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驚喜
自從缸瓦廠發了工錢之後,工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就得到了顯著提高,一個個都是往死裡幹,畢竟收入這麼高的工作,真的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到,沒有誰願意失去這份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工作。
鄧世榮最近很忙,每天要負責二三十人的吃喝,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有二十多青壯幫忙做工,他家蓋房子的進度也是極爲喜人,僅僅兩天就把地基給挖好,因爲要廿一才能行磚腳,衆青壯也沒有閒着,便上山砍松木樹,這是用來做樑的。
在雙旺境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家都是用松木做樑。
現在這個年代,農村蓋房子很少用到油漆,爲了防止房樑被蟲子咬壞,大家就用祖上傳下來的土辦法,把砍回來的房樑放到河底下去浸泡,浸泡的時間越長越好。
早在兩年前,大兒子滿十八歲後,鄧世榮就陸陸續續的砍了不少松木回來浸泡。
但是當時沒想到一下子要蓋這麼多房子,所以準備的松木顯然是少了點,就只能讓青壯們現在上山去砍。
現在砍松木回來,浸泡時間是不夠的,好在整個那耶村可不止鄧世榮一個人提前浸泡房樑,有不少計劃幾年內蓋新房子的人家也都提前把松木砍回來浸泡了。
如今其他人還沒有蓋房子的計劃,那用新砍回來的松木跟別人提前浸泡的松木換一下,這點面子鄧世榮還是有的。
很快時間就來到了七月二十一日,早上六點二十八分行磚腳並放了鞭炮後,鄧世榮家的房子便開始動工建設。
而到了這個時候,暑假也不知不覺便過去了,明天幾個兒子就要開學了。
晚上一家人洗完澡聚在廳堂聊天的時候,鄧世榮從口袋裡掏出一迭錢,從中數出二十五塊錢,遞給二兒子道:“允衡,這是你的學費和兩個星期的生活費,你的高中生涯只剩下兩個學期了,該說的我都已經跟你說過了,考不上大學伱就只能回來幹苦力,只有考上大學了,你才能過上你想過的生活。”
鄧允衡接過錢,神色堅定的說道:“爸,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努力,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鄧世榮點了點頭,又數出十塊錢,遞給三兒子道:“小嵩,這錢你拿去交學費,多出來的錢就當給你的零花錢了,你也要開始你的初中生活了,初中兩年非常重要,決定了你以後要走的路,你也要好好努力。”
這個年代的學校並不是很規範,比如說那耶村的學校,不是隻有小學,還設有初中,直到幾年後才把初中撤消。
而那耶學校的學費也不是固定的,或許這個學期多一點,下個學期又少一點,這個取決於學校的經濟收入情況,因爲這個年代的學校是有副業的,爲此學校還專門設了勞動課,讓學生們幫學校做工,這樣就可以減免一部分學費。
鄧允嵩接過錢,點頭應道:“知道了爸,我一定好好讀書。”
鄧世榮又分別數了兩個八塊錢,遞給四兒子和小兒子,照顧叮囑道:“你們兩個也一樣,現在跟你們說未來估計你們也聽不懂,反正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獎勵我已經說過了,你們想要錢買零食就努力讀書。”
鄧允華與鄧允恆接過錢齊齊點頭。
鄧世榮想了想,又數出兩個兩塊錢,分別遞給兩個女兒道:“阿珍,阿珠,這是給你們的零花錢,作爲一個女孩子,身上還是要有點錢的。” 鄧允珍與鄧允珠都一臉驚喜的接過錢,顯然沒想到父親竟然給了她們這麼多零花錢。
鄧允珠興奮得小臉都通紅了。
哪怕是已經十八歲的鄧允珍,臉上的笑容也是藏都藏不住,哪怕是過年父親以及其他親戚們給的紅包,加起來都沒有超過兩塊錢的,如今父親突然給了兩塊錢零花錢,對於她來說真是天大的驚喜。
看到兩個女兒那高興的模樣,鄧世榮感覺這四塊錢給得真是值得,他笑着對大女兒說道:“阿珍,明天允衡去學校,走路的話太浪費時間了,你跟他一起騎單車去,把他送到學校了,你就在公社那裡吃個粉什麼的,再自己騎車回來。”
這話一出,鄧允珍與鄧允衡都忍不住高興起來。
鄧允珍高興,是她長這麼大了,還從來沒去過鬆山公社呢,當然想要去見識一下。
而鄧允衡高興那是不用多說了,他在松山高中那裡讀了一年書了,最煩的就是揹着行李和大米走路去學校,這一走就是三個多小時,都快比得上人家幹苦力的了。
現在,可以騎單車去學校,不僅速度快,還不用背那麼多東西,他不高興纔怪呢!
接下來,父子幾人又閒聊了一陣,便各自回房休息。
在躺回牀上後,鄧世榮又開始琢磨着要給其他人牽線搭橋。
現在系統空間裡的豬肉扣肉啥的,因爲每天吃飯的人太多,哪怕有各種魚、蝦、黃鱔、田螺、田雞等東西幫忙撐着,但肉的消耗速度還是很快,房子才真正開始建設,豬肉扣肉就消耗了將近三分一了。
要是他再沒有進項,等系統空間裡的肉食全部消耗乾淨,那他就得拿出真金白銀來購買,那樣就有些不划算了。
村裡適婚的青壯有不少,但鄧世榮想了一圈,這些青壯們的婚姻,卻沒有一對是能夠跟鄧昌福與官永英這對夫婦比的,有一些爭吵了半輩子,有一些到了四五十歲還離婚了,也有一些雖然不吵不鬧,但卻窮了幾十年。
這樣的婚姻,鄧世榮自然不想幫忙撮合。
想了半響還是毫無頭緒,鄧世榮明白這是他手上的資源太少了,可供匹配的滿打滿算就那麼幾個人,資源這麼少對於媒人來說是不行的,看來是時候往其他大隊跑一跑,多收錄一些適婚男女的信息了。
至於給工人們做飯的事,交給大女兒就可以了,經過他這麼多天來的教導,大女兒的廚藝已經是今非昔比,雖說還遠遠不能跟他這個做父親的相比,但在村裡已經是少有人能與之比肩了。
大女兒掌廚,再找兩三個人幫忙打下手,鄧世榮每天只需要提前準備好足夠的肉食,就可以從廚房中解放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