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糧食危機

一個新的地方的建立絕不是向穿越小說裡面寫的那麼簡單,主角動動金手指,房子票子什麼的都解決了,並不是這樣簡單,至少眼下項玉等人面臨的情況就比較嚴峻。

好在這七千名百姓中有許多都是工匠,他們有的是木匠,有的會鍛造,有的可以燒窯,還有人能建造漁船,項玉讓何安將這些區分開來,登記在冊,分派不同的任務。

首先要解決的是場地和原材料的問題,好在項玉軍中一直有鍛造武器的工匠隨軍,因此鍛造的工具是有一些的,場地這個時候只能刪繁就簡,露天將就好了,項玉派人找到當地的原居民,通過交還物品換取了一些他們的工具。

爲了尋找鐵礦和煤炭等資源,項玉根據前世的記憶加上在當地人的帶領,分派出幾支隊伍進山去尋找這些礦產,軍中有些老資格的鍛造師,他們能夠區分出各種礦石,士兵們找到的礦石最後要交給他們區分挑選,找到最好的礦石。

項玉之前在承天府的時候就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開墾出來了以前多畝荒地,這時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他將營地西邊的一塊土地比較肥沃的地方選爲地址,將士兵和百姓分編成幾個小隊,抓緊時間將這些土地清理出來,趕在八月底之前一定要種上第一季的小麥,這將是他們明年的開春的糧食的主要來源。

基隆一帶冬天的氣溫也比較溫暖,最高氣溫在二十攝氏度左右,這裡的漁業資源比較豐富,明軍現在糧食壓力比較大,項玉本想通過燒製磚瓦和這一帶的原居民換取一些糧食,後來才發現他們由於種植技術和種子比較差,所以每一季的糧食產量都不高,勉強只夠自己食用,並沒有多餘的部分可以提供給明軍應急。

如此一來爲了避免這個冬天的糧荒,項玉必須找到其他的糧食來源,出海捕魚就是其中一個選擇了,但是要出海必須得有船,明軍這個時候不僅沒船,連造船廠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項玉知道臺灣北部有一片零散的島嶼,這就是後世的琉球羣島,這時候上面還有三個國家,這些國家人口不多,軍事實力也比較弱小,正是打秋風的好去處,只是這個時候沒有戰船,一切都是白搭。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這,而這個時候,南部的紛爭出現了一些變化,盤踞在承天府的馮信想要和之前率軍出走的吳豪聯合起來,但是缺少陸軍且糧食不足的劉國軒也加入了拉攏的隊伍之中,吳豪兩邊都不敢得罪,只求夾縫中生存,但是態度模糊的吳豪讓馮信大爲不滿,馮信派兵襲擊吳豪,企圖奪取他的軍隊,只是這一行動提前泄露了出去,吳豪早有準備,馮信的大軍不僅撲了個空,而且還遭到了吳豪的埋伏,損失慘重,經過這一次變故,吳豪和劉國軒兩人結成了聯盟,形勢對於馮信而言越來越不利了。

再把目光轉到海上,陸軍進攻受挫,清軍沒有進攻的打算,荷蘭人眼見重新奪回臺灣無望,只好率軍返回巴達維亞,施琅在澎湖駐兵已經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了,他打定主意坐山觀虎鬥,並沒有撤兵的打算,即便如此明軍仍然內鬥不息,局勢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已經到了十二月份,這個時候正值寒冬,基隆雖然不是臺灣的最北部,但是也屬於氣溫比較低的地方,日均氣溫在十八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並不十分寒冷,加上臺灣極少下雪,所以冬天對生產作業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

明軍進過將近四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建起了一個近似於大型村寨一樣的定居點,根據地裡面的房屋比較簡陋,靠東一側都是新建的木屋,西側則是帳篷搭建的軍營,說實話,冬天住在帳篷裡面還是比較難受的,基隆的氣溫不是很低,但是由於靠近海邊,溼度很大,讓人感覺十分溼冷,特別在早晚溫差較大的時候。

不過這還不算是眼下做嚴重的問題,明軍的糧食這個時候已經基本耗盡,近八千張嘴即將面臨斷糧的危險,這纔是項玉這個時候最爲擔心的事情。

儘管在八月份的時候明軍就想出了一系列的辦法來應對,比如說派遣軍隊進山打獵,讓之前漁村的村民和工匠們一起打造漁船出海捕魚,讓婦女們在附近去找一些能夠食用的水果野菜等來替代一部分的糧食,但是這些措施也不是長久之計。

爲此項玉今天又找來陳永華,與他商議怎麼度過眼下這個困境,陳永華對項玉建議說只能夠對外戰爭,將目光瞄準,身後山林中的一些部落,這些部落跟凱達格蘭族不太一樣,他們十分排斥外人,儘管項玉已經下令明軍不去主動招惹他們,但是這些部落人還是會時不時的出來襲擊明軍和百姓,至今已經造成了數起傷亡事故了,尤其是明軍開採鐵礦和煤炭的採運部隊經常遭到他們的襲擊,使得明軍的這些戰略物資的供應大受影響,項玉自己也有過要對他們動手的想法,之後因爲擔心引起部落人的激烈反彈而作罷。

但是日後明軍要一步步發展壯大,勢力向外擴張是必然之路,這將進一步加劇與這些部落的衝突,這些問題即使這個時候不去面對,放到以後最終還是要解決的。

眼下明軍糧食出現了巨大的危機,這些部落人也是原始的耕種部落,不僅擅長打獵,而且還有一些耕地。因此部落中間肯定擁有一定的存糧的。

和平是一種生存方式,戰爭則是另外一種生存的選擇,後世的許多史學家研究發現,歐洲近代之所以科技發達,跟他們頻繁的戰爭有很大的關係,戰爭催生科技的進步,而科技進步的成果則最先運用到戰爭中去,歐洲大陸的糧食危機使得他們之間不停的爆發各種戰爭,而宋代以後的中國則找到了另外的一條道路,那就是高產的水稻,水稻的產量比小麥要高出很多,水稻的出現使得明朝的人口數量大幅增加,加上嚴苛的法令,使得明朝的土地兼併出現的最晚,情況較比之前都要好一些。

扯遠了,回到眼前的議題,眼下軍隊和百姓都面臨糧食短缺的威脅,發動對這些部落人的戰爭可以緩解和轉移內部的壓力和注意力,並且能夠緩解糧食緊張的問題,更可以解決今後可能出現的一些麻煩,這樣的事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項玉聽取了陳永華的建議,決定對這些部落出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對外用兵首先要摸清楚對方的情況,項玉立即叫來鄧明讓他負責選派士兵進山去摸清楚這些部落人的底細,有派劉陽帶人去想附近的漢人打聽這個部落的消息。

明軍已經很久沒有打過仗了,但是每天的訓練都還沒有拉下,之前入伍的那些新兵這個時候也不再像之前的那樣什麼都不知道了,他們都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槍械,一百多名土人士兵這時候也都會使用槍械了,雖然他們還是堅持要求使用弓箭,但是日常的持槍訓練在項玉的強制要求之下,這些士兵也沒有落下。

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414章 破城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33章 遭遇風暴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75章 日本公主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7章 風雲詭譎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8章 新式火槍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397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72章 暗線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5章 棄守安溪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39章 海澄攻防戰(二)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6章 大戰將至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7章 成功北上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23章 山谷伏擊第337章 戰果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177章 海商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09章 全殲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207章 突圍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225章 偷襲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210章 安置第14章 索要槍械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57章 傷兵營第5章 棄守安溪第371章 破局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23章 山谷伏擊第64章 抵達基隆第420章 費揚古南下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226章 臺中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