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拜訪漁村

項玉帶人在士兵們忙着搭建營地的時候前去拜訪了眼前的這個漁村,漁村不大,看上去只有三十多戶人家,村口正對着大海,幾乎每戶人家的門前的海邊都停泊着一艘漁船,這些漁船大多是簡陋的小船,只能在二流溪裡面打魚,並不能出海捕魚,加上在荷蘭人的統治和打壓之下,漁民們要上交沉重的稅負,因此整個漁村顯得比較破舊。

項玉走近村子,村口站着許多漁民,他們驚恐不安,不知道明軍爲何要來此地,儘管島上的荷蘭人早在一個多月前就被明軍擊敗,但是對於荷蘭人或者說對於軍隊的恐懼使得他們見到明軍之後也顯得十分不安。

項玉連忙出言解釋自己並無惡意,還讓士兵將自己帶來的一些物品都分發給漁民,項玉所帶的物品包括一些食鹽和荷蘭人從南洋一帶收集到的優質水稻的種子,加上明軍之前捕獲到的一些野味也贈送了一部分給漁民,漁民們見明軍不來向他們徵稅,反而贈送物品,顯得更加不安了,說什麼也不要明軍的東西。

這下項玉十分奇怪了,他找到一名老漁民詢問之後才明白了過來,原來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七月中旬了,到了荷蘭人規定的繳納稅負的時候了,但是由於明軍擊敗了荷蘭人,所以漁民們不知道這稅是不是還是要交,怎麼交,還是按照之前荷蘭熱規定的稅負繳納嗎?

這事項玉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明軍這時候剛剛安定下來島上的局勢,還沒來得及着手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不過按理來說這稅負還是要繳納的,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當然這事情不歸他項玉管,他也沒有權利過問,畢竟他的身份是軍人有點越權。

項玉十分好奇漁民們之前繳納的稅負是多少,於是向這名老人詢問。

這個老人名叫劉金義,今年五十四歲了,這個年紀在現代來看還處於中年,但是在明末時候已經算是長壽了,由於戰亂和饑荒,這個時代的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扯遠了,據劉金義介紹,他們這裡的漁民由於還開墾有一些田地,因此要交雙份的稅負,既要交納田賦稅,又要繳納捕魚稅收,兩稅合在一起相當於每畝地需要交納七百斤糧食,或者五百斤魚。

項玉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七百斤糧食每畝地這簡直就是搶劫,這個時候畝產還打不到七百斤,況且這些漁民所種植的水稻品種又不是很好,荷蘭人明明有比較好的水稻種子,卻不提供給漁民,還向他們收取這麼重的稅,怪不得這個漁村看上去這麼貧苦,項玉雖然不知道漁民們一年能夠捕撈到多少斤魚,但是既然荷蘭收取田地稅這麼狠,那麼捕魚稅想來也低不到哪裡去。

項玉雖然知道荷蘭人對於島上的漢人欺壓的比較厲害,一方面不得不起用他們,一方面對他們十分防備,甚至想出挑撥漢人和當地原住民之間的紛爭,爲了讓漢人不得不臣服,他們禁止漢人擁有武器,不僅是槍械火器,甚至是大刀長矛都被禁止,這樣一來漢人當然鬥不過島上的原居民,不到十年的時間便人口銳減數萬人,只能聚集在荷蘭人勢力範圍的赤嵌城一帶尋求保護,荷蘭人通過了這樣的手段控制住了漢人,然後又不願意原居民坐大,又出兵對土人進行屠殺,不僅僅削弱了漢人而且打擊了土人,雖然荷蘭人數量不多,卻達到了控制住臺灣島的企圖,至少是在臺南的這一帶荷蘭人的地位十分穩固,直到明軍從福建方向殺過來,推翻了荷蘭人的殖民統治。

項玉並不是十分了解明朝時期的土地稅收政策,不過估計最多也只是十稅一或者十五稅一的水平,不會定的很高,畢竟這個時候明軍要安定人心,收攏人口,稅負過高吸引不來流民,更何況明軍自己也有很多軍田,糧食方面的缺口並不會很大。

項玉好言安慰,使得村民和劉金義老人的擔心稍稍減輕了些,項玉還想他們解釋了明軍在這裡駐紮的原因,是爲了防止荷蘭人的突襲,這個消息項玉也是不久前纔剛剛得到的,因此只能說出大概,不過這也足夠了,村民們都飽受荷蘭人的壓榨,這個時候對於荷蘭人都是十分痛恨的,因此紛紛表示願意爲明軍提供自己的幫助,還有幾個年輕人都表示要加入明軍,項玉對於這樣的事情自然是十分歡迎的,對於願意從軍的家庭都會給與一定的補助,還將軍隊中多餘的一些武器分發給村裡的青壯年,漢人不允許擁有武器,因此他們一開始並不敢接受,項玉再三解釋明軍並不禁止老百姓擁有武器用於防身,他們這才接受。

村子雖然建在海邊,迎面而來有海風吹過,但是一到正午的時候村子後面的樹林邊上便散發出一陣陣熱氣,加上溼度比較高,項玉幾人在村中待了一會就滿頭大汗,幾人便連忙回到軍中。

這個時候明軍的大營已經搭好了外面的一層圍欄,明軍人數比較少,加上這裡空氣溼熱,爲了方便觀察和避暑,明軍並沒有搭建板牆,軍營的兩側都是一小片樹林,西邊是二流溪,大營內士兵正在搭建帳篷,項玉的中軍大帳已經搭建好了,大帳裡面何安帶着幾個軍士正在整理文書和地圖,項玉來到這個時代已經過了半年多的時間了,但還是對於這裡的一些生活飲食習慣不太適應,明朝時候油菜還沒有大範圍的種植,炒菜用的是動物油,差不多是豬油爲主,但是這個時候的豬不僅數量比較少,而且吃的也不是像後世的飼料主食,大多吃的是水裡面的浮萍和水草,身上的瘦肉不少,肥肉不多,所以古時候人們吃肉的時候喜歡吃肥肉,如果來了客人,你用廋肉招待他,他會很不高興。

明軍之前在福建東南沿海一帶,哪裡久經戰事,不要說豬油了就是連糧食都十分緊張,因此每頓飯都是清湯寡水,白米喝粥,好在由於靠近海邊,不時還有一兩頓魚肉吃。即從來到臺灣島之後,荷蘭人在赤嵌城裡面留下了大批的糧食物資,加上正趕上早稻的收割,因此明軍的糧食問題是解決了,項玉發現島上的動物比較多,便派了一批士兵進山打獵,大大改善了士兵們的伙食,這個時候駐兵在海面,項玉便跟漁村的漁民商量用糧食或者別的生活物品換取他們捕獲的魚,用以改善明軍的伙食。

項玉之前率軍突襲臺灣城的時候就發現,明軍很多士兵都患有夜盲症,這種病在白天跟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一到了晚上就會失盲,有些士兵患病嚴重,有些士兵比較輕微,他只道這是因爲缺乏維生素A所造成的,由於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有限,加上生活水平的過低,導致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通過食物獲取維生素A,因此他纔會想到換取漁民手中的魚來補充來自食物中的維生素,魚肝油裡面就含有比較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通過這種辦法來改善士兵的夜視能力,從而更好的挖掘夜戰的戰力。

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128章 偷襲開始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207章 突圍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173章 顧惜緣第168章 女海盜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89章 風波平息第243章 臺南海戰(二)第327章 重創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77章 基隆市第84章 戰前佈局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177章 海商第150章 炸懵了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262章 夜襲鎮海(二)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93章 惠子入學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63章 臺中對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224章 商議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16章 大戰將至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16章 大戰將至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38章 爆破城牆第283章 出兵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59章 明軍內亂第209章 全殲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53章 拜訪漁村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56章 軍械所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283章 出兵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99章 項玉成親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82章 戰爭威脅第294章 騷亂第269章 呂宋軍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234章 破城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69章 呂宋軍第66章 討伐部落第96章 項玉回府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83章 抓獲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