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

太陽緩緩升起,暖暖的陽光普照大地。叫賣聲中,熱氣騰騰的早點給人們補充好了能量,京城中的人們又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紫禁城養心殿東暖閣,慈禧坐在龍椅上安然的接受朝臣們的朝拜。衆大臣們和慈禧一樣都是喜氣洋洋,皇上的黨羽已經一網打盡,雖然被救了出去,但失去官職的他們已經都不再是威脅了。如今的大清,在太后老佛爺的帶領下定能重震朝綱。

可是,意氣風發的慈禧上朝的第一件事,不是廢除皇上新政,而是面對如同哭喪般的瑞親王。原定的大阿哥溥儁本當今日上朝謝過太后恩典後入宮學習的,只是這次沒有來成。

這次冊封載漪時沒有把瑞字寫成端寫,所以載漪還是續上了瑞親王的封號。只是早晨剛醒來還來不及上朝的瑞親王接到兒子溥儁的求救,他的房間內有一把帶血的尖刀插在牀頭,尖刀下扎着一張紙條,是面寫着:離開這間房間就是――死。死字是用血寫成的。

慈禧看過呈上的尖刀和紙條,當廷大怒道:“他們能進的了你的王府,難道還進得了皇宮不成。愛新覺羅怎麼就出了你這個窩囊廢。傳旨榮祿,讓他把大阿哥接進宮來。”

慈禧明白這是皇上的威脅,可她不怕。皇宮必竟守衛森嚴,這次還特意加派了雙崗,定能鎮住宵小之輩。出師不利呀,今次訓政看來會有不順。可結果不僅僅只是不順,而是鬧心。

榮祿領旨退下去了。慈禧深呼吸幾口氣後正欲指點天下之時。以英國爲首的五國公使一起要求晉見皇太后。希望皇太后就昨日之事能通報各國駐華公使,並要求清政府繼續履行已經簽訂的協議。

“啓稟太后,五國公使還說。如果太后不能履行協議的話。他們將要求朝廷雙倍賠償。如果朝廷不賠的話……”新接任外交部的慶親王奕劻奏道。

“難不成他們都要對我大清開戰不成?”慈禧很生氣。

可生氣歸生氣,這個時候朝廷還是惹不起這些個洋人。所以慈禧還是見了。好說歹說,慈禧總算是用尚不清楚皇上所籤協議爲何,容朝廷細仔分辨後再議爲由拖了過去。可是英國公使歐格訥卻說:“光緒皇上是他的好友更是大英帝國的好友,所以他和大英帝國一樣是尊重光緒皇帝陛下。他僅僅代表他個人反對廢除光緒皇帝的皇位。”如果只是歐格訥一個人說也就罷了,五國公使都說了同樣的話。德國公使更是說:“他希望今後清德兩國外交還是由光緒皇帝陛下全權主持。”

客客氣氣的送走了五國公使後,慈禧是怒火中燒。她不明白。僅僅才親政一年的光緒,是如何做到能在親王府內悄無聲息的放下帶血的尖刀,又是如何能讓五國公使出面保他的皇位。

好吧好吧。哀家都忍了。可當受到驚嚇的溥儁進宮後堅決不當大阿哥,氣的慈禧都摔了杯了。終於在載漪的勸說下最終答應了下來。慈禧嘆了口氣,總算成了一件事。這一早上給鬧心的,慈禧乾脆宣佈退朝。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連夜趕回京城的李鴻章到了。他要求在大殿之上。朝見太后。慈禧想想,李鴻章也是忠臣,既然他纔到了天津才一聽說哀家訓政就趕了回來,就憑這份孝心就隨他的意吧。

“微臣寇見聖母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臣有本要奏。”李鴻章頂着通紅的雙眼跪在地上。他還是回來晚了,昨夜還是未能成行,至到今日天才放亮才往回趕。

“中堂大人也是我大清老臣子了,如此連夜奔波還需多將養身體。起來說話吧。”

“微臣不敢。微臣要參這大殿上所有之大臣。微臣參他們置大清於分崩離析而不顧。不忠不義。參他們蠱惑太后,不仁不孝。”

李鴻章的話震驚了全場。衆臣們紛紛指責。世鐸更是說道:“大堂大人荒謬之極。皇上新政不得人心,衆臣們請太后訓政以重振朝綱。這如何成了蠱惑太后?太后訓政天下歸心,怎麼到了中堂大人這裡就成了置大清於分崩離析而不顧?”

“太后明鑑。自皇上主政以來,雖說未提新政二字,然後行之事確爲新政之實。新政一出,難免會傷及滿朝大臣的利益,大夥心中有怨也在所難免。尤其是兩江總督嚴復,他跟本不聽諸位大人的招呼,藉着皇上的恩寵,兩江之內大小官員幾近皆是嚴復一手安排,諸位大人的人一個也安插不下去。兩江爲我大清最爲富庶之地,如今一味推行新政,也至使諸位大人損失頗大。可自傳出皇上要直接選派學子入兩江爲官,滿朝大臣們再忍無可忍。至使眼見皇上如今要改官制就蠱惑太后重新訓政。老臣只想問一問在場的諸位,你們口口聲聲恭請太后訓政,是爲了自個兒的利益還是爲了大清?搬出太后訓政天下,諸位可曾想過,當天下分崩離析之時太后就成了我大清的罪人。太后,他們是將你至於烈火上煎熬呀。這樣的大臣何來忠心可言,又豈不是不忠不義、不仁不孝嗎?”。

“好好好。”慈禧如今是氣極而笑:“以你李鴻章之言,哀家訓政這天下就要分崩離析。哀家當這幾十年朝廷的家,國家可曾亂過?哀家訓政幾十年來這天下分崩離析了嗎?”。慈禧臉越來越陰沉:“你今兒就把話說明了嘍,哀家訓政這天下怎麼就分崩離析了?說不明白,誰都別過這個坎兒。”說完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李鴻章仰頭一笑,慘淡的笑容裡是說不出的苦澀與無奈。只一瞬間,李鴻章的神情如同頓時衰老一樣。

“恕老臣斗膽,就請太后與諸位聽老臣說幾句誅心的話。無論大到一國還是小到一家。首當其衝就是財力。大清財力窘迫,朝廷萬般事務勉強維持,皆是依靠兩江之賦稅和皇上賣電給洋人賺來的銀子。加之代收各省賦稅的大清銀行從中周旋調度。此兩處大小官員皆是皇上所派,離了皇上誰又能指揮的動。沒了這兩處的財源,大清朝廷又如何能運轉下去?”

“還有軍隊。八旗綠營早已不堪使用,自甲午之後無論北洋還是各地的練軍防軍也已殘破不堪。如今撐起我大清國防的不是別人,正是由皇上一手締造的皇家軍隊,這皇家軍隊的統帥也正是皇上。諸位大人可知,老臣從天津過來之時。在天津火車站看到了什麼?看到整個火車站都是兵,光是火炮就有數十門之多,重型機槍更是擺了一地。而帶兵的不是別人。正是死守平壤和營口的左寶貴。他就等在火車站,只要命令一到就立刻進京。結果等來就地待命的左寶貴見到老臣說:整整一萬餘人的部隊已經準備完畢,只要本官一聲令下就可以立刻時京平叛。諸位都可聽清楚了,他們要進京的是‘平叛’。平的是你們的叛亂。”李鴻章指着大殿上的每一個人:“諸位可曾想過爲何會這樣?一個還沒有得到皇家軍隊番號的新兵部隊都要進京平叛。更何況是皇上嫡系的虎狼之師。諸位這就是軍心,這就是皇上在田莊臺的屍山血海中,與將士們並肩沙場的得來的軍心軍威。試問太后與諸位大人,這樣的部隊,除了皇上誰又能指揮的動。”

“而兩江與東北,每一個官員都是皇上安排的。諸位可曾發現,這些新晉官員都是平民出身,在皇上的調教下哪個不心懷國家。哪個不欲富國強兵。如今太后訓政,有斤斤計較自己一點利益得失的諸位大人在。不能實現理想的他們會怎樣?如今的兩江與東北早已自成體系,有錢、有兵、有人的兩江與東北恐怕是再也不會聽朝廷的意旨。這難道不是大清分崩離析的開始嗎?”。李鴻章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平民出身的官員只有跟着皇上才能盡心施展抱負,將來纔有機會出將入相,纔有機會和你們一樣站在這裡指點天下、光宗耀祖。而有諸位大人在的太后的朝廷,他們永遠只能做一個小跟班。他們會選擇誰這還用問嗎?

“還有一層,諸位打着反對新政、反對皇上仿學洋人的旗號請太后訓政之時,可曾想過洋人的反應。老臣主理洋務多年,深知洋人品行。太后訓政,洋人必將出面干涉。老臣說句實話,若是太后廢帝,洋人甚至會直接出兵武力干涉。內有皇上的十萬虎狼之師就不是諸位能對付的了,外又有洋人的虎視眈眈。諸位能打的過誰,那時我大清又當如何處之?”

大殿內的空氣如同凝固一般,呼吸都已經停了下來,靜的都能聽到心跳的聲音。李鴻章這何止是誅心之言,這就已經是拿刀子在扎他們的心呀。別的先不說,單是這洋人的反應就被李鴻章說中了。

世鐸站了出來,對着李鴻章拱了拱手:“以中堂之言,太后訓政這軍隊就要叛亂,這兩江與東北就要與朝廷離心離德,洋人就要武力干涉。這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吧。自同治朝起,太后訓政這數十年來還不是平了楊洪之亂、甘陝回變,大清種種皆是太后一手創建。就連中堂大人的北洋艦隊也是奉了太后旨意才能建立的,莫非中堂大人皆已忘否。”

李鴻章含淚在目:“這天下早已今非昔比,可憐諸位大人卻還不知。今日皇家陸軍之精銳可是楊洪之賊所能比之,而豐臺八旗與甘軍哪裡又能比的上當年湘軍。且楊洪之亂地遠在江南,而皇家陸軍卻近在咫尺。單是那獨立炮兵師裝備的103毫米的火炮就有十門之多,你們拿什麼去打。”

李鴻章才說完,就是一片抽冷氣之聲,就連臺上太后也都是一驚。天安門前那門37毫米的炮就讓人看得威力無窮,沒想到皇上已經有了103毫米的火炮十門。這仗確實不好打。

“中堂大人謬也。”徐桐站了出來:“李中堂不要忘了,這皇家陸軍也是我大清的軍隊,更是我大清的子民。他敢興兵作亂就是亂臣賊子。只要太后登高一呼,到時天下勤王,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人家出兵是要平定京城叛亂。難道徐師傅忘了,皇上更是我大清的皇上。老臣奉勸諸位早做辭官回鄉之打算,或許尚可活命。”李鴻章說完跪倒在地:“太后,如今太后已然訓政。何去何從,請太后三思呀。”

“說的好呀,說的真好。”慈禧狠狠的盯着李鴻章,顫抖的指着他說:“忠心了幾十年的李鴻章呀,哀家當初怎麼就看錯了你。”

“太后沒有看錯李鴻章,老臣字字句句都是忠於太后之言。遠了不說,單說這眼下就是年關,年俸發放在即。如今國庫空虛,就等着江寧的稅銀入庫。太后這一訓政,江寧必定要扣下這筆銀子。太后可知,如今整個江南的稅銀都是先解至江寧再送入京城。如今沒有了這筆稅銀朝廷連年都過不了,還如何談訓政。皇上親政一年,不僅把賣電的銀子、廠子裡賺的銀子全拿了出來,還要向洋人借款方能勉強維持朝廷運作。太后,明年開年後,各項政務均在用大把的銀子,太后又去哪裡找銀子。”

“哀家這就革了嚴復的職,剛毅出任兩江總督,立刻上任。”

“大人且慢。”不等剛毅出班謝恩,李鴻章就出面阻攔:“大人可知兩江總兵樑華殿此人,甲午年他就冒充過土匪,若剛大人前去還須萬分謹慎。老臣以爲,剛大人可能進了兩江性命堪憂。”

“中堂大人是不是太多慮了。本官乃是朝廷命官,朝廷官兵豈能加害與本官不成。”剛毅一臉的不懈。

“那本官在此預祝剛大人旗開得勝了。”李鴻章也不多跟他說:“太后若無其它旨意,微臣這就要去面見皇上。不管誰坐這朝廷,誰來當家。首要的就是大清不能亂呀。”(未完待續……)

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364章 我是誰?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2章 整頓內務第41章 洪災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3章 各懷心思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172章 震驚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357章 競爭第233章 摺子戲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89章 生死大戰第201章 遠東的**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233章 摺子戲第56章 錢的來源第42章 鐵路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365章 天崩第55章 準備就緒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98章 諜戰第82章 演習第30章 定遠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51章 佈局海外第31章 水師操演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50章 插曲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98章 諜戰第122章 不放棄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276章 公審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40章 回京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章 低調做人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92章 同命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95章 雲涌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364章 我是誰?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350章 攪局者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40章 回京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58章 第一場雪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292章 同命運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