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四章 全國移民潮

三七四章 全國移民潮

南京蔣中正和北京潘馥總理,都收到了強霖的《預防災害移民計劃》。還好,兩個人都沒有過分吃驚。

這是因爲,作爲政府首腦,對西北的乾旱局勢有清醒的估計。兼任南京行政院長的蔣中正,已經委託財長宋子文與外交部商談美麥借款。潘馥已經委託朱慶瀾等人研究六家華北慈善機構整合爲“華北慈善聯合會”。

但是強霖移民的舉措,確實出乎兩人的預料。500萬人口,一個小省的人口,安排在哪裡?哪裡還有一個小省的地盤,安排這些病餓窮的一無所有的人羣。

蔣先生召集張靜江、宋子文、孔祥熙、鹿鍾麟等人,還有國軍將領、紅軍將領開會。

因爲是慈善會議,蔣夫人要求與會,被張靜江批准。畢竟蔣中正不好阻攔,也不好批准自己的夫人,無正式官職的人,參加正式會議。

蔣中正說:“這個強令庸的信,我沒有什麼成見,出乎我的預料,希望你們談談想法,大家一起弄一個成見出來。”

宋子文是美國做派,開門見山地說:“國府是安排了賑災的,但是確實無法保證災情繼續擴大的話,現有賑災措施會有效發揮作用。關鍵是交通艱難,無法運動災民手中。完全靠人工運輸,糧食運到災民手中,十去其九。我們的家底,根本不可行。實際上政府就是看着災民餓死,而當作看不見。”

蔣中正說:“我們的政府,是擔不起這個惡名的。革命政府就是爲了百姓,這些百姓居住的是黃帝的故鄉。”

張靜江說:“既然政府表態,要擔名。我們自然會盡力去做。強令庸的作風,就是參謀推演,現在主事的是熙洽,日本士官八期畢業的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重新開辦的東北講武堂首任教務長,張學良的老師,做事還是很有分寸的。”

事情太大,朱德從贛州親自趕來參加會議。朱德說:“紅軍現在整訓的有20萬人,大別山、湘西、豫西、沂蒙山四個基地,還有江西總部,都有大量的基層骨幹可以調出去。所以承擔轉移任務沒有問題。但是糧食存量也不多。能夠不吃救濟糧,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最大貢獻了。紅軍士兵雖然對百姓態度好,但是也比較軸啊。”

蔣夫人宋美齡說:“玉階兄所說極是。希望紅軍做好準備,這次百姓沿途照顧,還是希望你們能夠按照陝西渭南總指揮的參謀要求,做到落實啊。那是窮的只剩下一口氣的災民啊。”

孔祥熙滴滴地敲打着桌子,他是基督教會培養的人才。正在琢磨怎麼接收移民的問題。他現在是行政院的副院長,幫助蔣中正處理行政院事務。民政,也就是各省的人口、官職還有民生情況都是他經管的。

孔祥熙終於說道:“你們覺得路途沒有問題,但是強令庸這個難題,是災民自己出來就糧。他們進入糧食產區,免去了糧食運輸之苦。但是這些糧食產區的接受能力怎麼樣?黃河流域人口南遷,第一站就是長江流域,而後進入兩廣和西南,在以後是南洋。我們與北方按照地盤比例,至少是接收200萬人口。我這裡是沒有一點譜。介石說的好,還是大家討論吧。”

朱德說:“我來之前,張之江與幾個基地司令徵求過意見。大別山可以消化10萬人,湘西可以20萬人,豫西可以再消化5萬人。因爲很多難民自己逃往豫西,至少會有10萬人。實際上豫西預計將接收各方到來的難民超過20萬人。沂蒙山可以接受10萬人。我們贛南總部接受30萬人。所以紅軍的基地,大概可以接受政府安排來的難民,總數在75萬人。

蔣中正心算,江浙、兩湖、兩廣,和安徽江西、西南三省和西康省,容納125萬人口應該還是可能的。

蔣中正說:“各省指標由孔副院長與各省協商,一定要確實,不能夠只是安排一天兩天,按照強令庸的意思,要有妥帖的佈置。要有尊嚴地安排這些難民。像來投的兄弟姐妹一樣的。這些事還是有教會負責安排爲好。政府出面組織協調,細節政府就轉交給教會慈善機構吧。”

朱德提議道:“我們紅軍的思想工作,與蔣夫人交流比較多。紅軍支持蔣夫人統一協調紅軍接收的75萬難民。蔣夫人是政府和教會都能夠接受的人。”

蔣中正說:“玉階兄在朱陳夫人的教導下,也學會做人了。我的夫人關心一下是可以的,名義就不要有了。”

蔣夫人是順從丈夫的,雖然有些不滿意。她說:“玉階兄,我喜歡紅軍那些女孩子,也喜歡紅軍士兵的坦率的性格。沒有關係,有沒有名義,我都可以做事。”

張靜江說:“政府對外是要有一個名義的組織,也是號召啊。”

宋子文說:“這事情也是需要國際合作救援的。我看就以國府主席林森的名義,他老人家也無事可做。”

孔祥熙說:“我們做事,林主席擔名?”

宋子文說:“林主席是國民政府代表,中國不是講究‘君辱臣死’麼?國民政府的威望,就是我們大家的威望。也是介石的威望。作爲總司令和行政院長,別忘了也是國民政府的,不是我們誰家的。”

這話說的太犯忌諱。國府秘書長張羣接過話來說:“子文的作風就是比較直接,邏輯堪比強令庸。我去徵求林森主席的意見看看。”

蔣中正說:“算了。我們不爭是爭。子文的邏輯不好聽,但是按照強令庸說的,這個邏輯是存在的,你不能不理它。國民政府是我們樹立的,自然我們要擁護。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簡單的邏輯而已。”

宋美齡說:“你們說的都很好。但是救民於水火,我們要把我們的價值觀融合進去,就是因爲我們的救人信念,才能夠有國民政府的性格。”

朱德說:“夫人說的好!我們也總是忘記這個邏輯。夫人總是能夠敲打到點子上。”

張羣、孔祥熙、宋子文等人都是基督徒,都贊成夫人這個說法。政府因爲執行者而有性格。

蔣中正說:“好吧。我們以行政院的名義,要求國府主席出任救災委員會主席。夫人出任執行主席之一,負責教會、慈善組織的協調,也有監督之責。”

蔣中正說:“具體還有那些執行主席,你們商量吧。紅軍張之江出來擔任執行主席,玉階兄還是要軍事爲主。北方戰爭還是要全力支持。”

朱玉階起立,立正。正式接受了命令。

鹿鍾麟是西北軍系的官員,所以不太說話。他也不是西北人,不太清楚西北事務,作爲軍政部長,代表軍政部來參加會議的。

鹿鍾麟表示,自己會通知國軍軍方將領,高級軍官,申請降薪二成,作爲對西北災區的捐獻。

蔣中正說:“麓部長說的好啊。我們都應該準備降低薪水。政府方面,等到我們成立救災委員會再說。”

林森接到國民政府的通知,思考許久,正式地對上門的促架的張羣說:“我接受這個職務,但是常務還是有國民政府去做。你們推薦一個政府方面的常務主席。”

張羣問其故。林說:“我是一個神位,或者說中國人創造出來的不是君主的君主,類似英國的虛皇。可以做好事,但無權做壞事。不過我這個虛皇是選舉的。我沒有子嗣,也沒必要擔心我復辟。”

張羣微笑搖頭說:“林先生不必這個謹慎。人們還是認爲您是主席的。”

林說:“是的。所以我要出任這個政府救災的主席,但是我這個神位活起來,就有人不舒服了。對我起爭執,也就是對民國的爭執。”

張羣深以爲然。這個60歲的老人,真的是很明智啊。當初怎麼就暗殺了黃遠生大記者呢?

政府推舉出來的常務主席是汪精衛汪兆銘,此時剛剛與蔣中正一系妥協,就任國民黨副總裁,立法院第一副院長,有他出面,顯示國民黨的團結。

這樣南京的救災委員會主席團就成立了。主席是林森,常務執行主席汪精衛,執行主席張之江,張靜江,宋美齡,其他獨立軍閥,兩廣、西南、福建等都是常委。

移民指標都在孔祥熙的協調下分到各省,各省也成立了救災總會,由常委們負責,教會慈善機構組織。

朱德回到總部,與張之江一起下達命令,停止整訓,準備救災。紅軍各基地負責人也開始部署軍力和運輸工具,打通到災區的道路。

宋美齡帶着教會機構負責人啓程到太原,就近了解情況。

宋子文開始與美國商談美麥貸款。糧食是一個瓶頸啊,如果災荒繼續下去,國家和民間糧食儲備就見底了。

北方的情況,則簡單的多。潘馥找到朱慶瀾,讓他往東北繼續安插移民墾荒,主要是遼河一帶,河套以東的包頭一帶,解決100萬人;另外一百萬,想辦法在京津一帶佈置下去。山東除了沂蒙山區以外,還可以在膠東一帶安插一些。

議會沒有就此問題進行討論,他們現在正準備華北行政官的直接選舉,顧不上這些事情。

潘馥告訴新任的外務部代理總長黎紹芬,與南洋被殖民的小國,討論買糧、借糧。也讓那些新任歐洲小國公使,去修練外交業務。

這場移民總算被各方接受,就看落實了。

五一一章 再修正氣三九零章 三晉韓趙魏五四〇章 民國之樂六三八章 駐軍昆明四一三章 鎮務運轉第26章 贛局穩定三八八章 士大夫們的報復四零六章 西行漫漫第17章 滬上日子三六三章 滿族皇族旁系百零一章 山東災情原因一七八章 辛苦成果七十一章 開慧的決定第55章 紅黨清理一二四章 自由主義杯葛宛西自治二六零章 堅定照顧底層第26章 贛局穩定三九一章 什麼是軍隊三九八章 地盤交換五〇七章 皇帝是一個幫手二八四章 北地知識的傳遞五三二章 民國衛生體系九十一章 與陳上將一起喝茶九十章 嚴重的危機處理二八六章 參詳胡適思想一三三章 盤活兩個鋼鐵廠二三七章 資本的階級意識六〇〇章 哲學較量七〇六章 武力較量三五六章 少帥在日本二八九章 義子義女四五一章 增海洋發展第36章 軍隊改編六十八章 觀點衝突四五〇章 放棄五七五章 沉靜的表面六五一章 合成軍隊二零一章 楊宇霆出任塞北四省總長官第8章 贛南局勢七〇四章 現代分封制度九十二細說安慶府重生的紅小鬼第53章 在朱主席家裡第52章 回程反思四三四章 英雄主義第36章 軍隊改編三一一章 盤點美英駐軍四五二章 調理金融四五七章 民生初始五〇九章 舊民主的老同盟會五七七章 還是要打六九〇章 不是我的意思第64章 長江鳳鳴七十四章 鄉村建設難題第57章 罷工風雲四零九章 農軍不再當軍官百零三章 百樂門激情戲曲一二四章 自由主義杯葛宛西自治第29 衡山晚鐘五九三章 安全需求六八一章 契約政府六六五章 重工三七九章 經營秦川四六五章 資源保護二四五章 思維的深水區百一八章 大帥教堂二九八章 教會學校六九二章 大都市四八三章 視野不同五一四章 殖民開發五九五章 不對稱戰爭六五一章 合成軍隊第34章 贛南思潮三九七章 省治變革四五三章 美國青年人一二七章 定心三六四章 據潼關而小天下三零九章 官兵分開培養二四二章 再造北洋首義六六七章 技術研究二零六章 校長和哲學家四二七章 綏靖軍內四九九章 尋找出口六三九章 警備隊體制六六一章 增東方農民三七零章 不能放棄百一二章 凱茜開心二四四章 皇帝看財寶三八二章 點滴教育三四三章 傳教帝國主義六六九章 打出來的和平四四一章 理性人才四八五章 從馬家開始二七六章 清算範圍擴大四七五章 嶺南五廣五九九章 有失有得五三九章 清涼的世界五九四章 自由和教育二六一章 蒙漢雜談二四四章 皇帝看財寶七一八章 激盪