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退守遼東

康熙這一次沒有再去管海豐鎮的中華軍了,而是將軍隊分派守住幾個北京城周圍的重點城市就好了。

既然清軍不管了,中華軍就繼續在海豐鎮紮下根基了,而且因爲海豐距離祁口不遠,所以沒過多久,祁口鎮又落入了中華軍的手中了。

項玉佈置一萬人在山東和直隸交界的地方,一方面是爲了進一步的激化康熙和鰲拜之間的矛盾,另一個方面就是爲了限制鰲拜的補給,隨着清軍勢力的收縮,劉陽他們在度過初期的平靜之後,開始對周圍的城鎮發動進攻了,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接受更加準確一點,整個山東整個時候都沒有多少的軍隊,而且是分散到了大大小小好幾十座城裡面,除了濟南城裡面還有一萬的軍隊意外,各地的軍隊最多的還不到兩千人,而事實上大清朝的上百萬軍隊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全部調動了。

南京城裡面有二十五萬軍隊,河南有十萬軍隊,陝西有五萬軍隊,北京城裡面還有十萬軍隊,再加上遼東的龍興之地的六萬軍隊,以及各地的府兵和駐軍,總兵力只剩下六十五萬左右,之前在南方的幾次作戰的損失對清廷的打擊可謂是十分沉重,而且因爲地盤太大,六十多萬人的軍隊也完全不夠用。

而對於海豐鎮的這一萬軍隊在山東境內的攻城略地,康熙皇帝選擇了當鴕鳥,假裝看不見。

可是這樣的情況不是你假裝看不見它就不存在的,隨着中華軍的擴張,幾個半個山東都已經被他們控制在手中了,這樣一來運到江蘇去的糧草就徹底的不能走這邊的水路,只能轉道從河南南下,這樣一來南京城裡的鰲拜就更加堅持不住了。

到了八月,江北的清軍的糧草供應的問題就已經變得十分嚴峻了,儘管清軍曾在這段時間裡面一度收復了山東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因爲軍隊不能常駐在這裡,而且也難以將劉陽的一萬人全部消滅。所以這種情況維持的時間很短,要不是清軍趁着這段時間運輸了大量的糧食到了江北,不然的話南京城的二十五萬軍隊早就潰散了。

鰲拜這個時候感覺局面難以維持下去,而且中華軍在六月底的時候就已經通過海路向山東增兵。這個時候山東的中華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人,這樣的一支軍隊已經足以威脅到他的大軍的安全了,這意味着一帶南京城有事,中華軍可以迅速的從南北兩面對他進行夾擊,南京城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能守得住嗎?

不只是鰲拜十分擔心。北京城的康熙皇帝也十分擔憂,山東的三萬中華軍已經足夠威脅到北京城的安全了,他對於南方的軍隊也是十分擔心,因爲朝廷不能失去這支軍隊,於是他便從大局出發,給鰲拜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對他好言相勸,並且許下承諾,只要他能夠將軍隊順利的帶回來,他就會將蒙古草原上的大片土地封給鰲拜。讓他做草原上的異姓王。

這以條件可以說是很具有誘惑力的,所以對於鰲拜來說這個條件是可以接受的,於是他很快就答應了康熙皇帝的條件,不過他表示至少要讓自己從自己手中的這支軍隊裡面挑選五萬的精兵帶走,這支軍隊將作爲他在草原上的起家之本,康熙皇帝之所以向他妥協,爲的就是要得到他手中的這支軍隊,鰲拜想要五萬人,行,可以給你。不過你要先幫我打退中華軍的進攻。

眼下的局勢糜爛,南京城顯然是難以保住的,而且中華軍在山東囤積重兵,顯然是對北京有所企圖的。在康熙看來,儘管他是在北京城出生的,對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這個城市顯然是保不住了,不如干乾脆脆的撤到遼東去好了。八旗子弟是從關外的苦寒之地起家的,而隨着入關的時間的增長,新一代八旗子弟的品行出現了較大的下降,不如干脆回去繼續找回滿人的那種曾經的榮耀和精神。

局面到了這一步了,南方丟光了,北方也不安寧,滿人想撤回到關外去,這本來也不奇怪,當年要不是蒙古人先佔領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後來被蒙古騎兵攔住了去路,只能向南遷徙,最終難逃覆滅。

不過這個時候清軍的主力猶在,如果讓他們順利的撤到了關外去,這五六十萬軍隊集中在那麼小的地方,中華軍想要拿下遼東可就不如現在這麼簡單了。

怎麼辦?一定要托住鰲拜,不能讓他的軍隊順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裡傳出朝廷要放棄北京,撤回關外去的消息,儘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會走這一步,不過等到消息傳出來,還是造成了極大的震動,不僅是很多漢人感到惶惶不安,而且一些在北京周邊定居很久的旗人也感到難以接受,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漢人大多是在滿清入關之後投靠他們的,自己的根基其實還在中原,而朝廷要統制天下的漢人,就必須要重用他們這些漢臣,可是如果朝廷退回到關外去,關外是沒有漢人的,那麼朝廷自然也就不需要他們了,而且漢人在遼東是被當做奴隸和下等人對待的,所以他們自然是不願意前往的。

至於那些旗人,他們反對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因爲清軍入關之後的圈地令,使得北京及其周邊的大量土地都被滿清貴族尤其是八旗子弟給圈佔了,這個時候儼然已經成爲了他們的產業了,要是清軍撤回關外去,那麼他們的這些產業就沒有軍隊提供保護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維持,而關外的土地不僅稀少,而且這個時候大多在他們前往關內的時候已經甩賣出去了,回去之後自己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錢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習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你讓他們再回去過茹毛飲血的生活,他們自然是不會幹的。

不過這些人的反對聲音再大,也不能改變康熙心裡的決定,這件事情既然已經被人捅了出來,趁着它還沒有傳到中華軍那邊去,清軍更要抓緊時間的進行撤退安排了,不然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康熙皇帝畢竟年幼,他沒有仔細的想一想,這個消息是怎麼泄露並且傳播開來的,如果他再老練一點的話,他應該就能意識到了這時候事情有點不對勁。

中華軍早就得到了安c在北京城的探子發回的情報,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項玉立刻下令山東的中華軍拿下濟南城,切斷鰲拜從山東這邊撤退的路線。

不僅如此,他還下令湖北的中華軍趁着嶽樂從陝西、山西一帶撤退的時機,趁機拿下這些地方,然後一路追擊嶽樂的軍隊,這支軍隊康熙皇帝肯定不會輕易的放棄,因此,只要將嶽樂托住,清廷撤退的速度就會下降很多。

這個時候從南洋的呂宋羣島、加裡曼丹島、蘇門答臘羣島上運來了大量的糧食,這給中華軍的行動提供了充足的糧草支援。

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77章 基隆市第314章 白塔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71章 破局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231章 包圍圈第14章 索要槍械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317章 論戰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98章 發展戰略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5章 棄守安溪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99章 秦良才第272章 暗線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3章 關寧鐵騎第166章 組建情報部門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325章 江戶灣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371章 破局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71章 引蛇出洞第58章 風雲突變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68章 意外來兵第56章 軍械所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33章 遭遇風暴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