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祁口奇兵

三月份剛到,北方的天氣依然十分寒冷,由於是處於小冰河期的緣故,所以渤海灣的海面已經連續結冰了幾十年了,而隨着天氣的逐漸轉暖,海面上的冰層也開始融化起來了。

渤海和黃海一樣,海水的深度否不大,加上附近有很多的河流匯入進來,所以這裡的水裡面有很多的雜物,在沒有環境污染的年代,這些雜物就是生活在這裡的魚類的主要食物,而漁業資源的發達也使得這裡的捕魚業也很發達。

不過因爲兩年前中華軍的那一次進攻,使得清廷大爲震動,爲了減少中華軍從海上滲透的可能性,所以清廷頒佈了嚴苛的禁海令,這個禁海令不僅是針對東南沿海一帶,而且對於渤海黃海這一代的漁民來說也要遵守,所以這一片海域上就漸漸的看不到漁船的身影了,偶爾只有幾艘清軍的小型巡邏船在檢查禁海令的實施情況。

這一天海面上來了一隻龐大的艦隊,他們冒着黑煙,發出轟鳴的聲音,速度很快,沒用多少時間就由遠及近,朝着陸地這邊使了過來。

岸上不遠的地方都修建了清軍的瞭望塔,這些塔兩裡一處,分佈的很廣,主要是起一個告警的作用。

兩名清軍士兵發現了來襲的敵艦,都被嚇了一跳,他們一邊忍住心裡的震驚,一邊敲響了警鐘。

這些木質的哨塔並不能點燃烽火,只能通過敲警鐘的方式通知其他地方的哨塔,在層層傳遞,讓十里之外的那座烽火遂點燃狼煙。

海面上的這支艦隊自然就是中華軍的戰船了,實際上也沒有多少船,只有九艘鐵甲艦,不過因爲它們的顏色加上海面上反光的關係,所以看起來練成了一片,顯得比較壯觀。

中華軍沒有理會岸上大呼小叫的清軍,這種哨塔他們一路上見的多了。幾乎到處都是,也就不怎麼在意了。

中華軍選擇登陸的地點位於大沽炮臺的南邊,位於祁口鎮這邊的海域,這裡的清軍防禦十分的空虛。主要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海河的出海口大沽這一帶,而南邊的軍隊也在幾個大的州府裡面,祁口的周圍最近的一個城市就是滄州,而滄州則是清軍運輸糧食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中華軍登陸完畢之後立刻出兵拿下了祁口鎮,這是一個小城鎮。鎮上的居民聽說海外的敵人打過來了,基本上都跑光了,這倒也省去了中華軍的很多事。

登陸的部隊人數不多,只有一千人,編制是兩個營,不過卻是有海軍陸戰隊的師長劉陽自己親自統領的,他的軍隊在這之前獲得表現的機會都不多,除了在太平洋上插了一圈的旗子之外,就沒有撈到什麼像樣的事情去做,因此一聽說這個時候有這麼一個作戰的機會。他幾乎是想也沒想,自己就帶着軍隊跑了過來。

一千人的軍隊算是很少了,因此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項玉並不打算讓他們發動進攻什麼的,主要是這個時候中華軍的鐵甲艦的數量有限,而且專門的運兵船還沒有下水,所以在運送部隊的時候還是要藉助以前的木質戰船,所以後續的九千人部隊大概還有五天的時間才能抵達,而在此之前,劉陽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鞏固自己的防線。在海軍戰艦的支持下,守住祁口鎮,將這個地方牢牢的掌握在中華軍自己的手中。

不過清軍的動作倒也真是不快,在得到了海邊的哨塔的警告之後。這附近的清軍全都逃得乾乾淨淨,而消息傳到了北京城之後自然也引起了朝廷的警惕,祁口鎮雖然不是很重要,但是這裡距離京師只有不到四百里,要是中華軍中途不停歇的話,最快只要兩天一夜的時間。就能兵臨北京城下,而自從644年以後,北京城還從來沒有被圍困過,之前的中華軍雖然弄出的動靜嚇人,但是卻並沒有實質性的威脅,而這一次卻不同了。

康熙自然是不能容忍中華軍在祁口鎮站住陣腳,所以他準備挑選大將率兵前去鎮壓,不過這個時候嶽樂剛剛帶着自己的五萬人去了陝西,而北京城內就只剩下三萬禁軍和兩萬綠營軍隊,這一點軍隊不僅無濟於事,而且也不能輕易的調動,要是萬一對方來個調虎離山,趁着清軍主力離開京師,從海河進攻北京的話,那就很危險了。

於是,考慮到這裡的中華軍對於前線的清軍的補給線的威脅程度,所以清廷又給鰲拜下令,讓他派兵前來將這些敵軍趕走。

鰲拜這個時候被中華軍從南邊和西邊的小規模騷擾搞的不勝其煩,再接到朝廷的命令,心裡已經老大不樂意了,雖然這些後勤線對他來說確實是十分重要,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中華軍的目標不是他的軍隊,也不是他的補給線,而是北京城,清朝的首都。

不過既然朝廷發話了,不派兵去也說不過去,於是位於幾省之遠的鰲拜派出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晃晃悠悠的朝着祁口的方向趕來。

等到他的軍隊抵達的時候,中華軍的兵力已經從最初的一千人變成了一萬人了,北上的清軍絲毫沒有接到當地的警告,還以爲自己的對手只是一支不足一千人的軍隊,因此在自以爲擁有絕對的優勢的情況下,貿然的向中華軍發起了進攻,這倒是讓劉陽感到很驚奇,毫無疑問,這支清軍很快就被中華軍給擊潰了,清軍也很有意思,他們潰退了之後,即便是逃跑,也是朝着南京城的方向逃跑,似乎是知道中華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北京城。

鰲拜的軍隊戰敗,且這個時候又沒有去其他的軍隊可以調用,所以北京城內的清廷上上下下都感到十分不安,他們雖然坐擁着高牆堅城,但是手裡面的軍隊都不是很精銳的士兵,而中華軍的強大戰鬥力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所以一時間很多大臣都主張遷都,放棄北京城,向北遷都,回到他們的發家之地盛京城。

這個建議自然是被小皇帝給否決了,這個時候鰲拜的三十多萬大軍還在南方,儘管自己不喜歡鰲拜這個人,但是這些軍隊可都是大清最後的希望,要是自己就這樣貿貿然的遷都,回到北方的盛京去,那麼中華軍勢必將北京拿下,從而沿着長城一帶構建一個封鎖線,使得北邊的朝廷和南京城的軍隊之間失去了聯繫,鰲拜即便是再能打,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只能倉皇北退,而中華軍一定會緊隨其後的追擊,這樣一來祖輩和先烈們耗盡鮮血打下來的江山就會在自己的手中全部丟失了。

他不願意就這麼輕易的放棄祖宗打下來的基業,只要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他就不願意放棄,因此,康熙一邊下令在直隸大規模的招兵,一邊加緊訓練三萬禁軍士兵,然後給剛剛

剛到達陝西的嶽樂發去聖旨,令他審時度勢可以自主決定是否撤兵。

除此之外,康熙還給駐守在盛京的三萬清軍發去調令,急調他們進京,然後派出大臣趕赴蒙古,向蒙古借兵,只要他籌集到足夠的軍隊,他一定要親自率軍出征,將祁口的中華軍攆下海去,捍衛自己的江山。

ps:電腦進不了後臺,所以是用手機進的,數字太小了很不方便,所以時間設置的很亂,過幾天電腦修好了就好了。

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69章 積極備戰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74章 意外之人第120章 價格戰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31章 包圍圈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82章 戰爭威脅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93章 惠子入學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10章 臨危受命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20章 價格戰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63章 臺中對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269章 呂宋軍第176章 起航!第281章 趙開第231章 包圍圈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92章 興辦教育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58章 風雲突變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272章 暗線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8章 梟雄相會第53章 拜訪漁村第9章 糧食危機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96章 意外收穫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69章 積極備戰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31章 包圍圈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27章 新的危機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328章 問計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298章 猛攻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59章 明軍內亂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209章 全殲第75章 日本公主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119章 糧價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