們跟本就不再乎犧牲。

“我就是陸皓東。”陸皓東走到衛兵面前大聲的說道。可他沒想到的是,衛兵只是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接着繼續自己的站崗警戒的工作。

這下陸皓東反而不明白了,朝廷擺這麼大的架子不就是爲了要抓他這個叛逆嗎?爲什麼他到了跟前這些衛兵卻沒有一點反應?所以他更大聲的說道:“難道你沒有聽到,我就是陸皓東。”

“嘩啦”一下,衛兵拿着槍指着他:“你是誰我不想知道。要麼進去,要麼離開。此地不準喧譁。”

陸皓東徹底糊塗了,這個衛兵似乎連他是誰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陸皓東不明白,但他還是走進了校園,直到走過林蔭大道纔看見久候的李菊藕。

大學堂小型講演室內,站在臺上的陸皓東看着下面坐着的百來名學子。開始了準備了一晚豪氣沖天的演講,雖然不是他想像中會面對全校三千多人的演講,但能有這一百多人聽他的講演,他也很知足了。洋洋灑灑的數萬字,引吭高歌引證論據的一個多小時,下面百來名學子就這樣的靜靜的聽着,不時的爆發出熱烈的鼓掌聲,這讓陸皓東引以爲豪,今天沒有白來。

結束了一個多小時的講演後,就是臺下衆人提問的時間。這時來之前就已經說好了的,陸皓東端起放在桌角的杯子,一口氣喝完茶水,然後高傲的看着臺下。等待他們的提問。他明白,這裡坐着的都是當今天下最爲優秀的學子,只要說服了這在坐的一百多人,那離革命成功就不遠了。可他還是看到那角落裡坐着的一個人――身着一品官服的李鴻章。

“總理大人,朝廷是派你來抓我嗎?”。

“非也,來聽你講演而已。皇上怕你出不了京城,特讓我來送你。不必顧及老夫,你繼續吧。”

李鴻章話音剛落,就有一女子站起來問:“剛纔先生講到民主與共和,其民主意指天下當以民衆爲主。共和意指天下所有黨派參於討論朝政。我不明白的是,這天下難道不是天下人的天下了嗎?自古以來,各朝各代均明白這麼一個道理,就連當朝皇上都曾說過:無論君王更替還是朝代變換,這有片土地都有一個不變的名字叫中國。其意豈不就是說。這天下就是天下人的天下,這與誰是皇上跟本就沒有關係。至於共和。我就更不明白。天下學子學而優而仕。爲仕者爲何?自然是入朝爲官,那爲官又如何?自然要議一議這朝政。先生剛纔一直在說我國當效法西方列強,學習西方列強的民主與共和。此言更是大謬,據《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記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舜乃豫薦禹於天。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這是歷史記載的最早的民主制。而共和更是可笑。西周從厲王失政。至宣王執政,中間十四年,便是年號共和,當時西周朝廷則由召公、周公共同執政,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民主與共和原本就源自我泱泱中華,爲何先生卻一再說是來自西方?先生自以爲西方列強的一切都比我中華來的更好,像先生如此崇洋媚外,我真怕先生的革命成功後,斷了我泱泱華夏之根本,把一個五千年的文明國度賣給那些加起來還沒中華歷史長久的國家。切以爲,先生還是去西方國家革命好了,再回頭將其買與我等,也算是爲國做貢獻了。”這個女子自然就是楊棗兒了。

這麼說民主與共和原來是源自中華?陸皓東自己都不知道中國歷史還有這麼一段。面對滿堂鬨笑和質問,陸皓東辯解是那麼蒼白無力,無論他如何表示自己的愛國決心,都無法避免一個問題――革命制度來源於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學子提出的反對的意見,在他們看來用西方制度來革中國的命無亦就是叛逆,這是當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無法接受的。蒼白的辯解和虛無的誓言換來的不過只是更多的嘲諷,滿頭大汗的陸皓東手足無措。光緒再一次的成功的轉移了目標。

一名男學子問道:“先生一再強調你口中所謂的民主,應當是全體公民自由選出行使權力和公民責任的政府。此話如此拗口其意更是難以理解。我等能進大學堂之學子,不敢說是這天下最聰慧之人,但也算的上是中上等學識了。我們尚未能完全理解民主之意,更何況那些連字也不識的農夫。當先生跟他們說要他們來選舉天下的君王,他們能理解你的意思嗎?且不說這個,即便天下人都知道這民主爲何,那麼請問先生,這選舉當如何舉行?在何時何地進行?天下之大如何進行協調?何人監督?何人算票等等。先生可否明言?”

陸皓東再一次啞口無言,他只知道,只要中國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那中國的強大就指日可待。至於如何操作,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先生不知?”那名男子見陸皓東無法應答,不懈的說道:“原來先生只是紙上談兵呀。昔日趙括斷送趙國江山,先生莫不是想效仿?若真讓先生革命成功,中華未來還真恐危亦。”

楊棗兒站了起來:“先生說西方乃自由世界,若對政府不滿可對政批評。可先生在此難道不是在批評朝廷嗎?那又憑什麼說大清不自由呢?先生說西方宗教開放了思想的自由,那麼我想請問的是,西方的基督教就真的自由嗎?西方人的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帶領下去做什麼禮拜,一個從小就接受基督教學說的人長大了還能信別的嗎?先生爲什麼沒有看到,在中國。父母從來不會教導孩子去信哪個教派。長大後你可以信佛教、道教,也可以信洋人的基督教,這也沒人會說你什麼,難道這不是自由?你爲什麼不看看西方國家,如果你不信基督教那會是什麼結果,那你就是異教徒,是要被燒死的,我沒說錯吧。那在我們中國,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嗎?不會。我們都知道你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可我就不明白。到底是你們這些信洋人教派的基督教徒真心想國家強大,還是你跟本就是基督教派來毀我中華的。如果按你的說法,你連自己國家的教都不信反而去信洋人教,那你是什麼?我來告訴你,你是這中華民族的――叛徒。”

楊棗兒如同定論的話語震動了全場。感覺到受到了欺騙的學子們羣情激憤。還好有李鴻章在場將他保了出來。京城門外,李鴻章給了他十兩銀子:“以老夫本意。當全力剿滅叛徒。皇上有好生之德。你回去轉告孫中山,若孫先生真心於國家,皇上願與他共商國是。”

“恭喜皇上,陸皓東之徒辯無可辯,已羞愧而去。”送走了陸皓東的李鴻章急忙回御書房報喜。

光緒只是淡淡的應道:“若無必勝之把握,朕豈敢讓他公開演講。此事不再提。李總理。重新編練八旗之事你如何看?”

兩人商談甚久,其間還將世鐸召來問話,至入夜時分方散。

對於放走陸皓東之事,李鴻章與世鐸均無法理解。都說皇上過於仁慈。在他們看來,對於叛逆就當抓一個殺一個以儆效尤。

光緒會仁慈嗎?當然不會。光緒可不是什麼好人,放走陸皓東是爲了讓他去找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國最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爲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爲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被稱之爲國父。這是對孫中山正面的評價。

孫中山“領導”過11次起義,而且每次起義都被冠名以“革命”,廣州起義,惠州起義,黃岡起義,防城起義……等等等等,大小共計11次。可是當我們回頭再看一看歷史,看一看那些革命人士拋頭顱灑熱血的時候我們的大炮先生在哪裡?他在安全的後方喝茶。

孫中山固執,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勸告,他只知道一門心思的“革命”。可是他根本不知道革命須要些什麼,當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傳出,尚在美國喝茶的孫中山才匆忙返回國內,還是兩手空空的回來。革命所須要的槍支彈藥、火炮資金無一例外都沒有獲得,只有帶回來一句他有心報國的一句話而已。若不是那時袁世凱想自己當皇帝而逼迫清帝退位的話,憑孫中山那點人手跟本就不配是北洋軍的對手。

對於孫中山此人光緒的評價是:理想主義的革命家。因爲他跟本不明白什麼是政治,他的革命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沒有一個有效的組織,甚至對於一但建國後的國家內部的穩定,光緒敢打賭他跟沒有想過。

所以光緒明明可以安排人去追蹤和暗殺孫中山,但是他沒有。因爲光緒明白,由這樣一個蠢纔來領導國家革命只能白白消耗“革命”的力量。把革命交到他手來進行,總比交給一些真正的野心家要安全的多。所以在光緒打贏甲午之戰後就秘密將中央偵察營調至廣州附近,應對即將到來的廣州起義。

但是甲午之戰大清贏了,民間對朝廷恢復了那麼一點點信心,也使得原本的廣州起義沒能打響。而孫中山在發現他發動不了足夠的起義力量後改變的對策,陸皓東來到京師大學堂。他企圖在這裡接攏南方士族,以獲得足夠的力量和資金。但是陸皓東還是失敗了。

這些革命黨們還是太天真了。他們跟本沒有考慮過當前國內的情形,忠君思想還是主流,以和平手段改良政治和社會現狀還是當前的主要手段。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等這些老臣不僅僅是忠心於朝廷,他們還是家鄉主要利益的代言人。這些老臣都還活着,天下士子們也並不想推翻朝廷,而朝廷也藉着甲午之勝讓大家看到了朝廷還有希望,還有一位可以效忠的皇上。這也是光緒敢讓陸皓東講演的底氣,所以陸皓東輸的並不冤。

看着李鴻章遠去,陸皓東突然哭了。回想這如同噩夢一樣的一天,他不明白是怎麼了,難道真的他的理想錯了嗎?良久,陸皓東止住哭泣毅然向南走去。

陸皓東來到秘密集合點,這是昨夜商量好的地點。計劃大家在這裡碰面然後一道南下回廣州,但他卻沒有看見等人。他檢查了房間,重要的資料已經取走,現場也沒有打鬥的痕跡。

也許他們得到了什麼緊急情況而提前離開了吧。陸皓東是這樣想的,所以他也就起程前往天津,從天津坐船回廣州。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同伴其實全部都已經犧牲了,而他踏上的是一條曲折的歸途。等他回到廣州已經是三個月後了,而他不知道在他的身後,跟着一個披着火焰流淌着鮮血的惡魔。(未完待續……)

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4章 朝堂之上第300章 一十二章 大婚日的炮聲第7章 着手準備第26章 出現改變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208章 要造反?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183章 羣鬥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47章 開學之日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30章 定遠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61章 主心骨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51章 佈局海外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83章 軍制改革第375章 分歧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50章 插曲第418章 亂戰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49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127章 交換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287章 天龍八部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95章 雲涌第98章 諜戰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127章 交換第211章 開火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7章 着手準備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55章 準備就緒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422章 決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