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僞證的最高境界

確認了痛點,最多隻能算是做好一個課題彙報的前10%工作而已。

就像一個病人去看病,醫生搞清楚他究竟是啥病。

下一步是弄清楚最前沿的努力已經做到哪了。

相當於醫生問明病人來醫院之前、還自己吃過哪些藥。

在這方面,顧驁比其他研究生略有優勢。

因爲基辛格帶的其他研究生,是接觸不到最近幾年美國國WU院的決策機密內幕的。所以他們不會精確知道“這一次來醫院之前吃過多少藥”。

而顧驁至少可以看到一些後世解密出來的熱點分析,也就能少走一點彎路,少做一點重複性工作。

當然了,顧驁前世並不是研究這個的,所以他只是外行看熱鬧。對那些鬧大了的70年代秘密外交事件的手腕有所瞭解。

其他95%小事情,他是不知道的。

算不算大事的標準,要看後世有沒有資格被脫口秀“曉說”提及、或者進入“得到”分析課程。沒收錄的,顧驁上下班地鐵上沒聽過,就不知道。

他前世是碼農嘛,忙着呢,哪有時間專門學沒用的文科瑣碎知識。

比如,71~72年,基辛格爲中美建交所作的努力,以及兩面“欺上瞞下”的秘密和稀泥,這就算是“大事”,顧驁是知道一點細節的。

只不過這一領域沒什麼乾貨可挖。

另外,從國際上而言,基辛格那一年乾的更大的事情,是跟蘇聯人簽訂《反導條約》(72年),限制兩國開發彈道導彈防禦系統(30年後小不死總統退出了,美國就搞了NMD/TMD)。

而從這裡面,顧驁可以看出,“如何對付國會只能二選一”的問題上,前人已經做了儘可能多的努力了。主要表現爲“把修改僞裝得不像修改,而是澄清解釋,並且在澄清和解釋中欺騙矇混參議員”。

《反導條約》的細節無需贅述,但看一下總體邏輯,就知道爲什麼這是一個極度需要秘密外交、一邊騙自己人一邊籤的條約了。

因爲這實際上是在“拿自己國家當MT肉盾、幫隊友扛仇恨”的條約,跟15年後的《中導條約》一樣,如果被本國人民和議員們知道真相,是絕對不肯籤的條約。

無獨有偶的是,《中導條約》在李根任期內簽訂好之後、同樣是持續生效了剛好30年,到唐納德時被撕毀。

顧驁之所以對這些這麼清楚,是因爲後世唐納德撕毀《中導條約》時,網上媒體炒得很熱,他在那些學習APP上看了太多鋪天蓋地的分析文章。

這兩個條約一致的技術邏輯是這樣的:當時美蘇兩國的反導彈系統,即使研發了,也是需要極高的反應時間的,所以即使開發成功,也只能防止蘇聯美國互相毀滅,但防不到蘇聯就近拿核彈核平西歐,所以一旦開始研發,西歐會更危險,成爲敵方射程被限制後、頂在前排的肉盾。

中程導彈的部署增加,也是這個道理:蘇聯的中程導彈只能用於滅掉英法德意,是打不到美國的。限制中程導彈數量,其實是讓蘇聯把同樣的資源往洲際導彈上傾斜。

也就是說,美國人簽約時,相當於跟蘇聯喊話:你要幹直接跟老子幹,別想着拿小弟撒氣。

這很像2010年代,美國人對北棒喊話:有種你弄出更遠程的洲際導彈來,別老是不管誰揍你,你都拿揍南棒這個手無寸鐵的人質來威脅。

而這些條約,對美國當時的國際環境,確實是有幫助的,它看似加大了美國扛仇恨值的比例,但把西歐國家徹底拉成了小弟——

基辛格之所以是在72年去籤《反導條約》,就是因爲70年11月的時候,法國鐵腕開國總統戴高樂死了、蓬皮杜可以徹底走出陰影。而戴高樂活着的時候,法國一度是保持中立,跟蘇聯關係還不錯的,還拉攏了一大票站中間立場的歐亞小國,並不唯美國馬首是瞻。

因此基辛格是在戴高樂剛死、立刻就推動了反導條約、示好整個西歐,蓬皮杜就一改此前的“戴高樂主義”外交,倒向了美國。

美國人這個“扛仇恨”,其實是在國際上拉到了一大票馬仔的,而蘇聯人又沒真的發射過核彈,所以美國其實是用虛無的風險,換來了實際的利益。後來87年的《中導條約》更是如此,極大拉攏了歐洲和其他環蘇聯國家,爲他們常年堅持國際油價低迷、拖垮蘇聯經濟、一邊阿富汗戰爭放血,最後蘇聯崩盤。

但正是這樣的內容,導致這兩個條約,美方簽署人員是必須秘密進行的,絕對不能讓國內人民知道真相。

否則人民和議員們就會發現“原來你國務卿是在蘇聯人那兒拉仇恨,讓蘇聯人把本來平坦到英法德意這些盟國頭上的仇恨值,統統由美國扛、換取法德心悅誠服給你當小弟”,然後人民就會亂來,議員就會瘋狂投票抵制。

可白紙黑字的條約,最後總是要表決的,這怎麼秘密得了呢?

有辦法。

就是利用參議員們都是文科生啊,不懂科技啊!

他們拿到反導條約和中導條約上那一大串技術參數,壓根兒不知道限制的東西究竟是幹什麼的、被鼓勵的東西又是幹什麼的。

在文科生眼裡,所有參數的彈道導彈和反導彈系統,好像都長一個樣子的嘛!應該也是一種用途的吧?限制其中一種、鼓勵另外一種,到底意味着什麼呀?好像沒差啊!

這時候,基辛格等外交人員,以及從五角大樓請來聽證的彈道導彈部隊技術將領,就負責接受參議員們的質詢、幫他們答疑了。

他們可以在答疑的時候,把這些技術細節糊弄過去。

關鍵就在於這個“解讀”。

然後管理好媒體,別讓懂行的人在簽約期限內曝光出解讀文章,就沒事了。

(這時候最怕的就是外國某個期刊上,比如《外交評論》,殺出個顧驁之類的人,寫一篇深度解讀論文、送到反對檔智庫那裡,樂子就捅大了。

如果有人能逮到這樣的機會,那麼別客氣。寫完文章後,要麼美國人的某個基金會,會拿着上千萬美金來堵你嘴;要麼某個CIA的特工,會想盡辦法幹掉你滅口,風險與機遇並存。)

基辛格72年的時候,就是這麼把反導條約的事兒瞞天過海辦成的。

捋完這一串脈絡,顧驁豁然得到了一點啓發:

現實政治中,想靠強行突破憲法規定的表決階段只能投票、不能修改這個鐵律、折衷和稀泥,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爲憲法這麼規定,就是爲了分權,確保立法的人只管立法、行政的人只管行政、執法的人只管執法。

這是三權分立的最基本要求,事關美國國體,萬萬不可能被動搖。

否則允許“折衷”的話,就相當於允許行政官員國務卿、在國會立法的時候提供慫恿性意見乃至誤導了。

這就好比在任何兩審終審制的國家,訴訟法都會規定“二審發現一審價值判斷和法律適用錯誤,可以直接改判。而發現事實認定不清、或者有必須採納的新證據的,應當發回重審”。

這就是防止有人特地瞞着重要證據、到二審再拿來證據偷襲,不給對方準備時間和想明白後“再來一次”的機會,直接矇混過關一錘定音。

你國務卿和總統要臨場修改,早幹嘛去了?就是不讓你現場改,不讓你趁着議員們腦子還糊塗的時候蒙過去。一定要打回去,讓議員們充分讀完,腦子冷靜了,再表決一次。

而國務卿乾的就是那種“你們聽我解釋,我沒改,其實我沒想改,我就是怕你們看不懂,現在在給你解釋,這是解釋,不是改”。

就這樣偷偷地進村,放槍滴不要,看誰腦子更陰損奸毒,腦子保持長時間清醒的能力更強,最後把對方給忽悠騙過。

八年前基辛格是幹得不錯的,他在最後應對內敵的時候履險如夷忽悠瘸了20幾個提問參議員,沒讓他們看出來反導條約的“幫小弟扛仇恨”屬性,蒙過關了,等他們後來發現法國人來投靠,纔回過味兒來,大勢已去,條約早就生效了。

不過這種被陰的不爽經歷,多多少少也爲民豬檔議員們後來狂懟尼克松下臺積蓄了不少“怒氣槽”,這是後話了。

到上述爲止,顧驁算是弄清了“這個病人這一次來醫院之前,已經自己吃過哪些藥”了。

……

後面,是“開新藥”。

理論是理論,騙人實踐是騙人實踐。

實際執行落地中,你究竟是在對秘約進行“折衷/實質性修改”,還是僅僅提供“答疑/解釋”,遠比法理的玄學推演更難判斷。

理論上,所有涉及“事實判斷”的東西,都是不容更該的,涉及“價值判斷”的東西,是可以解釋的。

但什麼纔算“事實”、什麼纔算“價值”?真正頂級的國際法老陰嗶,絕對可以把參議員都繞暈,更別說普通民衆了。

舉個不太恰當、但有助於理解的例子,在大洋此岸,法律都是大會立的,這沒有疑問。但最高司法機關可以出“司法解釋”啊。“解釋”的時候還有多大操作空間,學過法的人自己心裡清楚就好。

“所以,基氏保護秘密外交成果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實質性修改’僞裝成‘非實質性修改’,甚至把‘修改’僞裝成‘澄清/解釋’,夾帶着通過參議院質詢。”

總結到這一步,顧驁真的是非常心累了,

他已經寫滿了整整十幾頁草稿,也揉掉了七八張,內心收穫頗豐。

道理他是能想明白的,但越是想得透徹,他越是發現自己是真心不想學這種技能。

因爲對他一輩子都沒用。

他只是來美國進修一下,不是給美國當官。

這一套辣雞,將來回去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啊!

他把最後一張推演廢紙揉成一團,狠狠丟進壁爐裡,長嘆一聲:“唉,還是***說得對:西方民豬政治最大的弊端,就是領導人爲了迎合民衆及其代表,而不得不說謊!

這種技能練了有什麼用?只要對國家有利的事情,就應該集中力量辦大事嘛,幹嘛想着怎麼騙議員?

至於騙韭菜的口才,就更沒用武之地了。對韭菜應該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他們奉獻的政治覺悟就好了嘛。”

吐槽歸吐槽,如今已經箭在弦上,準備工作都做到這一步了,顧驁也只能當是“頭腦風暴”,鍛鍊一下自己的智力博弈了。

人生重要的不是知識存量,而是學習和思維能力。研究一次,不管結論有沒有用,至少也是腦力的淬鍊。

“這種把‘修改’僞裝成‘解釋’的行徑,最大的風險就是一旦短時間內被反方戳穿你矇混過關的企圖,那麼負責提供質詢解釋的當事人,會有極大的風險。以至於他們不太敢經常睜着眼睛說瞎話,怕將來夜路走多了撞到鬼。

在美國,僞證罪和其他類似的試圖妨害司法/立法公證的罪名,都是很重的。而且目前這些罪名大有被過度濫用的趨勢。這也是布熱津斯基時代不敢跟基辛格時代那麼囂張的一個側面原因……”

顧驁如是往下推理,想到這一步時,已經是後半夜了,中間其實還走了不少不可行的彎路,便不多贅述了。

想到這一點後,他知道,自己今天的一切研究成果,估計都不會上學術期刊了。

因爲真要是有什麼乾貨,基辛格肯定不讓刊的,而是偷偷秘密印發,只給本檔派的總統、國務卿、核心檔鞭等幾個人看。

因爲,這方面的技能,從來都是控辯雙方水漲船高的。布熱津斯基時期,之所以畏首畏尾,就是因爲此前基辛格時代那點謊言技巧,漸漸被議員們回過味兒來了。

不好騙了呀。

“真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幹!對了,後來86年的時候,李根是怎麼掩蓋‘伊朗門’秘密交易的惡劣影響的?記不太清了,不過好像很失敗啊。

克琳頓任期內,是怎麼掩飾‘拉鍊門’(萊溫斯基案)的‘僞證罪’指控的?誒,這個好像有點印象,前世看哪個澀情報告解讀過來着……”

對付“僞證罪”和對付“提供虛假質詢意見罪”的法理學原理,應該是一樣的吧?

前者在美國的法律體系裡,歸納爲“妨害司法公正”,而後者是歸納爲“妨害立法獨立”。

從法益級別來說,這裡面可以類比一下。

“要趕緊找出近年來聯邦最高FA院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全部關於僞證罪非罪案例的判詞和解讀!”

在茫茫題海中尋找藥房的顧驁,終於抓住了一絲努力的藥引子方向。

第359章 得罪人的代價第185章 僞證的最高境界第13章 金童玉女不如湊合遷就第742章 緊急避險還是蓄意搞事第266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523章 肉爛在鍋裡第638章 敲門磚虧就虧了第109章 位面弱子第257章 地球是我的實驗室,曰本只是小白鼠第370章 你沒見過不代表沒有第503章 凜然不可犯第564章 至難者立信,至易者悖信第469章 從心所欲不逾矩第674章 案牘勞形第210章 榜樣的力量第47章 噴神轉世第341章 那就先有勞霍兄了第595章 一張白紙最純潔第475章 沒有壞人第660章 顧哥的名字就是市場信心第32章 姐夫第581章 無名奸雄第140章 殘酷本源第645章 前菜第682章 哥說到做到第769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7章 又一次神預言第98章 史上第一大忽悠第205章 風險防火牆第485章 最好的謊言是隨機第352章 您真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第490章 該來的總要來(三更,感謝掌門“被逗笑的老陰比”的打賞)第696章 掀桌子第10章 特區新風第373章 吃肉不健康第270章 壯烈犧牲第329章 魏巍漢統第24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797章 智商不夠冷靜湊第749章 高調是高調者的墓誌銘第568章 輸贏我都賺第404章 子貢說齊究極版第682章 哥說到做到第265章 半路殺出個德國人第675章 年代特色第27章 敏感問題第745章 姑蘇慕容第3章 名正言順第113章 對球長的期待第228章 段式真愛第61章 履險如夷第164章 提線木偶第497章 哥留你這招牌有何用第571章 丈八燈臺照不到自家第294章 裝完逼就跑,真特麼刺激第406章 要離斷臂,刺殺慶忌第365章 人生三大錯覺第508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第120章 我命在我不在天第199章 不要宣傳本書第429章 上中下三策病第465章 你哥不是那種人第605章 萬人空巷第758章 “液晶演藝”第722章 左邊首富右邊總統第64章 無能狂怒第64章 無能狂怒第198章 你耍老孃呢第728章 老子花錢買了房子爲什麼還要花時間住第640章 感覺小嘴恰了蜜第307章 喜提第50章 小心抄錯答案第495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84章 萬事俱備第35章 真男人第338章 名至實歸顧島主第651章 體面第419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225章 一根毛比你大腿都粗第191章 圖窮匕見第53章 美女試金石第267章 嘴上說不要第250章 受命於危難之際第427章 秋葉原風暴第378章 君住長江頭第560章 衝刺階段第644章 一屋所有第684章 怎麼老是你第287章 好大一盤棋第546章 拿走拿走別客氣第368章 都市傳說第673章 帶小號就是快第586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533章 躲在暗處的敵人第67章 又一次神預言第49章 我真傻,真的第16章 報案第249章 水銀瀉地第81章 技術標準制定權第10章 特區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