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剛與羅晉勇提前五分鐘來到美軍作戰指揮中心。
兩人滿身酒味,讓其他特派員與首席科學顧問紛紛皺眉。只是兩人都不在乎,誰管得了他們?
因爲勇氣行動屬於防禦工程,所以在總參謀長會議對攔截方案拍板後,整個項目就移交給了軍方,科學顧問委員會沒再有參與權,只負責提供技術援助,安全事務聯絡處也只負責保密工作。
現在,張小剛與羅晉勇只是觀衆。
按照安排,一千一百二十八枚超級核彈頭由五個核大國分頭控制,每個核大國都有一處發射控制指揮中心,迪戈加西亞只是聯合指揮中心,負責彙總五個核大國的攔截情況,對攔截行動進行協調。
不多時,指揮中心內的照明系統關閉,光線頓時暗了下來。
因爲有上百部計算機顯示器,面向大門的牆上還有幾部大型顯示器,所以指揮中心內並不是黑壓壓的一片。
張小剛與羅晉勇呆在左側的角落裡,附近還有幾名特派員與首席科學顧問。
這時候,大屏幕上出現了國際空間站的近景畫面,然後是天宮空間站,以及十二座無人空間站。
以往,爲了保密,這些體積碩大的無人空間站均在太陽同步軌道上。
十二個小時前,十二座無人空間站開始進行變軌機動。此時,有六座無人空間站聚集在國際空間站附近,另外六座則在天宮空間站附近。在近地軌道上,以國際空間站與天宮空間站爲核心,形成了兩個空間站羣。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早就不是當初的樣子了。
行星防禦理事會成立之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聯盟立即着手擴建國際空間站,打算使其成爲人類防衛力量在近地軌道上的大本營。不久之後,正在擴建的國際空間站發揮了其重大價值。這就是,做爲哈勃2號太空望遠鏡在近地軌道上的組裝平臺,大幅度降低了航天發射難度。
可以說,沒有國際空間站,就不會有哈勃2號太空望遠鏡。
這部能夠看到十億公里外一個籃球大小物體的超級望遠鏡,總質量近五百噸,無法一次發射升空。即便用運載能力最強的“阿里亞娜5”型運載火箭,也要分十次才能全部部件發射到近地軌道上。哈勃2號分十四次發射,八次由阿里亞娜5型運載火箭承擔,其餘六次由俄羅斯、中國與美國分擔,另外分七次發射了軌道運載器部件。太空望遠鏡與軌道運載器的部件均與國際空間站接軌,完成組裝後,由軌道運載器把太空望遠鏡運送到面向2014x1小行星的同步軌道上。在此後的一年多裡,還通過國際空間站,爲軌道運載器進行了五次燃料補給。
建造哈勃2號太空望遠鏡,只是國際空間站在擴建時小試牛刀。
按照設計壽命,國際空間站在二零一八年就得報廢,美國當局在二零一三年就設想重新建造一座空間站。只是在行星防禦理事會成立後,美國不再考慮建造新的空間站,而是着手強化國際空間站。
擴建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加強國際空間站的結構強度。
雖然軌道飛行器的在軌速度由其質心的軌道高度決定,但是質心只是一個點,而軌道飛行器不可能是一個點。軌道飛行器的尺寸越大,各個部位的軌道速度差就越大,也就需要更高結構強度。
完成這一步之後,國際空間站的擴建工作正式開始。
因爲國際空間站採用了開放式架構,通過結點來增加功能艙,所以擴建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加結點數量。
經過兩年建造,國際空間站成了一個類似於管風琴的雙層框架結構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相對厚度非常小,只有不到三十米,寬度達到一百五十米,長度則高達二十四千米。採用框架結構,除了不會降低結構強度之外,還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航天發射的次數。
過去兩年內,國際空間站始終把面積最小的一面朝向地面。
爲了降低被業餘天文愛好者觀察到的概率,國際空間站的外表面做了特殊處理,反光率只有萬分之一。
十多個小時前,國際空間站在完成變規機動之後,開始調整在規姿態。
嚴格說來,國際空間站很像一隻拆掉了面板,有六百多個孔洞的口琴。
每一個孔洞,就是一具運載火箭發射井。用來投擲超級核彈頭的運載火箭在國際空間站上組裝完畢後,由小型軌道機動飛船運送到這些孔洞裡面,繫緊固定好。兩個多月前,纔開始爲這些運載火箭安裝超級核彈頭。
此時,總共三百三十八個孔洞裡面,三百三十八枚運載火箭已經準備就緒。
每枚運載火箭的質量都在五百噸以上,在燃料耗盡之前,能夠把連同彈頭姿態控制推進器在內、總質量爲一百千克的超級核彈頭加速到每秒五百千米以上。因爲小行星碎片的速度只有每秒三百五十千米,爲了延長攔截的時間窗口,所以運載火箭只會把超級核彈頭加速到每秒三百五十千米。
在國際空間站西面大約五千公里處是天宮空間站。
天宮空間站原本是中國單獨進行的航天工程,但是在美國決定擴建國際空間站,又不願意讓俄羅斯高度參與之後,俄羅斯轉爲與中國合作,協助中國把天宮空間站建成另外一座空間基地。
在結構上,天宮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大同小異,只是規模小了一些。
天宮空間站只有二百二十六個發射井,而且只有二百二十五個發射井內有運載火箭,最後一個發射井空着。
按照總參謀長會議做出的決定,中國將控制其中一百六十九枚運載火箭,另外五十六枚運載火箭由俄羅斯控制。
與國際空間站一樣,天宮空間站也已完成變規機動與姿態調整。
此時,天宮空間站正好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上方,軌道高度爲三百八十七公里。
在兩座空間站附近,十二座無人空間站採用了更有效的結構,即雙層蜂窩框架結構。
十一座完全竣工的空間站上各有五十枚運載火箭,在沒有竣工的那座空間站上,則只有十四枚運載火箭。所有的運載火箭都安置在緊密佈置的六邊形發射井內,由地面控制中心遙控發射。
當然,國際空間站與天宮空間站上的運載火箭也由地面控制中心遙控發射。
早在十多個小時前,國際空間站與天宮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就登上軌道飛船,撤到了數百千米之外。在所有運載火箭發射完畢之後,空間站與安置運載火箭的框架結構分開,然後啓動框架機構上的制動推進火箭,讓框架結構減速,自行墜入大氣層燒燬。此後,宇航員才返回空間站。
雖然有人提出對框架結構進行再利用,但是遭到總參謀長會議否決。
如果尺寸龐大的框架結構被小行星產生的碎片擊中,將成爲太空垃圾,導致近地軌道徹底癱瘓。
爲此,十二座無人空間站都將在完成使命後墜入大氣層燒燬。
兩年來,與勇氣行動有關的航天發射活動,相當於自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數十年間航天發射總量的一千倍!有人做過統計,勇氣行動的航天發射總量,相當於美國阿波羅工程的三百倍!也就是說,在過去兩年裡,平均一年的發射量相當於過去數十年年均發射量是三千倍。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過去兩年裡,平均每天進行十五次航天發射。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沒人會相信這是事實。
要知道,這是在瞞着八十多億人的情況下進行的航天活動。兩年間,行星防禦理事會的十個成員國不但製造了大量運載火箭,五個核大國還動用了全部遠程與中程彈道導彈,包括曾經是國家安全支柱的戰略彈道導彈。爲了避人耳目,美中俄還用超級油輪與油氣鑽探平臺改造了數十座海上發射場,集中部署在太平洋赤道附近設爲軍事禁區的海域,不分晝夜的進行航天發射。美國還在附近的一座小島上開闢了一座秘密軍事基地,專門爲海上發射場提供安全保障。
規模龐大的航天發射,意味着需要大量資金。
“勇氣行動花了多少錢?”羅晉勇只關心技術,從來不過問資金的事,也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你猜猜。”資金來源直接涉及安全保密,所以主要由特派員負責。
“猜不到。”
“差不多燒掉了人類財富的十分之一。”
“什麼!?”
“截止到八月初,總花費在十五萬億美元左右。”
“哪來的這麼多的錢?”
張小剛笑了笑,說道:“把出局的日本算上,在行星防禦理事會的十一個國家中,哪個國家的實力最弱?”
“以色列?”
“錯了,是美國。”
“你在開玩笑吧?”
“如果以出資比例爲準,以色列不但不是最弱的,還是最強的。別忘了,猶太人是最富裕的民族。”
“這……”
“勇氣行動中花掉的十五萬億美元,有三分之二來自猶太人,準確的說是通過以色列湊集到的資金。”
“民間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