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

隨着時間的推移,清廷最初的擔憂漸漸的散去了,他們在經過多方打聽之後終於對中華帝國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這是一個新建立起來的國家,是之前鄭成功的餘部,盤踞在臺灣島上,繼承了鄭家軍隊以前遺留下來的海軍和部分陸軍,但是軍隊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估計最多不超過三萬人,這是因爲鄭成功當初撤到臺灣的軍隊總數也不超過這個數量,再加上後來劉國軒帶領了大量的水軍投降福建的清軍,這支軍隊的人數上限會進一步的壓縮。

不過在之前的清軍進剿臺灣的海戰之中,對方表現出來的海上戰鬥力是的清廷對於中華軍的海軍實力大爲忌憚,他們對於擊敗這樣的一支海軍沒有太大的信心,加上這個時候清廷在水師建設上面也實在是沒有太合適的人手使用,雖然吳英和汪明兩個之前施琅的部將這個時候分別但任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水師提督,但是這兩個人的能力顯然是不能跟施琅相提並論的。

其實清軍在這之前是有兩個比較合適的人選的,一個就是鄭成功麾下的降將——劉國軒,劉國軒是鄭家水軍之中的一員悍將,以能打仗,打硬仗著稱,但是因爲施琅忌憚他的能力,於是以借刀殺人之手段,將他交給了福建的執政官耿繼茂,耿繼茂跟鄭家軍隊可謂是仇人相見分爲眼紅,之前鄭家盤踞在金門和廈門一帶的時候,耿繼茂的軍隊曾在鄭家軍隊上面吃了大虧,加上這個時候耿繼茂手中也沒有水軍力量,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水師將領是毫不憐惜的,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將劉國軒處死了。

這一結果倒也沒什麼,處死降將在清軍看來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那簡直就是悲劇。

隨着施琅的陣亡,清軍這個時候找不出來合適的替代人選,沒有合適的水軍將領。想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能夠和中華軍海軍相抗衡的水師力量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過隨着清軍對中華軍的瞭解的深入,他們終於不那麼擔心了,因爲根據他們的估計。臺灣島上的人口數量還不足十萬人,就算是這幾個月的時間中華軍從東南沿海一帶吸收了很多的漁民走了,但是總人口估計也不超過七十萬人,按照最嚴苛的徵兵條件,七十萬人口最多能夠支撐十萬人的軍隊。而且這也已經是最大的極限了,不可能比這還要多,因爲七十萬人之中徵兵十萬幾乎就已經將能夠拿得動武器的青壯年全部掏空了,這樣的事情在滿清後金剛剛起步的時候曾經施行過,也就是全名皆兵,以百餘萬的人口支撐了十數萬的軍隊,但是這個時候的中華軍的情況跟當時滿清人又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雙方這個時候面對的對手是不同的,滿清自從在天命年間的薩爾許戰役之後,就已經取得了對明軍的軍事優勢,因此雖然民少兵寡。但是卻能夠實施以戰養戰,依靠着不停的劫掠和四處出擊,不斷的從明朝邊境甚至是內部擄掠人口和財富,這才最終強大起來。

在這一過程之中,明朝內部剛剛經歷了萬曆朝鮮戰爭,國庫空虛,軍隊疲憊,而且在這之後國家內部還有多股農民起義的反抗力量的流竄,也大大的牽制住了明軍的經歷,更爲不巧的是就在後金崛起的這個時候。朝廷內部出現了一個魏忠賢,這一下子明朝不亡也得亡了。

所以最終滿清能夠入住中原可謂是機緣巧合天時地利佔盡了,但是在反過頭來看看中華帝國這邊,他們缺少一個很大的條件。那就是地利。

大陸和臺灣島之間隔着一條海峽,雖然這條海峽並不能阻擋住中華軍強大的海軍,甚至可謂是對中華軍的一種保護,使其免受清軍強大的陸軍的直接威脅,但是這條海峽的存在同樣對中華軍產生了不利的困境,那就是他們也就是隻能派遣小規模的海軍在沿海一帶襲擾一下子。不能夠深入到內地去,因爲他們沒有足夠的實力來面對強大的清軍。

只是一些小打小鬧,並不會對清廷的統制造成根本上的動搖,甚至是威脅都算不上,這種程度也就跟嘉靖年間的倭寇之患差不多,再加上清廷目前在沿海一帶大力推行的禁海令,也將大大的壓縮中華軍通過海上行動所獲得的收益,使其難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不足以用戰爭所得來維繫其龐大的軍事消耗。

滿清朝廷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崛起的,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這種方式的弊病所在,那就是少量的人口根本經受不起戰爭之中的損耗,所以在鬆錦大戰之中清軍損失了三萬餘人都已經是動搖了國本了,甚至讓皇太極對入住中原變得悲觀起來,要不是後來吳三桂降清,加上李自成的麻痹大意,清軍根本就沒有在1644年入主中原的打算,等到最後出兵一打了之後,這才知道這個中原王朝已經從骨子裡腐朽至極了,所以這才終於下定決心取而代之。

在滿清人看來,只要他們守住東南沿海一帶的防線,不讓中華軍的小股部隊有機可趁,這樣的話兵微將寡的中華帝國最終將難成大器,等到清軍的水師強兵一成,就能夠揮師東進直搗黃龍輕而易舉的消滅這個小國。

所以清廷的高層認爲目前重中之重就是將將禁海令嚴格的推行下去,使得沿海一帶向內陸五十里一內都要堅壁清野,不給中華軍絲毫的機會,這樣一來他們如果想要擴大戰果,那就是必須冒險派遣軍隊進入更深的內陸,而清軍正可以利用這樣的計劃對這些上岸的部隊逐個殲滅,徹底的掐死中華軍的這種想法。

不得不說,清廷的戰略佈局是不錯的,這個禁海令本來也不是爲對付中華軍而實施的,本是針對實力強大的鄭家軍隊而制定的,但是這個時候使用起來對付中華軍也是十分合適。

不過他們卻根本就不知道中華軍目前的真正勢力,也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對手是擁有了多出幾百年的智慧的穿越人士。。

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37章 戰果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414章 破城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82章 戰爭威脅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227章 攻城戰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20章 價格戰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231章 包圍圈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72章 海上大火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120章 價格戰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99章 項玉成親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108章 炮擊皇城第281章 趙開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73章 日軍投降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65章 糧食危機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87章 新式子彈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29章 不堪一擊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94章 安置俘虜第57章 傷兵營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48章 騎兵戰術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27章 攻城戰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2章 接應敗兵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57章 傷兵營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74章 意外之人第177章 海商第243章 臺南海戰(二)第199章 秦良才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