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三水議兵

看在銀子的份上,趙登明這才下令大軍開拔,準備南下參與廣州城的守城之戰。

八月二十八號,吳三桂大軍拿下了三水城,這是廣州城東面的最後一面水陸屏障了,而尚可喜此時在廣州城內的軍隊總數不過三萬人,中華軍這個時候終於抵達了廣州城。

尚可喜帶着兒子尚之孝和衆位文臣武將出來迎接,趙登明也也不跟他客氣,一連詢問了很多的問題,都是關於廣州城的佈防的問題。

尚可喜畢竟是軍旅出身,所以對於廣州城的防務其實還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對答如流,將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情報全都說出來了,生怕因爲任何細節的疏忽而帶來嚴重的後果,廣州城這個時候是他的安身立命的場所,一旦失守,他就變成喪家之犬了,而中華軍的軍隊即便是沒能守住城,大不了還可以撤回福建。

吳三桂這個時候已經得到了中華軍出兵進入廣州的消息,吳三桂原本對中華軍的瞭解並不深,但是這幾年來中華軍和清軍作戰多次,無一敗績,前後共殲滅了清軍多達*萬人,這樣的戰績自然是令他對這支軍隊不敢有絲毫的輕視。

在吳三桂收集的相關情報之中,對中華軍的先進武器提及最多,早先他對此只是半信半疑,等到施琅的水師在臺灣全軍覆滅的時候,他纔開始重視這件事情,因爲在施琅的艦隊中間,很多船隻都裝備了先進的紅衣大炮,這是目前清軍手中最爲先進的火炮,可謂是攻城拔寨無往不利,而即便是大量裝備了這種武器的清軍水師,一樣在臺南一戰之中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雖說他對水戰並不是怎麼了解,但是卻知道在海戰之中,武器裝備比在陸地之上更加重要。

而這個時候剛剛從湖南兵敗南下的夏國相也向他報告了自己兵敗的全過程,在他看來。滇軍之所以會失敗,完全就是因爲對方的火器太過於犀利。

眼下對方已經到了廣州城,如果還是按照自己之前的計劃攻城的話,恐怕將會付出高昂的代價。這顯然是自己不能夠接受的,於是吳三桂這幾天並沒有下令繼續行軍,大軍一直駐紮在三水城,等待着一個合適的出兵機會。

而吳三桂在這段時間裡面也一直在想一個好辦法能夠減少自己這邊的傷亡。

對於火槍而言,斗車就已經夠用了。只要將其厚度加厚,一般的子彈都不可能射穿它的,但是對於火炮的話,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中華軍使用的火炮實心彈比較少,大多數都是開花彈,這種炮彈對於士兵的殺傷力實在是太驚人了,即便是炮彈的破片被斗車給擋住了,爆炸產生的氣浪和煙霧對進攻的士兵依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而且斗車前面的布蓬很容易就會被炮彈炸壞。就連車身也禁不住幾次轟炸,士兵們很有可能在前進的路上就失去了掩護。

不過即便是吳三桂覺得時機還未成熟,不想急着進攻,但是二十萬大軍的巨大糧草消耗卻讓他有些吃不消。

這個時候滇軍的戰線實在是拉得太長了,原本以爲很快就能結束的戰鬥這個時候已經斷斷續續的打了好幾個月,雲南地廣人稀,也不是糧食的主產區,所以吳三桂手中本來就沒有多少的餘糧,正是因爲這樣,他纔會在出兵的時候首先搶佔貴州接着派兵進入四川。將這兩個地方主要是四川這個糧倉搶在手裡,正是因爲得到了四川府庫裡面清軍撤退之後遺留下來的一批糧食,他的軍隊才能夠支撐這麼久,不然的話這個時候大軍早就斷糧了。

可是隨着戰線從廣西進入廣東。他的後勤補給的壓力就變得空前巨大,在七月的時候他已經陸陸續續的準備在鎮南關一帶囤積糧食,準備在拿下鎮南關之後利用西河水道運輸糧食,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力消耗,廣西境內的山多林密,道路崎嶇難走。糧隊不僅行進的速度緩慢,而且大量的運輸勞力在半路上就要消耗一半的糧食,等到運到前線的時候,幾乎已經十不存五了。

“王爺,幾位將軍他們已經來了,要不要讓他們進來。”一名侍衛走進來說道。

吳三桂點了點頭,示意讓他們進來。

很快,胡國柱、夏國相和吳應麟幾人都走了進來,胡國柱和夏國相都對吳三桂口稱“岳父”,吳應麟則跪地行父子之禮,一番行禮之後三人坐定。

“國相、國柱和麟兒,你們三人覺得眼下這一仗我們該怎麼打?”吳三桂毫不廢話,直奔主題,今天被他叫來的只有軍中的大將,並沒有平日裡跟在身邊的幾個謀士。

夏國相爲人十分謹慎,但是大局觀很高,因此是吳三桂部下爲數不多的能夠獨當一面的戰將,可謂是文武雙全,雖然在湖南他敗於趙登明的手中,但是吳三桂依然對他信任有加,只不過眼下他新敗,胡國柱在南方屢立戰功,風頭正勁,所以當吳三桂開口詢問的時候,夏國相併沒有開口,他在等胡國柱先發表觀點之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一點自然也瞞不過吳三桂,所以吳三桂說完這句話之後,眼睛就盯着胡國柱看,吳應麟是後輩,這個時候是輪不到他先發言的。

胡國柱想了一會,說道:“王爺,眼下我軍連戰連捷,士氣正盛,本可一鼓作氣拿下廣州城的,我聽說那廣州城內的守軍已經不足四萬人,之前有一個絕好的機會,只不過這個時候既然中華軍的援軍已經進入了廣州,我以爲我們應該從長計議,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容小覷,我們決不可大意輕敵。”

吳三桂奇道:“國柱爲何對中華軍如此高看?”不僅是他,就連餘下的兩人也是十分的好奇,夏國相是親手跟中華軍交過手的,在座的幾個人中間,應該是他對中華軍的戰鬥力瞭解最深的,但是這個時候卻是胡國柱說出了這件事,這令他也感到非常奇怪。

“王爺,末將隨未曾通對方交手,但是通過研究之前的幾次清軍和中華軍的戰鬥過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中華軍每一次幾乎都是人少勝人多,不管是攻城也好,守城也好,被其擊潰和俘虜的清軍並不像朝廷宣傳的那樣只有七八萬人,末將以爲,這個數字至少還要翻兩番。”

在場的幾人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儘管清軍和中華軍之間的戰爭不斷,而且幾乎無一勝績,但是因爲滇軍偏安一隅,加上朝廷有意的封鎖消息,所以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戰爭的規模有多大,因此也無法知曉中華軍和清軍在戰鬥之中的傷亡比,故纔有之前流傳的清軍傷亡了七八萬的軍隊,即便是這樣也已經足夠引起他們的注意了,要是真的像是胡國柱所說的,這個傷亡數字爲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的話,那麼對方的戰鬥力也實在是太可怕了。

(。)

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36章 攻城困難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4章 兵臨城下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54章 金門敗軍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174章 海盜島第28章 新式火槍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303章 大問題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4章 兵臨城下第77章 基隆市第262章 夜襲鎮海(二)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269章 呂宋軍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210章 安置第294章 騷亂第14章 索要槍械第53章 拜訪漁村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198章 對付海盜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87章 新式子彈第243章 臺南海戰(二)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94章 安置俘虜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17章 風雲詭譎第83章 抓獲細作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27章 攻城戰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28章 新式火槍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16章 大戰將至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8章 爆破城牆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4章 索要槍械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414章 破城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269章 呂宋軍第199章 秦良才第48章 騎兵戰術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225章 偷襲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383章 兵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